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发布时间:2019-05-01 21:03:09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本科教育人才的培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输送合格人才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早确立的培养目标是在《高教六十条》第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而具体的目标是:“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有社会主义信念,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一定的生产劳动、实际工作的锻炼,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本专业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具有健全的体魄”。

19983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并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规格“(l)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规范之下,高校培养出了大批合格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转轨,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提出的新的需求,进行战略性调整。调整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要实施素质教育,二是要实现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无论怎样调整,它的基本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结合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我们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在不断的完善,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前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我们要坚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作用,夯实目标教育的内容,对于目标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

  一个家庭的福气运道,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

  家庭要想和谐兴旺,首先要走对方向,父亲的格局就决定着家庭的发展方向。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眼光是否长远,眼光是否长远又决定了事物的成败

  家庭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家庭需要经营,需要规划。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性,承担着家庭领导者的职能,是家庭权威的代表。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眼光要远,格局要大,只有父亲的格局大,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观念、思想等都会通过家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传递。如果父亲有一个大格局,那在他的妻子、后辈子孙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有大格局,就是在家庭遭遇困难或变故时,不退缩,能够顶住压力。对待家庭小的损失不斤斤计较,不浑浑噩噩混日子,积极对待生活,对于家庭发展有大致的规划。

  蒙田曾说: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父亲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肩负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任。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大格局,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才能为家庭的兴旺积蓄后备力量。

  在教育孩子中,父亲的大格局体现在不给孩子贴标签,懂得孩子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

  说到才女,不少人会想到民国时的合肥四姐妹”,进而感叹合肥张家是个风水宝地。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