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真谛

发布时间:

医方真谛---------
说起天仙藤散这个方子,可能青年中医知道的很
少,而且估计运用的也不会太多。这个方子最早出于《妇人大全良方》中: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陈皮、甘草、乌药(软白者、辣者,良五分。为末,上每服五钱,生姜、木瓜、苏叶各三片,水煎,日三服。用于治疗“妊娠胎水肿满”证。后亦见载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据《妇人大全良方》说:“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此病,方名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也”。全方共八味药,天仙藤性味苦温,功能活血通络,又能利水消肿,香附、陈皮、乌药、紫苏理气行气,木瓜舒筋活络,生姜、甘草和脾散水。方后语曰:“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更不须多服也”。可见本方在于调气通脉。这个方子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我临床中治疗妇女水肿和肤胀(严格说起应叫特发性水肿或功能性水肿的一张王牌方子,且屡用屡效。
临床上我经常遇到一些归女身肿手脚胀,要求给予中医治疗,其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程都较长,时轻时重,反复性大或经年不消,水肿以四肢明显,手按有坑陷,患者自觉有紧张感,甚至手指难以拳握,脚有憋胀感。其水肿多在清晨卧后减轻,活动后明显加重,水肿还每于经期前后加剧,并与活动疲劳及气侯寒冷有关。

这种特发性水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尤其多发于中年女性患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疗效不够理想。目前倾向于认为属于功能性水肿之列,中医依其临床表现归属于“肤胀”“水肿”范畴。
对于这种病的治疗,我开始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肺、脾、肾,三脏主管体内水液的调节,肺宣通水道,脾运化水湿,肾蒸腾气化,水肿潴留显然是体内水液新陈代谢发生了障碍,故而先是用柴胡疏肝散,不效;继而用连珠饮(即四物汤合苓桂术甘汤,少效;又用当归芍药散亦是略效。总之,效果不理想,对此思之徐久。自认为辨证无误,应该取效,然而临床是靠疗效说话的,不是靠医理说话的。分析再合理,疗效不给分也不行。因为我们不是搞理论研究的,而是要靠疗效吃饭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先后翻阅不少资料,一日偶然看到一篇医话,谈到这个问题,分析入里,方案切实。心中一下豁亮,疑问顿时冰释。
该老医在文中写到:对于水肿,传统认识多归咎于肺脾肾三脏,所谓“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古训昭然。治水也多责此三脏,似为公式定理,不能逾越。然世间万物,有常有变,矛盾有其普遍性,亦有其特殊性。特发性水肿在病机上即非肺脾肾三脏职司偏颇所

可以解释,故循此三脏立法论治也难取得满意疗
效。人身气之流行,肺脾肾之作用固应肯定,但斡旋襄赞,莫不仰赖肝之疏泄,疏泄得当,则气机流行,水道畅利,水液随之升降上下,反之则气机郁结,水液因之滞留,故肝之或疏或结,关乎于气之运塞,水之流止。验之本病水肿时轻时重,或聚或散,口干渴饮,显系肝郁气滞,水津敷布不匀,而现“旱涝不匀”之象;水肿与臃肥并见乃水脂混浊不分也;胸闷腹胀神疲思睡,乃肝疏不及,气机失布脾困湿滞所成;月经愆期行而不畅,经前紧张,又莫不与肝郁累及冲脉、气病及血之机理相关。病程长,浮肿久,而形不减,食不衰,显非虚证可比。所以,纵观本病浮肿,既无病肺之风水象征,又无肾之阴水所属,病脾者乃为肝所累,所谓主病在肝,受病在脾也。故本病在病机上首责于肝。治用天仙藤为效。
读完此文,真如醍醐灌顶,心中透亮。真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回,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畅快劲。自从得到对治疗这种病的新认识后,以后我在临床上遇到该类病人,用天仙藤散治疗如鱼得水,效果大有改观,病人十分满意。现举一例说明:
20065月,一日我接诊了一位陈姓妇女,高个,面白,身微胖,说听朋友介绍你看病水平挺高,人很多,特意来找你看病。刻诊:舌微红,苔白,脉双关滑大,寸尺不足,述说经常性下肢水肿,检查胫骨以下按压有泥坑,但不似肾炎或心脏病人严重,上班活动后加重,晨起眼睑泡胀,尿

医方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