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部分简答练习答案

发布时间:2012-02-25 13:27:04

资本主义部分练习: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具体劳动

答: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2、抽象劳动

答:抽象劳动,即一般人类劳动,是指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3、个别劳动时间

答:个别劳动时间就是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论述题

1试述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实现形式和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答: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价值规律作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经的枢纽。

答: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论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答不相同,为什么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等问题,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的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三章

一、简答

1、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各是什么

答:①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分)

②货币共五种职能,分别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2分)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剩余价值

答: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超过了劳动力价值,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用m来表示。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去生产剩余价值的方式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答: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式。

二、简答

1、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答:①资本的本质不是物(1分),而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分)。

②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社会经济关系。(2分)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表面上与其他社会的劳动过程没有区别,因为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从表面上看,无非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但是,由于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特殊的结合方式——间接结合方式,就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了不同于其它社会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一是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雇佣工人的劳动一方面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并保存和转移了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在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部分,就是增殖了的价值,既剩余价值。

三、论述:

试述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①划分的根据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根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则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分)

②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1分)

③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2分)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资本有机构成

答: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

2、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

答: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或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形式,是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

二、简答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分)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1分)

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1分)

④预付资本的总量大小(1分)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产业资本

答: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是指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即投在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它的本质特征是能够生产剩余价值。

2、商业资本

答: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的的职能资本。

二、简答

1、产业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的比例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2、生产资本有哪种划分?意义是什么?

答:按生产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按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目的在于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七章

一、简述

1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答:1(vm)c,它表明第部类向第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第部类向第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二者在价值上必须相等。

2(cvm)cc,即第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保持一致;

3(cvm)(vm)(vm),即第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保持一致。

2、简述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答:1 ( v + v + m/x ) = ( c + c ) 第一部类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所有者用于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要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

2(c + v + m )=(c + c)+(c +c) 第一部类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

3(c+v+m)=(v+v+m/x)+(v+v+m/x)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所有者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利润率

答: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用公式表示

2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二、简答

1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分)

②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第三,资本的周转速度快慢。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约。(3分)

2简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答: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与市场距离等方面存在的差别。2分)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2分)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1分)

资本主义部分简答练习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