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湖北语文六十练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5-06-11 20:23:33

1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漱”应读shù。C.“干”应读gānD.“锭”应读dìng。)

2.AB.“韧”应为“轫”。C.“需”应为“须”。D.“驽”应为“弩”。)

3.D(句①是个完整的比喻句,只有选择“咀嚼”,才能与“消化”搭配,使“尝”“吞下”和“咀嚼消化”准确而形象地比喻三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不但/而且”和“不仅/反而”都用来表示前后句的递进关系,但“不但/而且”表示前后句的顺进,“不仅/反而”表示前后句的反进;根据句②的反接关系,只有使用表反进关联词“不仅/反而”才能准确表达原意。句③由两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都从对立的两个方面陈述;因此,应填上与“委曲求全”相对的“求全责备”。)

4.DA.搭配不当。“气象”与“防御”不搭配,“气象”应改为“灾害天气”。B.语序不当。“表明了作者充分的”应改为“充分地表明了作者”。C.成分残缺。应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

5.C(善于泅水抓鸭子的是傩送,龙舟赛后和翠翠在河边认识的也是傩送。)

第Ⅱ卷

1.AB.“蹁”应读piánC.“瘙”应读sàoD.“秸”应读jiē。)

2.AB.“明”应为“名”。C.“扭”应为“忸”,“叉”应为“岔”。D.“遐”应为“暇”。)

3.D〔幽远:幽深,深远;远而幽静。悠远:离现在时间长;距离远。根据语境,①应填入“悠远”。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根据语境,②应填入“原型”。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根据语境,③应填入“往往”。〕

4.D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改为“这对叙利亚国内局势能否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前面加上“中国”。C.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示”。)

5.B(洪升、孔尚任是清代的。)

6.1)驽马十驾(2)枯松倒挂倚绝壁(3)寓形宇内复几时(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栗深林兮惊层巅(6)望帝春心托杜鹃(7)白帝城高急暮砧(8)在乎山水之间也第2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CA.“稔”应读rěnB.“矜”应读jīn。D.“饯”应读jiàn。)

2.BA.“待”应为“贷”。C.“篾”应为“蔑”。D.“湎”应为“缅”。)

3.D(支持:勉强维持,给以鼓励或赞助。支撑: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①应填“支撑”。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②应填“毋庸置疑”。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绩非常得意。③应填“意气风发”。

4.CA.语序不当。“不仅”“也”后面的内容位置对调。B.成分残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后应补上“的压力”。D.搭配不当。“推进”与“质量品牌”不搭配,可在“质量品牌”后加上“的建设”。)

5.A(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不是林冲是鲁达。)

第Ⅱ卷

1.BA.“忖”应读cǔnC.“掺”应读chānD.“锲”应读qiè。)

2.CA.“辰”应为“晨”。B.“树”应为“竖”。D.“萃”应为“粹”。)

3.C〔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根据语境,①应填“破釜沉舟”。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恭敬地赠送。②应填“敬赠”。指责:责备。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根据语境,③填入“指摘”更好。〕

4.CA.成分残缺。在“强制拆除”后加“的流程”。B.搭配不当。应在“有很高的收视率”前补上“使中国好声音”。D.语意重复。“徒劳的”就是“白费力气的”。)

5.D(“义绝”的应是关羽。)

6.1)而倔起阡陌之中(2)画船听雨眠(3)乘彼垝垣(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唯昭质其犹未亏(6)别时茫茫江浸月(7)术业有专攻(8)廉颇老矣

3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CA.“癖”应读pǐ,“鬈”应读quánB.“簿”应读bù。D.“摈”应读bìn。)

2.CA.“留”应为“流”。B.“彩”应为“采”。D.“缉”应为“辑”。)

3.D〔推卸:不肯承担(责任和义务等)。推辞:指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推却:指用言语、行动拒绝别人,运用比“推辞”广,态度较坚决。推托:指借故不接受,即婉言表示拒绝,后面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暂且”有“暂时姑且”的意思,表示发生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做法是权宜的,重在强调时间短暂,稍稍带有让步的意味。“姑且”有“权宜”“不妨”的意思,表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将就一下,以后再作结论,重在让步。“权且”有“权宜变通”的意思,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这样。“暂时”指短时间之内,表示时间短。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情义:亲属、同志、朋友间相互应有的感情。情意:对人的感情。情谊: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不一样。出类拔萃: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或高出)那一群(或类);形容某人的品质、才能、水平超出同类。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4.DA.搭配不当。将“运行”改为“改善”。B.成分残缺。在“公证等”后加“手续”。C.不合逻辑。分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5.C(“《家》是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一部”有误,应为“《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

第Ⅱ卷

1.AB.“吁”应读xū。C.“秩”应读zhì,“隅”应读yú。D.“剖”应读pōu。)

2.CA.“宵”应为“霄”。B.“毙”应为“毖”。D.“块”应为“快”。)

3.B(题词:写一段话表示纪念或勉励,也指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写下来的话。提词:戏剧演出时给演员提示台词。根据语境,①应填“题词”。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根据语境,②应填“添砖加瓦”。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细致入微:精细周密到了微小的地方。根据语境,③应填“细致入微”。)

4.CA.语序不当。应改为“勘查取证、仔细分析”。B.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或“目的”。D.搭配不当。“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主宾不搭配。可将“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改为“演这个角色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5.B(《故乡》应为《社戏》。)

6.1)乾坤日夜浮(2)相逢何必曾相识(3)穷岛屿之萦回(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5)迷花倚石忽已暝(6)东临碣石(7)乐夫天命复奚疑(8)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桅”应读wéiB.“璇”应读xuánC.“忖”应读cǔn。)

2.CA.“消”应为“销”。B.“据”应为“居”。D.“蜇”应为“蛰”。)

3.B(“虽然”表转折关系,“即使”表让步假设关系,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即使”。浮躁:轻浮急躁。躁动:因急躁而活动。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浮躁”。注视:注意地看。瞻仰:恭敬地看。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瞻仰”。)

4.AB.成分残缺。应在“楼市调查”后补上谓语“发现”。C.句式杂糅。“借口……为名”杂糅,可改为“以……为借口”,“以……为名”,或删掉“为名”。D.搭配不当。应在“运动持续时间”前加“延长”。)

5.A(《祝福》出自《彷徨》。)

第Ⅱ卷

1.DA.“悄”应读qiǎoB.“称”应读chènC.“椎”应读chuí。)

2.DA.“谐”应为“协”。B.“磬”应为“罄”。C.“慢”应为“曼”。)

3.B〔凝视:聚精会神地看。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根据第①句“驱车”语境,应用“眺望”,据此可排除AD项。仿佛:好像,似乎,有不确定之意,合乎语境。就:表承接关系,有肯定之意,不合语境。据此,可排除CD项。难以忘怀:形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掉。难以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难以在心中消除。根据第②句语境,应用“难以忘怀”,据此可排除CD项。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尽管: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根据第③句语境,应用“尽管……但”,据此可排除AC项。〕

4.AB.成分赘余。可删去“首位”或删去“第一人”。C.结构混乱。可删去“影响到”。D.成分残缺。在“通宵运行”后加上宾语中心词“的方式”或“的措施”。)

5.C(应是“误杀了情人奥菲莉亚的父亲波洛涅斯”。)

6.1)赢得仓皇北顾(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独留青冢向黄昏(4)故不积跬步(5)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舸舰弥津(7)其叶沃若(8)恢弘志士之气

5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jiǎn/liànjiān/jiànzī/zì。A.chái/jī,chǔ,hánɡ/hànɡ。C.yīn/xīnxiàodài/yí。D.tī/tì,chòu/xiù,dú。)

2.DA.“缈”应为“渺”。B.“欠”应为“歉”。C.“箫”应为“萧”。)

3.A(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①应填“不胜枚举”。盈利: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营利:谋求利润。根据语境,②应填“营利”。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指亲身经历。“体验”的对象常是生活、现实等。体味:指仔细体会。“体味”的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人生苦乐等。句中有“人生的酸甜苦辣”,据此③应填“体味”。)

4.CA.成分赘余。应删去“超过”或“多”。B.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D.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原则”或“本着……的原则”。)

5.A(《包身工》的文体是报告文学而不是小说,《暴风骤雨》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农民翻身解放的史诗性作品。)

第Ⅱ卷

1.DA.“俦”应读chóu。B.“框”应读kuàngC.“绮”应读qǐ。)

2.A(“孽”应为“蘖”,“眩”应为“炫”,“急”应为“及”,“泻”应为“泄”。B.“憾”应为“撼”,“承”应为“成”。C.“嘻”应为“嬉”,“究”应为“咎”。D.“叠”应为“迭”。)

3.C(谋取:设法取得。攫取:掠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地批评责备。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根据三个句子各自的语境,应选C项。)

4.CA.不合逻辑。“防止”“不再发生”所表述的正是“要发生”之意。删去“不”。B.成分赘余。应删去“引起”。D.成分残缺。可在“借鉴国外标志管理”后补上“经验”。)

5.C(“伯尔”应为“德国作家”。)

6.1)伏清白以死直兮(2)一尊还酹江月(3)采之欲遗谁(4)羁鸟恋旧林(5)何时可掇(6)责臣逋慢(7)鹿门月照开烟树(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Aliàn/niànliào/lǎochà/shà,zhà/zé。B.shuò/sù,chuànɡ/qiànɡ bǐng/bìnzhuànC.māomín/mínglù,tuò/chè。D.líng/línnǎnfú/piǎoyuán/huán。)

2.CA.“难以琢磨”应为“难以捉摸”。B.“见风驶舵”应为“见风使舵”。D.“珠连璧合”应为“珠联璧合”。)

3.B(第一空,因是微雨,用“洗”字写出了天空一碧万顷的景色;第二空,根据语境,可以排除“座”;第三空,因是近观,“眺望”“打量”可排除;第四空,因观察的是一座老殿,用“风韵”更好。)

4.BA.成分残缺。应在“户外活动”后补上“场地”。C.搭配不当。“施用”与“催生技术”不搭配。D.表意不明。“这方面”是指哪方面,不明确,应将“这”改为“这些”。)

5.C(母题是宽泛意义上的主题,它不等同于主题。)

第Ⅱ卷

1.CA.“宿”应读sù。B.“抿”应读mǐnD.“场”应读chǎng。)

2.BA.“做”应为“作”。C.“迄”应为“讫”。D.“协”应为“胁”。)

3.B〔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替换:把原来的(工作着的人、使用着的衣物等)调换下来,倒换。“变化”不能与前面的“相互”搭配,此处应选“替换”。锦囊妙计:借指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任人唯亲:任用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而不管他德才如何。任人唯贤:任用德才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根据该语段的语境,语段中后两空所表达的意思应是对“聪明”和“家庭观念重”的“消极面”进行解读的,因而应依次选填“投机取巧”和“任人唯亲”。〕

4.DA.句式杂糅。删去“为核心”或者去掉“围绕”,保留“以它为核心”。B.语意重复。“利令智昏”指因贪图私利而让人失去理智,神志不清,与“让人”重复。C.语序不当。将“善于取舍”与“分清主次”互换。)

5.B(《楚辞》由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作品编辑而成的。)

6.1)言笑晏晏(2)畏途巉岩不可攀(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长太息以掩涕兮(5)蟪蛄不知春秋(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zhēng/zhèngzēng/céngyè/yànA.ɡōu/ɡòuzhuǎ/zhǎonìngC.sāibào/páolù/lòuD.lei/lèimò,qiǎng/qiáng。)

2.CA.“祥”应为“详”,“采”应为“彩”。B.“世”应为“势”。D.“邻”应为“临”。)

3.B〔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怅然若失: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茫然若失:神情迷茫,好像丢失了什么。寻寻觅觅:到处寻找。第一空后跟着的是“落魄”,“不如意”与之联系最为紧密,因此选“怅然若失”为佳。高瞻远瞩:登高望远,形容眼光远大。见多识广:见过的世面多,知识面广博。眼界开阔:指人的见识很广。知识丰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数量大。第二空限定的是村庄里在林莽沟壑之间的采药人,以“见多识广”较为贴切。流浪: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浪迹: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第三空因对应的是采药人,采药一般可能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难有固定的住处,以“浪迹”为佳。也: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更: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当然: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确实: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第四空承前有递进的意味,因此选“更”最为合适。〕

4.BA.不合逻辑。“一直”与“新贵”矛盾,可删去“一直”。C.句式杂糅。“设计了……新鲜出炉”杂糅。应将“了”改为“的”。D.成分残缺。在“形成”前加“使之”。)

5.漫画主体由三根冒着浓烟的大烟囱和三只分别在烟囱上啄洞的啄木鸟组成。(2分)森林医生啄木鸟无树可啄,转而怒啄排放污染物的烟囱以示抗争。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3分)

第Ⅱ卷

1.BA.“囤”应读dùnC.“笺”应读jiānD.“颈”应读gěng。)

2.BA.“崖”应为“涯”。C.“殉”应为“徇”。D.“致”应为“制”。)

3.D〔“甚至”“乃至”都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但“甚至”之后往往与“连……也”相呼应,这时强调意味更重。“甚至”前面可以接主语,“乃至”就不能。根据强调程度,第①句应用“甚至”,据此可排除BC项。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据语境,第②句应用“义不容辞”,据此可排除AC项。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第③句形容艺术家们“表演”,用“有声有色”更贴切,据此可排除BC项。〕

4.BA.成分残缺。缺“进入”的宾语,在“合作伙伴”后补上“的新阶段”。C.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因为”,或删去“因为”“所产生的结果”,也可删去“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D.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应将“避免”改为“保护”,或删去“免受”中的“免”。)

5.长大后,我是一个任性的少年,喜欢纠结悠长悠长的雨巷,淋雨,漫步,闻花香。

6.1)以咨诹善道(2)苟余情其信芳(3)莫道不销魂(4)金樽清酒斗十千(5)赢粮而景从(6)云无心以出岫(7)无边落木萧萧下(8)吞声踯躅不敢言

8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均读yì。A.“蹊”应读qī,“锲”应读qiè,其余读qì。C.“魇”应读yǎn,其余读yānD.“据”应读jū,其余读jù。)

2.CA.“灸”应为“炙”。B.“篡”应为“纂”。D.“名”应为“明”。)

3.C(“一再”“再三”都指一次又一次;但前者侧重于“反复”之意,而后者着重于“重复”某项动作等。根据语境,①应填“一再”。“多少”,可指不定的数量,强调区别的存在;“稍微”,表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强调区别不大。根据语境,②应填“稍微”。“惠赠”是敬辞,只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则是指恭敬地赠送,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根据语境,③应填“敬赠”。)

4.DA.成分残缺。应在“存在超标”后补上宾语中心语“问题”。B.结构混乱。前面句子的主语是“林书豪”,后面变为“奥巴马”,造成中途易辙,应在句首加“在”,让前面的句子成为全句的状语。C.语序不当。递进关系颠倒,应将“不仅……也……”前后两句的内容调换。)

5.徽标由五星及天平构成。五星代表五星红旗,表示仲裁工作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及制度;天平的形状又像是汉字的“公”字,意在强调仲裁委员会秉持的是公平公正的精神。

第Ⅱ卷

1.BA.“绻”应读quǎnC.“涮”应读shuànD.“哄”应读hòng。)

2.A(“萃”应为“粹”,“瘴”应为“障”,“失”应为“矢”,“杆”应为“竿”。B.“渊”应为“源”。C.“结”应为“节”,“失”应为“时”。D.“炫”应为“绚”,“呀呀”应为“牙牙”,“泱”应为“殃”。)

3.A〔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第①句语境无贬义,应用“沟通”,据此可排除BD项。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噤若寒蝉: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形容不敢作声。根据第②句驻日美军不肯说的语境,应用“三缄其口”,据此可排除BC项。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根据第③句前面“100多字的开场白”,是指说话简明,应用“言简意赅”,据此可排除BC项。〕

4.CA.句式杂糅。删去前一个“需要”,或删去“是必不可少的”。B.不合逻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应改为“则与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驰”。D.成分残缺。“符合”之前缺少介词“在”。)

5.我们读陶渊明的《饮酒》读出了菊花静立篱边的闲适我们读杜甫的《春夜喜雨》读出了春雨润物无声的柔情

6.1)却坐促弦弦转急(2)沧海月明珠有泪(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4)老鱼跳波瘦蛟舞(5)醉里挑灯看剑(6)善假于物也(7)斧斤以时入山林(8)樯橹灰飞烟灭

9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AB.“绾”应读wǎnC.“伛”应读yǔ。D.“镊”应读niè。)

2.BA.“既”应为“继”。C.“原”应为“元”。D.“滩”应为“摊”。)

3.D(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整合:整理并合并。句中前面已出现“调整”和“协调”等词,后面又有“群体”作宾语,故①应填“整合”更好。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根据语境,②应填“情结”。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根据语境,③应填“径自”。)

4.CA.语序不当。“纠正和预防”应改为“预防和纠正”。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在“被爱”的后面加上“的问题”。D.搭配不当。“撒下”应改为“投下”。)

5.1)这是其他办公室意见箱的钥匙,麻烦把它们都清理一下。(2)有些领导对待群众意见口是心非。//有些领导视群众意见如废纸。

第Ⅱ卷

1.Cpínbō,guānA.chēn/chēnghuáijí/jié。B.chéngjū/jù,chā。D.nǎn/nánqīn/qīngyū/xū。)

2.CA.“义”应为“仪”。B.“节”应为“截”。D.“卓”应为“灼”。)

3.B(完善:完备良好;使完善。完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根据第①句语境应选“完善”,据此可排除CD项。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根据第②句语境应选“不置可否”,据此可排除AD项。“只有……才……”和“只要……就……”都是用来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同的是,前者是表示唯一的条件,后者是表示必要的条件。根据第③句语境,前面所说的条件应是必要条件,应选“只要……就……”,据此可排除AC项。)

4.DA.语序不当。“传播”与“编造”应互换位置。B.不合逻辑。“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交叉,不能并列。C.成分残缺。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删掉“由于”。)

5.炫富耍阔只会招来众人鄙视,仗义疏财才能赢得他人尊重∥金钱如粪土,道义值千金,炫富耍阔“土味”十足,“豪气”全无

6.1)金石可镂(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来即我谋(4)凄凄惨惨戚戚(5)夫列子御风而行(6)斯天下之民至焉(7)水何澹澹(8)别有幽愁暗恨生

10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舷”应读xiánB.“偈”应读jì。C.“挣”应读zhèng,“叨”应读tāo。)

2.CA.“朴”应为“璞”。B.“斧”应为“釜”。D.“屈”应为“曲”。)

3.A(素养:平日的修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还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素养”。情境:情景,境地。情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环境:周围的地方,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情境”。沟通:使两方能相通连。勾通:勾结,暗中串通。连通:接连而又相通。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沟通”。)

4.BA.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去掉“由于”或“使”。C.成分赘余。“与去年同期相比”和“同比”重复,删去一个。D.不合逻辑。不能同时用“至少”与“多”,应删去其中一个。)

5.1)宁做井底蛙∥还是井底好∥精彩在井底(2)牺牲环境算不上精彩。∥毒化地球,人类将无处藏身。(言之有理即可)

第Ⅱ卷

1.DA.“恃”应读shì。B.“露”应读lù。C.“偌”应读ruò。)

2.BA.“器”应为“气”。C.“剑”应为“箭”。D.“泊”应为“舶”。)

3.A(“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当它表示时间时,则不能与“往往”互换。“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示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经常”也有“常常”“往往”的意思,还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构成“经常性”“经常不断”等短语。“通常”表示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事情有规律地发生。“包罗”指包容、包括的事物众多、范围大;“包括”既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包含”的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包涵”是客套话,表示请人原谅。“才智”指才能和智慧;“才能”指知识和能力;“才干”指办事能力;“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智和能力,多用于文艺。“故步自封”偏重不求进取;“抱残守缺”偏重不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偏重按老规矩办事;“裹足不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4.CA.成分残缺。“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后补上宾语“的情况”。B.搭配不当。主语“公益特征”不能与宾语“风景”“权利”搭配。D.不合逻辑。“影视”“动漫”“漫画”三个概念并列不当,应改为“网络原创小说与纸媒出版及影视、网游的改编互为传播助力”。)

5.淼:三“水”为“淼”,我的眼前浮现了浩荡的海洋。忍:“心”上一把“刀”,“忍”出鲜血见坚韧。

6.1)申之以孝悌之义(2)环珮空归夜月魂(3)周公吐哺(4)何方圜之能周兮(5)楚天千里清秋(6)门衰祚薄(7)昆山玉碎凤凰叫(8)登东皋以舒啸第11练综合测试

1.CA.“岑”应读cén。B.“蕈”应读xùn。D.“旋”应读xuán。)

2.AB.“俩”应为“两”。C.“嫒”应为“媛”。D.“诫”应为“戒”。)

3.A〔始终:指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表示从头到尾,一直。终久:毕竟,终归。①应填“始终”。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再度任职,或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此词用于人而不用于物。根据打击“假冒商品”,②应填“死灰复燃”。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③应填“惟妙惟肖”。〕

4.DA.句式杂糅。“为避免或救护……使之不受损害”杂糅。要么说“为避免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受损害”,要么说“为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B.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改成“谁又能说它不是”。C.成分赘余。应去掉“还”或“尚”。)

5.C(方:正,正在……的时候。)

6.B(②是程先生的话;③⑥均是王阳明反对的做法。)

7.D(“求同存异,不论是非”与原文有出入,原文说的是“其于后儒之说,虽亦时有异同,未敢尽以为非也”。)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省”“治”各1分,大意1分。(2)“顾”“略”各1分,大意1分。(3)“发明”“庶”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学先儒的东西,所得有浅有深,那么他们所说的,也不能没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作为一名学者,应当在内心里反复加以思考判断,不应该苟且随声附和,也不能故意说出与先儒相反的观点,关键在于求得正确罢了。现在做学问的人,对于先儒们的学说,如果有不同意的,不妨仔细思考一下。思考之后最终确实有不同看法,本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害处,只是不该因此而对他加以非议和诋毁,否则,这样所造成的过错就大了。我们志趣相同的人当中有些人好像有这种毛病,因此我特意提出来。程先生说:“对于贤明的人,我们应该学他对的地方,而没有必要议论他不对的地方。”这句话最能够警醒自己。

看见贤人就想到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内心自我反省,那么就不至于对别人太苛刻,但对自己会要求很严格。议论别人,争强好胜,也是现在做学问的人的一大毛病。现在的学者对于道,就像从竹管中看天一样,只见到一点点,便很满足,自以为是,而且傲慢地对此深信不疑;和人讨论问题时,不等别人说完,内心里已先有了轻蔑讥笑的意思;那副自满自足的样子,从声音、脸色上表现得很明显,将别人拒于千里之外;却不知那些真正有道的人从旁边看他,正为他惭愧汗颜,无地自容呢;而他自己却蛮横得很,毫不顾虑到这些,一点也没有醒悟的意思,这也太可悲了啊!现在与我同辈的人中常常也有这种毛病,见到这种情况时可拿出这些例子来告诫勉励他们。

我对于道,虽然稍微有些自己的看法,但也不敢认为自己全是对的;对后儒的学说,虽然也有时与他们不同,但我不敢认为他们都不对。有朋友来询问有关学问的事,都是互相敬重的人,怎么敢不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呢?我正希望对方能在内心好好体会它,力求希望他们真的有见解。那对与不对,自己好好地体悟它,但愿对学问之道有用。假如双方只是听是听,说是说,互相标榜自立门派,认为这就是才能学问,这并不是我最初的愿望,这样做其过错太大了。最近听说我们当中有些人就像这样,因此切记要戒除这一点,以免产生不良影响。孔子说:“勤勤恳恳地学习,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这是我对大家的一种深切的愿望。

9.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参考译文】

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义,路数相同。地位相等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久不相见,听到对方的流言蜚语绝不相信。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远。儒者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第12练综合测试

1.AB.“濡”应读rú。C.“扛”应读gāngD.“咤”应读zhà。)

2.CA.“浑”应为“混”。B.“侯”应为“候”。D.“兰”应为“蓝”。)

3A(缺憾:不够完美,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①应选“缺憾”。坚韧:坚固有韧性。坚忍:在艰难困苦中坚持而不动摇。②应选“坚韧”。全力:全部力量或精力。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③应选“全力”。)

4DA.句式杂糅。把“原因是……造成的”改成“原因是……”或“是由……造成的”。B.成分残缺。应在“不少人会”后加“有”。C.语序不当。应为“去观察、去感受、去书写”。)

5D(“去死和去厮杀”和文中“去死和去厮杀并勇敢地忍受”意思不同;文中第3段主要阐述的是“罗马人”的生活之道,而不是“欧洲君主”的生活之道,选项偷换概念。)

6CA.“唯一”的表述绝对化。B.“仁政”“暴政”的说法无中生有。D.文中第4段中的“可议之处”指还有待商榷,不是选项中的“无可争议”。)

7CA.孔子的意思是反对用武力来使人臣服。B.4段说征服“在历史进程里所起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褒贬就能解决的”,利弊难以评价。D.强加因果,不合逻辑。)

13练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皈”应读ɡuī。C.“蒿”应读hāoD.“楔”应读xiē。)

2.AB.“旺”应为“望”。C.“生”应为“身”。D.“篷”应为“蓬”。)

3.C(这道题的解题点在第三个空,前面将太阳照射在海面的阳光比作“红铁箔”,铁箔是硬的,与后面的动摇形成对比,所以要选“却”;再将同组的另三个词复位检视,均符合语境,因此可确定答案为C。)

4CA.语序不当。应将“20年前”移到“收藏的”之前。B.不合逻辑。“大约”和“以上”矛盾,删去“大约”或“以上”。D. 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

5.(1)“十载归来方始坼”。(1分)都使用了移情手法(答“拟人”手法亦可)。(1分)作者赋予杏花以灵性,说它好像在等自己,现在专为自己开放,由此表现词人对杏花的喜爱之情。(2分)(2)三个“旋”字,突出“花开花落花空”之快,极言好景不长,韶华易逝;(2分)这里既有惜时之感,又有人生迟暮之叹。(2分)

第Ⅱ卷

1.Cbié/biè;dì/tí,jìn/jìngA.yàn/yǎn,pānɡ/pánɡ,tiáoB.sù,shān/tán,pù/pū。D.yè/jié,jù,pínɡ/bǐnɡ。)

2BA.“据”应为“踞”。C.“瀚”应为“翰”。D.“理”应为“礼”。)

3B(“不光”“不过”作副词用时,都可以表示范围。不光:作副词用时,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不止。不过:作副词用时,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①应填“不过”更恰当。“一鳞半爪”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只言片语”指片段的话语。②应填“一鳞半爪”,可与句中的“历史”搭配。“如履平地”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或叙述的内容十分熟悉。③应填“如数家珍”。)

4CA.搭配不当。“清明节”与“好时光”不能搭配。B.不合逻辑。“是否清正廉洁”与“制约国家健康发展”是两面对一面。D.不合逻辑。“将”和“了”时态矛盾,去掉“了”。)

5.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抒情主人公埋怨东风无情,人生易老,写出了主人公因遥山阻隔,不得与心上人相见的绵长愁情。(3分)(2)①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1分)②伤心孤独;(2分)③对心上人的思念。(1分)

6.不是富二代,而是农二代,不能“拼爹”,就自己“拼”;先当保安,再上北大,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读书写作,执着追求,烙下奋斗轨迹。丰富的“混搭”履历,非凡的逐梦人生。

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设酒杀鸡作食(3)惟有幽人自来去(4)渌水荡漾清猿啼(5)潦倒新停浊酒杯(6)则足以拒秦(7)小楫轻舟(8)一片神鸦社鼓

14练综合测试

1.C(A.“说”应读shuō。B.“亲”应读qìngD.“凛”应读lǐn)

2CA.“迭”应为“叠”。B.“篷”应为“蓬”。D.“掠”应为“略”。)

3C(文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献: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根据①第一空后面“便于检索查证”的语境,①第一空选“文献”最为妥当。还: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且:并且、尚且、而且,连词。更:表程度上又深了一层。也: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根据①中的“不仅仅”一词,我们可以判断①的后半部分应是递进关系,因此,①第二空选择“更”最为合适。缘由:原因。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理由: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事由:事情的原委。根据语境,②第一空应选“理由”。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自我反思:自己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扪心自问:摸摸胸口,自我反省。凝神深思:聚精会神地深刻地思考。根据语境,②第二空应选“扪心自问”。)

4CA.搭配不当。“《大唐女巡按》”与“女刑侦专家”不能搭配,可在“堪称”前补上“谢瑶环”。B.成分残缺。应在“对”后面补上“以”。D.语序不当。“修缮、利用和保护”应为“修缮、保护和利用”。)

5.B CB.“生出些恐惧”,是因为作者认为远不如同为写作人的前人,而一些前人的名字和诗文被历史的流沙埋得严严实实。C.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名家,他撰写了《石匮书》《石匮书后集》等,作者认为其文学成就并没有被掩埋。)

6.历史的沙尘具有毁灭性,让人不敢回头:①历史的沙尘掩埋了许许多多的创造、建筑等古代文明,让人不忍回头;②历史的沙尘掩埋了古人的诗文、荣华富贵、声望名誉和爱恨情仇,让人不堪回首。(每点2分)

7.①运用了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历史的尘沙无法遮蔽伟大的文人和思想家的身影,突出反映了历史并不虚无。②文句整散结合,使句式富有变化,使表达生动活泼,使语言意味深长。③此段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有力地突出了文段的写作主旨。(只要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

8.①文章结尾虚实相生,自然界的寒风象征历史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气氛。②空空如也的塑料袋象征当今文坛上有名无实的“文化名人”,它非常轻,可以借助风力飞上枝头,甚至可能被当作“花簇”,但其终将被尘沙掩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文坛华而不实的“文化名人”的批判。(每点4分,大意对即可)

15练综合测试

1CA.“谧”应读mì。B.“旖”应读yǐ。D.“哮”应读xiào。)

2AB.“力”应为“厉”。C.“鬼”应为“诡”。D.“采”应为“彩”。)

3B〔关乎:关系到,涉及。关怀:(上对下)关心。根据 “牵涉面广”,①应填“关乎”。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②写在平和气氛下谈笑,应填“谈笑风生”。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无处藏身:没有地方可以让身体藏起来。③应填“无处藏身”。〕

4BA.成分残缺。应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补上“这些现象”。C.句式杂糅。“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应改为“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或“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D.语序不当。应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5.B(说:主张、看法。)

6D(①写方孝儒肩负的重任,③赞颂方孝儒“言”必能为君所用,④指出方孝儒也有这些方面考虑已经很久了。)

7C(对作者说这段话的目的理解有误。作者说这段话是为了提醒方孝孺“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不能死守古制,泥古不化。)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措”“自用”各1分,大意1分。(2)“泽”“方”各1分,大意1分。(3)“至”“失”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我与您相别十多年,这期间,我仰慕您的感情的深浅,给您的书信收到与否,(这些)只是小事罢了,姑且放着不提。只有您,关系着天下人的期望,您与士人的进用与废退、天下人的幸与不幸有关。听说您被召见,估计这时候一定到了京城,得到承受重要使命的职务了。这实在是天下的大幸,所以敢冒昧地向您进言。

大凡有治理天下才能的人本来是难得的,但是能够正确运用自己的才能的人尤其难得。像张良对于汉高祖,能运用自己的才能;贾谊对于汉文帝,不能运用自己的才能。为什么呢?张良对于汉高祖,知晓事情可以实行再进言,进言没有不符合实际的,汉高祖任用他,当时就得到好处。所以像樊哙、郦食其和汉高祖那样亲密,也不能离间他;像陈平和周勃被汉高祖那样信任,也不能指责他;像萧何和曹参被汉高祖那样大用,也不能剥夺他。这就是张良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能的缘故。贾谊对于汉文帝,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而轻易进言,并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大臣周勃、灌婴等人,才能抓到把柄说他坏话。因为这样汉文帝无法采纳他的谋划,这就是贾谊不能够施展其才能的原因。现在皇帝求贤用才的心意,向上可比得上尧、舜,原本不是汉高祖、汉文帝可比的;您辅佐国君、施恩百姓的方法,远溯可比皋陶、夔,也不是张良、贾谊能比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明君良臣风云际会,一千年也只能出现一次。您如果见到我们的国君不被问就罢了,如果问到您就一定能畅所欲言;您不说就罢了,说了我们国君就一定都会采纳。使人民能处在尧、舜那样和乐升平的盛世,就在这个时候了。这难道不是天下的大幸吗!

虽然如此,但是天下的事情本来有既能通行于古代又能通行于现在的,也有能通行于古代而难通行于现在的。如夏代的历法、周代的礼帽等,这些既可通行于古代又能通行于现在;又如井田制度、分封制度等,可通行于古代而难通行于现在。可通行的就施行,那么人们遵从它就容易;难通行的却施行,那么人们遵从它也就困难。遵从它容易那么百姓就乐意得到它的好处,遵从它困难那么百姓就遭受它的祸患,这就是君子得到治理国家的机会时,特别看重因时制宜的原因。您在这些方面,精细考虑并藏在心里不是一天了,做起来如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哪里还要等我多说呢?然而我听说有智慧的人考虑千次,一定有一次疏忽;愚笨的人考虑千次,也一定会有一次正确。所以不能不向您进言。

按人之常情,爱一个人很深,并且对他可能遇到的祸患考虑周密的话,必定能在祸患到来之前补救他的过失。如果等到他已经产生过失,再去补救,这就是爱得不深从而考虑得不周,那难道是忠心吗?天底下像我这样了解您很深,爱护您很周到的人,本来很多,我私下认为对您忠心的人,还没有能超过我的,请您稍稍体察。

9.君子所性/虽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

【参考译文】

孟子说:“有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是君子的意愿,但乐趣不在这里;处在天下的中央,安定天下的百姓,是君子的乐趣,但本性不在这里。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主张在天下广泛推行也不会增加,即使他穷困闲居也不会减少,这是由于他的本分已定的缘故。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都扎根在他的心中,它发出的光彩清和润泽,表现于颜面,显现于肩背,施行于手足四肢。他一举手、一投足,不用说话也能体现出他的涵养。”

16练综合测试

1.Byàng/yángdì/chì,mù/chù,cù/cuì。A.jí,zào/cāozhì/chè,táng/chēngC.cuó/zuò,zhàn/diàncù,yú。D.zhǐ/chì,tiǎn/dǐngzhēnliú/yù。)

2.BA.“疯”应为“风”。C.“汽”应为“气”。D.“蜜”应为“密”。)

3A(“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多为方向、门径、经验等,有“试探”的意思。“探索”,侧重于进行深入地研究,试图发现、寻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规律、根源等。①应填“摸索”。“给以”和“给予”意思相近,“给以”后面只能用于所给的事物,不能用于接受的人。②应填“给予”。“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是所含的全部内容。“蕴涵”,包含。③应填“内涵”。)

4.D(A.搭配不当。“加大”与“质量”不能搭配。B.结构混乱。将“展现在球迷面前”删去。C.语序不当。主客体倒置,可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5.DA.只是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某些”二字不能漏掉。B.引《录异记》的文字是为了证明“龙形似马形”这一说法的。C.这三则引文只是“古人心目中”的看法和想法,不能以此断定“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6.A(强加因果,后一句是质疑“马龙说”的原因。)

7BA.“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不确切,文中说龙现已成为中华民族“广义图腾”。C.这并不是辞典上的解释,文中说“‘龙马’还可有一解”,这是作者的推论。D.“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应是“龙的精神”。)

17练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档”应读dàngC.“菁”应读jīngD.“渐”应读jiān。)

2BA.“反”应为“返”。C.“捡”应为“拣”。D.“和”应为“合”。)

3.C(可用排除法。如①第一空,有递进语气,排除表转折的“然而”;第二空,有“最终的着落”之意,可排除表“住宿”的“止宿”;②第二空,“疮痍”指创伤,比喻遭受破坏或遭受灾害后的景象,不合语境,可排除。以上先后排除了BDA项。而②第一空,脱离:指离开。疏远:指关系、感情上有距离。疏离:指疏远隔离。远离:指远远地离开。根据语境,只有“疏离”表意最佳。)

4DA.成分残缺。应在“自然”后加“的特点”。B.搭配不当。“咏梅诗成为……题材,象征……品格”不能搭配。C.语序不当。应为“他们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与莫言的作品在文学成就上也难分伯仲”。)

5.1)第一问:描绘了一幅美妙静谧的山村暮春图景。蜗牛爬过的断壁上,留下银白色的蜗涎,深黑的墙壁被划分为二。院内院外,一片莺啼之声。(2分)第二问:此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蜗涎”之静,后写“莺语”之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2分)(2)尾联用“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等表达自己甘于淡泊、出尘拔俗的志趣和愿意永远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4分)

第Ⅱ卷

1DA.“嚼”应读jiáoB.“间”应读jiānC.“露”应读lòu。)

2.AB.“齐”应为“其”。C.“勾”应为“沟”。D.“穿”应为“川”。)

3D(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领悟:理解。①应填“领悟”。通过:征求有关的人或组织的同意或核准。经过:说明一个已经完成的过程,使情况发生变化或出现某个结果。②应填“通过”。禀性:指人的天性。秉性:多指后天所秉承的性情。③应填“禀性”)

4DA.不合逻辑。“党员”与“领导干部”概念交叉,不能并列放在一起。可将“和”改为“特别是”。B.搭配不当。“发扬”应改为“传承”。C.重复赘余。“辄”与“就”重复,删去“就是”。)

5.(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词人对景色的陶醉。(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6.前者写王熙凤的笑声。古时女子不能在大庭广众中笑,而王熙凤却笑了,体现出了这个女子的个性张扬,因而黛玉纳罕“这样放诞无礼”便自然贴切。后者写贾宝玉的脚步声。“一阵”“响”间接写出了贾宝玉走路的急迫(似乎没有什么修养),因而黛玉疑惑是“惫懒人物”也就合情合理。

7.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奉命于危难之间(3)响穷彭蠡之滨(4)安能行叹复坐愁(5)剑阁峥嵘而崔嵬(6)孤舟一系故园心(7)把吴钩看了(8)东篱把酒黄昏后

18练综合测试

1Cjiǎnzhuó,zhé,zhuó,shí。A.lǎ,là,sǒngsǒngsù。B.chándāndàndāndānD.chōngtóngTóngzhuàngchuáng。)

2.CA.“坐”应为“作”。B.“垄”应为“陇”。D.“常”应为“长”。)

3.D(灯红酒绿: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灯火通明:形容灯火映照得非常明亮。根据语境,①第一空应选“灯红酒绿”。疲倦:疲乏、困倦。厌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根据语境,“疲倦”与“气色”搭配更好。因此,①第二空应选“疲倦”。尽管:表转折。不管:表条件,从语境上来看,②第一空只能用“尽管”。因为②谈的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所以用“国土”比用“土地”更有针对性。因此,②第二空应选“国土”。)

4CA.搭配不当。“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汪涵”,而是“他主持的节目”。B.句式杂糅。“要求译者……才能胜任”杂糅。可删去“才能胜任”。D.成分残缺。缺少“针对”的宾语,可在“药价偏高”后加“的现状”。)

5B DB.错在“懦弱”,文中并无此意。D.“说明了爱情的力量要远胜于诗歌”属无中生有。)

6.①文章对诗人生活处境的描写,特别是对诗人体重的强调,是对诗人当时备受轻视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②这与后文写他的诗竟能唤醒人的纯真情感和良知以及洗礼人的灵魂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主旨。(一点2分)

7.文章采用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心理逐步变化的过程:“他忽然向后扬起头,他那双凶恶的眼睛换了一种神色”,反映出其内心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低下头”,由“扬”到“低”显示他内心开始由傲慢转为羞愧;“他两手抱着头”,说明他内心充满了反省与自责。文章由此写出其被诗打败的全过程。(细节2分,解说2分。)

8.从人物角度看,拳击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可悲的人,为了生存,被社会现实逼迫的不得不作恶,然而他还未完全麻木,他还能够从诗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是诗歌让他获得了爱情,也是诗歌唤醒了他内心存留的良知,更是诗歌使他对诗人存留有纯朴的敬畏之情,使得诗人不战而胜。(4分)从主旨角度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尽管人性复杂多变,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光明的一面,内心的善良一旦被激活、唤醒,将会给人带来新生。(4分)

19练综合测试

1.CA.“摭”应读zhí。B.“胴”应读dònɡ。D.“载”应读zài。)

2CA.“涨”应为“胀”。B.“谜”应为“迷”。D.“励”应为“厉”。)

3.B(“居然”与“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由于事情的结果与原来的预期相反而感到意外。“居然”可以表示“不应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事实”,也可以表示“不容易这样而竟成这样”;“竟然”侧重表示“不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①应填“居然”。“既而”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②应填“继而”。“失之”常与贬义词搭配,“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③应填“失之”。)

4DA.语序不当。“战国时期”应放在“秦国修建的”之前且将“战国时期”后的“的”删掉。B.搭配不当。“激发”与“共鸣”不能搭配,将“激发”改为“引起”。C.成分残缺。应在“通过”后加上“建立”一类的动词。)

5.A(据:动词,据守。)

6.C(①是说诸葛亮治理国家的策略,③是说诸葛亮的思虑和行为都出于忠诚,⑤是魏延的“危计”。)

7.A(不是先帝向诸葛亮询问,而是先帝询问陈纪、郑玄;这是诸葛亮转述先帝的话。)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赦”“何益于治(倒装句)”各1分,大意1分。(2)“戮”“岂”各1分,大意1分。(3)“翳”“规”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有人说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很少颁布减免赋税的命令,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国家,重在宏观和大局上去关怀百姓,而不在于对百姓施舍小恩小惠,因此,匡衡、吴汉在他们辅佐朝政时不主张颁发减免赋税的命令。先帝也曾说:‘我过去经常与当时的名流陈纪(字元方)、郑玄(字康成)等相交往,常听他们论说事理,治国方略谈得很全面了,却从未涉及到减免赋税的命令之事。’像荆州的刘表(字景升)父子,他们治理荆州,几乎年年都要颁发减免赋税的命令,于政事又有什么益处呢?”等到费祎为蜀国丞相时,才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国也就日渐削弱了。

马谡违反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布阵扎营烦乱,放弃有水之地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池。张郃断绝马谡的取水通道,而后进攻,大败马谡,蜀兵溃散。诸葛亮进军没有了据点,就攻陷西县掠走1000多户人家回到汉中。(后来诸葛亮)拘捕马谡入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去吊丧,为他痛哭流涕,抚养他的子女,像往常一样恩待他们。蒋琬对诸葛亮说:“从前楚国杀了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却杀死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所以能在天下克敌制胜,是执法严明!因此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他的仆人。现在四海分裂,战争才刚刚开始,如果破坏军法,用什么来讨伐敌贼呢?”

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都按仁义道德的要求行事,这是自夏、商、周以来从未有过的。是因为他的思虑和行为,都出于忠诚之心。20多年中,君主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少数民族信服他,敌人畏惧他。当时曹魏尽占中州之地,并依靠曹操、曹丕的余威,猛将如林,但不敢向西方的蜀国射一支箭,相反,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伐魏,使魏国畏蜀如虎。后司马懿经过诸葛孔明行营扎寨的地方,感叹他确实是天下奇才。钟会伐蜀,特别派人到汉川祭祀诸葛孔明庙,严禁军士到诸葛孔明坟墓旁边砍柴,这难道只是高超的智力和谋略所获得的尊敬吗?魏延每次跟随诸葛公出兵,都请求领兵万人,从暗道出奇兵,与诸葛公会师潼关,诸葛公制止他不允许这样做;魏延又请求领兵5000,沿着秦岭往东,直取长安,认为一举可以把咸阳以西之地平定,史家说诸葛公认为魏延之议很危险而不采用。其实不是这样,诸葛公认为正义之师不能使用诈谋奇计,他要率领数十万大军,从正道去讨伐有罪之敌,他要高举大旗,高鸣战鼓,直指魏国都城。他本来要送战书给魏国,选择日期交战,怎么能隐蔽行动,以突然间的谲诈之计图谋咸阳呢?司马懿年长诸葛公4岁,但司马懿活着诸葛公却死了,年仅54岁。上天不保佑汉室,这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杜甫诗已将这层意思概括尽了。

9.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

【参考译文】

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都被平定了,诸葛亮仍然任用当地原来的首领(渠率,同渠帅,魁首之义)为四郡的地方官吏。有人劝诸葛亮不要这样做,诸葛亮说:“如果留外地人为官,则要留驻军队,留驻军队,则粮秣供应困难,这是第一个难题;另外,这些夷族刚受过战争之苦,父兄多有死伤,怨气未消,任用外地人而不留驻军队,定有祸患,这是第二个难题;这些夷族叛乱分子屡次三番杀死和废掉官吏,自知有罪,与我们隔阂很深,若留下外地人为官,终究难以被他们信任,这是第三个难题。”

20练综合测试

1DA.“趔”应读liè。B.“璞”应读pú。C.“璇”应读xuán。)

2.D(A.“察颜观色”应为“察言观色”。B.“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C.“形迹无定”应为“行迹无定”。)

3C(不但:用在表示递进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通常用连词“而且、并且”或副词“也、还”等相呼应。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根据前后语句的关系为递进,①应填“不但”。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勤奋努力,不断追求。②应填“孜孜以求”。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③应填“一蹴而就”。)

4AB.不合逻辑。多重否定不当,应去掉“没有”或将“谁能否认”改为“谁能说”。C.成分残缺。在“破产”后加“申请”。D.语序不当。应该是“食入和吸收”。)

5.C(A.原文第4段表述为“我们应该以希望哲学代替猫头鹰哲学”,并非否定。B.不能由第1段对“希望哲学”的阐述推导出其“与‘概念哲学’,没有任何关联”的结论,“突破”本身就是一种“关联”。D.“其强调的拓展未来其实也具有现实性”有误,原文第5段只是说“是与现实有联系的”。)

6.C(A.原文第5段表述为“把虚拟与主观唯心论联系起来”,并非选项中的“等同”。B.原文第5段表述为“虚拟是与现实有联系的”,不能说“是无关的”。D.从原文第6段表述可知后者期待证实,前者不期待证实,选项恰好说颠倒了。)

7.D(原文只说不要“一味强调现实主义”,而不是选项中表述的“不要强调现实主义”。)第21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均读shí。A.ɡēnɡ,ɡēnɡ,ɡēnɡ,gènC.rěnrènrěnrènD.guānguànguānguān。)

2.BA.“厚”应为“后”。C.“牒”应为“碟”。D.“瘴”应为“障”。)

3.A〔招募:募集(人员)。招聘:用公告的方式聘请。①应填“招募”。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②应填“授权”。宠爱:(上对下)喜爱;娇纵偏爱。溺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③的第一空应填“宠爱”。规劝:郑重地指出错误,提出正确的意见,劝告别人改正。奉劝:敬辞,用道理劝别人改正。③的第二空应填“规劝”。〕

4.CA.句式杂糅。应去掉“势在必行”。B.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与“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可去掉“因而”。D.语序不当。应把“制造、研发和管理”改为“研发、制造和管理”。)

5.D(拖延复仇计划的原因是哈姆莱特的犹豫多疑的性格和人文思想。)

第Ⅱ卷

1.DA.“剽”应读piāoB.“鼙”应读pí。C.“蚍”应读pí。)

2.DA.“缈”应为“渺”。B.“催”应为“摧”。C.“箫”应为“萧”。)

3.B〔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传播、散布。漫延:水向周围扩展,形容旷大、辽远、连绵不断的景象。①应填“蔓延”。原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②的第一空应填“原型”。淹没:(大水)漫过,盖过。堙没:埋没。②的第二空应填“堙没”。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微茫:隐约,不清晰。③应填“渺茫”。〕

4.AB.搭配不当。“停止”和“现象”不能搭配,应改为“消失”。C.语序不当。把“一系列”放到“促进”前。D.否定不当。删去“不”。)

5.D(“迎春”与“探春”互换。)

6.1)悔相道之不察兮(2)士也罔极(3)同心而离居(4)少无适俗韵(5)唯有杜康(6)余威震于殊俗(7)渺沧海之一粟(8)今上岳阳楼

22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錾”应读zànB.“啮”应读niè。C.“镌”应读juān。)

2.DA.“睨”应为“倪”。B.“呕”应为“讴”。C.“备”应为“倍”。)

3.B(授奖:颁发奖品、奖金或奖状。受奖:得到奖励。①应填“受奖”。奖掖:奖励提拔,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奖励: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②应填“奖掖”。恰巧:凑巧。恰当:合适、妥当。③应填“恰巧”。)

4.BA.搭配不当。“联系”与“利益”不能搭配,将“联系”改为“关系”。C.不合逻辑。“障碍”前不能用否定词,去掉“不能”。D.成分赘余。删去“故事不好看”。)

5.B(两个女儿都没来参加他的葬礼。)

第Ⅱ卷

1.Cbì/pì,zhē/shé,qiào/ké,jìng/jìnA.xiù/sù,jué,màn/wàntà/tuò。B.mái/mánzhuó/zháoní/nì,jiǎ。D.xiù/chòuxuē,pò/pǎizā/zhā。)

2.CA.“雀”应为“鹊”。B.“飧”应为“飨”。D.“形色匆匆”应为“行色匆匆”。)

3.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A.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不合语境。B.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不合语境。D.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含贬义。褒贬误用。)

4.CA.不合逻辑。“横向”与“纵向”应调换位置。B.搭配不当。关联词“只有……就”改为“只要……就”。D.成分残缺。缺“灌注”的中心语“之心”。)

5.D(“心较比干多一窍”形容的是林黛玉。)

6.1)察邻国之政(2)使之然也(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4)皓腕凝霜雪(5)猿猱欲度愁攀援(6)集芙蓉以为裳(7)曲终收拨当心画(8)烽火扬州路

23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柏”应读bǎiC.“梵”应读fànD.“襁”应读qiǎnɡ。)

2.AB.“荧”应为“萤”。C.“磬”应为“罄”。D.“带”应为“戴”。)

3.D(传递:一般用于信息。传达:对象一般是命令、消息、信件或文件等。①应填“传递”。兴许:副词,表示有可能,多用于口语。或许:同“兴许”,多用于书面语。②应填“或许”。披阅:指披览、阅读。批阅:指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③应填“披阅”。)

4.AB.中途易辙。应将“中学生”放在“在”之后。C.语序不当。应是“就没有赤壁之战,甚至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D.句式杂糅。应改为“出于……的考量”或“以……为目的”。)

5.B(此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第Ⅱ卷

1.AB.“卡”应读qiǎ。C.“恃”应读shì。D.“踽”应读jǔ。)

2.BA.“意”应为“义”。C.“俩”应为“两”。D.“谐”应为“协”。)

3.D〔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本句取了“描写十分细致生动”的意思。A.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此处不合语境。B.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褒贬失当。C.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完美,别人不能再添一词一语;也指一言不发。望文生义。〕

4.B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在“将取决于美国”后加“能否”。C.成分赘余。“可以”与“堪称”重复,删去“可以”。D.不合逻辑。“社会问题”与“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并列不当。)

5.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

6.1)靡有朝矣(2)李凭中国弹箜篌(3)往事知多少(4)小乔初嫁了(5)未数数然也(6)臣生当陨首(7)无论魏晋(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4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Czuō/zuò,jī/jí,jū/jǔ,mēn/mènA.tī,bēi/bèixué/xuè,jiá/jiā。B.qǐ/jī,báo/bó,kuàngdǐ/zhǐ。D.lòu/lù,jí,qī/qì,lǎng/láng。)

2.DA.“待”应为“贷”。B.“喧”应为“暄”。C.“理”应为“礼”。)

3.D(历来:从来,一向。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书面语浓一些,更符合外交场合,①应填“历来”。赫赫有名:形容声名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一般用于形容人。②应填“赫赫有名”。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适用于国家、政党、民族、集体或个人的思想、政治、文化、历史等较大的事情。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③应填“反思”。)

4.BA.成分残缺。缺介词,在“和”后面加“与”。C.成分赘余。“提前”和“预报”重复。D.搭配不当。“……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主宾不搭配。)

5.B(应将《牡丹亭》改为《梧桐雨》。)

第Ⅱ卷

1.DA.“切”应读qiē。B.“毂”应读gǔ。C.“挠”应读náo。)

2.BA.“具”应为“俱”。C.“较”应为“校”。D.“估”应为“沽”。)

3.D(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或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A.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望文生义。B.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不合语境。C.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

4.CA.不合逻辑。应为“德化窑是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B.不合逻辑。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D.成分赘余。删去“随便”。)

5.C(《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作品。)

6.1)一一风荷举(2)锦瑟无端五十弦(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官盛则近谀(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6)惟觉时之枕席(7)烟光凝而暮山紫(8)吾尝跂而望矣

25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Cméngdī,nà。A.chánzhóuqìnɡ/qìnB.jìngài/kǎixuè/xiě。D.chéngqǐ/jī,pō。)

2.BA.“遨”应为“翱”。C.“斐”应为“蜚”。D.“烁”应为“铄”。)

3.B(完善:完备良好,使完善。完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①应填“完善”。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行动或者观点完全对立。开诚布公: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习奥庄园会”,是高层领导人互动的友好温馨的活动,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友好交流,②应填“开诚布公”。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根据每个分句都是从对立的两个方面来陈述的,因此③应填上与“委曲求全”相对的“求全责备”。 )

4.BA.中途易辙。偷换主语,在“将于”前加上“京沈客专”。C.语序不当。应为“制造、传播”。D.成分残缺。“是”缺少宾语“的食品”。)

5.C(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第Ⅱ卷

1.BA.“夹”应读jiā。C.“拓”应读tà。D.“横”应读hèng。)

2.DA.“详”应为“祥”。B.“待”应为“戴”。C.“胜”应为“盛”。)

3.A(第一空,“定是”与语境不符,因此排除D项;第二空,从搭配的角度看,“落日”不能“停”“在……穹顶”,排除C项;第三空,强调老牛的作用,从语境来看,用“牵引”更合适;第四空,用“歪歪扭扭”来形容犁沟不恰当,排除B项。)

4.CA.搭配不当。应为“维护比赛正常秩序”。B.不合逻辑。“名人”“明星”和“志愿者”概念有交叉。D.语序不当。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5.B(不是《湘夫人》中的形象。)

6.1)长路漫浩浩(2)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弦弦掩抑声声思(4)瑞脑销金兽(5)闲来垂钓碧溪上(6)群山万壑赴荆门(7)玉簪螺髻(8)访风景于崇阿

26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CA.“祇”应读qí。B.“脐”应读qí。D.“佣”应读yōnɡ。)

2.DA.“辨”应为“辩”。B.“伏”应为“俯”。C.“铄”应为“烁”。)

3.A(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第一空应填“融合”。蓬勃向上:繁荣旺盛。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活力,多形容人。第二空应填“蓬勃向上”。关于:突出相关性。对于:强调针对性。第三空应填“关于”。图景:描述或想象中的景物。情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第四空应填“图景”。)

4.AB.句式杂糅。“的目的是”与“旨在”删其一。C.成分残缺。应改为“那么优异的成绩究竟会是中国竞技体育的荣耀还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的讽刺”。D.中途易辙。将“改革”移到“在”后。)

5.C(《炼金术士》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小说,作者并不满足于讲述一个西班牙少年寻梦的精彩故事。)

第Ⅱ卷

1.DA.“窨”应读yìnB.“脂”应读zhī。C.“颔”应读hàn。)

2.CA.“碳”应为“炭”。B.“是”应为“饰”。D.“暴”应为“爆”。)

3.A(濒临:紧靠,邻近。对象一般为大海等。毗邻:地域互相连接。本句后面涉及的对象为“地中海”,①应填“濒临”。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②要表达的意思是“把他批评哭不是我原本的打算”,应填“本意”。况且:用于陈述句,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何况:用于后一分句句首,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根据语境,③应填“况且”。)

4.C(A.搭配不当。定语“高雅、时尚、方便”等与中心词“功能和作用”不搭配,可将“功能和作用”改为“特点”。B.句式杂糅。应为“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D.成分残缺。“营造出”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跑来”后补上“的场景”。)

5.A(《家》中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应为鸣凤,她选择的是投湖身亡。)

6.1)知来者之可追(2)各自东西南北流(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三国周郎赤壁(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6)陟罚臧否(7)忽魂悸以魄动(8)五月渔郎相忆否

27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AB.“恁”应读nènC.“孱”应读cànD.“镞”应读zú。)

2.AB.“鱼”应为“渔”。C.“崖”应为“涯”。D.“伦”应为“纶”。)

3.A(“从四边”与“弥漫开去”“雀跃欢呼”不能搭配,排除BC;“闭塞”不能与“活泼泼闹营营的”形成对照关系,排除D。)

4.BA.成分残缺。应在“惩恶扬善”后加“的制度”。C.成分赘余。“否则”与“拿不出新的软件”可删除其一。D.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不能搭配,应该是“物质的损失和精神的伤害”。)

5.黄鹤楼,你的雄浑气势,你的动人传说,你的经典诗篇,不正好激起我心中的江涛吗?∥琴台,你的高山流水,你的旷远琴声,你的知音情怀,不正好弹响我心中的琴弦吗?∥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隆中,你的山峦叠翠,你的躬耕垄亩,你的茅庐妙对,不正好叩响我心中的敬仰吗?(答出两个即可)

6.人生的道路有很多,对成功的评价也不仅仅是穿高档货,班主任的说法未免眼光短浅,有些急功近利。∥教师的用心可以理解;但最好还是选择充满创意和幽默感的话语,这样可以放松学生心情。

第Ⅱ卷

1.Bbēizhòupō,pī,pèiA.jìnɡ,jǐnɡ,jīnɡ,jìnɡ,jīnɡ。C.lǒnglǒnglónglónglóngD.kànɡ,kēnɡ,kànɡ,hánɡ,hànɡ。)

2.CA.“清”应为“青”。B.“继”应为“既”。D.“艰”应为“坚”。)

3.D(眉眼高低:指脸上的表情以及反映出的内在情绪。A.举棋不定: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与语境中“保守思想”不符。B.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不合语境,应用“蔚为壮观”。C.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与“为时太晚”矛盾。)

4.AB.成分残缺。可删去“由于”。C.主客体颠倒。可改为“……使无数网友倾倒”。D.搭配不当。“低碳生活”与“能量”“排放量”主宾搭配不当,在“排放量”后加“的生活方式”。)

5.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被贬流放的官员,我可能坐在周围长满黄芦苦竹的院子里,聆听猿的长啸和杜鹃的哀鸣。∥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寄情山林的隐士,我可能在东篱旁边的花园里采摘菊花,也可能悠然自在地观看远方的青山。∥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我可能正聆听傍晚长亭寒蝉凄鸣,也可能正观看杨柳岸边晓风残月。

6.1)淇水汤汤(2)养生丧死无憾(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秋水共长天一色(5)泉涓涓而始流(6)伛偻提携(7)泣孤舟之嫠妇(8)却是旧时相识

28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絜”应读xié。B.“掣”应读chè。C.“憩”应读qì。)

2.CA.“激”应为“急”。B.“祯”应为“帧”。D.“重”应为“崇”。)

3.D〔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作谓语、定语,不作宾语。第一空应填“空中楼阁”。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第二空应填“循序渐进”。福祉:幸福。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第三空应填“福祉”。诠释:说明,解释。注解: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或解释字句的文字。第四空应填“诠释”。〕

4.BA.语意重复。“蝉联”的词义是“连续”,应去掉“连续”或将“蝉联”改为“占据”。C.搭配不当。“出台”“数据”不能搭配,应把“出台”改为“出炉”。D.成分残缺。“就很难再变洁净了”的主语残缺,应在前面加上“地下水”。)

5.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也可写其他古代诗人诗作)

6.内容:一个干部拿着写有“弄虚作假”字样的气球,在一个个标有一系列“一票否决”字样的鸡蛋上开心地大步前进。寓意:讽刺了政府部门的某些干部用弄虚作假的方式应对干部考核中的一票否决制度,成功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

第Ⅱ卷

1.CgāohāosōngkàogǎoA.ǎiyè,è,ǎijié。B.mí,huī,mí,mó,mǐ。D.qiàoxiāoshāoxiè,xiāo。)

2.AB.“急急”应为“岌岌”。C.“责”应为“则”。D.“犯”应为“范”。)

3.D(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A.睚眦必报:指眼角大小的仇也要报,心胸狭窄。不合语境。B.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不合语境。C.剥茧抽丝:指剥开茧子抽出丝来,比喻根据顺序寻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句中说的是将事物由原来的一个整体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改为“零敲碎打”。)

4.DA.搭配不当。“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主宾不能搭配。B.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是”与“而且是”后的内容调换。C.成分残缺。应在第二个“防治”后加“措施”。)

5.低眉顺眼,如玉镯般润泽;呆滞黯然,似木偶般无光。在祥林嫂的命运历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作家鲁迅思想上的苦闷和彷徨。

6.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金块珠砾(4)扪参历井仰胁息(5)惊涛拍岸(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7)则其负大舟也无力(8)星汉灿烂

29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悌”应读tì。C.“笺”应读jiānD.“弦”应读xián。)

2.CA.“澜”应为“斓”。B.“烂”应为“滥”。D.“钉”应为“订”。)

3.C(根据“改善弱者境遇”表达的是一种愿望,而又与预期情况相反,①应填“事与愿违”。根据“胸怀全局”讲的是一种大局观念,是指横向上的全面,是广度,而“深入发掘”说的是深度。这样就缺高度,②填“高屋建瓴”更恰当。“疑窦”指“疑点”,“疑虑”指“顾虑”,③应填“疑窦”。)

4.BA.成分赘余。“否则”与“过早地离开”保留其一。C.句式杂糅。可删去“据”。D.搭配不当。因为整个句子的主语是游客,不能与“人气特别旺”搭配,应为“农庄人气特别旺”。)

5.1)①语意双关,有距离才有美。另一层意思是请保持车距,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才是安全的,才是一件“美”事。∥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你”“我”“心”“路”巧妙对应相连,不仅含蓄形象地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出在行车中应保持一定的车距,不要靠得太近。(答“羞”与“修”谐音双关,也可给分)(2)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

6.1)(许多人)为生活、事业而长期在外漂流,致使一些老人生活上孤立,感情上孤单,难以安享晚年。(意思对即可)(2)(媒体正在)为“空巢”给力,大力宣传“新老年法”草案,警告长期漂流在外的人,如果不“常回家看看”就要犯法了。(意思对即可)(3)(而漂流者却说,)老人爱唠叨,不讲卫生,看到他们心就烦,再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在外打拼也不容易,这么忙哪里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呢。(意思对即可)

第Ⅱ卷

1.AB.“靡”应读mǐ。C.“劣”应读liè。D.“绯”应读fēi。)

2.AB.“绊”应为“拌”。C.“挡”应为“当”。D.“惦”应为“掂”。)

3.C(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A.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不合语境。B.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或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与下文“纷纷……质疑”相矛盾。D.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人”,不能用于“建筑物”。)

4.BA.成分赘余。“际”和“之间”重复。C.句式杂糅。应为“他身上有一种纯朴真诚的东西”或“纯朴真诚的东西是他的本色”。D.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海水淡化水”之后。)

5.忆往昔风华少年橘子洲头问浮沉(字数相同、平仄协调、结构相当、内容相关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6.1)砯崖转石万壑雷(2)分明怨恨曲中论(3)食野之苹(4)吴质不眠倚桂树(5)其翼若垂天之云(6)夙遭闵凶(7)浪淘尽(8)游人只合江南老

30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AB.“晌”应读shǎnɡ。C.“当”应读dàngD.“撒”应读sā。)

2.CA.“矶”应为“玑”。B.“睐”应为“徕”。D.“明”应为“名”。)

3.C(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①应填“留传”。遏止:用力阻止。遏制:制止,控制。②应填“遏制”。惊弓之鸟:比喻受到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翁中之鳖: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③应填“翁中之鳖”。)

4.DA.成分残缺。应在“重回”前加“使之”。B.句式杂糅。应为“有……危险”或“……会遭到破坏”。C.搭配不当。“劳动力”与“扩大”不能搭配,应改为“劳动力需求扩大”。)

5.(例如:)山盟海誓、纸短情长、魂牵梦萦、鸿雁传书(点评:)这每一个成语都蕴涵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达着无尽的情思,寄托着人们数以千年对爱情的美好愿望。

6.1)鱼菜很多(2)做工精细考究(3)注重原汁原味(4)重视刀工(答对一点得1分,大意对即可)

第Ⅱ卷

1.B(ɡǎo/hāoxùn/xúnshǔ/zhǔ。A.kuì,kē/kè,yìn/yīnC.miǎnchóudàn/chǎnD.jiǎo/jiāojié,shā。)

2.DA.“撼”应为“捍”。B.“历”应为“厉”。C.“贴”应为“帖”。)

3.C(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形容文章写得不好错。B.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与句中的“自己”重复。D.穿云裂石:指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虽然也指声音,但指哀痛的声音,只能用“撕心裂肺”。)

4.CA.搭配不当。应为“培养思考的能力,汲取精神的能量”。B.成分残缺。可在“筛选”后补上“工作”。D.不合逻辑。递进关系应为“小到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甚至是生活中买卖物品时的讨价还价,都会涉及”。)

5.在病痛折磨中他没有沉沦,他有过自责、歉疚,唯独没有怨恨和后悔。28年前,行动证明了他的善良勇敢;28年后,平和再现了他的乐观宽容。

6.1)榆柳荫后檐(2)临帝子之长洲(3)长余佩之陆离(4)焚百家之言(5)玉露凋伤枫树林(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三杯两盏淡酒(8)乌鸟私情第31练综合测试

1.D(hénɡ,bēi,qǔ。A.zhènɡ/zhēnɡ,luò/làomiù/móuB.léi/lèilào/luò,lēi/lè。C.pú/pū,liánɡ/liànɡ,huō/huò。)

2.AB.“斜”应为“邪”。C.“志”应为“致”。D.“布”应为“部”。)

3.A〔根据“晋陕峡谷”,第一空应填“横亘”,“横亘”指(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根据“越战越勇”与“越陷越深”对立,第二空应填“却”,表转折关系。根据“岩石与激流”“碰撞”,第三空应填“对抗”,“对抗”指对立起来相持不下。根据“令人心荡神驰”,第四空应填“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DA.句式杂糅。“从黄金的保值增值功能为出发点”应改为“从……出发”或“以……为出发点”。B.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在“成功”前加上“能否”。C.成分残缺。在“……接受欧洲联盟新一轮援助”后加“的决定”。)

5.A(别名:区别。)

6.C(③说英和雄的各自作用,④⑤说“英分”的重要性。)

7.B(“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错,按文意“英”“雄”“各济其所长”,为相者兼有为将者的胆力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人之文武茂异(定语后置)”“取名于此(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1分。(2)“是故”“见机”各1分,大意1分。(3)“听采奇异”“亡”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草木的精华称为英,禽兽中超群者称为雄。因而那些文才武略卓越者称为英雄,就是由此得名的。所以具有远见卓识的叫做英,胆力超群的叫做雄,这是英和雄大概的区别。如果考察分析人所禀赋的英与雄的区分配置,就会发现英和雄是互相配合、互相依赖着的。如果把英与雄各自一分为二,然后交错搭配组合,在一个整体中“英”与“雄”各占一份,这样的人才能成就功业。

为什么这样说呢?聪明智慧是英材的天赋,不具备雄材的胆略,正确的观点就不能推行。胆识力量是雄材的天赋,不具备英材的智慧,事业也不能成功。所以,“英材”用智慧谋划于开始,用明察发现事物的微小动向,又通过“雄材”的胆略决断而付诸实施。“雄材”用力量制服大众,用勇敢排除困难,又通过“英材”的智慧而成就功业。这样,英材和雄材就能够互相用对方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

聪慧能够谋划事情的开始,明智能够洞察事物的动向,但勇气不足以去实行,(这样的人)可以遵循常道,而不能应付变故。力量超过众人,又具备勇敢的禀性,而没有判断事理的智慧,这样的人,可以是先锋,但不能够做统帅。一定要智慧足以谋始,明察足以见微,胆略足以决断,这样之后才能够凭借这些成为英材,张良就是这类人。力气足以超过他人,勇敢足以敢作敢为,智慧足以谋断事理,才能够凭借这些成为雄材,韩信就是这类人。所以英材可以为相,雄材可以为将。如果一个人身上兼备英材和雄材,就能够功高盖世,称雄一时,刘邦、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然而英分可以比雄分多,但英分却不能比雄分少。缺少英分,英材一定会离开他。所以项羽力能拔山,气概盖世,也有顺时应变的明智,但是却不能听取奇异的计谋,有一奇士范增而不能重用,陈平等人也就逃亡归顺了刘邦。英分多,所以众多雄材才服从他,英材才归顺他,两得其用。所以刘邦能够吞并强秦,击破西楚,统一天下。

这样说来,英分和雄分的多少,是决定自身成败的关键。只具备英分而没有雄分,那么雄材不会服从。只具备雄分而没有英分,那么英材也不会归顺。所以只具备雄分的人能得到雄材,不能得到英材。只具备英分的人能得到英材,不能得到雄材。因此,一人之身兼有英分和雄分,才能够统率英材和雄材。能够统率英材和雄材,因此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9.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参考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32练综合测试

1.AB.“揶”应读yé。C.“掎”应读jǐ。D.“灸”应读jiǔ。)

2.DA.“敝”应为“弊”。B.“牒”应为“碟”。C.“书”应为“抒”。)

3.D(盘根错节:比喻事情复杂,不易解决。A.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不能修饰“不愉快”。B.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不能用“成天”修饰。C.无以复加:达到极点,不可能再增加。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当。)

4.BA.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改为“粗粗一看,《品三国》似乎……”。C.搭配不当。“面对”与“机会”不能搭配,可将“机会”改为“挑战”。D.句式杂糅。“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杂糅,可改为“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或“现在大家一般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5.DA.《周易》,即“周朝的《易经》”,所以《周易》属于《易经》,而不是“《周易》包括《易经》”。B.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是《易传》,而不是《易经》。C.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乾”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

6.A(“……每一次变化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错。《连山》定首卦为“艮”和《归藏》定首卦为“坤”,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乾”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但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

7.AB.“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错,原文为“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D.“汉代时……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有误,原文为“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

33练综合测试

第Ⅰ卷

1.AB.“应”应读yīnɡ。C.“臭”应读xiù。D.“踽”应读jǔ。)

2.DA.“倍”应为“备”。B.“辐”应为“幅”。C.“奇”应为“其”。)

3.A(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后。既而: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①应填“继而”。短缺:缺乏,不足。稀缺:缺少,短缺。②的第一空应填“短缺”才能与“相对”“最大限度地”照应;②的第二空应填“稀缺”来表现“水资源的现有状况”。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独木不成林:一棵树不能成为树林,比喻一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文段中强调“每位”“社会各界一起”“我们共同”,③应填“众人拾柴火焰高”。)

4.D(A.不合逻辑。“思想界、学术界、文艺界和知识界”有从属关系,不能并列。B.搭配不当。“不能自给”的是石油,不是“生产”。应改为“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C.成分残缺。“总结”后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宾语中心词,可在“改革和发展”后加上“的经验”等。)

5.1)这几句抓住黄昏秋江具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雨过天晴,晚霞映照江面,潮水退去,江岸留下几许沙痕,落叶声中阵阵寒意穿透窗纱,(2分)营造出一种凄凉、冷寂的意境。(2分)(2)“燕入谁家”的疑问,深刻揭示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百姓流离失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或:“燕入谁家”暗指朝代变迁,投降派投降新朝,表达了作者对南宋覆亡的慨叹和对投降派的嘲讽);(2分)“飞入寻常百姓家”描写了南京城的历史巨变,表达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2分)

第Ⅱ卷

1.BA.“扎”应读zā。C.“舍”应读shè。D.“媲”应读pì。)

2.AB.“机”应为“几”。C.“合”应为“和”。D.“忠”应为“钟”。)

3.A(穷形尽相:本指描写刻画极其生动逼真,现也形容丑态毕露。B.白头如新: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望文生义。C.过路财神: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而没有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人。不合语境。D.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浑身”与“遍体”重复。)

4.AB.搭配不当。“表现了……故事”不能搭配。C.表意不明。“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整个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为“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和“美国的部分地区”。D.句式杂糅。应删去“时间”。)

5.1)这首词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答出“朴素低调”1分)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1分)词人借此抒发了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答出“赞美”或“喜爱”1分)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答出“淡泊名利,高洁自处”1分)(2)词人以议论入词,议论了桂花之美。“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直接赞美了桂花。(1分)“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了桂花。(1分)“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以嗔怪屈原来间接表现桂花之独特。(1分)三层议论,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1分)

6.我喜欢在大海边静静地思索。当坐在沙滩上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就像面对飘缈无涯的星空一样,思维的翅膀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会飞得很远很远。∥不要浪费生命而去积累那些最终只会灰飞烟灭的东西。追求物质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理想,因为理想本身赋予生命以意义和价值。

34练综合测试

1.BA.“梵”应读FànC.“呱”应读ɡū。D.“解”应读jiè。)

2.AB.“跚跚”应为“姗姗”。C.“份”应为“分”。D.“笼”应为“龙”。)

3.C〔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①应填“轻率”。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②应填“窜改”。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③应填“漫不经心”。〕

4.DA.搭配不当。“方案”与“研究”不能搭配。B.成分残缺。应在“市区”后加上“等措施”。C.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5.B DB.第①段不是开门见山,也不是为第④段内容作铺垫,其作用是引出第②段。D.文章④⑤两段分别引用了诗句,只是第④段的引用具有类比人生的作用。)

6.①内容上,点明了这次经历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使他可以淡定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并拥有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激情。②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观点的例证,又引出下文有关人生的议论。

7.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我们应铭记并收藏如那晚歌声一样珍贵的记忆,让它们不会在琐碎的生活中为我们所遗忘,时时温习,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颗纯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

8.1)与人生中的重大变故相比,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是另外一种悲痛,它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待我们蓦然回首时,便会生出无限的惆怅与悲伤。(指明“另一种悲痛”的内涵2分,分析原因2分。)(2)同意。时光的刻刀,会一点点磨平我们的棱角,减损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很难拥有年少时的斗志和勇气,所以说,这也可以算是生活的一种悲痛。∥不同意。人生的重大变故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会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痛,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观。相比之下,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就不算什么了。(或:不同意。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魅力,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年龄和心性,但也带给我们成熟和从容,我们应坦然面对时光的流逝,不应把它视为一种悲痛。)(亮出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35练综合测试

1.DA.“瘪”应读biē。B.“悭”应读qiānC.“蜷”应读quán。)

2.CA.“殒”应为“陨”。B.“迂”应为“纡”。D.“笼”应为“茏”。)

3.C(光风霁月: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A.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不合语境。B.花落谁家:比喻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谁是最后的胜出者。这与语段中说明思克航母是一个“烫手山芋”相矛盾。D.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不合语境。)

4.BA.成分赘余。“质疑”指提出疑问。与前面的“提出”重复,可删去“提出”。C.成分残缺。“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缺少介词,应在“对”之前加“以”。D.句式杂糅。“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杂糅,可删去“的构成”。)

5.C(盲:把……当作盲人。)

6.B(①是说商丘开先前生活窘迫。②是说商丘开被门客们取笑也不生气。⑥是商丘开解释时说的话。)

7.C(“商丘开有特异功能”错,他能做到这一切全在于心无旁骛。)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智鄙”“凌”各1分,大意1分。(2)“单”“惫”各1分,大意1分。(3)“亡”“迕”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范氏有个儿子叫子华,子华十分喜欢养门客,全国人都很敬佩他。他又被晋国国君宠爱,虽然没做官,但是地位却处于三卿之上。他瞧得起谁,晋国就会给谁爵位;他鄙视谁,晋国就贬黜谁。往来于子华门庭的人跟上朝的人一样多。子华让他的门客,聪明的和浅陋的、强壮的和孱弱的互相攻击、凌辱。这些人即使在他面前受了伤,他也毫不在意。子华整日整夜以这种方式来游戏取乐,此举在全国几乎形成风气。禾生和子伯是范氏的上等门客,他们有次外出,他俩借宿在一个叫商丘开的老农家里。半夜里,禾生、子伯两人一起谈论着子华的声名和权势,说他能够叫活着的人死去,使该死去的人活着;让富有的人变贫穷,让贫穷的人变富有。商丘开原来一直在饥寒交迫中生活,他偷偷地躲在窗户北面听到了这两人的谈话。于是,他借了粮食,背着个草袋子,到子华的门前去。

子华的门徒都是些贵族子弟,他们穿着绢做的衣服,坐着轻便的车子,迈着方步,目空一切。他们看到商丘开年老力衰,脸色炭黑,衣冠不整,没有不轻视他的。不久他们就开始戏弄、欺骗商丘开,简直到了无所不为的地步。而商丘开往往没有一点儿发怒的样子,而众门客们开玩笑的手段却用尽了,也就懒得再去讥笑商丘开了。

有一次,他们和商丘开一起登上了高台,人群中有一人随口说:“谁能从高台上跳下去就赏给谁百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应和。商丘开信以为真,就抢先从高台上跳了下去,他身形好像飞鸟,飘然落到地面,骨头一点儿也没受损伤。范氏门徒以为这只是偶然情况,没有感到奇怪。他们又指着一个河湾的深处说:“那里面有宝珠,潜下去就可以得到。”商丘开又听了他们的话,扎入水中寻找。等他浮出水面后,果真得到了宝珠。大家这才开始惊疑。子华这才开始让他加入到吃酒肉穿绸帛的门客的行列里。不久,范氏的储藏室起了大火,子华说:“如有能到火里取出锦缎的,取得多少就都赏给他。”商丘开去时毫无为难的样子,他在大火中往返,尘埃不沾,身体一点儿也没有被烧伤。

范氏门徒以为商丘开会什么道术,于是一起向他道歉说:“我们不知道您是有道术的人而欺骗您,我们也不知道您是个神人而侮辱您。您就把我们当作愚人,把我们当作聋子,把我们当作盲人吧。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的道术?”商丘开回答说:“我没有什么道术。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够这样。即使这样,我心中对此还是有一点儿想法的,可以和你们谈一谈。从前,两位门客在我家借宿的时候,我听到他们称赞范氏的权势,说能够使活着的人死去,使该死的人活着;使富有的人变贫穷,使贫穷的人变富有。我深信不疑,所以不怕路远前来投奔。等到我来了,以为你们的话都是真实的,只担心诚心达不到,行动跟不上,不考虑身体在何处,浑然不觉利益或危险的存在。只是一心一意做事罢了。而外物没有为难我,只是这样罢了。现在才知道你们是在欺骗我,我的内心怀着猜疑和顾虑,外表还要矜持着,留意别人说的,想起前些日子幸而没有被烧焦和淹死,惊得我内脏发热,吓得我心中害怕。现在我哪里还敢再靠近水火呢?”

从那以后,范氏门徒在路上即使遇到乞丐马医之类的人,都不敢侮辱,一定下车来向他们作揖致敬。

9.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参考译文】

大凡要建立不平凡的功业,必须靠不平凡的人才。所以,马有狂奔踢人但能日行千里的;士有受世俗所讥笑的毛病但能立功扬名的。那种不循轨辙的骏马,行为放荡不羁的士人,只在于善于驾驭和使用罢了。现命令各州郡(的官员),考察并向上推荐吏民中才能优秀和出类拔萃的,可以担任将相和出使绝远国家的人才。

36练综合测试

1.B(都读fú。A.“鳜”应读ɡuì,其余读jué。C.“讦”应读jié,其余读hànD.“涎”应读xián,其余读yán。)

2.BA.“理”应为“礼”。C.“漠”应为“膜”。D.“罄”应为“馨”。)

3.A(晕: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抹:用于云霞、阳光等。片:用于成片的东西。缕:用于细的东西。第一空应填“晕”,才能与“暗黄”搭配。奋笔疾书: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笔耕不辍:坚持写作,从不因为任何外在原因而停止。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舞文弄墨: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第二空应填“奋笔疾书”,更显示出在艰难的环境中作家精神饱满创作的状态。“或许”“兴许”都有“也许”的意思,但“兴许”口语色彩浓厚。“可能”,表示估计,不很确定。根据语境,第三空填“或许”更合适。“唯”“只”,强调唯一性。“却”,表转折关系。“更”,表递进关系。第四空填“唯”更恰当。)

4.DA.句式杂糅。去掉“最好是”或“较为合适”。B.成分残缺。“灌注”缺中心语“之心”。C.搭配不当。执行……工作”不能搭配,将“工作”改为“任务”。)

5.C(“会有希腊文,拉丁文的命运”有误,原文为“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

6.D(强加因果,原文没有这种因果关系。)

7.AB.原文没有这种内在联系。C.原文没有这种意思,过度引申。D.在作者看来,母语修养不仅是在校师生的重要课题,更是所有国人的责任。)

37练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瘙”应读sàoC.“煞”应读shā。D.“婢”应读bì。)

2.DA.“对”应为“队”。B.“拌”应为“绊”。C.“卓”应为“灼”。)

3.B(反串:戏曲演员临时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客串:非专业演员临时参加专业剧团演出,也指非本地或本单位的演员临时参加演出。①应填“客串”。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②应填“改弦更张”。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得到,形容极容易得到。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③应填“触手可及”。)

4.CA.成分赘余。“变本加厉”本身就含有“更加”的意思,删云“更加”。B.搭配不当。“发挥”与“力量”不能搭配。D.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删去“由于”。)

5.1)诗歌中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去得快。第一、三联通过代表春天的自然景物稀落,人们还依恋着过冬的“褚衣”,桃花刚刚开放,柳絮尚未飘飞,来表现北方春天姗姗来迟。最后一联写诗人端起酒杯送春,可见春去也匆匆。(2)“送春无别语”表达了诗人眼看着一年春又归去,而自身仍被拘金邦的痛苦;“羡君”表达了诗人对塞外春天刚到即归的羡慕,流露出长期被拘的辛酸和无奈。整个尾联表达了诗人被拘塞外欲归不得的痛苦无奈和对故国的忠贞与眷念之情。

第Ⅱ卷

1.AB.“帖”应读tiè。C.“庖”应读páoD.“掇”应读duō。)

2.DA.“轮”应为“伦”。B.“漉”应为“辘”。C.“理”应为“里”。)

3.C〔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A.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望文生义。B.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不合语境。D.画人难,画鬼易:比喻凭空捏造容易,实事求是却不那么容易。这里应用“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4.CA.语序不当。“不但……而且……”后面的内容应互换。B.不合逻辑。“左右”“均价”相矛盾,均价应该是一个定值,删掉“左右”。D.表意不明。“自己”是指林书豪还是指科比,不明确。)

5.1)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上片写梅花雪中开放,表现了梅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的品格。(2)①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的轻盈娇美,冰清玉洁。②拟人,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剔透,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美丽可爱。③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的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举出两种即可)

6.它反映了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也反映出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要创新社会管理手段,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坚决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38练综合测试

1.CA.“累”应读léiB.“诓”应读kuānɡ。D.“踟”应读chí。)

2.BA.“揉”应为“糅”。C.“萃”应为“粹”。D.“搓”应为“撮”。)

3.B〔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告罄: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这里指房屋售完,①应填“告罄”。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季节”的改变是有规则的,②应填“变换”。扑灭:扑打使熄灭。熄灭:停止燃烧。“扑灭”强调动作,“熄灭”侧重于结果,③的前一空应填“熄灭”。凄惨:情景悲惨。凄厉:声音凄凉而尖厉。③的后一空应填“凄厉”。〕

4.AB.成分残缺。“注重实效”后加“原则”。C.搭配不当。“引领”所搭配的宾语是一个并列短语,“引领”可与“创作”搭配,但不能与“水平”搭配,可将“和”改为“,提高”。D.主客颠倒,应为“我对这篇文章”。)

5.B D(B.“其实质却是在赞颂劳动的伟大意义”表述错误,偏离了作品主题。D.3段第二句也是总写庄稼爱美。另外,本段还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式。)

6.①外形美。任何庄稼,任何时候都显得整齐清爽,模样可爱。②生长美。有固定的生长环境和特定的生长规律。③品质美。它们干净、低调、安稳、坚韧,可以净化空气和土壤,还可以治病。

7.①通过写父亲母亲对庄稼的不同态度,形象地表现了庄稼既柔软又坚韧的性格,丰富了“庄稼之美”的内涵;②生动地刻画了父亲母亲“庄稼人”勤劳善良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由赞美庄稼到赞美“庄稼人”,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升华了文章主旨。

8.庄稼虽然普通,但却像“课本”一样蕴含了关于自然与人生的无限奥秘与知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探寻,去求索,而且这些奥秘与知识历久弥新,历久弥真,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走向城镇,但养育我们人类的庄稼永不会消失,永不能缺少,她值得我们像对待“名著”“经典”一样去敬畏。

39练综合测试

1.AB.“蒙”应读měnɡ。C.“露”应读lù。D.“喙”应读huì。)

2.AB.“搬”应为“班”。C.“敝”应为“弊”。D.“灌”应为“贯”。)

3.C(字正腔圆:读音吐字正确,说唱腔调圆润。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第一空应填“原汁原叶”。迷倒:使沉醉、陶醉。倾倒:形容十分佩服或爱慕。第二空应填“倾倒”。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第三空应填“惟妙惟肖”。)

4.DA.搭配不当。“缓解”与“负担”不搭配,将“负担”改为“压力”。B.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C.成分残缺。“满足”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句末可补上“需求”。)

5.D(爱:吝惜。)

6.D(①是作者以假设立论,并不是专指李陵;②是说李陵在投降前的战功;⑤是说范蠡、曹沫忍辱负重的行为。)

7.C(“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有误,白居易没有同情李陵,也没有认为李陵功大于过,他不支持李陵投降。)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获罪”“讥”各1分,大意1分。(2)“苟免”“微”各1分,大意1分。(3)“但”“患”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这四个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们,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不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

我读《史记》《汉书》,发现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很是为此感到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获罪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班固也跟着司马迁没有批评李陵,也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为别人的军队谋划,失败就要为此死去。”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到了该死的时候而不死去,能够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而能用少数军队攻击众多敌人,用辛劳的军队击败准备充分、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交战一再胜利,他的功劳没有谁比他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锋锐遭受摧折而失败的时刻,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

唉!败坏国君的使命,挫败国家的威风,不能够被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毁坏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作比较,又是多么地荒谬!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两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什么作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两位即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两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

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

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

9.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

【参考译文】

晏元献公的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一时间,名士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这两联)是:“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最好的诗歌,难道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这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了解别人也更难了。

40练综合测试

1.DA.“晕”应读yùnB.“癣”应读xuǎnC.“结”应读jiē。)

2.CA.“议”应为“益”。B.“撕”应为“厮”。D.“常”应为“长”。)

3.A〔渡过:由此岸到彼岸,是空间的经过。也有“通过”的意思,如通过难关、困难、危机等。度过:某段时间已过去。①应填“渡过”。浸透:渗透;湿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②前一空应填“浸透”。滴染:一点一滴浸染。描绘:描画。浓墨“滴染”,笔墨“描绘”,②后一空应填“滴染”。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淡薄:(云雾等)密度小;(味道)不浓;(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印象)因淡忘而模糊。③应填“淡薄”。〕

4.BA.句式杂糅。“善款……用于……治疗费用”杂糅。可改为“善款……作为……治疗费用”或者“善款……用于……治疗”。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删除“能否”。D.成分残缺。可在“形成”前补上“国家”。)

5.A(“汉语的词是单音节的”不准确,原文是“汉语的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

6.DA.“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不准确,应为“前者是后者的继承和发展”。B.改造法应该是对词的书写符号的加工,而非对词的加工。C.说的是“造字”,而非“造字法”。)

7.D(“比西方拼音文字的生命力强”,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41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脊”应读jǐ。C.“羹”应读gēngD.“贾”应读gǔ。)

2.BA.“糵”应为“孽”。C.“潺”应为“孱”。D.“朴”应为“璞”。)

3.D〔凝聚:聚合,聚集。集中: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①应填“凝聚”。健全:(事物)完善,没有欠缺,尤指制度、组织的完善。完整: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②应填“健全”。调蓄:特指水库对水流进行调节和储蓄的功用。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③应填“调蓄”。盈利: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营利:谋求利润。④应填“营利”。〕

4.A(B.不合逻辑。“中风发作”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不能并列,去掉“发作”。C.成分残缺。在“主持”后加上“工作”。D.句式杂糅。可改为“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或“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

5.B(性格特点分析有错,三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

第Ⅱ卷

1.AB.“悌”应读tì。C.“氓”应读méngD.“聒”应读guō。)

2.DA.“帐”应为“账”。B.“览”应为“揽”。C.“鬼”应为“诡”。)

3.B〔浓厚:(烟雾、云层等)很浓;(色彩、意识、气氛)重。浓重:(烟雾、气味、色彩等)很浓很重。浓烈:浓重强烈。浓密:稠密(多指枝叶、烟雾、须发等)。文段的语境涉及中草药的药味,第一空填“浓重”较为合适。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神秘莫测:使人捉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那些抽屉的中草药让“我”充满好奇,第二空应填“神秘莫测”。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注视。瞅:看(多用于方言)。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瞧:看(多用于口语)。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方言“瞅”字较合适。不过:连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当然: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此外:指除了上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第四空应填“当然”。〕

4.CA.成分赘余。“其目的”与“旨在”重复。B.搭配不当。“适应”改为“推进”。D.成分残缺。应在“进行”后面加上宾语中心词“座谈”。)

5.B(《祝福》和《伤逝》出自鲁迅另一部小说集《彷徨》。)

6.1)师不必贤于弟子(2)舟遥遥以轻飏(3)振长策而御宇内(4)诵明月之诗(5)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6)马作的卢飞快(7)长风破浪会有时(8)亲朋无一字

42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AB.“疚”应读jiù。C.“颊”应读jiá。D.“模”应读mú。)

2.AB.“绌”应为“拙”。C.“烦”应为“繁”。D.“籍”应为“藉”。)

3.A〔管治:管辖治理。管制:强制管理。①是查尔斯宣读女王的赠言,用“管治”较好。湮没:埋没。淹没:(大水)漫过,盖过。②处应用“湮没”。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③处前有“毫无畏惧”,且整个句子并没有强调鲨鱼什么坏事都干,所以应用“为所欲为”。“既……也……”表并列关系,“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④句是并列关系,应用“既……也……”。〕

4.BA.结构混乱。最后一分句缺主语,可将此句调至“原因”前。C.成分残缺。应为“从……向……转变”。D.搭配不当。“睡眠”是“时间”,主宾搭配不当。)

5.C(《炼金术士》是保罗·戈埃罗的作品,《沙之书》是博尔赫斯的作品。)

第Ⅱ卷

1.BA.“偃”应读yǎnC.“炮”应读páoD.“髓”应读suǐ。)

2.AB.“灸”应为“炙”。C.“上”应为“尚”。D.“壁”应为“璧”。)

3.C〔“扑”与“奔”相比,“扑”更能显出渴望亲近周庄的情感。防不胜防: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防不胜防”与语境不合。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这里指环境,应用“清静”。厌倦:指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厌烦:指因不耐烦而讨厌。“厌烦”的感情色彩与文段语境不符。〕

4.AB.句式杂糅。可去掉“造成的”。C.搭配不当。可把“的《恋爱中的男人》”“的《卖梦人》”删去。D.语序不当。“临场的无数次竞技”应为“无数次的临场竞技”。)

5.B(应将“柳永”与“辛弃疾”互换位置。)

6.1)起坐而喧哗者(2)契阔谈 (3)彼与彼年相若也(4)寻常巷陌(5)零丁孤苦(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7)世间行乐亦如此(8)侵晓窥檐语

43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藉”应读jiè。C.“鲰”应读zōuD.“壬”应读rén。)

2.BA.“练”应为“炼”。C.“愈”应为“逾”。D.“题”应为“提”。)

3.B〔截留:扣留所经手的(物品、款项等)。截流:在水道中截断水流,以提高水位或改变水流的方向。①应选“截留”。透露:泄露或显露。披露:发表;公布;表露。②应选“透露”。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③只强调“热烈”,应选“如火如荼”。〕

4.CA.不合逻辑。否定不当,“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可把“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B.句式杂糅。可删去“任务”,或在“用于”后加上“执行”。D.语序不当。“充分”放到“发挥”前面。)

5.C(绣着梅花的是旧衬衣,而不是雨衣。)

第Ⅱ卷

1.CA.“绽”应读zhànB.“监”应读jiànD.“削”应读xuē。)

2.DA.“鹜”应为“骛”。B.“茏”应为“笼”。C.“唯”应为“惟”。)

3.B(因为是一边读书一边喝酒,所以用“捧”字更形象,“举”“拿”“饮”都不够准确形象。“偏偏”一词表明这是文人的嗜好,印证了前文“美人与酒是文人、英雄的一种执着的追求”。第三空根据“氛围”一词,从搭配的角度来看,用“营造”是最合适的。第四空也可从搭配的角度入手进行判断,“悲歌”宜与“如泣如诉”搭配。)

4.B(A.语序不当。应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满足感”。C.成分残缺。“运用”缺宾语,在“发电”后面加“的技术”。D.搭配不当。“勇夺”与“称号”不搭配,可删去“称号”。)

5.B(周邦彦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6.1)气吞万里如虎(2)还乡须断肠(3)未之有也(4)不思其反(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6)庶竭驽钝(7)悠悠我心(8)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44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咎”应读jiù。B.“樵”应读qiáoC.“悼”应读dào。)

2.CA.“躁”应为“燥”。B.“甚”应为“胜”。D.“祟”应为“崇”。)

3.C〔第一空前后分句间并无转折关系,故排除“而”,应用“也”。保证: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第二空前有“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选“保障”更佳。第三空,“挖空心思”多含贬义,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第四空,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中性词。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含贬义。这里显然只能用“沟通”。〕

4.BA.成分残缺。在“违背”前加上“这一现象”。C.表意不明。“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中的“一对”语意不明确。D.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可删去“没有”。)

5.C(表现的是周朴园以为鲁侍萍会对自己名望、地位构成威胁,急于用金钱解除这种威胁的恐惧心理。)

第Ⅱ卷

1.CA.“愆”应读qiānB.“夙”应读sù。D.“雨”应读yù。)

2.AB.“莫”应为“寞”。C.“尊”应为“遵”。D.“贯”应为“惯”。)

3.D(第一空,“缓缓”“慢慢”体现不出河水流淌时的声音,“哗哗”与整个画面的意境不符,只有“潺潺”最恰当。第二空,用“鳞次栉比”“并肩排列”“互相依靠”都不恰当,“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只有十来户,不恰当。第三空,横线后面有“闲逛”一词,用“踱”最能体现拟人化的效果。第四空,从上下文句子连贯的角度来看,用“就会”最合适。)

4.AB.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能否”不能对应“能够”。C.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局面”。D.搭配不当。“浓墨重彩”与“印记”不搭配。)

5.B(“怯懦软弱的探春”错,探春是泼辣能干的,是敢于反抗的。)

6.1)终不察夫民心(2)圣人无名(3)此情可待成追忆(4)直不百步耳(5)可计日而待也(6)田园将芜胡不归(7)日月照耀金银台(8)人随沙岸向江村

45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僻”应读pì。B.“恶”应读wù。C.“锃”应读zènɡ。)

2.BA.“密”应为“蜜”。C.“杆”应为“竿”。D.“振”应为“震”。)

3.B〔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与“视野”搭配,①应选“聚焦”。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正名:辨正名称或名分。②句中修正看法,应选“正名”。天马行空: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的)。③句中修饰“人物设置”,应用“天马行空”。〕

4.A(B.成分残缺。缺谓语,在“单位”后加“出现”。搭配不当。应为“实施干部责任追究制”。C.主客颠倒。应是“佛教对大自然的青山绿水”。D.不合逻辑。“头号”与“之一”矛盾,删去“之一”。)

5.A(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不属于桐城派,但他的作品对桐城派影响很大。)

第Ⅱ卷

1.CA.“悚”应读sǒngB.“叨“应读tāoD.“浼”应读měi。)

2.AB.“厨”应为“橱”。C.“殒”应为“陨”。D.“蔼”应为“霭”。)

3.A〔眯:眼皮微微合上。睁:张开(眼晴)。瞪:用力睁大(眼);睁大眼睛注视,表示不满意。瞥:很快地看一下。结合语境,第一空选“眯”最合适。抽动:肌肉一缩一伸地动。多见于四肢和颜面。晃动:摇晃,摆动。抖动:颤动,用手振动物体。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晃动”“抖动”,表示“动”的幅度、力度较大。“颤动”多指腿、胳膊等部位。结合语境,第二空用“抽动”较恰当。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不久:指距离某个时期或某件事情时间不远。接着:连着(上面的话);紧跟着(前面的动作)。俄而:表示时间短暂;不久。语境中跳出“笑容”紧随“肌肉抽动”之后,相比而言,第三空用“继而”较好。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无缘无故:毫无原因,平白无故。喃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根据语境,第四空用“自言自语”较合适。〕

4.C(A.成分残缺。在“就业”后面加“容量”。B.语序不当。应该是“改革和完善”。D.不合逻辑。多重否定有误,可改为“谁能说这不是国人的悲哀”。)

5.B(《师说》不是史论散文。)

6.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渚清沙白鸟飞回(3)山水之乐(4)黄发垂髫(5)羡长江之无穷(6)管弦呕哑(7)小年不及大年(8)余独好修以为常

46练语言基础知识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称”应读chènB.“露”应读lù。C.“蔓”应读màn。)

2.AB.“疱”应为“庖”。C.“幕”应为“慕”。D.“肆”应为“肄”。)

3.C(纤悉:详细,详尽。纤细:非常细。①是说《岳阳楼图》中各种景物都有,应用“纤悉”。倾注:由上而下地流入。灌注:指用液体浇灌。②说泉水流到深潭里,泉水从上往下流,应用“倾注”。“即使”和后文的“也”搭配,③应填“即使”。)

4.CA.语序不当。应为“拓展并丰富”“挑战与冲击”。B.成分残缺。“给予很高的评价”的主语不是“这两个模型”,可在“给予”前补上“与会者”。D.不合逻辑。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

5.C(沈从文的小说大部分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

第Ⅱ卷

1.BA.“悄”应读qiǎoC.“惩”应读chéngD.“铛”应读chēng。)

2.CA.“己”应为“已”。B.“坐”应为“座”。D.“箫”应为“萧”。)

3.B(却是:表示转折,语气较重。只是:仅仅是,不过是;强调限于某种情况或范围。①的第一个空应填“却是”。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增强艺术效果,也比喻夸大地形容。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①的第二空应填“渲染”。星斗:星星的总称。星汉:指银河。②的第一空应填“星斗”。诗意朦胧:形容意境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且有些模糊不清。如梦如幻:就像在梦境幻境中一样,多形容事物很美或看起来很模糊,不像是在现实中的。②的第二空应填“诗意朦胧”。)

4.D(A.语意不明。“他们”既可以理解为“原有科技骨干”,也可以理解为“引进人才”,还可以理解为二者全包括。B.搭配不当。“出勤率”与“增加”不能搭配。C.不合逻辑。“打着伪学术名义”不当,应为“打着学术名义”。)

5.D(保罗·戈埃罗和志贺直哉未获诺贝尔文学奖。)

6.1)幽咽泉流冰下难(2)半夜凉初透(3)佩缤纷其繁饰兮(4)鸡鸣桑树颠(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赢得生前身后名(7)春光融融(8)托遗响于悲风

47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挫”应读cuò。B.“舳”应读zhú。C.“瞭”应读liào。)

2.DA.“赖”应为“籁”。B.“腹”应为“腑”。C.“诲”应为“晦”。)

3.B〔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心醉神迷:指处于类似出神入迷的兴奋状态,形容佩服爱慕到极点。第一空应填“心醉神迷”。貌似:表面上很像。仿佛:像,类似。第二空应填“貌似”。痴想:发呆地想。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第三空应填“妄想”。〕

4.C(A.成分残缺。“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发生”。B.句式杂糅。应改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或“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D.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删掉“由于”即可。)

5.(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又称“八月节”“团圆节”。

6.饿狼夺命,娇儿横尸荒山草窠;歹世吃人,娘亲失魂封建礼教。

第Ⅱ卷

1.AB.“蜷”应读quánC.“给”应读jǐ。D.“崭”应读zhǎn。)

2.CA.“霄”应为“销”。B.“伥”应为“怅”。D.“覆”应为“复”。)

3.B(方寸之地:指人的内心。一席之地:指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第一空应填“一席之地”。附着:指较小的物体沾在较大的物体上。依附:指附着,依赖。第二空应填“附着”。正当:只强调一次,不具有普遍性。每当:强调每次在春节来临的时候。第三空应填“每当”。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益:指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第四空应填“权利”。)

4.AB.不合逻辑。自相矛盾,“至少”和“以上”去掉一个。C.搭配不当。应在“公交站点方位”前补上“规划”。D.语序不当。递进复句前后分句内容调换。)

5.漫画内容:一只狐狸在树下,端着一个写有“××培训班”的盒子,口中流着馋涎对树上一只口中衔着钞票的乌鸦说:“你难道不想孩子成才吗?”漫画的寓意:有些培训班以“培养孩子成才”为名敛财。

6.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塞上风云接地阴(3)以五十步笑百步(4)举杯断绝歌路难(5)势拔五岳掩赤城(6)犹且从师而问焉(7)户庭无尘杂(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8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BA.“窕”应读tiǎoC.“丧”应读sàngD.“束”应读shù。)

2.CA.“囚”应为“泅”。B.“胡”应为“糊”。D.“至”应为“致”。)

3.C(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第一空应填“乐此不疲”。“既……也……”表并列关系。“不但……更……”表递进关系。第二、三空应填“既……也……”。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第四空应填“夸夸其谈”。)

4.AB.中途易辙。应为“在中国警方将糯康集团主犯抓捕归案后”。C.搭配不当。“吸引”改为“引发”。D.成分赘余。删去“平均水平”或“的均值”。)

5.(花店)它让您的生活更鲜艳芳菲。(健身馆)塑造健美身材,创造美好生活。

6.鲁侍萍温情被虚伪掩埋,心灵因仇恨坚强。∥翠翠古渡作美丽的背景,守望为爱情的注脚。∥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黄土掩风流。∥桑地亚哥纵横沧茫大海,演绎硬汉传奇。∥卡西莫多丑到极致,美到极致。

第Ⅱ卷

1.CA.“裾”应读jū。B.“曲”应读qū。D.“瞥”应读piē。)

2.DA.“辟”应为“僻”。B.“彩”应为“采”。C.“恶”应为“噩”。)

3.B(第一空前写的是朝阳照透云雾,用“刺”或“射”过于强烈,不恰当;用“照”的话又与前面的“照”字重复,所以选“晃”比较合适。第二空“齐腰深的庄稼”不能“飘舞”,迎风“晃动”和“摇晃”都过于生硬。所以选“摇摆”较合适。第三空用“碧空如洗”更能表现天空晴朗的样子,又能与“万里无云”相照应。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第四空用“陆续”更能描绘出农民晨起去田里的情景。)

4.AB.搭配不当。应为“亟待解决的问题”。C.语序不当。应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D.成分残缺。应为“为开辟水上交通创造条件”。)

5.(内容)西装革履、派头十足的儿子后面跟着衣衫土气、重物在手的父亲。(寓意)儿子对父亲不懂感恩与孝顺,父亲对儿子则过分宠溺。

6.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欲苟顺私情(4)梧桐更兼细雨(5)女娲炼石补天处(6)积善成德(7)座中泣下谁最多(8)羽化而登仙

49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掮”应读qián。B.“泠”应读língC.“逋”应读bū。)

2.BA.“烂”应为“滥”。C.“戌”应为“戍”。D.“辞”应为“词”。)

3.B(遏制:制止,控制。遏止:阻止。①应填“遏制”。力行:努力实行。厉行:严格实行。②应填“厉行”。加以:表示对待或如何处理前面的问题,只能用在动词前面。予以:用在名词前面,表示给予。③应填“予以”。)

4.C(A.语序不当。“只要”应放在“中美双方”前。B.搭配不当。“迎接青奥会”不能“成为……舞台”。D.句式杂糅。可删去“所导致的”。)

5.(杜十娘——)先遭所怨的人蹂躏,后被所爱的人出卖,攒得价值连城的财宝,却换不来真爱;凭着倾国倾城的芳容也难觅幸福,江中葬宝,水下殉情:这是怎样的遗憾!(夏瑜——)遭人拳脚还说施暴者可怜,已成死囚还劝牢头造反,如此刚烈男儿死后,血却被人当作治病的良药啜饮,甚至连上坟的母亲也因儿子而羞愧:这是怎样的悲哀!

6.〔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评析:〕遭到权贵排挤而被赐金放还,李白的梦想是遍访名山,他渴盼寻仙访道笑傲权贵。〔课文:《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评析:〕厌倦黑暗污浊的官场,陶渊明的梦想是隐居田园,他渴盼纵情山水乐安天命。

第Ⅱ卷

1.DA.“棱”应读léngB.“牍”应读dú。C.“皋”应读gāo。)

2.DA.“密”应为“秘”。B.“穿”应为“川”。C.“苔”应为“笞”。)

3.C(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喧杂:喧闹杂乱。第一空应填“喧嚣”。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第二空应填“参差不齐”。形势 :事物发展的状况。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严肃文学被边缘化”应是一种“趋势”,第三空应填“趋势”。阐释:阐述并解释。阐明:讲明白(道理)。第四空应填“阐释”。)

4.C(A.中途易辙。偷换主语,应在“存在约300年”前加上主语“这个小国”。B.搭配不当。“唤起”与“行为”动宾不能搭配。D.语序不当。“不仅”要移至“这些作品”的后面。)

5.(画面内容)这幅漫画题为“人墙”。太阳之下,胸前写有“各科家教”的四个人排成人墙,堵在右面。画面左边,草坪上一个正要踢球的小孩惊讶地停在这里。(寓意)家教现象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6.1)阡陌交通(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函谷举(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凝绝不通声暂歇(6)越陌度阡(7)倩何人唤取(8)拔剑四顾心茫然

50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弄”应读lòngB.“拗”应读niù。C.“媛”应读yuàn。)

2.DA.“阼”应为“祚”。B.“忧”应为“优”。C.“幅”应为“辐”。)

3.B〔进程: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进展:指(事情)向前发展。农运会已经谢幕,第一空应填“进程”。参加:指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参与: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加”一般要带宾语,而“参与”则可以不带,第二空填“参与”较好。抢夺:指用强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含贬义。争夺:指争着夺取。第三空填“争夺”较好。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第四空填“熙熙攘攘”与后文的“热热闹闹”照应。〕

4.D(A.搭配不当。“狂风……下了起来”主谓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在“将”后加上“就”。C.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

5.在《半张纸》中,斯特林堡写了主人公两年里经历了从恋爱到新婚燕尔,从女儿出世到妻子、婴儿突然相继病亡的痛苦遭际,凸现了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

6.冰雕,雕刻起来比较省力,但春天一到,就融化消释;石雕,雕刻起来艰难费力,但虽经日晒雨淋,仍昂然矗立。

第Ⅱ卷

1.DA.“赠”应读zèngB.“悍”应读hànC.“撰”应读zhuàn。)

2.BA.“浑”应为“混”。C.“锁”应为“唢”。D.“郧”应为“陨”。)

3.A(第一空填“责任”较好,因为从前文看,“我”到厦门后,“投稿”就很少了,由此可以看出“投稿”不是“我”必须做的,所以谈不上“职责”“义务”“任务”。第二空,从后文看强调的是“人生地疏”,不了解当地情况,写作素材少。第三空,要照应之前的“倘”,只能选“也许”或“可能”。第四空,根据前文“相离已远”可知,只能选“寄”或“邮”。综上所述,应选A项。)

4.D(A.成分残缺。缺少“针对”的宾语,在“不熟悉”后面加上“的情况”。B.语序不当。应为“出现和博弈”。C.成分赘余。“质疑”指提出疑问,应删去“提出”。)

5.目前,教育对城镇的投资太多而对农村的投资不足,建议相关部门多到农村做些调查,尽力保障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并适当向其倾斜,使城乡教育投资基本保持平衡。

6.1)不敢言而敢怒(2)仙之人兮列如麻(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4)秋风萧瑟(5)误落尘网中(6)未成曲调先有情(7)抱明月而长终(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51练综合测试

1.CA.“削”应读xiāoB.“幢”应读chuánɡ。D.“闷”应读mēn。)

2.DA.“骇”应为“骸”。B.“煌”应为“惶”。C.“嬉”应为“嘻”。)

3.D〔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果然: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①应填“居然”。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赠:谦词,恭敬地赠送。②应填“惠赠”。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③应填“独树一帜”。〕

4.CA.语序不当。“在生活的舞台上”移到“更不曾……‘粉丝’”后,应为“没有……也没有……更不曾……”。B.句式杂糅。主动句“导致谣言广泛地传播”与被动句“谣言被广泛地传播”杂糅,任选一种。D.搭配不当。“催生”与“意识”不能搭配,可将“催生”改为“激发”“增强”等。)

5.B(馆:动词,安排住处。)

6.A(④是苏秦离开母亲而尽忠于燕王,⑥是妾保护主父和主母的行为。④⑥都属于“所以为人”。)

7.D(这个故事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为自己鸣冤,示燕王受蔽,刺谤己之人。该项只指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使”“行”各1分,大意1分。(2)“信行”1分,大意1分。(3)“亢”“后事”“自必”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有人在燕王面前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但大王以万乘之尊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这是向天下人昭示自己与小人为伍啊。”

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不给他安排住处。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取得了收复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样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效命了。”

苏秦道:“再说,我如果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哪怕是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我(为燕国的利益)到齐国去呢?我如果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坐享其成,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危君主服务呢?如果我坚守尾生那样的信用,和女子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只能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国和秦国的威势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品行的人,都是追求完善自我,不是追求帮助他人。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都因为他们不满足现状啊。您认为满足现状是适宜的吗?那么(若满足现状)齐国就不会进兵营丘,您也不能越过楚国边境,不可能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我在周地还有老母,离开老母来侍奉您,抛开满足现状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看来我追求的目标本来就和您不相同啊。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获罪于君主的原因啊。”

燕王说:“忠信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

苏秦说:“您有所不知啊。我的邻居中有个人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做官,他的妻子跟别人相好。她的丈夫将要回来了,和他妻子相好的人很忧虑。那妻子说:‘你别担心,我已经准备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两天,丈夫到家了。妻子让妾捧着毒酒送给他丈夫。妾知道那是毒酒,如果送上去就要毒死男主人,如果说出实情女主人难以避免被赶走。于是她假装跌倒,泼掉了毒酒。男主人很生气,就用竹板打她。所以,那做妾的这一跌,对上救了男主人,对下保住了女主人。忠心到了这种地步,然而仍然免不了被打,这就是因为忠信反而受到惩罚的人啊。现在我的处境,恰恰不幸和那个做妾的泼掉毒酒反而受罚的遭遇类似。而且我侍奉大王您,尽量使信义崇高,国家获益,如今竟得罪了大王,我担心以后天下来侍奉您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况且我游说齐王,确实没用欺诈的手段。只不过游说齐国的其他使者,没有谁像我说的打动齐王,齐君即使像尧、舜一样贤明,也不敢采纳他们说的那一套。”

9.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不亦宜乎

【参考译文】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以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是应该的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52练综合测试

1.DA.“祈”应读qí。B.“癖”应读pǐ。C.“蔓”应读mán。)

2.CA.“烂”应为“滥”。B.“恭”应为“躬”。D.“书”应为“抒”。)

3.D〔奔腾翻滚:形容(波浪等)上下滚动跳跃着奔流。连绵起伏: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多形容山势。①的第一空应选“奔腾翻滚”。幽雅:幽静而雅致,多形容环境。优雅:优美高雅,多形容姿势、举止。①的第二空应选“优雅”。即使:连词,表假设。虽然:连词,表转折。②的第一空应选“虽然”。追名逐利:追求功名和利益。为动词。名缰利锁: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会把人束缚住。为名词。②的第二空应选“追名逐利”。〕

4.BA.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删其一。C.成分残缺。在“‘速生鸡能不能吃’”后加上“等问题上”。D.搭配不当。“增多”与“风险”不能搭配,将“增多”改为“增加”。)

5.D(此项不是对“曾随之谜”本身内容的解读,而是关于破解过程的表述。)

6.D(“证明了‘曾随合一’之说”与“为‘曾随合一’说提供了重要的佐证”不一致,扩大了范围。)

7.C(“更引人关注”不能推出“一定是最有价值的”。)第53练综合测试

第Ⅰ卷

1.CA.“系”应读xì。B.“卜”应读bǔ。D.“着”应读zhuó。))

2.DA.“踏”应为“沓”。B.“荫”应为“茵”。C.“萧萧”应为“潇潇”。)

3.C〔以至: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根据句意,第一空应填“以至”,有更进一层的意思。抑制:约束,压制。遏制:制止,控制。第二空填“遏制”更好。步履蹒跚:形容腿脚不方便,行路艰难。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第三空应填“举步维艰”。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第四空应填“雨后春笋”。〕

4.CA.搭配不当。“缓解……负担”应为“缓解……压力”。B.中途易辙。偷换主语,应在“人们高兴之余”前加上“使”。D.成分残缺。“针对”后面缺少宾语“情况”。)

5.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2分)(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2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第Ⅱ卷

1.CA.“佣”应读yōnɡ。B.“椁”应读ɡuǒ。D.“赁”应读lìn。)

2.BA.“艰”应为“坚”。C.“蓬”应为“篷”。D.“沓”应为“杳”。)

3.C(水乳交融: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A.电光石火: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不合语境。B.历历在目:指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一般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像“亲情”这样的抽象事物。D.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

4.DA.成分残缺。“尽管”后缺乏与之相呼应的关联词,应该在“国际足联”前加“但”。B.语序不当。应改为“既能向当地政府贡献税收,促进就业,还能历练国际化团队,让国外社会认识到中国人不是威胁,而是一起发展的朋友”。C.不合逻辑。“超过百万人次左右”自相矛盾,“超过”与“左右”只能保留一个。)

5.1)拟人。第一首诗歌的三、四句用“恐”“殷勤”“送”这几个词,赋予了风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对行人的抚慰,表现了作者由发愁到欣慰的情绪转变。第二首诗歌的一、二句用“不许”“拦”两个词,赋予万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万山对溪水的阻碍。(2)诗歌通过写溪水受到山的阻碍,但最终奔泻到前村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坚持向前,迟早会找到出路,达到成功的彼岸;时代潮流总会滚滚向前,一切阻碍潮流的事物只能制造骚乱困扰,并不能阻挡潮流的前进。

6.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54练综合测试

1.DA.“胴”应读dònɡ。B.“落”应读luō。C.“颔”应读hàn。)

2.BA.“荣”应为“容”。C.“蕴”应为“孕”。D.“嶂”应为“障”。)

3.B〔可用排除法。第一个空用“忧虑”不合语境,排除D项。第二个空用“七手八脚”不合语境,排除C项。第三个空用“径直”比“径自”更加直接,符合语境。第四空,“抬”指往上托。“伸”表示(肢体或物体一部分)展开。“踢”指抬起腿用脚撞击。“摆”指摇动;摇摆。此处填“伸”恰当,此题选B项。〕

4.BA.成分赘余。“正方兴未艾”语意重复,删去“正”。C.句式杂糅。“引起了……兴趣”与“兴趣浓厚”杂糅,可删去“浓厚”,也可将“浓厚”移到“兴趣”前。D.成分残缺。在“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前添加“对”。)

5.C EC.警觉的原因分析错误,应该是表“丢失了”才警觉的。E.对本森的形象的意义分析理解片面,不全面。)

6.①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在夜里顶风前行,心生怜悯。②陌生人要烟和还烟盒时本森本能地产生了警觉心理。③发现自己的手表不见后心生愤怒。④发现手表不是自己的惊奇、悔恨与崇敬。

7.①对比。小说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本森的多疑和埃文斯的朴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埃文斯的形象更加高大。②“欧·亨利”笔法。(抓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戛然而止”分析即可。)

8.主人公是埃文斯。因为:①小说主题在于高扬人性的光辉,埃文斯形象中的朴实与勇敢是人性伟大的表现,这是小说创作的出发点。②小说中虽然更多笔墨着眼于本森,但本森的形象是衬托埃文斯的,意在突出埃文斯的伟大。③小说以本森为产妇接生开篇,但以埃文斯的手表上的文字收尾,构思上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更突出了埃文斯的主要性格特征。(明确观点2分,结合文本展开论述,理由充分6分。)∥主人公是本森。因为:①小说以“多疑症”为标题,直接指向了本森性格中的多疑弱点,并且小说是以此为主要内容。②小说的主题可概括为讽刺社会上对他人无意举止甚至善意举止起怀疑的扭曲心理,主题具有合理性。③小说塑造埃文斯的形象目的是衬托本森的多疑心理,增强小说的讽刺性。(明确观点2分,结合文本展开论述,理由充分6分。)

55练综合测试

1.A(都读qiè。B.“赦”读shè,其余读sè。C.“膺”读yīnɡ,其余读yīnD.“袤”读mào,其余读máo。)

2.AB.“叠”应为“迭”。C.“融”应为“容”。D.“沧”应为“苍”。)

3.C〔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醒悟。强调过程。觉醒:醒悟;觉悟。强调结果。①的第一空应选“觉悟”。锋利:形容(言论、文笔等)尖锐。锋芒:借指显露出来的锐气和才干。①的第二空应选“锋利”,这样与“淬火”搭配更好。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侧重“担忧”。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关键。侧重“着急”。此处是写心理学家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冷静的认识,②的第一空选“忧心忡忡”更好。因而:表示结果。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表递进。②的第二空应选“甚至”。〕

4.DA.不合逻辑。“争夺冠亚军”不合情理,应为“争夺冠军”。B.语序不当。应为“建立并健全”。C.搭配不当。“健全和改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不能搭配。)

5.B(市:购买。)

6.B(①是说柳浑受不了约束,乞求放外任职的事,与“恪尽职守”无关。④是李晟肯定柳浑说法的话。⑤是说皇帝更加信任柳浑。这些都不是直接表明柳浑恪尽职守。)

7.C(文中并没有体现“柳浑不顾皇帝的反对”这一信息。)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检束” “拘局”各1分,大意1分。(2)“微”“暗劣”各1分,大意1分。(3)“寻”“罢”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柳浑,字夷旷,是襄州人,他的祖先从河东迁到这里。天宝初年,中进士,累次升官做了衢州司马。尚未到任,又被召入朝廷为监察御史。御史台内是执法的地方,举止有礼仪规矩限制,柳浑性情豪放旷达,不拘小节,而上司循规蹈矩,不喜欢他的随情任性。柳浑不高兴,请求外任,宰相爱惜他的才干,奏请让他任左补阙。

大历初年,魏少游镇守江西,奏请任用柳浑为判官,多次升迁后担任检校司封郎中。州里有开元寺和尚夜晚与徒众喝酒,酒醉后寺院失火,把责任推在守门哑奴的身上,军候也收到财物,一同上递造假的文状,魏少游信以为真。人们知道哑奴冤枉,但没有人肯说出真相。柳浑与崔祐甫立即到衙署禀告,魏少游震惊并进行审问,醉僧服罪。事后魏少游向二人表示谢意说:“没有二位君子,差点造成老夫在处置上的愚昧昏庸啊。”从此以后柳浑以公正闻名。

贞元三年正月,柳浑加授同平章事,并判门下省事。当时皇上命玉工制作腰带,玉工不慎摔坏一只玉,于是私下买了一只补上;到进献时,皇上指着那只说:“这只为什么与别的不同?”玉工服罪,皇上下令将他判决死罪。诏书下达到中书省,柳浑坚持说:“陛下如果当时把他杀了也就算了,如果交付司法部门,就必须审议后定罪。况且在春季执行死刑(不合规定),请允许我详奏然后定罪。”柳浑上奏请以误伤皇帝车辆器玩服饰罪,打玉工60大板,其余玉工无罪释放,皇上下诏同意。

到了浑瑊与吐蕃会盟那一天,皇上亲临便殿对宰相说:“和吐蕃停战,是国家的大事,今天与将士们和众卿一同庆贺。”马燧上前庆贺说:“今天和吐蕃签订盟约,百年内再不会有吐蕃侵犯了。”柳浑说:“五帝时没有诰誓的盟会,诰誓之盟都是发生在朝代之末。如今盛明之世,(我们)怎能又与夷狄会盟!(夷狄)人面兽心,难以诚信结盟,今日的会盟,我私下感到忧虑。”李晟接着说:“我生长在边城,了解吐蕃的心理,今天的事,确实如柳浑所说。”皇上听后怒容满面地说道:“柳浑是书生,不熟悉边疆之事;大臣们有智略,果真也有这种言论吗!”众人都顿首谢罪,皇帝立即命他们回到中书省。当天夜里三更时,邠宁节度使韩游瑰乘驿马飞速跑到苑门前,奏报会盟没有成功,前方将士溃败,吐蕃兵逼近边镇。皇上惊异感叹,就将奏表递给了柳浑看。第二天早上,皇帝在殿前安慰勉励柳浑说:“你身为文儒之士,却了解万里之外的军情。”从此对柳浑更加礼待。当时张延赏与柳浑是同僚,张延赏依仗权势抬高自己,而忌恨柳浑操守正派,指使他所亲近的人对柳浑说:“你素有德行善绩,只要在朝廷上少说话,就可以久居高位。”柳浑回答说:“替我感谢张相公,柳浑我头可以断,但不可以不说话。”从此以后柳浑受到张延赏的排挤,不久授任常侍,被免去知政事的职位。贞元五年二月,柳浑因病去世,终年75岁。

9.白志贞除浙西观察使/浑奏/志贞兴小吏/纵嘉其才/不当超要职/臣以死守/不敢奉诏

【参考译文】

白志贞任浙西观察使,柳浑上奏说:“白志贞以小吏起家,即使赏识他的才能,也不应破格委任他以要职。我以死坚持,不敢奉旨行事。”正值柳浑因病出朝,皇帝当天下诏交付朝外实行。柳浑的病情稍好一些,便请求退休,皇帝没有准许。

56练综合测试

1.DA.“毂”应读ɡǔ。B.“蓊”应读wěnɡ。C.“结”应读jiē。)

2.BA.“成”应为“程”。C.“宵”应为“霄”。D.“证”应为“征”。)

3.C(驻足:停下脚步,停步;停留。置身:把自己放在;存身于。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第一空应填“置身”。也:表并列。更:更加,表递进。第二空应填“更”。也许:副词,表示不很肯定,可能,或者,或许,兴许。恐怕: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第三空应填“恐怕”。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逐鹿中原: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第四空应填“逐鹿中原”。)

4.DA.搭配不当。“歌手”与“润色”不能搭配。B.不合逻辑。前后不对应,应将“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改为“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C.成分残缺。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或“使”。)

5.C(“所有的安全隐患‘一扫而光’”有误,原文第2段为“这些安全隐患……”,不是“所有的”。)

6.D(“……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有误,原文第1段为“……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7.BA.不是“控制开关”,而是“控制它每秒数百万次闪烁”。C.由第2段最后一句可知,是“几乎不需要”。D.文章最后一段表明Lifi技术存在局限性,它只是WiFi的补充,不能替代。)

57练综合测试

第Ⅰ卷

1.DA.“淀”应读diànB.“焙”应读bèiC.“契”应读qì。)

2.AB.“柱”应为“炷”。C.“励”应为“厉”。D.“和”应为“合”。)

3.A(俨然:形容很像。的确:完全确实;实在。虎门虽然发达,但毕竟不是一个大城市,①的第一空填“俨然”更好。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高耸入云:高高地耸立,直入云端。与前文“摩天”有重复之嫌,①的第一空填“拔地而起”更好。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情节:事件的变化和经过。②的前半句说的是对过年的感情,因此第一空填“情结”更好。尤其:表示更进一步。副词,可用在动词前。极其:极端,非常。只能修饰多音节形容词。②的第二空填“尤其”更好。)

4.BA.中途易辙。可以将“自”提前到句首。C.成分残缺。应在“韩军方出于韩方船舰安全”后补上“考虑”。D.句式杂糅。可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5.1)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所见之景,诗人勾勒出一幅天高气清、明丽开阔的秋景图,为后面的秋日抒情作了铺垫。(1分)“霜降”点出了深秋时节,“收”字写出了江上水浅给人的感受;(1分)接着诗人又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浅碧的江水泛起鱼鳞状的波纹,十分形象;(1分)再以“露远洲”写江水之浅,“远”字体现出是登楼远望所见。(1分)(2)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超脱与旷达乐观的情感。(2分)“破帽多情却恋头”,诗人以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却不肯离开,来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情感。(1分)“明日黄花蝶也愁”,诗人以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它的蝴蝶,也会为之惆怅,来表达良辰易逝,应乐观地生活的情感。(1分)(其他看法,如果符合诗歌情景,言之有理,亦可。)

第Ⅱ卷

1.A(B.“解”应读jiè。C.“赂”应读lù。D.“譬”应读pì。)

2.CA.“杆”应为“竿”。B.“坠”应为“堕”。D.“碳”应为“炭”。)

3.B〔期许:期望(多用于对晚辈)。期盼:期待;盼望。①应填“期盼”。甄选:审查选定。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②应填“甄选”。灌注:浇进;注入。贯注:(精神、精力)集中;(语意、语气)连贯;贯穿。③应填“灌注”。〕

4.DA.表意不明。“李姓和王姓的部分人口”有歧义。B.搭配不当。“完善”和“效率”不能搭配。可将“和”改为“,提高”。C.不合逻辑。“防止……不受……”否定不当,可删去“不”。)

5.1)“触”字用得最好。“触”,指触碰。微风轻轻地触动湖水,水中的一只小舟随晚风飘动,营造了空灵、恬淡、幽静的氛围。(2)“风触湖心一叶横”表现了词中的渔夫稳坐舟中垂钓,悠然自得的心境;“兰棹稳”意为无论多大风浪仍稳坐钓鱼船,体现了作者与世无争的人生观;“只钓鲈鱼不钓名”表现了渔夫不沽名钓誉、隐逸自适的精神境界。

6.①“华诞”是对别人生日的敬称,应改为“生日”。②“光顾”多用于商家对顾客的敬称,应改为“光临”。③“非常荣幸之至”中“非常”与“至”重复,应改为“荣幸之至”或“非常荣幸”。④“谢意”是名词,不能带宾语,应改为“感谢”。

58练综合测试

1.BA.“箍”应读ɡū。C.“儆”应读jǐnɡ。D.“拙”应读zhuō。)

2.BA.“寇”应为“蔻”。C.“磨”应为“摩”。D.“杆”应为“秆”。)

3.B(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①应填“买椟还珠”。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②应填“殊途同归”。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侧重于面临危险,感到恐惧。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侧重于谨慎小心。③应填“如履薄冰”。)

4.AB.不合逻辑。具体时间举行的赛事,说成“逐渐成为……”,不合情理。C.成分残缺。“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的主语不能是“自强不息”,而应该是“中国人”,应在其前面添加“使中国人”。D.搭配不当。应将“成立”改为“建立”。)

5.C DC.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D.写故居狭小和简陋,是说小天地里有大胸怀,反衬出鲁迅先生精神的可贵与伟大。)

6.1)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居住在北京的10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2分)(2)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精神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2分)

7.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突出其“阴冷”“悲悯”的特点;并由此写到他的命运,突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1分)以此烘托(1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以及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大无畏抗争精神。(2分)

8.这句话写出了院落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单调、枯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疲惫感、沉闷压抑和挣扎无力的绝望感。作者身处先生故居中,感受先生的生活环境,回忆先生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了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钦佩先生在社会黑暗,革命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却能顽强地战斗,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不朽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59练综合测试

1.CA.“殷”应读yānB.“占”应读zhānD.“弦”应读xián。)

2.DA.“绻”应为“蜷”。B.“彩”应为“采”。C.“提”应为“题”。)

3.C〔悠远: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幽深。①应填“悠远”。缓和:(局势、气氛等)和缓;使和缓。缓解:剧烈、紧张的程度有所减轻;变缓和。②应填“缓和”。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③应填“沸沸扬扬”,在此做“闹”的补语。〕

4.DA.语序不当。应将“准入”移至“收费”前,并将后一个“、”去掉。B.成分赘余。“令人贻笑大方”部分重复,去掉“令人”。C.不合逻辑。应将“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改为“锌缺失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

5.A(假:临时的,代理的。)

6.C(⑤属于间接表现,⑥是后人对娄师德的评价。)

7.C(“说明他怯懦、窝囊”错,是说明他“深沉有度量”;“根本原因”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8.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喻”“悦”各1分,大意1分。(2)“待”“劬劳”各1分,大意1分。(3)“忤”“逊”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娄师德,字宗仁,是郑州原武人。考中进士科,调任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认为他才能出众(与众不同),说:“你,有做宰相的本领,我应该把子孙托付给你,岂能像对待下属官吏那样来对待你呢?”

上元初年,任监察御史。恰逢吐蕃侵略边境,刘审礼战败而死,娄师德接受使命到洮河招收败亡之人,于是出使吐蕃。吐蕃首领论赞婆等人在赤岭准备了牛和酒迎接慰劳(娄师德),娄师德(向他们)宣讲唐朝国威和信义,说明利害关系,敌虏害怕并心悦诚服。后来朝廷招募猛士讨伐吐蕃,他就自告奋勇,戴着红抹额前来应招,高宗暂且任命他为朝散大夫,让他随军出征。立功,升任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军司马,并主持营田事务。与敌人在白水涧交战,八战八胜。

天授初年,担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他穿着皮裤,带领士兵屯田,积蓄粮谷数百万,军队因此供给充足,省去了转运购买的费用。武后颁下诏书慰劳他。长寿元年,召入朝廷授任夏官侍郎,主管尚书事,进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曾对娄师德说:“军队在边疆,必须依赖经营屯田,你不要因辛劳而畏缩。”于是又任命他为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召入朝廷升任秋官尚书、封原武县男,改任左肃政御史大夫,并主持政事。证圣年间,和王孝杰在洮州抵抗吐蕃,在素罗汗山开战,战败,贬官任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召入朝廷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来和武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平定河北,晋升纳言,改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又统领营田。

圣历三年,突厥入侵,朝廷下诏任命娄师德为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九月,在会州去世,享年70岁。朝廷追授他为幽州都督,谥号“贞”,安葬时朝廷给予往还的仪仗礼遇。

娄师德身高八尺,方口厚唇。为人深沉宽宏大量,有人冒犯自己,就逊让来避免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不露不满的神色。曾和李昭德同行,娄师德素来体胖,行走不快,李昭德怪他走得太慢,生气地说:“我被乡巴佬耽误了。”娄师德笑着说:“我不是乡巴佬,又是什么人?”他的弟弟到代州做官,向他辞行去赴任,娄师德教他遇事要忍耐。弟弟说:“有人将唾沫吐到脸上,我擦掉就是了。”娄师德说:“这样还不够。擦掉唾沫,是没有顺从他的怒气,应让唾沫自然干掉。”

狄仁杰没有辅政时,娄师德荐举他,等二人同列(平级)后,狄仁杰几次排挤他让他任外使。武后发觉了,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回答说:“他做将帅谨于职守,是否贤明我却不知道。”武后又问:“他知人吗?”狄仁杰答道:“我曾和他同僚,没听说他知人。”武后说:“我任用你,是由于娄师德的推荐,他确实知人。”拿出娄师德的推荐奏章给他看,狄仁杰感到惭愧,事后感叹道:“娄公大德,我被他宽容却不知道,我远不及他啊!”娄师德负责边地要塞、担任将相三十年,恭谨勤恳、质朴忠诚、不偏不倚,当时酷吏残忍,很多人不能幸免,只有他能以功名善始善终,与郝处俊不相上下,世人谈论忠厚长者,并称娄、郝。

9.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总司军任/往还灵夏

【参考译文】

武则天下旨慰劳他说:“你平素满腔忠诚,尽心尽力,又精通军事谋略,这是朕把要害地区委托给你,把军队大权交付给你的原因。自从你受命守备北疆,总管军队事务,往返灵、夏之间,考察屯田,两军和北镇兵马好几年都自给自足了。辛勤劳苦的诚心,时间越久就更加显著。特别给以嘉奖,表示深深的喜悦。”

60练综合测试

1.BA.“喝”应读hè。C.“蝎”应读xiē。D.“酵”应读jiào。)

2.AB.“暇”应为“遐”。C.“曲”应为“屈”。D.“躬”应为“恭”。)

3.C(画迹:绘画的遗迹。强调少而珍贵。画集:把画家的作品汇集起来编成的画册。①的第一空应填“画迹”。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强调少。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强调显露在外边的少。①的第二空应填“一鳞半爪”。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不过: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②的第一空应填“虽然”。逝去:过去。用于形容时间等抽象事物。失去:失掉。一般形容具体事物。②的第二空应填“逝去”。)

4.AB.不合逻辑。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C.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删去“对于”。D.语序不当。为与前文“应该高于现实而不只是简单地复制现实”相照应,“价值观标准”与“真实性标准”的位置应对调。)

5.B(“须具有立体感”有误,原文第①段是“虽不讲透视却可以有立体感。)

6.D(“从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回答对于风骨的争议,强调其重要性”有误,应是从“骨”“风”的角度阐述其重要性。)

7.BA.“依赖于‘用笔’”“就是用笔来表现”错。C.“侧锋作画则不能”错。D.“‘骨’是思想,‘风’是感情”错。)

2015湖北语文六十练参考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