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发布时间:2020-06-10 00:01:48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饲料与动物营养 专业代码:510303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对口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掌握畜禽养殖与饲料生产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畜禽养殖与饲料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

1.德育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智育规格

(1)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生产、动物饲养试验的技术技能;

(4)掌握饲料原料检测及饲料质量检测技能;

(5)具备一定的饲料营销及售后服务能力;

(6)具备饲料厂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能力;

(7)掌握一定的畜禽养殖技能与生产管理能力;

(8)掌握畜禽常发、多发疫病的监测诊断技术、治疗方法与防控措施;

(9)具有一定的行业技术拓展与创新能力;

(10)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技术,按学校规定取得相应的计算机、外语等级证书,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查阅专业资料,处理有关信息;

(11)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基本知识与基本素养;

(12)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基础上,还应取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见附表5)。

3、体育规格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军事、国防等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五、职业岗位分析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迈入了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的新阶段,形成了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上的急剧增多和结构上的改变,由过去单一型专门人才逐渐转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本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培养,其毕业生适应性强,应职范围广泛。根据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分析,可在以下相关行业与职业岗位应职与就业。

1.各种畜、禽养殖场、良种繁育场;

2.各级畜牧兽医工作站;

3.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4.饲料营养监测与质量管理部门;

5.城乡饲料营销公司;

6.其他与畜牧兽医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六、能力分析(见附表1)

七、主干课程

饲料配合技术、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畜牧兽医技能综合实训。

八、核心技术

畜禽养殖技术、饲料生产与加工技术。

九、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教学采取“2+1”模式。第1学期-第4学期在校内进行两个学年的课内教学,第5学期至第6学期(连接暑寒假),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一学年两段式的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四个主导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总学时为533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249学时,专业基础课96学时,专业课178学时,专业选修课10学时。

2、综合实训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根据专业技能要求,结合国家对应的职业工种,共设计8个关键技术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实施,安排4周时间,每周15学时,共计60学时。主要利用每天的自习和课外活动(7、8节)等时间空间,分小组进行综合技能实训,每周完成2个实训技术环节。

3、生产实习安排到畜禽养殖和饲料生产企业,要求必须参与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生产一线岗位,在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指导下,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强化实践锻炼和技能训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在第五学期,从第四学期末开始,连接暑期至第五学期末,共计26周780学时。

4、毕业(顶岗)实习以就业为导向,安排到有用人意向的畜禽养殖、饲料生产、饲料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实习过程结合实习单位生产实际情况,设计并完成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安排在第6学期,共14周420学时。

5、其他实践环节利用课余时间空间(包换节假日),通过校内养殖协会等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借助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周边地区养殖场户等技术平台,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见附表2、表3、表4)

十一、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记分计算成绩,实验课时少或无实验内容的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含课堂考勤、阶段考核、平时提问及作业成绩)。实验课时多的课程要求安排课程实验考核(可安排在理论考试前1周完成)。实验成绩可按20%~40%的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根据实验学时的多少而定),理论考试按60%~80%的比例记入总成绩。

2.综合实训考核实训结束后组织参加国家职业技能测试,含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测试,及格以上成绩可申请获取国家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整个实训课程结合实训日志(10%)、平时考核(20%)、实训总结(10%)、职业技能测试(60%)等四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评,作为本实训课程总成绩,也作为毕业综合考试成绩。

3.生产与毕业实习考核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考核一并安排,由实习鉴定、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分别按4:6比例进行评定。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直接记入学籍档案,不及格者,不予正常毕业。

5.毕业考核本专业毕业考核主要以职业技能鉴定或测试(含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测试)与毕业(顶岗)实习考核为主要依据,学生在各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凡通过国家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或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测试两项成绩平均及格宜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见附表5)和毕业实习成绩合格者,为毕业考核合格,获得毕业资格。

附表1: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能力分析表

附表2: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附表3: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实践性教学进程表

附表4: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教学时数与比例统计表

附表5: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