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特点及现状

发布时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特点及现状
作者:薛志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
未成年人是国家发展的潜力军,是全社会的希望,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薄弱,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导致我国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频率逐渐增高,并且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特点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犯罪逐渐趋于低龄化。近年来,犯罪初始年龄相比原犯罪年龄18岁提前了将近三年。在校生犯罪,未成年人盗窃等各种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犯罪年龄还在逐渐递减。第二,犯罪手段成人化。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未成年人通过网上视频,电视电影情节学到很多作案手法,作案前准备充分,作案时手段成熟,作案后销毁证据,加大了警方的破案难度。第三,犯罪趋于团伙性。青少年喜欢与自己性格、爱好等行为习惯相似的同学结伴而行,因此犯罪常常呈现团伙性,此类犯罪形式在初中,高中校园中更为常见。第四,犯罪具有突发性。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极易冲动从而引起犯罪。 2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现状
为了不断完善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我国相关法律部门制定了特殊的法律制度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从司法保护方面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进行分析。 2.1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现状
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逐渐增多,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社会群体这一现状。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都对未成年人犯罪做出了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在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的规定主要包括:《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在这一原则性要求的前提下,刑法分则又将这种特殊保护具体化,通过切实可行的具体条文来充分发挥刑罚的功能。这一原则以及这些条款的设置都为我国刑法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通过这些规定,可以充分看出我国《刑法》对未成年犯追究刑事责任时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也给了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与此同时,这一原则所体现的精神也与我国已经加入的联合国《儿童国际公约》第37条的规定相一致,体现了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以及对人权的保护。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特点及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