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的深入探讨

发布时间:




本论文主要讨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说要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化发展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回顾我国农机化发展历程,借助国外农机化发展经验,深入探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这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机化;农艺;增收; 增效



1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to improve efficiency, increase farmers the status and rol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 is said to agriculture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farmers incomes, the need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farm machiner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o improve efficiency, increase farmers on the premise. Reca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xperience, in-depth stud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This is agriculture to improve efficiency, increase farmers so that farmers become prosperous as soon as possib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gronomic; income; efficiency




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 “机械化”,是说要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须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化发展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农业机械是农业劳动生产力。如何运用农业机械化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农业机械化大大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具有精耕细作的农耕优良传统,各地风土条件和耕种传统习惯差异很大。近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农业机械化又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都制约着农机具的设计、制造与运用,也推动着农业技术的改革与更新,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回顾我国农机化历程,借鉴世界农机化发展,重新考察农机化发展前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展开讨论,对于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必要的。实现机械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农机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地位和作用
1.1农机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地位 1.1.1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1]。”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从多数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但农业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
3

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从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1.1.2 农业机械化肩负保护和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重任
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强化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生产手段,在抢农时、抗灾害、保丰收中有着特别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农业机械是大面积、规范化实施农业技术的载体,是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机械工程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相促进,必然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确保农业增效,很重要的措施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基地+公司+农户”、订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必然出现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必然需要使用与此适应的机械化,需要大量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这将有利于在较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上配置农业机械,通过优化农机资源配置,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创造农机化良性发展的条件,极大地调动农民、专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和应用。 1.1.3 兴机富民 促进农民增收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收入,增加收入的核心是就业。农民的充分就业主要包括在农业内部扩展就业空间和向农业外部转移劳动力。要把农业机械化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努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逐步使产业机械从依附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中独立出来,建立专门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独立的农机经营组织,形成农机服务产业。要以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带动农机供销、服务市场的发展,造农业机械化服务品牌,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化服务市场,在搞好农机化服务的同时,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农机化领域参与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替代农业劳动力,促使大量劳动力解放出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向市场。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
4

的发展、农机化领域将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一个服务产业。
1.1.4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农业机械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将发生新的变化,也对农机化的发展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拉动新的有效需求,而且使农机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当前,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需求十分强烈:产养殖业的发展正带动着增氧、自动投料机械化的发展;蔬菜、水果的大规模生产,需要各式各样的耕作机械、植保机械等;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也对农业机械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需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新的科技革命步伐加快,将更加迫切需要农机化技术的配套和跟进,更加需要农机化从生产手段和技术上提高有效的物质装备和先进技术支撑。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密切关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适时跟进和超前储备农机化机具和技术,不断调整农机的装备结构、作业结构,优化农机化发展区域布局,积极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种植机械化、水产养殖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等,为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提供有效的机械化技术支持。
1.2农机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
要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必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必须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良种、良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数量。要做到这些,依靠传统的人工作业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于农业机械。 1.2.1 农业机械化大大节约农业生产成本
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绝大部分是依靠人工、畜力耕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30%--50%,而发达国家仅占10%--25%。通辽市近几年来的实施情况看,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保肥、抗旱、保护生态环境和节本增效效果。同传统秋耕春播方式相比较,农田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9.325%,有机质增加0. 30.94g/kg,农田减少大风扬尘24.358.8%;减少亩作
5

业成本823元,作物一般增产2.312%。使用农业机械可大大节约农业生产成本[2]
1.2.2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大力倡导绿色农业、有机食品的今天,质量尤为重要。沿用传统的人力作业方式,它不仅作业速度慢,也大大降低了其产品的市场价值。以通辽市水稻生产为例,双夏时节,由于忙于收获、插秧,一般是先将收割的早稻露天堆放,若遇上阴雨天气,粮食就会霉变,加上一般农产由于场地的原因,只能在简陋晒场上打场、晒粮,甚至有的将公路当晒场,清洗手段不具备,稻谷的损失和含杂率比较高,浪费也大。若采用育苗、耕种、插秧、收割、烘干、包装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其速度快、效率高、手段先进,减少了浪费,质优价高,大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作为一种先进的作业机具,不仅可以在农业生产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能使农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机械也能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率。如通辽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将部分低产田改造为高产出的水产养殖、蔬菜、花卉种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农业机械还能改变现有的种植模式,如进行工厂化育苗、反季节生产等,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农业机械可以使许许多多的农业副产品得到有效利用,变废为宝,桔秆还田就是其中之一。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的深入探讨
以上我们了解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更好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2.1国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纵观我国农机化近五十年发展历程,在农机管理、运用与科研中始终贯穿 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主线,推动着农业机械化不断深入发展。"一切机械作业均应严格服从先进耕作法的农业技术要求"60年代,刘少奇进一步提出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具体作法,实行"亦工亦农制度",张省三提出"机农合一"。并在农业机械化的主要任务中要求"加强基本性和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理论的研究""据我国农艺发展的新方向和耕作制度改革的需求,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原则,
6

首先要适合精耕细作要求"70年代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农业和工业同时并举"。并具体为"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结合起来""把农艺改革和农机改革结合起来""农艺措施要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既保持了精耕细作传统,又发挥了机械化的作用" 80年代末,机械耕作科技人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认识到"只有农机没有农艺是无的放矢;只有农艺没有农机是纸上谈兵,农机农艺相结合,无非是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这又是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因此,90年代应该是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农机农艺相结合,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90年代机械化土壤耕作在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农机农艺相结合试验研究引起有关领导重视,领导人的指示使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土壤耕作新技术和配套机具的试验得以深入研究并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定量运用。李鹏总理在199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农机农艺相配套",把农机农艺关系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2 国外农业机械化经验的借鉴
[3]
由风土条件、经济、社会体制所形成的不同农业类型决定着农业机械化的方式,人多地少、人少地多、富有型、贫困型,都有不同的农机农艺结合经验可供借鉴。
2.2.1人多地少、人少地多型
世界上的农业从总体上可分为人多地少,劳力密集型和人少地多能量密集型两大类。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人少地多是其典型。美国农业机械化过程显著特点是靠专业化减少农艺技术环节,促进农机化。大豆带、玉米带的形成,减化了作业程序,减少了机具配备。加拿大大马力、折叠式作业机具充分发挥了机械化的威力,但是大马力机械带来的压实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类能量密集型农业,可为我国东北和西北发展机械化农场提供经验和教训。
日本和英国可做为人多地少的典型。日本以水田机械化为主,小巧灵活的单人背负式、手扶式形式多样,品种齐全,可为我国南方水田机械化提供参考。英国农牧并举机械化过程为我国农区发展牧业提供了经验。改精饲料为主的养殖业为草饲的养牛业可以从生物学方面提高效率,发展新型农牧业机械化体系。 2.2.2富有型、贫困型

7

英国可做为富有型的农业机械化典型,由于经费充足,在自动化程度和电子监控作业提高可靠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给人"锦上添花"的感觉。提高精密性和经济效益。尼日利亚尽管号称"非洲的小美国",但还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农业机械化明显在减少繁重体力劳动以及提高耕种速度,抢农时和经济效益上下功夫。由于经费有限,只能"雪中送炭"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这些可能给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借鉴。钱多可以在科学化和精细化农艺技术方面发展;钱少就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农艺措施上分析再配合相应的农机具,实现农业机械化。
2.2.2在宏观农业类型前提下,如何解决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具体微观技术
[4]
国外的实例也很多。美国的大豆收获机械化宽幅割台与损失率高的矛盾就是通过培育高底荚位大豆品种而解决的。西红柿机械化收获使培育方型厚皮新品种取得突破。日本60年代从中国引进尚未过关的水稻插秧机,通过农学育秧解决了中国多年无法突破的机械手取苗伤苗的障碍点,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类似这些从农艺的生物学方面,而不是单纯要求农机配合而解决的农业机械化难点俯拾皆是。俄罗斯农业工程专业中就有"基础理论教研室"研究解决农艺中的"为什",作业执行农艺技术实现机械化的理论依据。前苏联威廉斯的机械化平翻耕作体系就是依据"团粒结构"理论,耕地层上下层土壤需周年轮换恢复结构的农艺要求而建立的。国外这些经验表明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农机农艺相结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正确途径[5]
2.3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
基础理论研究从虚实并存耕层的土壤水肥气热、微生物、作物根系、光合生理、农田小气候等方面深入系统测试,总结出虚实并存效应原理。一方面与生产结合,形成以虚实并存耕层为核心,在不同部位、深度、间隔,不同时期深松的整套土壤耕作技术,并在海伦县不同农耕区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形成机械化耕作技术规范,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另一方面从农业历史角度研究提出虚实并存耕作是我国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中"精耕"的继承和发展,是比平翻的全虚耕作和免耕的全实耕作都优越的先进耕作系列。在河北通过多年多地多种作物试验研究,提出可以定量运用的华北虚实并存耕作技术规范。同时研制了为小型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深松犁(ZL922064814、七寸步犁改装,深松步犁和多用组合犁等系列
8

配套机具,得到河北省领导重视,在河北十个县市示范推广200多万亩,获经济效益2.46亿元。为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在西北的间隔深松加覆盖技术与南方旱地间隔深松抗旱增产都取得了稳定增产的良好效果。促进了我国机械深耕深松推广应用。
我国各地进行的秸杆粉碎还田,机械化精量播种,抛秧和化肥机械深施等农机化新技术都是在明确农艺技术效果指标基础上,农机农艺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从作物增产潜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查清土水肥光热指标,促进了旨在抢农时、争光热的华北三夏机械化耕种一条龙作业技术和吨粮田优质高效高产技术与配套系列机具的研制,这些都是基础理论指导下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硕果。通辽市农机农艺相结合主要推广的技术模式
通辽市区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以机械免耕播种为核心技术,结合当地自然 件及作物种植模式,选择了相应的技术模式及工艺路线: 农田留高茬→免耕播种→化学、机械、人工除草→机械(人工)收获留高茬→深松(视土壤情况)
农田留高茬→播前表土处理→免耕播种→化学、机械、人工除草→苗期深松→机械(人工)收获留高茬 条播作物间作马铃薯带状种植:
条播作物留高茬→免耕播种→化学、机械、人工除草→机械收获(条播作物留高茬、马铃薯收获后耙磨镇压)→机械深松(视土壤情况)
退化草地:围栏封育→机械松土补播或切根复壮→机械防治病虫害→机械收获。
三年来,7个示范项目区共节约资金670.12万元,增产粮食855.4万公斤。与此同时,示范项目区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2004年统计,全区有44个旗县区开展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械免耕播种面积447万亩,深松638万亩,农业保护性耕作在内蒙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草地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也产生明显的草场植被改善、牧草产量提高的功效。松土复壮区牧草密度增加了15.6%牧草平均高度增加3.14cm冷蒿和星毛委菱菜等草原退化代表性植物的频度下降40%整个草场盖度增加8%牧草


9

补播区牧草密度增加了119.2%,牧草平均高度达到29.6cm,增加了26.3cm。盖度由未补播前的16%增加到38%,把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高产优质的打草场。补播的冰草第二年干草产量达到了1677 kg/hm2 2003年作业区牧草平均高度比非作业区牧草高出1.97cm且枯黄期明显变晚,干牧草产量增加了168 kg/hm22004年增加高度3.14cm,干牧草产量增加270 kg/hm22.4农业机械化科研发展的观点
农业机械化的名称就包含了"农业""机械"""三方面含义,就是"农业""机械"""在一起,即农艺农机相结合。2.4.1观念的转变。
在农机化研究人员中,存在着重""""的错误观念。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在实践中""的研究既重要又难搞,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又涉及到社会科学;既涉及到工程技术,又涉及到基础理论,同时又要研究应用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需要知识面广,研究对象又很复杂,在我国农机界的基础又比较薄弱。应该充分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研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还应注重经济效益,改变过去只看科研水平,不管生产力转化和能否有商品价值,通过鉴定就万事大吉的错误观念。2.4.2人才的培养。
现时的农机课程设置以""为主,只有一门农学基础还与机械离得太远,因此应该从农机化教材改革作起,增加农业生物学和介绍宏观环境的生态学课程。编撰农业机械化专业自己的农学教材,培养农机农艺结合的"双料"人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重机轻化的现象。


[2]

鉴于农机化专业现状,农机农艺分割,许多农机专业人员要脱离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的现代方向发展也是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农机农艺相结合不是合并,在农机化专业中设立基础理论研究机构,调配专业人员,充实加强""方面的研究,为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提供理论依据,加强力量。 2.4.3统一分区规划。
对于在中国条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对各地的风土条件、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栽培方法的复杂性,都没有联
10

系农业机械化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区域性因地制宜的,有理论数据的,以进行定量指导的机械化作业体系。五十年来各地农业科技人员已作了大量工作,建议在全国立项,统一规划分区进行,补充完善总结各现有成果,提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种植宏观设计。同时要从传统狭窄的种植生产过程机械化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对种植业要扩展到产前、产后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另一方面树立大农业观念,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机械化也要全面考虑,拓宽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内容总之,中国目前仍然依靠种植业生产粮食,传统的机械化栽培方式还是目前农村中农业生产的主体,但展望未来,农林牧渔大农业观念的全面发展又是必然趋势,因此农业机械化研究应该深化与拓宽并重,同步发展。2.4.4有机结合是突破口。
农机农艺相结合已深入人心,取得共识,但"如何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近五十年来历程所提出来的重大课题,是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学发展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让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能兴机富农。只有借助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与我国的实际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科学的发展农机化。才能使我国的农业走向产业化,也唯有这样才能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的农机化发展中,重新考虑农机农艺相结合,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11

参考文献:

[1]温家宝: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http://www.sina.com.cn 2004022911:22 新华网
[2]内蒙古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信息网 2005125日第一期(总第152期) [3]农机化司,北京农工大编:《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文献资料汇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4.
[4]国家农委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国家农委办公厅,1981.10. [5]武少文等:《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2.


12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8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四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在此,谨向赵华洋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特别感谢老师、惠老师、涛老师、新老师等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我的同学四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愿我们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最后,向我的母亲致谢,感谢她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13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的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