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医学还原论让位于系统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doc

发布时间:2019-06-09 22:40:57

还原论让位于系统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振聋发聩的开创性见解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副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劝勉联,浅显明白,人人都会讲,可搁到自已头上,却又掉以轻心,往往是在被事情逼迫之下才会认真对待。

2005年购买了一本祝世纳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按说,我这个毕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人,应该如鱼得水,一睹为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我在忙于门诊接待病人之余,又要忙于应对某些行政部门的许多不当干扰,一直未开卷研读。此时,在思考现代医学发展中一些扑朔迷离的问题,发现自己理论功底浅薄,无法对医疗现状中种种错误进行穷源竟委的梳理时,这才在书堆里找到它。读后不禁感慨万千:这不就是我在以往所写文章中反复探究而又始终难以捋清思路、明晰表达的指导思想么?感慨之余,疑问随之产生:为什么这部对中华古典医学理解如此之深的力作,不列入医科大学的教材?用系统论作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习指导总纲,他们各自对中西医药科学的岐见不是可以消除在课堂上么?不是可以在学生时代就奠定中医和西医,还原论和系统论形成互补,为将来的执业生涯构筑起坚实的发展基础么?如此,既有益于莘莘学子,又有益于芸芸众生,有关政府部却闭目塞听,置之不顾!

疑惑之下,为病人计,为社会计,禁不住把该书中一些具体理论的重要章节,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辑录下来,把典籍中倡导的精髓,言简意赅地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绍,让病人了解,供一般职业医师参考,俾有所益。

中医的思维方式基于系统论观点,是钱学森院士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写给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的信中说:“西医起源和发展于科学技朮的‘分析时代’,也就是为了深入研究事物,把事物分解为其组成部分,一个一个认识。这有好处,便于认识,但也有坏处,把本来整体的东西割裂了(笔者注:也就是把生命的特征阉割了)。西医的毛病就在于此。然而,这一缺点,早在100年前恩格斯就指出来了。到20年前终于被广大科技界所认识,要恢复‘系统观’,有人称为‘系统时代’。人体科学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

20多年来,钱学森多次论述和强调了这一思想。其基本观点是:

——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还原论的;中医的思维方式是系统论。

——科学已从分析时代进入系统时代,中医的思维方式更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西医的思维方式也要走到系统论的道路上来。

——人体是开放的复原系统,人体科学和医学研究都需要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而这正是中医的思维方式。

钱学森在给祝世纳的信中都反复强调这个观点。如说“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份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思想,而这是西医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系统的改造——科学革命”。“据我所知,国内外研究中医的工作很多,工作大都是仪器测定,比较定量而严格……。当然,这些工作也往往由于不知道系统论而未解决问题,但这正是你大有可为之处,用系统论一点,‘点石成金’……。你如能把中医固有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用系统论结合起来,那么,在马克思哲学思想指导下,一定能实现一场扬弃,搞一次革命……。”

钱学森大师的这些观点,第一次明确了中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质问题;第一次明确地划清了中医系统思维与西医还原思维之间的原则界线;第一次明确地揭示出中医的思维方式何以在世界上受到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中医的系统思维不仅是其特色,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优势。

中医学思维方式的性质,及其与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千百年来人们寻求解答而未能解答清楚的问题。钱学森大师的论断作出了准确、明白的回答,言近旨远,振聋发聩,获益非浅。

确定中医的思维方式是系统论性质,不仅有利于理清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认清中西医学差异的内在依据,进而深入理解中西医学朮上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特别是,只有理解了中医思维方式的系统论性质,才能克服按照还原论观点来审视西医所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才能真正理解中医的科学性,才能明确地阐述中医学的科学原理,才能明确地认识中医学的科学价值和未来发展的优势。

认识和肯定中医学思维方式的系统论性质,不是个孤立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问题,而是涉及到对中医学的基本认识,对中西医差异的基本认识,对未来发展的基本认识。

因此,钱学森大师的论断,在认识理解和研究中医学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对整个医学未来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那么,系统论既然在医学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呢?

二、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系统论最基本、最具普遍意义的是整体性原理、联系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和动态性原理。这些原理,对于整个医学发展具有兴利除弊,光前裕后的现实意义。

系统论的这些基本原理所揭示的是世界和事物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也就是世界和事物的复杂性的机制和规律。这些机制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简化——还原论”的研究思路中,它要么被抹杀了,要么被分解还原掉,完全落在视野之外。然而在“整体——活力论”的研究思路中,虽然肯定了事物复杂性的客观真实性,但却将其机制和规律神秘化,用非物质的力量来解释。系统论的研究“简化——还原论”和“整体——活力论”的局限,实现了对世界复杂性认识的突破和革命,科学地揭示和证明了事物复杂性的机制和规律。

(一)整体性原理包含3个内容:①整体性原理的定义,可表述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大于2”,因为加进了“和”,亦即统一体要比它的各个部份的简单集合包含的东西更多;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以整体方式存在的事物的普遍特性,只要有系统产生和存在,就一定有此特性;③整体性原理的意义在于只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统一为一个系统,就必然产生新的性能。新的性能即系统与要素之间发生的有质也有量的上下两个层次在属性、功能、行为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个性能是指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这个新产生的“和”是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层次的跃升。反过来,事物的退化、分解、还原,就是把每一个层次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破坏、分解、还原掉。

(二)整体性原理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即:只要事物以整体方式在,就一定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凡属否定这一规律的,就必然与客观事实相悖,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必然束手无策。这种现象在医学界不为少见,甚为遗憾!

(三)、整体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观点上揭示了还原论对事物理解的局限,从方法论上揭露了还原论对于系统研究的“整体不等于部份之和”的无能。并提供了研究系统的这种整体性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指向4个方靣:①系统整体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分解还原,“大于”出来的,只存在整体水平的性能就不存在了。用还原论的方法不能研究整体性能;②鉴于还原论分掉了整体水平的性能的事实,悖逆了整体的机制和规律,决定了还原论不适用于以系统存在的事物的研究,只有发展系统论思想直接从系统整体着眼、入手,才能进一步揭示和掌握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机制和规律;③系统体大于各部分的“和”,是属性、功能和行为,不是什么物质实体,也不是什么物质成分。还原论力图把这些属性、功能和行为归结或提纯为特定的物质成分的思路是完全错误的;④因为上述还原伦对整体系统事物的能,决定了:还原论思维不适合研究复原现象,只有系统思维才能解决它的这种局限。这也就是系统论、方法论必然产生的现实根源。

三、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

联系性原理是整体论原理的深化,即有机性,这是和事物复原性的又一种规律,包括3方靣内容:

其一、联系性原理的定义,可表述为“整体大于部分的和”所指的在整体水平上“新加”或“突现”的整体属性、功能和行为,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结果。由于还原论勿視系统的整体性,所以就无法提出它的来源和根据问题,即便提出了“整体——活力论”进行说明,但把它归结为超物质的“活力”也是错误的。事实上,一个系统,只能通过自己的广义的内聚力,即通过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及由此形成的系统的多样性,更具体深刻地阐明了相互作用关系在系统的形成、变化及其多样性、复杂性方靣的决定性意义。

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存在,除了系统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外,还有赖于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其二、联系性原理是普遍存在的,即:只要其有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系统,都存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说明了形成系统整体性能的决定因素不是系统内各要素,而是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要素不变,只要相互作用改变,系统的结构就发生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就发生变化。任何事物的复杂性,都是由事物所处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质和量所決定。

其三、联系性原理的意义是整体性原理的深化,把认识从系统的整体性推进到形成整体性根源,为研究、理解、调控系统的整体性开辟了道路。没有两个以上要素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不能形成结构,不能形成系统,也就没有整体性能可言;没有从要素到系统到大系统、超系统的层次跃升,就没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的事物和世界的复杂性。

“简化——还原论”完全不懂这个道理,“整体——活力论”也没有找到这条道路,只有依据联系性原理,通过考察和调节系统的相互作用,才能考察和调节系统的整体性能,考察和调节事物的复杂内容。

四、系统论的动态性原理

动态性原理的定义,一是继整体性、联系性之后的第三个原理,即在整体性、联系性基础上,系统在內外条件的作用下“有目的”地趋向使相互作用保持在一个目标值上,建立和保持特定的稳定状态。动态系统论研究系统随着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即系统对扰乱的反应。“有生命的系统不是处于真正平衡的封闭系统,而是处于稳态的开放系统。不过,开放系统的稳态有着值得注意的特征。”动态性原理所研究和回答的是:一个系统为什么和怎样把自己组织到一个目标值上,並在內外条件涨落的冲击下,能够把自己保持在那个目标值上,呈现为一种稳态。动动态性原理包括四个基本要素:①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它的结构与功能是“过程流”,系统结构的形成和稳定状态的保持都是一种动态过程;②一切自然系统及其结构和稳态的建立、维持、瓦解,都是自我实现、自我发动、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解体的③系统的这种自我运动的动力源泉,是系统自身非线性相互作用,及其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④系统的这种自我运动的动力,使系统不受初始条件的制约,把系统组织到一个“预定”的“目标值”上,并能在内外条件涨落的冲击下保持稳态。

二是动态性原理具有普遍性。一切自然开放的系统,特别是生命系统都具有这样的(即定义所规定的)特性和规律,以及由这种特性和规律所决定的更具体的机制。

三是动态性原理的意义在于:它是在整体性联系性原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着重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和揭示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系统是怎样发生、发展、并建立和保持稳定状态的。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系统特别是生命系统发生的自动性、方向性或目的性揭示了世界和事物复杂、深刻的性质。

五、系统论的有序性原理

(一)有序性原理的定义是建立在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之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即比一般稳态更高级的“有序稳定”,其原理可表述为:系统组织和进化的内在本质。生命的动态过程所趋向的目标就是“有序稳定”研究和理解生命的有序是认识和调节生命活动、防治疾病的更深层次规律。

有序性原理在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基础上,从更深层次揭示了不仅要一般地承认和研究系统的相互作用,更要注意和研究相互作用既有量的规定性,更有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是相互作用的多少,而质的规定性是相互作用的性质,即相互作用的有序问题。相互作用并不直接规定系统的方向,只有有序才规定着系统的方向,决定着系统的进化和退化。有序是组织的基础,因而也是生物中最基本的问题。

(二)有序性原理的普遍意义在于:有序性是現实世界和事物的更加深刻的一种普遍性特征和规律。任何事物,只要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只要它有组织现象,就一定存在着有序性问题,只要它有进化和退化现象,就一定存在着有序度的改变问题,只要它有稳定状态,就一定存在着什么是有序度上的稳定的问题。

如表示人际关系的“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这两个系统中,人的数量一致,但系统內“三个”要素之间是什么性质,差别在于有序度不同。

又如:军事斗争中的“以少胜多”深刻的因素亦干在军队的素质与纪律,即有序度的状态。

再如:每个人的大脑都同样由细胞组成,而智力却有高低之差别,原因即在于细胞组织有序化的高低。

(三)有序性原理的意义在于揭示是事物的一些根本性质和状态,取决于系统的有序度。一个系统的品质如何?它能否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达到了进化的什么水平?处于什么样的稳定状态等等,其内在本质都是有序性。

有序是所有以系统方式存在事物所遵循的一条普遍规律,哪里有系统,哪里有组织现象,哪里有进化和退化现象,哪里就有有序与无序的问题。

有序性原理开辟了考察和调节系统的全新领域和道路,首先开辟了从有序与无序的角度来考察、评价、调节系统的新领域,这是各学科都没有提出过的。其次,它提供了对系统的有序性进行考察、评价、调节的观点和方法,明确地把生命系统与机械系统区别开来,把自组织的有序化与外力的控制机制区别开来,把平衡与有序稳态区别开来,提出了耗散导致有序、协同导致有序、超循环导致有序等机制进行考察,以信息、负熵等进行量化评价和调节的具体方法。

上述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四类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贯穿整个世界凡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事物中,构成了万事万物产生、发展、消亡的潜在规律,不管我们是否认识它,也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这种规律的存在,它都毫无疑义地主宰着客观世界的兴衰成败。

反观在医药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还原论,在对自然科学中组合式整体进行分解——还原所取得辉煌成绩的光环下,忽略了还原论自身体系的局限性,错误地认为,既然还原论可以解决古代整体论模糊不清的问题,就想当然地可以替代整体论,忽视了以分化式整体形式在的生命体中,存在制约着生命体的广泛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和有序性的相互作用的特征和规律。一味地盲目地将生命当做无机物体进行分解和还原,创造了一代胜过一代的对人体害处大于益处的“高科技”产品,在搅乱自己科研发展思路的同时,给社会带来无穷灾难。

六、还原论的局限性给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大自然森罗万象,奥妙无穷,人类对她的认识是肤浅的,一知半解,迄今为止,我们连对自身的认识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思维模式在逐步更新。当我们用还原论取代整体论的时候,主张还原论的人们可能没想到,历史的发展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即系统论的方式,重新走上整体论的思维模式,社会科学的进步就是以这种螺旋式的运作发展,即:还原论是对整体论的否定,系统论又是对还原论的否定,科学的方式“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的三段论式,在前进、上升中表现出深刻的内在继承性和历史逻辑性。

客观地说,由于古代整体论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現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后,却不足以说明构成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从自然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取出来,从它们的特性、特殊原因和结果等方面来逐个加以研究。这首先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研究的任务,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解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近400年来在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如果说这种进步在20年前仅仅是一种学朮探讨的话,在今天,特别是在以还原论为灵魂的、占据着世界主流医学地位的西医面前,在因此而逐年飚升的疑难病、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面前,系统论替代还原论主导医学的发展已成为医药科学领域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不如此就不能突破疑难病、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的困扰。然而,偏见往往积重难返,还原论让位给系统论也绝一朝一夕之事。

《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出版12年之久,作者殚思极殚虑,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至今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未普及到教育和医疗部门,一切都是老样子,循规蹈矩,维护着还原论的一统天下,日复一日演出一幕幕本来可以避免的生离死别悲剧。

滥用抗生素是还原论的一大特色,是导致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罪魁祸首。据卫生部调查,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外科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达到95%,但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20%

201110月,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在公开场合说:“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行业十分突出的问题。作为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说,有的临床医生往往只注意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较完整、系统的抗菌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因此不重视对病原菌的病原学检查,习惯于经验性用药;有的医生不重视抗菌药物疗效发挥的特点,随意制定用药方法;有的医生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缺乏认识;还有的医生为“保险”起见,扩大预防性用药的范围或给药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卫生部曾组织专家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了科学论证——术后患者不发生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在于医生的手卫生、环境卫生、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各项无菌操作制度的执行。马晓伟表示,卫生部的专项整治,设定了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比如:目前,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甚至高至80%,现在设定目标为60%;再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不能超过50个品种,二级医院不能超过35个品种,以后还将逐步减少……

卫生行政官员知道抗生素滥用副作用培养了超级细菌的危害,不知道滥用结果,打破了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及有序性的稳定状态,使人体整体系统与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日趋紊乱,从而诱发了一系列疑难病甚至癌症的孳生。

为了查到癌病灶,还原论指导下的专家们不得不一年一度为人们体检,CTMKI的检查,射线照射也不知促成多少癌症的发生?在癌症治疗中的放疗和化疗,收到短暂的“立竿见影”之效,却因其损害了人体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和有序性而种下了欲速不达,得不偿失的苦果,余孽未尽的病灶卷土重来,患者倾家荡产,受尽折磨后过早地了结性命。

为了研究肿瘤疫苗,免疫生物学专家们尽心竭力在还原论的套子中寻找答案,可又被人体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子系统与整体系统,整体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干扰,而使人体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和有序性无法破解研究中的种种难题,获得免疫疫苗的希望也就成了泡影。

严峻的现实无情地证明,在医学领域,还原论思维只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癌症;证明还原论必须把医药学领域与免疫生物学领域的主导地位拱手让给系统论。只有系统论才能为人类的健康保障构建起御敌入侵,牢不可破的万里长城。

七、还原论局限性的理论根据

还原论思维在现代科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充分显示其合理性、可行性,但毕竟是思维方式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不可避免地有其特定的局限性。

还原论的局限性问题,也就是现实世界的可还原性问题。现实世界有可还原的一靣,也有不可还原的一面。世界的可还原一靣,决定着还原论的合理性、可行性、必然性。而世界不可还原的一面,决定着还原伦的悖逆性、局限性和被取代性。

世界的不可还原是世界的复杂性所在,它完全落在还原论思维视野之外。认识还原论的局限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认识世界的不可还原的客观现实,及其特性和规律。

(一)整体的可分解与不可分解

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分解,弄清楚整体内的各个部分,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克服古代整体论“细节不清楚”的局限,使研究“画面”清晰起来所必须的。还原论实现了这种开拓,打开了整体,打通了了解整体内各个部份的途径,是它的重要贡献,是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之一。

但是,还原论以原子论世界观为基礎,遵循着“组合——分解”原理,把研究的各整体都理解为组合的,因而可以无任何障碍地进行分解。在现实世界中,以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组合式整体是可以进行分解还原的,还原的合理性也正表现在这里。

但是,还有一类分化式整体,是由一个混沌未分的统一体分化出来的内部各部分而形成的。这种整体的本原,不是分散存在的各要素,而是一个混沌未分的整体,整体内的各部分是由整体通过内部的分化而产生的。这种整体内的各部分,从来没有离开整体单独存在过,它的生命的全部过程都包含于整体之內,离开整体就无从存在。

分化式整体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与组合式整体完全相反的特征:第一是整体的不可分解性。这种整体本身是本原的、先天的、不可分解的,可以在整体內的各部份分別进研究,但是不能从本体上把这种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第二、各部分的后天性、非独立性。这种整体内的各个部是由整体分化产生出来的,从来没有离开整体单独存在过,一旦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不但整体不能存在,而且各部分也不能单独存在。比如:人的个体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发育而成的,人体的任何一个器官、组织、细胞都是在机体内产生、存在着,从来没有离开整体单独存在过,一旦与人体分解开来,绝对不复存在。

对这类分化式整体进行分解研究是行不通的,可以在不分解的前提下,对整体内的各个部分进行分别研究,但要把整体分割为部分,无疑就切断了整体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及有序性,使有机的整体变成无机物的堆砌,失去了“整体大于各部分相加的和”。因此,还原论在观点上把世界、整体仅仅理解为组合式的,没有如实地反应和包括分化式的在内;在方法上,对整体进行分解的研究,只适合于组合式整体,不适用于分化式整体。

(二)层次的可还原与不可还原

把高层次还原到低层次,弄清楚低层次的各种细节,是克服古代整体内的“模糊性”局限的重要一环。还原论的贡献,就是实现了这种还原,打开了从宏观向微观深入的道路,能够把高层次现象还原到低层次现象来研究,把复杂现象还原为简单现象来研究,把生命现象还原为物理、化学现象来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的深入发展。

还原论的这种贡献在两个方靣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是能够进入低层次,了解高层次之中各较低层次的具体情况和细节,只有弄清楚各较低层次的具体情况和细节,才能有效地阐明较高层次的现实情况;第二是了解低层次对高层次的上向性作用关系。低层次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引起高层次的变化,可从低层次找到原因或根据,为从低层次来解释和调节高层次的变化提供必要的数据。

这原本是医学还原论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问题在于:当还原论进行这种研究的时候,忽略了高层次与低层次的原则性差别,以“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代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把高低层次之间划上等号,混淆了两者现象的层次性和规律性;混淆了两者量与质的差别。把高层次的现象和规律归结(还原)为低层次的现象和规律,是违反客观实际的,就象王水还原为浓硝酸和浓盐酸就没有了王水的性质和根本;把分子还原为原子就没有了分子;把人的健康与疾病还原为生物学问题,就没有了人的现象和规律;又把生物学问题还原为物理、化学就没有了“人”和“生物学”的特性和规律,这也就是还原论研究在许多时候遇到困难的原因所在,也是还原论局限性较为明显和突出的表现。

其次,忽略了高层次对低层次的下向性作用。在分化性整体的情况下,部分由整体分化产生,整体是部分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是整体、高层次对部分、低层次的下向作用,这种作用是继发性、反作用性的。还原论无视分化性整体,也无视分化性整体的这种高层次对低层次下向性基础决定作用,把低层次对高层次的上向性反作用,理解为主要或唯一的作用关系,是严重违反客观规律的。

在组合式整体的情况下,组合成整体的各部分对整体的上向性作用是基础性、原发性的,但也不是唯一的。整体一旦形成,就对內部的各部份产生了下向性控制、支配作用,低层次的变化不只是其自身的变化,同时也是高层次对低层次的下向性作用的结果。还原论把低层次对高层次的上向性作用绝对化,忽略或抹杀了高层次对低层次的下向性控制、支配作用,也是不合客观实际的,也是在研究中遇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高层次的关系来看,还原论对世界层次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缺陷,忽视了上下层次之间的质的差别,因而在方法上,简单地或直接地把高层次的性能和规律还原归结为低层次的性能和规律,在对具体事物的研究中,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是还原论的又一局限所在。

现代科学的研究逐步认识清楚了世界的层次序列,及层次之间在性能上、规律上的差别,这是世界复杂性的又一表现,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形成系统论的新原理,即整体论原理等方靣的内容。

……

【注:该文主要内容来自祝世纳编著的《系统论与中医系统工程学》,有兴趣的医学爱好者不妨找原著阅读。】

2019精选医学还原论让位于系统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