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包打听”角色的利与弊

发布时间:2019-08-21 20:18:47

媒体包打听角色的利与弊
作者:刘
来源:《领导之友》2009年第05

        最近,网络里最火的一件事非周森锋莫属。中国最年轻的市长“80官员、29岁清华大学研究生……周森锋在网络里迅速走红。连带着被裹入舆论旋涡的,除了宜城市的上级主管单位襄樊市政府,还有他的妻子、家人,以及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学校和导师……621日始,众多媒体和网民盯准周森锋,对其家庭背景进行地毯式搜索和挖掘,比如,周森锋的老爸是谁老婆是谁岳父是谁舅舅是谁,都成为某些媒体报道的热点。反观这一事件,不难看出近来一些媒体的低俗报道和关注点,引来了一股不良的包打听之风。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网络、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竞相使用各种手段吸引读者眼球。其中在网络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新兴出一个分支,引人注目,即以百度谷歌为龙头的收搜引擎”,成为广受网络读者欢迎的一种形式,一经产生拥趸者以亿万计。只要在引擎中键入几个关键字,按回车键,网络就会提供成千上万的信息。其本质无非是一种包打听的理念即服务性。随之,广播、电视、报纸争着效仿,交通电台的路况信息打探、电视台的××帮忙、晚报开设的包打听专栏,包括了普通人的吃喝拉撒各色内容,而且收到的效果还不错,这种媒体包打听服务之风大有席卷全部媒体之势。

        在旧社会,有一种行当叫包打听”,即警察局(那时叫巡捕房”)的密探或线人。他们经常出没于茶楼酒肆等人群聚集之地,留意别人闲谈中的信息,但是他们的信息多半为道听途说,信息来源并不可靠。后来,民间也称信息灵通者包打听”(不再含贬义)

        当今媒体包打听角色的利与弊,关键要看媒体更侧重于哪一点、哪个方面。如果媒体都只盯在信息灵通,吸人眼球上,而不去考查信息来源的准确与否,这样无疑是媒体的集体堕落与失范;反过来说,如果将包打听引申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服务意识,一种无处不在的媒体监督意识,倒可以说是媒体再一次重视包打听的身份在服务层面上的发展和前进。

媒体“包打听”角色的利与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