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同情心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05-26 17:04:44

小班幼儿同情心的培养

同情心是人的重要的优良道德品质之一,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是许多高尚道德情感的基础,它在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凝聚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是社会成员之一,是在社会中成长与发展的,是祖国的未来,从对接班人的素质要求来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行为品质是重要的素质之一。在工作中,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太缺乏爱心、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如今的幼儿教育,崇尚个性自由发展;但是由于教育的误差,幼儿的个性在不适当的膨胀,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太多的关注和爱,却不懂得爱别人,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表现,已经明显凸现出来。在幼儿园随处可见:当看别的小朋友摔倒了,他们会哈哈大笑;看到蚂蚁,会毫不犹豫地踩踏;看到小花,会顺手折断。

同情心,是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它要求人们善于理解他人的处境,随时准备从道义上支持他人,从行动上帮助他人。具有同情心的儿童不仅能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更能得到同伴和大人的喜爱。同情别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同情心的培养不仅对幼儿的道德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人格健全也具有深刻得意义。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培养:

一、在游戏情境中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曾说过:游戏是培养儿童高级情感的最好途径。创设情境,通过游戏让幼儿直接参与,加深情感体验。有一天,课间休息。我坐在小椅子上正和几位小朋友聊天,忽然听到一阵哭声,紧接着有几个小朋友冲到我跟前,向我报告:林老师,大虾摔倒了,林老师,大虾哭了。 大虾摔倒了,小朋友都争着向我汇报,可我发现却没有一个小朋友能主动把她扶起来。这时,我该怎么办?是让大虾自己站起来呢?还是安排小朋友把她扶起来。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我心中一动,有了主意。我不露声色,只顾自己唱歌: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假装对大虾摔倒一事未做任何反应,好像没听见,也没看见。)一开始,大家见我莫名其妙地唱起歌来,都愣住了,反应快的小朋友马上跟着唱起来,他们已经明白我的用意,都大声地唱着。当唱到我快快地跑上去,扶起小娃娃呀&&已经有好几个小朋友冲上去抢着把大虾扶起来。正哭的大虾被小朋友感染了,也唱起来,虽然脸上挂着泪珠,可是她笑了,笑的很甜。这首歌孩子们唱了一遍又一遍,一边唱还一边表演动作,每个小朋友都很认真,他们正是用动作来表达对娃娃,包括杨馨小朋友的关爱之情、同情之心。我被这热烈的场面感动了。紧接着,我抓住时机,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如果别人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做?小朋友都积极发言,想出好多办法去帮助别人;就**时从来不发言的心妮小朋友也瓮声瓮气地说:他摔倒了,我就去扶他。这愣头愣脑的一句话,换来小朋友阵阵地掌声。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我还结合领域活动《小雨天》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强化。通过现实中的事例在游戏情景中,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让幼儿自己去教育自己。

因此,教师要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小事,随机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使幼儿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品质。

又如: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扮演病人、医生、爸爸、妈妈等角色,体验生病时的痛苦,体会医生给病人治好病的快乐;感受妈妈做家务的辛苦;从而懂得要热爱、关心自己的父母,去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

二、教师的言传身教

同情心的培养应从情字着手。教师在教育幼儿要有同情心时,应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会使孩子感受到被爱包围着的幸福和快乐;教师用自己的美好行为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例如:班里小朋友生病了,我们便主动询问,细心照顾,倒水、喂药;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找到富有同情心的榜样。这时,教师再有意识创设一定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去关心他人。3岁幼儿对情感的渴望很强烈,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拥抱、抚摸和微笑。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一个活动抱一抱再回家,也就是说每天孩子入园时和离园前,老师要拥抱每一个孩子。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但如何让幼儿将得到的关爱转变为去关爱他人呢?我向他们提出几个问题:老师抱着你们,你们高兴么?可是没有被老师抱的小朋友怎么办?孩子们异口同声:让没来的小朋友来幼儿园。在谈话中幼儿知道了小朋友是因为生病,所以没上幼儿园;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给生病的幼儿打电话,表达了小朋友对他的关心。对生病幼儿的问候作为一种延伸活动一直持续下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主动向老师询问没来幼儿的原因;我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关心有病的小朋友,如;打电话、画一幅画、制作录音磁带等。幼儿在对他人的关心中,懂得帮助、同情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三、运用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同情心

年幼的幼儿存在着冷灵现象。他们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生物表示关切,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教师不必去向幼儿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幼儿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比如幼儿在玩时,会很自然的把玩具富于生命,与其对话.特点在培养幼儿同情心时,运用将物拟人化的教育手段,则很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当幼儿在折树枝时,我便会以小树的口吻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 &老师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激发幼儿产生积极的心理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幼儿想想自己的身体,果受伤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树?又如,将小椅子拟人化,引导幼儿轻拿轻放,将小蚂蚁拟人化,教育幼儿要同情弱者,珍爱小动物,通过这些形式,逐步地引导幼儿善解人意,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感受,学会关心体谅他人同情别人.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

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也不是幼儿园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配合。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同情行为在家庭里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能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也不成社会。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一种无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误区:幼儿的不良行为,是因为家长不当教育造成的。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首先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召开家长会,以同情心为主题,组织家长讨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孝敬老人,同情弱者,要经常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样关心同情帮助别人的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模仿,并予以强化。

五、对于幼儿富有同情心的行为和表现,应及时予以肯定,使幼儿的同情心日益稳固和加强。

幼儿有时候表现出一种富有同情心的行为,教师不要轻视甚至忽视,特别是一惯表现不佳缺乏同情心的幼儿,偶尔出现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表现,我们更应抓住机会,大大表扬,有时候,就是教师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很容易忽视的具体行为,会出现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阶段的同情心是无意识和潜意识的。如对幼小的动物会不自觉地流露出爱抚之意;听故事时总希望弱者能战胜强者等。这说明幼儿的同情心是存在的,而且同情心的强弱也是幼儿人际关系发展好坏的重要条件,这些充分说明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与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观察大量事实之后得出结论:对悲欢的敏感和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在这个年龄,心灵对人的苦难和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因势利导,一定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感的幼儿。

小班幼儿同情心的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