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娄岩

发布时间: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借助图片与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4、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登河中鹳雀楼》
三、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四、教具准备:挂图,词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理解诗句意思。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穷:部首是“穴”(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登河中鹳雀楼-拓展阅读唐·司马札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作者介绍】
司马札,《唐诗品汇》中作“司马礼”。他家居长安附近,是唐宣宗大中(公元847860时代的诗人。早年为求官在长安城羁留,因不得志去洛阳及东南一带漫游。《全唐诗》存其39首。登河中鹳雀楼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漫游途中路过蒲州时作的,前四句描写了登楼所见到的关津、烟树等山河景色;后四句则抒发了今古兴亡的感慨之情。【注释】

②陕与秦都是指今陕西省地区。鹳雀楼所在地蒲州,在秦晋交界黄河转弯的地方。向南望是


③红尘:闹市的飞尘,形容繁华;佛教语则谓人世间为红尘。这两句说历代王朝兴亡更替,

④鹳雀:一作鹳鹊。城隅:城角。这两句话鹳雀飞到哪儿去了?只有城角的野草在春天里生长得很茂盛,这也是抒发兴亡之感。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娄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