大学生强迫性人格与强迫症的理解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3-03-26 20:23:23

第25卷第6期 平顶山学院学报 Vo1.25 No.6 2010年l2月 Jour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Dec.2010 大学生强迫性人格与强迫症的理解与应对 沈义良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项山467000) 摘 要:强迫症与强迫性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如何理解与应对强迫症状,依据对强迫 症症状的认识和有关心理学分析解释,调动个体相应的应对积极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词:强迫症;应对;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C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10)O6—0l17一o4 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 的区别在于,强迫症的症状是病人不希望有的,而强 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 迫性人格障碍的个体对其症状是接受的并很少希望 特征,在部分患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发病率较高。 去改变。另外,前者的个体日常生活能力更可能受到 据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968名 损害。 求询者做过的统计,发现有各类心理疾病的患者占 强迫症的形态 56.3%,其中神经症占34.70%;排在前四位的是:强 迫症36.67%,抑郁症27.57%,恐怖症18.79%,焦虑 强迫症患者的性格多表现为认真细致、谨小慎 症9.39%。由此可见,强迫症在各类精神疾病中患 微、思维刻板、墨守成规、自我克制、求全求美、优柔寡 病率较高,影响面较广。… 断、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易自责后悔等人格特质。具 事实上,正常人偶尔也有或多或少的强迫观念或 有这种人格系统的人, 遇到某些特殊的刺激,就容易 行为,最常见的是离家后忽然返回去看看门锁好了没 患强迫性神经症。临床上多有如下表现: 有,尽管门锁得好好的,但总觉得不返回去看看就不 1.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或思维插入。指患 放心,唯有看过了,才放下心来。如果一位平日十分 者头脑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 谨慎的人有一天忘了检查门锁,而这一天正巧被盗, 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好象 可想而知,此后他返回去检查门锁的次数会增多。但 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的思想在自己脑中运行。 这只是一般的谨慎行为,不能理解为强迫症。若返回 内容多杂乱无序,出乎意料,有的甚至是患者所厌恶 行为重复发生以至于造成当事人烦恼痛苦而影响了 的。这些异己的思想有时在患者自主思维过程中闯 生活和工作,则应当疑为强迫症。因此,可以认为常 入或在大脑休息时出现,称为思维插入,有时大量的 人与强迫症病人之间只是程度上的差别。 思想或观念一个接一个或几个概念同时挤入脑海中, 众多研究表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与其人格有 称为思维云集。本症多突然出现,持续时间短暂,有 关。 2 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性,固执、僵硬、异常节俭、 时转瞬即逝。 谨小慎微、犹豫不决、严肃沉闷等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2.思维被播散:或称思维被洞悉感。指患者觉察 者的特征。此类人易于出现强迫症、抑郁症、心身疾 到自己的思想还未往外表达或不想表达出来就已被 病等。强迫性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强迫症的共病 许多人知道,尽管患者说不清自己的思想如何被别人 率分别为6%与30%。 探知,但确信已经尽人皆知。 很多对强迫性人格障碍的解释都是从强迫症借 3.强迫观念:是指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 鉴而来的。两种障碍在特征上有某些共同之处,只是 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 出现的先后顺序时有不同而已。二者之间一个重要 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谬 收稿日期:2010—09—20 作者简介:沈义良(1964一),男,河南省南阳人,平顶山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教师职业素质研究。 
118・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焦 的,并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对这种 思想并不能自主地加以干涉或控制,因此常有“控制 不住”的体验,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 迫和反强迫。如果病人一贯过于严格要求自己,禁忌 童年的心理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一岁为口唇期,二至 三岁为肛门期,三至五岁为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 为,强迫症主要起因于肛门期所受到的挫折。所谓肛 门期是指儿童学习控制排便的时期。人在此期的主 要欲望特征是排泄与滞积、污秽与整洁这样的矛盾组 意识特别强烈,那么这种冲突就会更容易出现。因为 旦出现某一非分的或违背自我生存原则的欲念就 合,人在努力克服这些矛盾时,可能物极必反,走向某 会极度地焦虑,无时无刻不想排除这种念头,而作为 排除的目标,这种念头必然相随而长期存在。如过于 个极端。弗洛伊德的这种解释有太多的象征性,很 模糊,很难得到证明。 拘谨的人常被以性为主题的思维所折磨,虔诚的教徒 则为渎神的思维而苦恼,其特点往往是越是注意什么 或担心什么就越会出现什么内容的强迫。患者只是 简单重复这些问题,并非像哲学家那样去理智地思 索。有些人有强迫性的恐惧,他们害怕自己会杀人, 或自杀,甚至害怕在大庭广众面前做出一些自己不愿 意做的事来,有人会表现出强迫性的犹豫不决。 4.强迫行为:前述情形可以不表现于外,只发生 在当事人头脑当中,而强迫行为则是外显的不由自主 的重复行为。有些人走路要求自己按某种方式踩着 人行道上的方砖走,如果有一块线上的方砖未踩到, 会折回去重新踩;有些人有强迫性洗手行为,每天要 花费大量时间搞清洁卫生,即所谓的洁癖;有些人有 强迫性偷盗行为,不偷点什么则会感到十分焦虑。强 迫行为还表现为不住地眨眼、歪嘴巴说话等怪癖行 为。 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别,严重者往往 是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结合出现。一个强迫计数的 患者往往把他的计数与具体的强迫行为相关联。所 以,从治疗的角度来讲,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应结合 起来加以综合治疗。 二、强迫症的解释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强迫症状与脑中的基底神 经节及前额叶的病变有关,也有通过颅脑手术而成功 治疗顽固性强迫症的病例。当然这只有在万般无奈 时方才使用,绝对不可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必须指 出,脑部器质性病变(器质性脑损害所致的精神障 碍)、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可能有强迫症的 表现。 因此,不可简单地认为患有强迫症状的都是 强迫性神经症。这也是本文侧重从心理上分析该症 的原因。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等都对强迫 性神经症的病因作过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每个 患强迫症的患者总有其童年期的原因。弗洛伊德把 弗洛伊德还指出,强迫症是人们潜意识中被压抑 材料的一种象征性仪式。这种说法与行为主义的习 得性回避反应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这类患者,设 法让其通过回忆而重新体验当初的经历是十分必要 的。 2.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强迫症是学习 的结果。强迫症是一种迷信行为,人们在应付生活的 困难事件时,偶尔发现了一种方法很有效,虽然客观 地看这种效果很可能是多种偶发因素综合的结果,但 患者并不这样认为,而一旦又出现类似问题,患者便 会想当然地重复使用这种方法,并期望这种方法在新 的类似问题中同样有效,却不曾想已时过境迁,竟成 了欲罢不能的累赘。 行为主义对强迫症的另一种解释是,人有一种重 复经验行为模式的本能倾向。强迫症患者由于无力 解决现实问题,便较多地出现这种退化的单调重复行 为。儿童在遇到挫折时抱头痛哭或倒地耍无赖,就是 后来强迫行为的雏形。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常 可看见有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并不立即采取行动, 只在一旁大叫大哭:“这可怎么办哪……这可怎么办 哪……”他光知道拍手、念叨,却不进行有实效的行 动。强迫症患者正是如此行事的。 行为主义解释强迫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强迫症的 背后存在着另一种更痛苦的因素,患者利用强迫症把 注意力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转移开来。例如,一个考 试恐惧症病人一到考试时脑子里便唱起歌来,像放录 音机一样,尽管这歌声会干扰考试的思路,但它也阻 挡、缓解了患者对考试的恐惧。 3.认知理论的观点:近年来出现的认知理论解释 为,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失调或认知加工机制存在 偏差是其主要原因。认知观点认为,大多数人都有重 复性的、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通过忽略这些想法或 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念头就会自动消失而不至于 发展为强迫症。然而,具有以下四种特质的人就难以 消除这些想法,就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经常处于抑 
第6期 沈义良:大学生强迫性人格与强迫症的理解与应对 ・l19・ 郁或焦虑状态、对品行和道德持有僵化且过高的标 患者中有36人,存在强迫人格特质占80%。 j同一类 社会心理刺激在有特殊人格的基础上更容易促发强 准、持有过高的责任感、认为应该极好地控制所有的 想法和行为等。另外,个体对危险的错误估计、对恐 惧事件过度的负性认知、认知防御、错误的推理规则 迫症。这类人格的特质为:内省力强、敏感多疑、胆小 怕事、优柔寡断,遇事过于仔细、严肃、古板,力求井井 有条、一丝不苟,反复推敲等。有研究表明,强迫症状 和特质评分呈高度正相关,这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密切的。 都会阻止信息的正常加工。如果情境缺乏安全的信 息,即便这个情境并不具有危险性,也会导致患者感 到危险,使其不能根据情境中缺乏危险的信息而得出 情境是安全的结论。其后果是,重复那些不会真正导 有人认为智商高的人,对强迫症状的认识、批判 致安全的仪式行为来减少焦虑。 弗洛伊德说强迫症的本质就是“一个人自相搏 斗”,由于自相搏斗的内在冲突不断延续,强迫症也不 断扩展,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使病人陷入痛 苦的深渊。这是符合强迫症状的实际表现的。 理解强迫症自相搏斗的实质需要考察当事人强 迫行为和焦虑不安的关系。强迫症患者有上述思维、 观念和行为两类不同的症状成分,在头脑中有担心发 生意外或某种不利情形的再次发生等焦虑念头,这类 焦虑念头的存在是十分自然的。但是强迫症患者却 总想否定、排除掉这种念头,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并因 此感到更加痛苦。在行为上有为了减轻焦虑而做出 的相关行为。这些行为反应是患者随意做出的,因为 做出这些反应后焦虑得到暂时减轻,这相当于得到了 奖赏、强化,于是病人的强迫反应就增强了,出现次数 也更多,这使得病人自以为所想象的危险更真实。应 当说,许多强迫行为最初出于一个好的动机或理由, 如反复洗涤是为了清洁,反复检查是为了防止出错, 防止意外损失。如果行为重复适度,应被视为谨慎行 为,不会视为病态。但强迫症病人的行为反应远远超 出了应有的限度。因为他们失去了“度”,所以才成 为病态,对自己的生活(甚至也对周围人的生活)造 成严重影响。 为什么他们会失去限度呢?不难发现,强迫症患 者普遍存在着特定的认知障碍,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 方式存在问题,这就是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追求完美 主义,他们的行为目标是完全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 这种追求绝对和完美主义的人格特点,加上他们对 “危险”想象的夸大,使得他们的强迫反应不断增强 而导致过度。 4.综合的观点:在实践中,人们倾向于从遗传、环 境与人格因素(含文化程度和情绪障碍等)等方面去 分析强迫症的成因,认为强迫症的形成是个体在一定 的素质与人格基础上与环境刺激交互作用的产物。 用“ICD一10”有关强迫人格的诊断标准,45例强迫症 得早,故就诊率较高。 大学生是高智商人群,一部分 责任感和好胜心较强的人更易体认挫折感,在强迫性 人格特质的作用下,加之习惯于自行消化内心的痛苦 和烦恼,以重复某种想法和行为来降低、缓解焦虑,长 此以往易造成强迫症状。一定的环境刺激与强迫人 格特质结合,加之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易于发生强 迫症也是同样道理。 沈逸明的研究(1996)表明,强迫症患者“SCL一 90”量表中除强迫症状因子分明显升高外,抑郁、焦虑 等因子亦高于常模。SA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 SD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也反映了强 迫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因此,通 过行为激活防御焦虑而产生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是 强迫症成因的又一解释。首先,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的出现使个体免于引起焦虑的思想袭击,避免威胁性 的观念或记忆。其次,按照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有 时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与引起焦虑的思想有一种象 征性的关系。此外,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也可能是一 种自罪感或害怕惩罚的表现。 三、大学生如何对待强迫性思维 消除精神紧张因素,改善心理状态。强迫性思维 的出现或加重多发生于有精神紧张因素存在或有心 理压力、心理矛盾的状态。强迫性思维难以摆脱又加 重心理矛盾,导致恶性循环,易出现焦虑情绪或心理 上的痛苦。所以在人感受到心理压力加重的时候应 特别注意心理卫生,尤其是原来就患有强迫症的人更 要加强预防意识。这不仅是个人要注意的问题,家庭 和社会、亲人和老师、同事也应予以重视,尤其对那些 需要心理支持的人,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 适,能阻遏或减轻强迫性症状的出现。 淡化对强迫性思维的恐惧。对自己的强迫性思 维的症状适当淡化,顺其自然,不必介意。或忽视它, 或淡化它的存在,不要因为强迫性思维的存在而带来 心理矛盾,造成焦虑情绪,不要把强迫性思维的存在 
120・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O年 看成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不要怕它,强迫症是纸老 虎,你怕,它就会凶相毕露,你越怕它,它就越像真老 虎,你不怕它,它也就是一张纸而已。淡化它就很自 然地切断它造成的恶性循环。忽视它,它就失去市 参考文献: [I]吴承红.大学生强迫性人格特质的研究[J].扬州大学 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6). 场,失去兴风作浪的本领。临床上使用森田疗法是必 要而有效的。 [2]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70. 转移对强迫症的注意。实际上也是一种淡化,即 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工作、学习和业余兴趣上,尤 [3]王艳玲,宏.家庭教育方式与强迫性神经症[J].赣 其是当自己强迫性思维出现时,若能及时去注意别的 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1). 事情,去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转移自己对强迫 [4]杨华渝.挥之不去的强迫症状[EB/OL].htp://www. xlzx.CO/I. 性思维的注意,也就能避免心理矛盾和痛苦。 个性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锻炼。大量l缶床资 [5]张守杰,许又新.强迫症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1991(2). 料提示,强迫症更好发于那些个性心理素质较差的个 [6]张杰,许又新.莱顿强迫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初步应用 体。表现为意志不强,意识理智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缺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3). 乏有效的控制,也表现为自己心理调适能力薄弱,不 [7]沈逸明.25例强迫症患者的三种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 容易避免强迫性思维所带来的心理矛盾,无力摆脱强 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2). 迫性思维及其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克服强迫症关键 [8]布恩・埃克斯特兰德.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北 仍在自己。要磨炼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 京:知识出版社,1985:533. 和心理调适能力,以期从根本上克服强迫症。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ponse to th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and Obsessive——Compusive Disorder of the Students SHEN Yi——liang (Pingdingshan Universiy,Pingdingshan,Henan 467000,China) Abstract: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and compulsive personality. How to understand and deal wih obsessive compulsory diorder rom the angl of mentaly,based on the cogni on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and the anaysi and explanaton concerning psychology o momize the in— dividuas’activeness of response is of great signicance for gaduates’healthy gowth. Key words: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response;gaduates 

大学生强迫性人格与强迫症的理解与应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