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一中校本课程选修《茶与中华茶文化》结业试卷

发布时间:

石家庄一中校本课程选修《茶与中华茶文化》结业试卷
本试卷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满分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5
中国茶道
1CC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
【评注】这是考查“理解并解释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它牵涉到关键信息筛选、下定义的方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判定等几个能力点。快速完成这道题目,必须集中注意力选择准确信息,针对原文意思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快速将选项进行比较。
2B.A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境界”C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评注】这是一道准确把握原文信息,对明显的错误信息和可能错误的信息做出准确判断的题目。
3DD项推断错误。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经过中国‘圣’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评注】这是一道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想象的考查题。完成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三个步骤:一是推断想象的信息源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命题人恰好会将这些信息源故意搞错;二是所进行的推断想象活动必须在原文信息范畴之内,命题人会故意无端扩大或缩小;三是所进行的推断想象必须符合事理逻辑本身,有时候命题人会故意将这些推断失误,甚至不看原文都能够看出命题的痕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5每小题5分)
4.CABD项均不合文意)5.ABCD均片面、偏颇)6.D(答非所问)(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
茶业的变迁

二、古代诗歌鉴赏(满分2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1题。10分)
过山农家顾况
12.[答案提要]同:这两首诗都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四,主要写“丈夫”象鱼一样不离河滩,终日劳作,冬夜冒着严霜,春夜趁着寒水奔波干活,但家里用的却是芦花铺底

的薄被。如此艰辛地劳作,生活却依然是如此的贫困,不着一字,却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二,前两句以山茶一株株一朵朵竟相开放的妩媚、艳丽,反衬白发孀妇在春风中哭泣的辛酸与苦难,末句则直接描写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1分)
异:其四只揭示了人民生活的悲惨,而其二不仅这样,还点明了原因——是“貂虎横行”才造成百姓的“十室九空”,反映了官府的苛税对百姓的压榨。1分)(此题只要求学生能答出要点即可,不一定分析这么详细)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仅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读来感到句绝而意不绝。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显然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这时,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山农家的鸡咯咯鸣叫,象是在欢迎来客。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第三句“莫嗔焙茶烟暗”是山农陪作者参观焙茶时说的致歉话。上面二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这一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
第四句“却喜晒谷天晴”,和第三句连成一气。南方山区,收获季节云多雨盛,诗中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是有典型意义的。继“莫嗔”之后,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这首诗,如果按司空图的《诗品》归类,似属于“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的“自然”一品。作者象是不经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却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13.[答案提要]同意后一种看法。这两诗歌的语言确实是俚俗,用了不少俚语俗词,“侬家”“河干”“夫婿”“被底”“雪里”“白头”“貂虎”等,都来自民间的口语。2分)但是这两词并不浅薄,因为它内容充实健康,情感质朴真切,选词也精当形象,艺术感染力强。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纱纳兰性德(清)
14.一个形单影只、陷人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15.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三.写作(满分30分)
16.请以“我看茶文化”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
的文章。不得抄袭、套作。1

石家庄一中校本课程选修《茶与中华茶文化》结业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