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教育现状及岩门小学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2011-06-24 21:03:59

关于安化县东坪镇义务教育有关情况的

调查报告

 

2004年下半年,我利用在安化县东坪镇永安村扶贫的机会,对东坪镇乃至安化县的义务教育状况特别是经费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经费短缺、负债累累、运转艰难、人心不稳等问题在农村中小学非常严重。其原因在于义务教育被多重边缘化,导致政府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公。其出路在于各级党委政府真正强化科教兴国观念,把义务教育当作头号工程来抓,努力提升责任主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深化政治、经济、财政和教育等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经费监管,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蓬勃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东坪镇是国家级贫困县——安化县的城关镇,下辖43个村,8万人。现有初中3所,完小9所,村小l所,在校学生9583人,其中初中5062人,小学4521人;现有教师1005人,其中在职643人,离退休362人。中砥完小是东坪镇下属中砥管区11个村、8800多口人在学校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唯一一所学校,现有1-6年级6个班和1个学前班,学生共262人;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在职19(包括学前班聘任教师1),退休1 7人,工友2人。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东坪镇的教育经费状况还是有了相当程度的好转。

l财政支持力度不小2003年,安化县财政对教育的支出10977万元,比上年增长9.69%,占当年可用财力的42.78%,占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1784%;东坪镇2003年教育支出1025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5.39%,占一般预算支出的91.81%。

2教师工资保障较好。据反映,实行一费制改革前,教师工资常常不能按时到位,有时要拖半年以上。改革以后,教师工资、离退休费由县统一发放,教师可以直接在银行支取,基本都能按月到位。统发项目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教龄津贴、未纳入津补贴奖金、提高工资标准10%、女职工卫生费、离退休金。

3一费制改革全面推进。安化县的农村学校从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一费制改革,东坪镇城区学校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一费制改革。通过改革,取消了以前的教育集资和县乡政府批准的口子费,其它乱收费现象大为减少,学生负担有所减轻(见表7)

4财务管理有所加强。2003年以来,安化县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加强了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其办法是:以联校和学校为基本核算单位,由县会计核算中心实行统一核算;联校设财务专管员,学校设报账员;原有银行帐户一律取消,所有收入均实行银行收款,直接缴入核算中心专户。

二、主要问题

目前,东坪镇各级学校在义务教育经费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经费缺口大、弥补难2004年秋,中砥完小包括杂费、寄宿费、搭餐费在内,总收入只有41291元,即使不上缴镇联校和县教育局,学校必须安排的支出有85127元,缺口43836元,平均每个学生167元,每个教职工1252(见表2)2004年,东坪镇中小学杂费收入138.21万元,必须安排的支出471.62万元,硬缺口333.41万元,加上职工医疗保险金45万元、住房公积金35万元和依惯例2004年秋季学期还需上交县教育局的20万元,总缺口将达423.41万元(见表3)

2债务包袱重、化解难。到2003年底,东坪联校负债1041.1万元,学生人均1086元,教职工人均10359(见表10)。最困难的中砥完小负债50多万元,学生人均1910元,教职工人均13160元,远超全镇平均水平。其构成是:基建欠款12.41万元,教师欠款7.7万元,信用社贷款15万元,联校欠款10万元,其他借款5万元。近年来,中砥完小通过借新还旧,每年偿还的本息如下:200115648317元;2002136950.69元;2003年上学期108977.10元。2004年秋中砥完小光偿还基建和教师欠款利息就需37927元,超过杂费收入27098元,占总收入的9185%,占总支出的44.55%(见表2)

3教师待遇低、落实难。除基本工资由安化县财政统一发放外,林误补贴、称职奖励工资等多项政策性津补贴都需由学校自筹解决(见表3),很多学校因为经费困难,根本无法落实。据反映,除1999年外,联校没有为教师缴存过住房公积金,医保基金也经常没有缴足,教师因此多次被医院停诊。今年上半年,中砥完小借款8000多元才解决了去秋今春两学期的林误补贴,去年的奖励工资则至今没有落实;从今年秋季学期预算看,教师每年2000元的目标管理奖、100元的防暑防寒费、每月90元的水电煤气交通补助等支出也根本没有打米;今年教师节,中砥完小仅给l 7名离退休教师每人发了30元慰问金,在岗教师则分文没有。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东坪镇是安化县的城关镇,其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益阳第一,其中小学校尚且如此困难,其它乡镇的窘况由此可想而知。

三、负面影响

上述种种矛盾和问题,给东坪镇的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l、不利于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由于经费短缺,债务沉重,不少学校只能拆东补西,疲于应付。2003年秋,中砥完小3次被包工头讨账锁门,最长一次达一星期,教学秩序和学校形象受到严重影响;由于收入低下,待遇难以落实,离退休教师意见很大,在岗优秀教师则纷纷流往外县、外市乃至外省,有的教师还带走了大量优质生源,没走的也人心浮动,见异思迁,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城南初中,有这样一份成绩单:政治23,语文1,数学7,外语9,历史17,生物12,地理10,总分79。该生语文成绩还不是最低的,最低者为0.5分。

2、不利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不少学校又打起了向学生收费的擦边球。一是把统一收取项目独立化。如每生每期5元的班费本来为一费制统一收取项目,但东坪镇规定班费由班委会单独收取。二是把自愿收取项目固定化。如选订教材费配套资料费等自愿选择项目实际上已成为固定收费项目。三是部分费用另行结算。如《卫生、文明、科学》教材费5元,由新华书店直接开发票收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对一费制改革形成冲击,部分地区甚至成为学生失学、辍学的重要动因20045月,在中砥完小就读的37名永安村学生中,有20名拖欠学费,最多的达500多元,最长的达7年之久;特困户谌平先的儿子12岁了,去年才在财政厅扶贫工作队的资助下发蒙读书。据调查,20岁以下在家务农的永安青年中,一半以上初中没有毕业

3、不利于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按照各级规定,一费制收入只能用于弥补学校公务、业务、师训、修缮、图书仪器设备购置、文体、卫生等公用经费的不足,不得用于教职工工资、津补贴和福利,不得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和房屋改造等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事实上,这些规定基本上是一纸空文,逾规逾矩是普遍现象,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某种许可和默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大打折扣。

4、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为维持学校运转,东坪镇从1994年秋开始采取借新还旧方式,每年向小学一年级新生和外地转入学生一次性借款300元,学生毕业或转学时一次性偿还本金。截至2003年底,尚欠学生借款158.35万元,平均每年需偿还20多万元。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偿还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如果这项与现行政策明显相左的土政策一旦停摆,学校又无法及时兑现学生借款,其对社会的冲击力可想而知。东坪联校为此忧心忡忡,已行文请求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帮助解决,但限于安化财力,其前途未卜。

四、原因剖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砥完小和东坪镇义务教育面临的上述问题和困难,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l边缘化倾向酿苦果。无庸讳言,当前我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严重边缘化。这是造成城乡和地区之间教育和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的根本原因。其突出表现是三个畸重畸轻”:在社会结构方面,重政经轻教育,科教兴国口头办;在教育体系方面,重高等轻基础,基础教育基层办;在教育系统内部,重城市轻农村,农村教育农民办。其结果,就是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中小学校举步维艰,与畸形繁荣的高等教育和城市教育形成巨大反差。

2、义教体制留隐患。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比以前的农村教育农民办有进步,但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因为我国县级行政区域仍然属于农村,靠的是以农养政以县为主不过是在农村内部调整教育资金的汲取和分配方式而已;更重要的是,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所占财力份额很小,大部分县连维持吃饭财政都困难,因此根本不可能负起义教重任。诸如安化县等贫困地区,情况就更为严峻。2003年,安化县人均可用财力为10150元,占全省倒数第3位;县乡财政赤字5616万元,负债8.2亿元;30个乡镇29个负债,全县人平负债533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83万元,连发教师工资都不够。因此很多地方除了教师基本工资以外,许多应由财政安排的支出如教师奖励工资、林误补贴、医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财政根本无法安排,只好丢给学校自筹解决。

3、环境变化减收入。一是政策变化。据统计,安化县乡镇一级因农村税费改革减少教育经费2000万元,东坪镇因实行一费制改革取消教育费、改危费等县乡口子费,减收100万元以上(见表7);降低收费标准带来的缺口上级财政也没有补足。二是生源变化。2000年秋季,中砥完小共有学生1057人,但到2004年秋季则急剧下降到了262(见表1),来自学生的杂费收入也因之同步大幅下降。三是物价变化。近年来,中小学教材的价格不降反增,且幅度惊人,如今年秋季学期,初一学生的书费就高达123元,比上学期和上学年都有显著增长,且已占到一费制金额的78.85(见表8)

4、决策不慎添烦忧。东坪联校目前高达1041万元的巨额负债,很多是盲目举债、达标升级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有的花巨资修建的学校刚用半年就被撤并,其沉痛教训值得记取。其中累计负债50多万元的中砥完小就很有代表性。1995年中砥完小修建义教楼时,采取的是国家和地方1:1配套办法,结果国家投资的29万到了位,地方集资的29万却泡了汤,因此造成20多万元的缺口。2002年修建扶贫教学楼,留下的遗憾则更多:一是投资决策盲目。当时中砥管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已经完成,中砥完小学生人数也因为人口出生率进入低位期,从上年的1000多人急剧降到了500多人,近2000平方米的校舍本可以满足基本需要,因此完全可以不修这栋新教学楼,也不会留下包袱,造成浪费。二是计划预留缺口。在安化县委的会议纪要中,该教学楼的筹资计划最初就只有44万元,刚够前期费用和建筑开支,12.5万元的征地拆迁费用一开始就没有打米,其它配套工程也没有考虑。三是单位承诺打折。其中县计划物价局先后承诺15万元,2003年给了4.85万元,还缺10.15万元(也有人反映这4.85万元并非拨款,而是由东坪镇政府担保借给中砥完小的);东坪镇政府即使算上撤并学校变卖旧房的4万元,其承诺的20万元也还欠10万元(见表9)

5、层层集中挖缺口。安化县教育局和东坪镇联校多年来采取从各学校大幅集中收入的办法,进一步加剧了学校的困难。目前县教育局集中的主要是代收费,标准是每生每期20.65元,主要用于科技、体育、图书、音像教材等方面的专项支出。东坪镇联校集中的标准是农村学生每生每期20元,城区学生每生每期50元,主要用于离退休教师林误补贴和全镇教育管理等支出(2002年下学期以来,中砥完小由于债务累累,无法缴清应上缴联校和县教育局的有关款额,累欠10多万元,被要求自行负责离退休教师的林误补贴支出)。今年秋季若仍按此标准集中,农村小学每生留校的收入在比例上将不足20%,数额不足10元,初一、初二甚至还会出现负数(见表23456)。有人总结说,现在是县教育局吃代收费,联校吃杂费,学校吃搭餐费和住宿费。

6、队伍庞大耗财力。一是教师总量大。目前安化县共有教师10023人,占财政补助开支人员总数的50%以上,其中东坪镇1005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10%。2003年,全县仅教师工资就花了12204万元,占工资总额的5917%,占教育支出的56.06%。二是师生比例低。目前安化在职教师7325人,中小学生129765人,师生比例为117.72,东坪镇和中砥完小的比例更低,分别是114.90113.22。三是分布结构差。一方面,城镇学校人满为患,偏远农村学校只能请人代课2000—2003年,东坪镇就增加教师107人,工资基数增加30多万元;另一方面,离退休教师人数多,负担重。在全县,离退休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6.92%;在东坪镇,占36.02%;在中砥完小,更高达47.22%。

五、对策探讨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在某种意义上说,东坪镇义务教育状况就是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缩影,其共性意义远远大于个性意义。尽管我省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但平心而论,与教育事业的需要和财力支持的可能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深长思之。

笔者认为,要使我省农村义务教育走出当前困境,并获得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必须坚持宏微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做到以下九个切实

1、切实改变农村教育被边缘化倾向。国泰民安,三农为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重中之重。这是常识,也是国策。现在的关键是要措施到位,狠抓落实,核心是要努力改变前文所述的三个畸重畸轻,早日实现三并重、三为先,即:政经教育并重,教育为先;高等基础并重,义教为先;城市农村并重,农村为先。

2、切实提升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义务教育是最具有全局性、全民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是一种需要长期、大量、无偿投入的纯公共产品。从理论上和国内外的成功实践看,只有省以上特别是中央政府才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逐步提升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层次,改以县为主以省以上政府为主,由省以上政府承担义务教育责任,是最终化解农村中小学校困境、振兴农村义务教育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3、切实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财政框架。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建立法制化的义教投入制度,确保农村义教经费能够稳定可靠的增长,农村孩子能够充分享受公共财政政策的阳光,这是解决农村义教经费短缺的根本途径。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加快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有效整合、切实集中有限的财力,切实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支出重点向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倾斜。

4、切实保障中小学校的重点支出。一是人员工资预算。对基本工资,百分之百予以保证;对津补贴,在严格清理规范的基础上足额安排,保证教师与其它行政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对离退休教师待遇,或与在岗教师一并考虑或纳入社保范畴统筹解决。二是公用经费预算。要据实核定标准,足额安排经费,补足一费制改革带来的缺口,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三是基本建设预算。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原则,合理确定规模,取消配套办法,足额安排资金,重点支持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当前还要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负债,严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负债建设。

5、切实解决农村两基”“普九负债。两基达标和完成普九是政府的责任,其负债是由于政府投入的缺位造成的,是典型的政府对教育的欠账,理应由政府而不是由学校埋单,更不能因此成为学校的包袱。各级政府要主动承担债务偿还责任,摸清底数,通过停息挂帐、建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方式,逐年予以消化,防止形成重大隐患。

6、切实落实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政策。把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长治久安的最关键举措,实行重点倾斜政策,稳步增加投入。改革财政扶贫思路,积极推行人才扶贫和智力扶贫战略,把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和年青农民的劳技培训。

7、切实创新教育经费管理机制。教育战线点多面广,教育经费渠道众多,数额巨大。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引发腐败行为。必须努力创新机制,强化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一是积极推行综合财政预算,将所有收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规范报批审核程序,防止擅立收费项目,私设小金库,挤占鲸吞教育资金。二是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学生课本、草本、保险、大宗教学设备等大额支出,必须实行教育主管部门集中招标、使用学校分散采购支付制度,杜绝暗箱操作,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集中采购节约的各种代办费、劳务费、发行费、体检费等资金,必须返还学校,用于学生,上级不得截留。三是积极推行直接补助制度,如把目前对困难学生的书费补助转为一般性的杂费补助,直接资助困难学生上学。四是积极推行教育收支公告制度。各项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必须定期公布,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8、切实深化教育系统的自身改革。一是科学定编。目前的师生比标准偏低,且城镇和高中还低于农村和小学,明显不合理。要严格按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决定和要求,科学核定城乡教职工编制,分流超编人员,把师生比例提高到合理水平。二是合理精简。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清退临聘无资格人员;大力压缩行政后勤人员,撤并乡()联校、教办等单位,把有限的资金能够切实有效地用在第一线。三是鼓励流动。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如实行义务服务期、带薪支教、轮流上岗、对口扶贫、高级职称任前锻炼、发放奖金等多种办法,引导、支持并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富余教师、新进教师等向农村中小学校有序流动,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改善农村教师结构,缓解农村学校经费压力。

9、切实优化教育发展相关环境。一是精简收费项目。预防保健费、帮困费、电影费、教师奖励基金、保险费等部门收费与师生教学关系并不大,也难得真正用到学生身上,建议降标或取消。二是压缩自选教材空间,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三是规范虚高书价。很多面向学生的教材和图书定价高高在上,有的发行回扣高达80%,可谓有百害而无一益,必须加以治理,再也不能让高高的书价拦住学生了。

 

附表(略) 

 

(附记:该文成于200410月。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全免义务教育等政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确实还任重道远。今日上网就有川渝等地教师罢教消息。由此可见,此文所反映的问题还远没有过时,只不过主角逐步变成了教师。故不揣鄙陋发文于此,既作为存照,也希望能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对安化县义务教育的调查

湖南省统计局         2005-07-18 10:00:45   

 

    妇女儿童重点监测统计资料显示:安化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5年巩固率99.7%,小学学生辍学率仅0.1%,比2003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初中学生毛入学率有下降的趋势,与2003年比,下降6.7个百分点。为此,我们走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学生和老师,他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从中发现安化的义务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家长的担心:安化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得到控制,学生生源越来越少,过去一村一校已不适应。为此,教育部门采取了措施,改变办学模式,撤并了一些生源少、地处偏远的小学校,三、四个村甚至七、八个村设一所小学,这样学校规模扩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校规范化管理,节约了办学经费。但是,在撤并学校的同时也给许多学生家长带来了很多担心:一是低龄学生上学难。由于学校距离远,有的近则几公里,远则十几公里,交通不便,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低龄学生上学困难。二是学生的安全隐患多。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上学路程远了,安全隐患也就多,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差,给学校管理增加了压力,家长也十分担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9月份开学不久,全县中小学生就发生死亡安全事故5起。三是教育费用开支重。在农村,虽然学校是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收取学杂费用,但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后,绝大部分学生必须读寄宿,学生的生活费用增加,有的家长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费用支出更大。如乐安乡的乐余村,地处山上,那里的孩子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地偏路窄,一路上无人烟,安全隐患多,家长不放心,孩子读书(包括上幼儿园)只好由爷爷、奶奶或妈妈在乡政府附近租房子陪读,据12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4年,农村居民平均每户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1002.6元,比2003年增加514.9元,增长1.1倍。学生家长诉苦,国家政策好,就是教育费用太高,现在一个孩子读完小学不容易,更谈不上读中学、大学了。在城镇,小学生的费用更高,学校举办的特长班、兴趣班、假期补课班等应接不暇。收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某镇小学一年级的双语班开学就要交近1000元,家长有苦难言。

    学生的呐喊:该给我们减减负了,这是每一位学生发自内心的呐喊。加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社会各界的共识,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可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一是家庭作业多。小学生除了上六节课以外,还要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据估算,平均每个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做一个小时以上,家庭作业成了孩子们的沉重负担。二是考试多。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进了学校大门,名目繁多的考试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特别到了初中,一星期一次小考,一个月一次月考,一期两次大考,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队,学生心里压力很大。三是课外辅导班多,在城镇,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各种假期举办各种课外辅导班,某中学还要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给学生上奥赛课,给孩子增加了压力,给家长带来了经济负担,也苦了老师。

    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从长远来看是十分有害的,一是不利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了78个小时,已经很疲劳,特别是中下等学生,放了学还要做那么多的作业,心理压力很大。二是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天到晚跟着老师转,无独立支配自己的权利。三是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老师按大纲、教学进度,布置作业一刀切。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无老师指导和家长辅导的情况下,不能完成作业,必定受到老师及家长的责备,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四是苦了老师,也苦了家长。大量家庭作业,老师必须加班加点批改,家长也必须按时辅导。

    学校的苦衷:目前农村办学困难:一是升学压力大。升学率成了学校和老师的功劳簿,是评价学校和老师的唯一标准,他们的压力确实很大。二是农村小学的师资配备相对薄弱。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没有经过师范学校学习),文化底子薄,年龄老化,业务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是财政投入不足。尽管安化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年增加,2004年比2003年增长22.5%,但是也只能保证教师工资,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改善办学条件,而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学校规模扩大,教室、实验室、学生寝室、食堂等难以容纳这么多学生,急需资金改善这些条件,资金缺口比较大,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政府的无奈:安化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教育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3以上,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满足需要,政府无力解决,无可奈何。由于经费不足,老师待遇差,优秀教师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进,好的生源外流,形成恶性循环,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必须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未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资金的投入,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要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真正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给教师和家长及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不再用升学率这个唯一标准来评判老师和学生。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依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同时基于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安化县龙塘乡村支教期间对村里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与当地村干部的配合下,我们深入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也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关键词]留守儿童  监护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我们对坳头村20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5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4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5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使我们看到了坳头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同时也使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也是我们此次支教不小的收获。

岩门小学已掌握情况

岩门小学现在有教学班四个(含一个幼儿园班),分别是一二三年级,在校人数超过30人,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便去到龙塘乡中心小学学习。共有教师两名,教学楼一栋,三层高,一楼空,三楼为木地板,基本只用二楼。在2002年的时候翻新过一次。篮球场一个,距今已有十年历史。有一个不成形的图书室,藏书数量不知。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油印板。无体育器材。

岩门小学历史比较悠久,岩门是龙塘比较大的村,居民户100多户,村民1100左右,2002年乡中心小学维修的时候在岩门小学开六年级班,辐射了周边的五家溪,大茶村,东溪村,楚弯村等四个自然村。

安化教育现状及岩门小学基本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