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37 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20-05-14 17:37:11

环境保护

7e49939720509674c15dfd619b4ce911.png

1.下图是近五十年西北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单位:℃)变化趋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描述图示地区的气候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黄河口湿地面积变化时得出了黄河口湿地面积在未来趋于减小的结论。读下图回答问题。

分析该小组的判断依据并推测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口的不利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博斯腾湖位于我国新疆焉耆盆地东南,湖区面积为988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近年来当地兴起了冬季捕鱼的活动。

(1)指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鱼群最集中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指出博斯腾湖冬季捕鱼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4.读中国石油供需状况及预测柱状图,回答问题。

word/media/image4_1.png

(1)简述导致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的原因。

(2)为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0565ba7ecb48b99282c176fd52108294.png

经典模拟

1.(2016·安康四模)塔里木河中下游胡杨林曾大面积萎缩,为了防止生态恶化,从博斯腾湖调水经库塔干渠最终汇入台特玛湖。经过多次调水,塔里木河中下游胡杨生态群落逐渐恢复。

(1)简析塔里木河中下游大量修建水库的原因。

(2)简述调水工程对塔里木河中下游胡杨林生态修复的过程。

2.(2016·吉林三模)砷是国际癌症组织确认的第一类人类致癌物,地层中的砷容易溶到地下水里,导致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下图是“中国水砷污染风险地图”,据《科学》杂志预测,我国有1958万人生活在地下水砷超标的高风险地区。

简述我国地下水砷污染空间分布特点,并从环保角度对居民安全用水问题向当地政府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3.(2016·上饶二模)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相对湿度为80%-90%时,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低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即雾霾。2013年1月以来,北京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与此同时,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相应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

(1)简述2013年1月以来北京雾霾天气较多的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雾霾天气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交通运输等。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4.(2016·南通三模)下图为“2010年我国酸雨年均值等值线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造成我国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南方酸雨强度明显高于北方,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为中学生请你列举三例力所能及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体验

5.(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

双基训练

1.特点:西北地区的气温呈上升趋势,不同的区域上升趋势不同,升温最显著的是新疆北部和柴达木盆地。影响:农田病虫害加剧;大风天气会增加,沙尘暴加剧,对农业生产不利;土壤蒸发量加大,干旱加重等。

2.依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加强,水土流失减轻;中下游水利枢纽的建设以及流域内需水量和引水量增加,使输送到河口的泥沙量减小;黄河口经济发展,湿地被开发利用。影响:使局部地区气候失调;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旱涝灾害频发;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入侵,盐碱化加剧等。

3.(1)甲。理由:乙、丙、丁三地靠近南岸的沙漠,水生植物缺乏;甲地位于湖泊西北部,靠近芦苇沼泽地,附近有机物丰富,可为鱼群提供丰富的饵料。

(2)环境问题:生态破坏,鱼类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措施:划分禁渔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适时投放鱼苗,捕鱼和育苗相结合;实行休渔期制度;严禁捕鱼过程中垃圾的胡堆乱放、污水的随意排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渔民的环保意识等。

4.(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

(2)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加能源产量;因地制宜地发展核电、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加快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等。

知能提升

1.(1)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水库利于水资源收集和调控使用,解决沿岸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2)调水增加了河道水量,河水向河流沿岸下渗,水量增加,河流沿岸地下水抬升,胡杨根系吸收水分变得容易,胡杨生态群落逐步恢复。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及人类活动区域生态的影响。第(1)题,由于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此通过修建水库可以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第(2)题,调水工程能提高区域大气的湿度及地下水的含量,提高该地区植被的生存能力。

2.特点:污染地区分布不均匀;北方地区污染程度高于南方地区,其中新疆最为严重。建议:跨区域调水;使用水库、湖泊的蓄水;打深井,开采深层洁净地下水;对污染水源进行净化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的空间分布及治理的具体措施。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从空间分布的多少与极值的分布特点方面分析。从材料看出该环境问题主要与当地水资源有关,答题切入点是安全用水,因此一是提供清洁水源,二是加强对本地污染治理。

3.(1)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的扩散(大气中出现逆温现象;空气比较稳定,风力比较小)。

(2)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煤炭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区域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其发生的特定的大气状况:高湿度和低流通。第(2)题,此题较为开放。主要答题角度为减少大气排放与大气污染治理。

4.(1)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 矿物燃料燃烧 (2)降水多;南方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腐蚀文物与建筑;酸化地表水与土壤;农业减产

(3)节约用电用水;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投放;参与节能减排宣传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个人行为在环境保护中的表现等。第(1)题,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与氮的氧化物,其主要来源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第(2)题,主要比较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及降水量的多少。酸雨的危害主要从对经济、生态两个角度说明。第(3)题,此题较开放,只要说出对环境有益的个人行为即可。

5.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6.措施:(1)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2)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3)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4)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5)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6)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37 环境保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