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阅读(2014会考作文例文)

发布时间:2016-01-05 18:19:06

智慧阅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阅读习惯发生了变革。电子书籍逐步侵占了传统纸质书的宝座,使得大量芜杂的文字涌入市场,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如何坚守智慧阅读,不被浮躁的洪流冲走,无疑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想借此引用冰心的一句话:“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礼记》中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里将“博学”置于第一位,旨在告诫广大书生,广博的通读是建立独立思考人格的基石,是汲取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反之,若不培养多阅读的习惯,难免腹中空空,沦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窘境地。

有了“多读书”的习惯,便迈出了智慧阅读的第一步。然而这里的“博览群书”并不是指杂乱无章地看,而是要有所舍取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精准的眼光,摒弃无用的糟粕。

古人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四书,使之成为培养儒生,选拔官员的依据。诚然,儒家经典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浩然正气。然而,这种积极入世的思想主义也被利用成为统治者控制百姓思想的工具。我以为,当今时代的阅读需要跳出时代的局限,将古今中外,荒诞派、意识流、批判现实主义的书都拿来,加以辩证的思考进行阅读,才能建立完整的人格。网络小说不可多读,倒不是对其全盘否定,只是其中大部分都未经历时间的考验,往往供人即时消遣。因此在“读好书”的前提下,应当慎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好读书”。我以为若是能达到此点,那便为“多读书”“读好书”提供了动力。古人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一说,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对于真理的探索与珍惜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阅读是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读到一本契合自己心灵的好书,就如同寻到了一位心意相通的知己,情感的共鸣引得内心无限欣喜。这种觅得知己而“三月不知肉味”的幸福感,是凌驾于物欲纵横的时代之上的,因此,唯有真正“好读书”的幸运儿才有机会体会到。

智慧阅读的关键便是培养阅读的习惯,将其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唯有潜移默化的积累,才能构建一个更美丽的精神家园。

智慧阅读

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始自数千年之前,人们从阅读中了解世界,从阅读中了解人生,从小小的一方纸页中窥见大智慧。

智慧阅读从来不是读书人的专利,人人皆需智慧阅读,半日不阅读,便觉头脑空洞,意味索然。

可是,如今的现代社会却完全不是这样一幅图景。地铁上、公交车上,只见人人一部手机,耳朵塞着耳机,有谁看见手捧一书安静阅读的场景?

面对如砖头般厚实的经典作品,更多人选择敬而远之、束之高阁,只是从口袋里掏出巴掌大的手机开始刷微博、微信、搞笑段子,嘴里还振振有词:经典是要找一大段时间好好读的,我现在太忙了,以后再说吧。可是,真是因为缺少时间吗?

钱钟书先生的作品《管锥篇》问世之初,有人惊讶于大师如何读完了如此惊人数量的书,大师淡淡回答道:“也不过是一本一本读完罢了。”由此,现代人智慧阅读的障碍,在于缺少一种沉静的、安于读书的心境。

现如今的世界被爆炸式的信息包裹着,那些碎片化的信息从四面八方向人们砸去,让人晕头转向;或是像潮水一般,裹挟着人们急速飞奔,不知所终。如果一个人没有强大的坚持和意志抵挡,必然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被低浅的阅读所绑架,被“智能”阅读所蒙骗,何来智慧可言?

有人说,现代社会想要的信息触手可及,没有必要花时间去阅读了。这是浅薄而荒谬的观点。阅读所培养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量,更是情感的共鸣,有感于人类共同的、对于自身局限的探索,对于人间大爱的追求,以一己之身,体验世间不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继而发奋、以己动人,这些珍贵的人间大智慧,岂是动动手指就能看到的某某百科所能带来的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也有大智慧。我们所期待的是,无论世界怎样纷杂,我们依然得有对从书中收获感动的渴望和执着。

智慧阅读

在惠风和朗、日丽和暖的午后,我常愿一杯清茶、一本书地沉寂,书纸厚密的触觉,若有若无的墨香都使我沉醉。每当一本书阅尽,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一个故事就此完结,心里好像喝一杯花茶,馥郁而若有所失。

还记得我初一初读《红楼梦》时的情形,开始我是沉浸在前十四回贾府穷奢极欲,众人无忧无虑、吟诗作对的生活中,心中念念于宝黛二人的悲欢离合,而无心于自元春省亲后贾府隐藏的颓势和封建家族专制礼教的束缚和压迫。

直到长大一些,隐隐得知作者家族曹氏由盛转衰,雪琴先生遭遇贫病交加、亲人相继离世的不幸,联想到当时所处的清朝礼教严苛至泯灭人性的地步,我才知道这一部看似风花雪月的著作,背后的悲哀和满纸的辛酸泪,这时我才算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贾平凹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必须读三次。第一次是粗读,只能了解大概的情节和片段;第二次要在获知作者写作背景和创作背景后读,才能探知作者的深意;第三次是在丢开此书很久后,再重新拿起看,便会发现之前并不曾注意的细微之处,对此书能有更好的领悟。我深以为然,真正的经典是经得起百般诵读的,每读一遍又会有新的感悟。而智慧阅读更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人说哪一本好便跟风去看,无论读没读懂都一叠声地夸好,而内容可能转眼即忘,这不能有所裨益。

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可谓首屈一指,她早年的几部作品确实有过人之处,但阅读之后,因文化差异,觉得冗长乏味,琐碎之语连篇,不得不舍弃。相较而下,我更中意褒贬不一的东野圭吾,自觉从其书中获益良多。若我只拘泥于他人的评论而不凭自己的选择,很可能就错过了好书。

何谓“智慧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无法盖棺定论,只有以自己的爱好去翻阅,而不由他人强加,并能从中收获心得,此举自然称得“智慧阅读”。

智慧阅读(2014会考作文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