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可编辑版]

发布时间:2019-05-26 00:44:07

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我们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教育系统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均衡公平、全面协调和持续、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通过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统筹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等不同办学主体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全社会和全体公民都能充分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科学发展观对于农村教育的指导意义,我初步理解,感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大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农村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由人所推动,又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无疑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将人的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我们省来看,当前,要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关键之一,是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就是要加快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农村教育要适应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我们教育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使之体现人本化、人性化的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全体人的发展,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我们抓好农村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适度超前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一是均衡与公平发展的原则。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各级各类学校间的分配,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教育的公平是指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发展条件和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不同条件的学龄儿童受教育机会差别也比较大。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也不公平。有的学校按成绩编班,好的师资、好的设备都投向重点班,这就是不公平。这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均衡与公平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协调发展,一是指导教育发展的充分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在全面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非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二是指教育内部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育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否则,就会影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功能的发挥,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三是持续、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需求必然持续增长。实践证明,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周期。所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由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要实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规模效益。二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防止不切实际的发展,切实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抓好六个统筹,是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这六个统筹,是为前面三个原则服务的,也可以说是三个原则的具体化。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科学配置得以具体落实。当前,要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我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看,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统筹:第一,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农村教育的发展,整体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以人口、社会、经济、科技和资源为外部环境,必须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性循环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因此,统筹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第

二,要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如何发挥教育的功能方面,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相对忽略了教育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精神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应试教育倾向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近十年来,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在实践领域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打破把人单纯作为工具来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回归到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与能力,形成现代公民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来。特别是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改革农村教育体系,发展多样化的农村教育形式,逐步提高农村教育层次,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第

三,要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第

四,要统筹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从世界教育发展的情况看,办学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适应人们对教育选择的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普遍趋势。在我国,随着、相继出台,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壮大。民办教育办学机制比较灵活,有利于激发教育活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工作措施上切实做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尽量为民办教育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引导、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第五,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许多同志把工作重心放在普九巩固提高上,这是对的,普九毫无疑问要抓实、抓好、抓到位。但同时其他类型的教育也要下功夫抓好。不然,农村教育发展就会出现缺陷,从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六,要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加快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科学把握发展速度和节奏。其次,要在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在有的县大量举债建设一所高中,一味地把一中或示范性高中做大做强,我觉得这种方式并不妥当。在普及高中教育阶段的过程中,政府追求的是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均衡的教育质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均衡、公平的教育,而不要将高中教育水平差距人为拉得太大。要努力提升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实力,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三是要按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教育发展也要讲投入与产出,讲效益。与经济不同之处在于教育的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当前教育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经费浪费等。因此,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同时,要严格教育经费管理,努力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与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我们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既面临新的、不可多得的机遇,又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正确把握我县农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必将使我县教育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共2,当前第212

附送:

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解放思想及振兴发展

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解放思想及振兴发展

一、要正确理解解放思想的真正内涵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它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为对象,是由实践到认识乃至理论的科学思想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性和文化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辨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促进相互依存。从本质上讲,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只有首先解放思想,才能作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这一辨证关系要求我们的认识必须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才能站在科学观、方法论的立场上准确的把握客观实际,联系实际工作指定正确的指导思想,经济战略和发展目标,克服实践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不断认识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及振兴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理念体系。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使我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更加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因此,解放思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减少盲目的探索与主观偏见,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做法。特别要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区域经济发展所丧失的机遇与教训,问题在哪里,根源在哪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错过了乡镇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要在全社会树立重商、亲商、富商、扶商的新风,实施民营经济腾飞三年规划,鼓励和支持机关人员经商办企业。要在xx年实施国企改革攻坚基础上,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其他重点领域的改革。要继续加大对外对内两个层面的开放力度。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和集聚能力。第

二,要认真借鉴发达省份、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减少探索过程,降低发展成本。在这方面,我们多次向发展地区学习过,取来不少真经,关键是学来的东西不能走样,要抓好落实。第

三,发挥比较优势,在新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抢抓机遇。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千方百计把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第

四,创造性地运用好国家政策。国家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既有时限性又有时效性,区域发展水平、生产要素、产业结构不同,政策发挥的效应差别很大。抓住运用政策最佳机遇,就抓住发展的最佳时机,在这方面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是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用好、用足、用活中央政策。第五,积极稳妥地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经过近三年的全方位的改革和近两年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有效地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和一些民生问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多年来积累的及新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逐步暴露。改制后一些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得到的经济补偿基本用完,就业甚至吃饭问题难以解决。城市棚户区改造解决了建房问题,但又出现能否住得起管得好和各级财政背得动等一系列问题。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解决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遗留及配套改革等相关问题。第六,全省上下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目前中央和省重大部署、重大战略决策都比较多,文件和会议也不少,关键是从上到下抓好贯彻落实。一要尽可能地少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干什么的问题,多在实践当中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二要在涉及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尽可能地不说不行,要想方设法研究采取什么办法才可行。三要尽可能少在形式上做文章,要多在内容上下功夫。就是说要少说多做。从上到下坚决杜绝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形式主义。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三、如何解放思想做好本职工作第一,要适应新的变化,开创新的局面。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精神的要求,不断掌握中央和区域重大战略部署、重大发展举措,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工作开展好各服务领域的综合服务工作,抓大事、谋全局。要注重从单纯文字综合服务向多层面推进办文、办会、办事方向转变。第

二,把着眼于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作为第一要务。提前介入、超前研究解决领导需要决策的问题。要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帮领导之所需、补领导之所短。要做到敢参谋、能参谋、会参谋、到位不越位。第

三,要把提高三办效率作为重要的工作标准。模范地执行国家和区域行之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提高工作效率,继续落实三短、三实、三少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加强督办,缩短工作流程,加强协调配合。第

四,要注意加强学习。一要学习中央和区域重大方针政策。二要向服务的领导学习。三要向横向处室学习。四要钻研服务领域的业务,成为服务领域的专家。第五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要牢记服务宗旨,模范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可编辑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