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已排版 附答案)

发布时间:2020-02-16 13:29:0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附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2)

A dài cuān duo

B yǒng yuē 白羊 méi 

C kuàng kàng huì jī bàn

D rǒng 然而止 páng bó kān miǎ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A脑畔  挑衅 褪色 酝藻 燎原 潦草 世外桃源

B争讼 瞳仁 怅惘 干燥 烦燥 噪音 大彻大悟

C磅礴 束缚 震撼 战栗 颤栗 锵然 张灯结彩

D斡旋 幽悄  幅射 点缀 辍学 棹着 垂珠联珑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A说书先生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聊三国了,精彩绝伦处让人

B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表演结束,背景音乐,让人回味无穷。C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不为灯红酒绿诱惑,不以觥筹交错为欢,不被左右。我以我心践诺言,慎行,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全正确的一项是( (2)

A.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B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A.《社戏》---------------鲁迅--------------《呐喊》----------------散文

B.《回延安》---------贺敬之---------《贺敬之诗选》---------抒情诗

C.《安塞腰鼓》----------刘成章--------《人民日报》-----------散文

D.《灯笼》---------吴伯萧----------《吴伯萧散文选》----------散文

7、诗文名句默写(7分)

word/media/image1.gif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word/media/image2.gif ,悠悠我心。

word/media/image3.gif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word/media/image4.gif挑兮达兮,

word/media/image5.gif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8、名著阅读。(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这封信由________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求____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__________的习惯。

9、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下列句子够成排比句(3)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

;雾凇沆砀,寒梅怒放,凝成了严冬的风骨。从大自然的一副副画卷中,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二、阅读理解(44)

(一)诗歌鉴赏(4)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0、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

11、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7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4分)
1)渔人甚之(                2)欲其林(           
3)屋舍   (             )    4)老人杨氏入山              
1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忘路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大穴     B耕以蚕 军礼见

C、杨氏谢从之 河曲智叟笑止之          D、不可取食人也 忧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15.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发现桃花林—— ——离开桃花源—— “”的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4分)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甲乙两文所写的农民生活的共同之处。(3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共11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有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2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1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3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19.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2分)

世界还很年轻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已排版 附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