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发布时间:2013-09-11 20:53:09

名师特辑:开学必听的36堂公开课——高一化学

高中化学无论从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上看,都是初中无法比拟的,高中新教材的知识更注重学习的灵活性,高中生不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你们即将升入高中,如何能顺利过渡到高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在开学前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做好初中进入高中角色的改变。

如果同学们没有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不了解高中化学的特点,将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心态,如:有的将会产生忐忑不安、不知所措,有的将会产生不过如此、一学就会,有的将会只学教材即可等等。

我们要战胜自我,高中化学知识上、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上、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和技巧上三方面认识初、高中化学的差异,把握好学习的起点和节奏,没有必要一味担心;我们要有认真、刻苦、努力学习的干劲,要赢在高一;我们要认识教材知识点学习的拓展性,充分“用教材学”;我们还要有持之以恒意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就能学好我们的高中化学。

二是要做好知识上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变化,使初高中化学知识产生了许多的知识盲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前尽可能的将这些知识的盲点补上,比如盐的分类中,初高中没有酸式盐、碱式盐、正盐之分;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有的学校就没有学习或没有深入的学习等等。

另外,高中大多数知识的学习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的,学习时还要将原来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的知识体系中,将所学新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拿一道例题来说:

 下列所描述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一种原子制造出一种或几种新的原子

B.碳酸氢铵固体加热后转化为气态物质

C.干冰在空气中放置转化为气态物质

D.酒精的挥发

【解析】A项,用一种原子制造出一种或几种新的原子,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属于核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项,NH4HCO3 NH3+H2O+CO2↑,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在空气中放置转化为气态物质、酒精的挥发,是物质三态的变化,CD项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即不可能生成新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相互转化或重新组合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应用及其制备。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变化的类型,但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如①NaCl溶于水,HCl溶于水,NaCl溶液蒸发得到NaCl晶体,是物理变化;②发生颜色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使某些物质褪色是物理变化;③有气泡产生或沉淀析出不一定是化学变化:通过改变溶解度实现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析出,属于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中不可能产生新原子:核裂变会产生新原子,这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因此,不要一见到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就认为发生了化学变化;一见到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就认为发生了物理变化。总之,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应看其是否产生新物质,而不是新元素生成,也不能从变化的现象进行判定。

三是要做好学习方法上和解题技巧上的衔接。

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勤于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着知识的加深,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逐渐增强,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如:

1.预习。预习可使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初步感受新知,解决基础点,找住重点、难点,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以备上课有针对性的有效听课。概括起来课前预习不外乎就是“读、划、写、记”:通读课文、知其含义,划出重难点、关键词,填写学案及写下自己的想法与疑点,记住必要的重要概念、性质用途等。从“构建理论”和“前发展区”理论来看,预习和不预习在接受新知时所得到的学习感受差异很大。

2.类比法。高中阶段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同学们会遇到很多结构相似和性质相似地新物质,因此学习这些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时,可以寻找一定的内在变化规律,可以采用“类比法”来学习的。如Cl2+H2O=HCl+HClO,我们利用Br2I2Cl2同主族元素,类比出Br2+H2O=HBr+HBrOI2+H2O=HI+HIO

3.归纳法。某些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过,但是在高中化学中还要进一步学习,甚至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将在高中不同阶段多次学习,这样分散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同学们的学习与理解,要善于利用“归纳法”使所学知识规律化和系统化。

高中阶段由于学习进度快,时间紧,作业量大,对于同学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有一定要求,在解决习题时除了一般方法要掌握透彻外,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使我们建立解题的基本思路。高中阶段最常使用的解题技巧有:差量法(质量差、体积差)、守恒法(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规律等(这些方法在本书的后面有一定的介绍)。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够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如,巧用“大大小小”规律:同一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设该溶质两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则:①若溶液的密度小于1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如氨水、酒精溶液等,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a%+ b%);②若溶液的密度大于1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如酸(硫酸)、碱(NaOH)、盐(NaCl)的溶液等,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b%)。

 已知25%的氨水密度为0.9g·cm-35%的氨水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

【解析】由于氨水密度为0.9g·cm-3,小于1g·cm-3,且等体积混合,根据“大大小小”规律,故等体积混合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w1w2)=15%

【答案】C

另外,为了更好的学好高中化学,要善于“用教材学”,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图片等学习,如“图示法”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文字、枯燥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直观图形,以揭示化学现象或本质特征,帮助解答疑难问题,激发同学们思维,加快学习的一种方法。如我们在学习胶体这种与溶液属于同一类型的分散系时,为了更好地认识、区分胶体,我们可以借助图示来学习

   

最后,有些同学平时学习很好,一旦考试,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焦虑、怯场等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同学们的考试,要“善待考试——正确对待测试分数”,“注重细节——审题注意五方面问题——审题型、审关键字、审题目要求、审突破口、审隐含条件”,“ 易错题卡片”设置,镇静应考,从而延长有效时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有些同学平时学习很好,一旦考试,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焦虑、怯场等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同学们的考试,要“善待考试——正确对待测试分数”

一、明确自己的“位置”。

二、不做分数的“奴隶”。

三、以科学的态度参加考试。

四、一次失败不等于永远失败。

五、把考试作为提高的新起点。

正常的考试应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同学们学习的真实情况。考试之后,应把精力放在解决所暴露出的问题上,力求彻底弄懂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迈出扎实的一步。

“注重细节——审题注意五方面问题——审题型、审关键字、审题目要求、审突破口、审隐含条件”,要看清,可以用笔将其圈起来,这主要是非智力造成的失误。因为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如“正确与错误”、“大与小”、“ 强与弱”、“ 能与否”、 “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 名称与符号”、“ 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电子式还是数学表达式”、“现象还是目的”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因此,应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如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 “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等。

 易错题卡片”设置。

同学们一次次整理分析的易错题卡,并不是章节整理完就让它在一处“睡大觉”,对它不再不管不问了。同学们可定期定时与其他同学共同展示自己的易错题卡,暴露自己对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学习方法,寻求思路突破。

同时自己也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知识的易错点和整理的经验,“有则加冕、无则改之”。使同学们有幸再学习、再教育一次,这样同学们“从错中学”到了许多课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与能力,这也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镇静应考,从而延长有效时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镇静应考,克服怯场

二、镇静应考,合理分配时间

三、镇静应考,掌握思维方法

四、镇静应考,尽量减少失误

各类考试是同学们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的考查。

为了尽可能减少非知识性因素而失分,除具备扎实的双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镇静应考,有效延长考试时间也是必要的。我希望我的一些见解能与同学们天天见面,与同学们为伴!

高一化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