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iii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教17

发布时间:


语文iii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教17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7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教学设想】
【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教学步骤】开场白: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之初它面临的要紧是什么问题?实行“仁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当那个政权巩固之后,出现了“太平盛世”,它是不是就没什么问题了呢?假如有问题,那将是哪些问题呢?让我们看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吧。【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妨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慎重的作风,实行了许多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通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进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特别惭愧,表示从谏改过。【二】通读全文,正音。1、注意读音
求木之长〔zhǎng浚〔jùn〕源塞〔sè〕源载〔zài〕舟壅〔yōng〕蔽谬〔miù〕赏
2、对比注释,朗读课文,争取比较流畅地读下来。3、检查朗读情况。单个读,齐读。也可范读。【三】结合“练习”〔一〕,了解每段段意。


1、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3、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一】二段,背诵第【一】二段。【二】辨析词义,归纳义项。【教学步骤】
【一】检查熟读课文情况。【二】翻译并分析第一段。
1、论点的提出:非开门见山,而是用两个比喻引出要论述的问题。如此写能够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易于让人同意。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可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依旧一种陋习?【三】背诵第一段。【四】翻译并分析第二段
1、总结历史经验,说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不能懈怠。【五】背诵第二段。六、作业
“练习”〔二〕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三段。
【二】找出本课的成语,通过做课后练习,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的意思。【三】背诵、默写全文。【教学步骤】
【一】检查【一】二段的背诵。【二】翻译并分析第三段。见可
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知止以安人念高
谦冲而自牧惧满溢
江海下百川
1、居安乐盘游“五戒”三驱以为


“十思”
忧懈怠
慎始而敬终解决问题虑壅
虚心以纳下惧谗邪轻人
正身以黜恶恩所
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赏罚不公无以怒而滥刑
2、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三】背诵第三段。【四】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五】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

语文iii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教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