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卷)大全(带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9-09-09 22:13:13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

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B、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 《教育学讲授纲要》 D、凯洛夫 《教育学》

22、“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

A、古代印度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埃及

23、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

A、犯人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集体教育

24、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25、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

A、陶行知 B、梁漱溟 C、杨贤江 D、蔡元培

26、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 ( )

A、《吠陀》 B、《圣经》 C、《心经》 D、《楞严经》

27、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

A1978 B1986 C1988 D1992

28、《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

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29、我国唐代的“二馆六学”主要体现了什么特点

A、民主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垄断性

30、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福禄倍尔

3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的起源上是根据

A、劳动起源论 B、神话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教育心理起源论

32、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 B、《大教学论》 C、《雄辩术原理 D、《普通教育学》

33、“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

A、《老子》 B、《学记》 C、《劝学篇》 D、《大学》

34、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

A、卢梭 B、斯宾塞 C、培根 D、洛克

35、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

A、巴班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36、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

37、“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

A、拉伊 B、梅伊曼 C、狄尔泰 D、杜威

3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教育特征 (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代希腊 D、古代埃及

39、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0、《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41、“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42、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柏拉图 D、培根

43、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是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卢梭 D、赫尔巴特

4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老子》

4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 C、《政治学》 D、《普通教育学》

46、在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对儿童的教育年龄作了划分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4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

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价值

48、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

A、学校的出现 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 C、阶级社会产生 D、文字的产生

49、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春秋》

50、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

A1901 B1904 C1905 D1911

5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5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下列哪个学派的发明

A 阴阳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3、“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54、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请问“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A 保罗朗格朗 B、杨贤江 C、杜威 D、孟禄

55、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梁漱溟 B、杨贤江 C、陶行知 D、徐特立

56、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维多利亚

57、《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的代表作

A、康德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5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哪一年

A1986 B1993 C1995 D1996

59、在西方,最早提出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的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卢梭

60、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伊拉斯谟

61、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

A、卢梭 B、康德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62、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康德

63、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什么放在首位

A、智慧 B、礼仪 C、学问 D、德行

64、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65、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什么中实施

A 学校 B、社会 C、家庭 D、自然

66、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67、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

A、法学 B、宗教 C、修辞 D、七艺

68、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

A、儒家 墨家 B、儒家 法家 C、儒家 道家 D、道家 法家

6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70、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71、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孟子尽心上》是什么时期的著作?(

A、汉代 B、战国 C、魏晋南北朝 D、唐朝

72、“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A、汉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73、“学在官府”是哪个朝代文化教育上的主要特征

A、商朝 B、汉朝 C、西周 D、秦朝

74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_____,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

A、国子监 B、学部 C、教育部 D、大学院

75、“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者是_____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76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核心思想

A、人文主义 B、自然主义 C、科学主义 D、进步主义

77、古代_____教育以培养武士为目的,特别重视儿童的体育和军事训练

A、雅典 B、斯巴达 C、埃及 D、印度

78、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79、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801632年英国哲学家谁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81、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2、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83、前苏联谁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84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本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85、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86、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8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什么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8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89、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90、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1、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9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

A、庠 B、序 C、学 D、校 E、馆

2、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

A、《大学》 B、《老子》 C、《中庸》 D、《论语》 E、《孟子》

3、下列属于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功利性 B、刻板性 C、阶级性 D、世俗性 E、道德性

4、古代担任教师的有(

A、僧 B、吏 C、农 D、巫 E、商

5、古代雅典教育的特征有(

A、教育内容单一 B、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C、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D、培养忠实的军人 E、强调军事体育训练

614世纪掀起的文艺复兴对欧洲教育的影响有(

A、促进了教育的世俗性 B、促进了教育的人文性 C、有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 D、增加了新的学科内容 E、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

7、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技术现代化

8、《学记》中主要体现出的教育问题有(

A、教育原则 B、教育方法 C、教育内容 D、教育形式 E、教育目的

9、以下著作和作者匹配正确的有(

A、《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B、《父母必读》——马卡连柯 C、《爱弥儿》——洛克 D、《雄辨术》——昆体良 E、《巨人传》——拉伯雷

10、下列思想家中,属于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有(

A、蒙田 B、伊拉斯谟 C、维多里诺 D、格里诺 E、拉伯雷

11、下列思想家中,属于自然主义思想家的有(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伊拉斯谟 E、格里诺

12、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特征,可以将教育历史划分为(

A、封建社会的教育 B、原始状态的教育 C、古代学校教育

D、近代教育 E、当代教育

13、古代学校教育诞生的基础和条件有(

A、生产力的发展 B、文字的产生和广泛应用 C、出现了一批脑力劳动者

D、社会经验、知识足够多 E、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1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阶级性 B、重视社会生产实践 C、个别教育 D、间接经验

E、重道德修养

15、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特征有(

A、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B、教育方法严厉 C、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

D、教育内容单一 E、培养忠于统治的军人

16、近代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国家加强干预 B、重视教育立法 C、教育的世俗化 D、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E、教育的多元化

17、原始形态的教育,其主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有(

A、口耳相传 B、实践示范 C、唱歌 D、舞蹈 E、社会生活

18、杜威主张的实用主义所提倡的教育观点有(

A、以书本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做中学 D、学校即社会

E、以教师为中心

19、教育学在最初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画》

D、卢梭的《爱弥儿》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0、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1、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

A、义务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E、终身教育

22、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包括以下哪几个步骤(

A、助产术 B、定义 C、启发 D、苏格拉底讽刺 E、诱导

23、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学而优则仕 C、学不躐等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4、以下各项中属于《学记》里的内容的有(

A、“君子之教,喻也” B、“学不躐等” C、“不陵节而施” D、“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E、《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25、当代教育呈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A、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 B、人口结构的改变 C、经济的发展和竞争

D、科技的进步 E、文化生活的变迁

26、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A 前制度化教育 B、现代教育制度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27、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A、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紧密 B、义务教育更加普及且年限延长 C、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 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8、文艺复兴后出现了很多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都很重视教育问题。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是他们的教育主张(

A、关心儿童,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 B、重视体育和美育 C、主张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 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类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E、注重希腊文、文法及修辞的教学

29、洛克主张绅士教育,他提出绅士应该具备的品质有(

A 德行 B、智慧 C、胆识 D、礼仪 E、学问

30、下列教育家中,不属于实用主义代表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梅伊曼 D、斯宾塞 E、康德

31、下列教育家中,提倡“教育遵循自然”主张的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康德 E、裴斯泰洛齐

32、下列不属于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功利性 B、刻板性 C、阶级性 D、世俗性 E、道德性

33、古代埃及发展到中王国时期,教育达到鼎盛。当时的学校有(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僧侣学校

34、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D、从做中学 E、以书本为中心

35、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A、孟禄 B、洛克 C、沛西.能 D、利托尔诺 E、卢梭

36、“四书”中的《中庸》,指出学习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

A、博学之 B、审问之 C、慎思之 D、明辨之 E、笃行之

37、墨家认为,对于知识获得的途径,有(

A 亲知 B、闻知 C、见知 D、行之 E、说知

38、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强调(

A、以书本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课堂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E、从做中学

39、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学记》里的内容的有(

A、“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B、“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君子之教,喻也”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E、“学不躐等”

40、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

A、公立教育崛起 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C、教育的世俗化 D、重视教育立法 E、教育的终身化

41、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许多教育主张是很值得研究的。下列选项中哪些是道家的主张(

A、“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B、“无为” C、“道法自然”D、“兼爱,非攻”

E、“性相近,习相远”

4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科举制的废除 B、新式学校的兴办 C、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的颁布 D、教育部的成立 E、全国教科书委员会的成立

43、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

A 儒家 B、法家 C、阴阳家 D、道家 E、墨家

44、关于教育的多元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B、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C、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D、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等

E、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5、关于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发展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职业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B、政治道德教育呈现国家主义特征

C、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普遍展开

D、教育在数量上获得很大发展 E、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6、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他所理解的“自然性”指(

A、不被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

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有着相同的自然性,应该受到同样的教育

C、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D、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E、他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程度

47、关于凯洛夫的《教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B、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C、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D、该书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

E、在师生关系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48、关于非制度化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B、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限与学校的围墙之内”

C、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D、相对于制度化教育,它改变的是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

E、提倡构建学习化社会

49、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B、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C、是对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D、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E、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5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在这本书里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A、武士 B、哲学家 C、教师 D、军人 E、劳动者

5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52、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3、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54、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55、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56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57、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58、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59、《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长善救失

60、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61、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6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6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4、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动物没有教育,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来源于生物起源说。(

2.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传递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

3.中国古代对教育的字义偏重于教育方法,而西方则偏重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4.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教育形式。(

5.库姆斯是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6.建构主义学习知识观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7.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8.我国古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形式称为“序”。(

9.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0.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获得,主要有“亲知”、“见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11.苏格拉底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1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

13.人文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14.夸美纽斯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5.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16.终身教育就是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17.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

18.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知识就是道德”。(

19.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2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首先是在英国得到建构的。(

21.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观点,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2.信息化、社会化、终身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23.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24.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25.孔子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学记》中。(

26.现代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7.“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等级制度。(

28.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僧侣祭司处于最高级。(

29.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教育理念。(

30.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孟子。(

31.《爱弥儿》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

32.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智者派。(

33.儒家学派主张“兼爱”。(

34.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柏拉图。(

35.《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6.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学校的出现。(

37.我国于1903年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38.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末期。(

39.“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印度的教育特征。(

40.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41.“杀婴制”属于古代斯巴达的制度。(

42.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43.古代印度,《楞严经》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

44.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45.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杜威。(

46.在西方,《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

47.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48.《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49.墨家学派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50.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

5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孟子》。(

52.卢梭是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

5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教育目的的发展。(

5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期。(

55.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描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被人誉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

56.赫尔巴特在《教学与发展》论述了教学的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57.德国梅伊曼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

58.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5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60.《理想国》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

61.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62.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63.在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

64.培根是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

65.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

66.“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巴班斯基。(

67.“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凯洛夫。(

68.在世界教育史上杜威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69.在世界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70.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诗、书、礼、乐、射、数”。(

71.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是癸卯学制。(

72.孟禄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73.利托尔诺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74.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75.“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大学》。(

76.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77.陶行知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78.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79.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

80.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81.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82.战国时的儒家学派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

83.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助产术”同开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

84.卢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泛智教育”。(

85.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进行讲授。

86.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是哲学和心理学。(

87.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88.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刹帝利。(

89.在西方,培根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

90.在1993年,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91.首次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2.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思想,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

93.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并提出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

94.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提出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

95.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

96.在古埃及学校中,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97.在先秦时期,墨家和法家并称“显学”。(

98.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

99.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当时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根据是《四书》。(

100.宋代以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已不再是科举的内容。(

10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02.卢梭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顺其自然、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103.洛克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他很重视国民教育。(

104.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105.在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佛教和印度教手中。(

10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07.伊里奇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108.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109.“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

110.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骑士教育受到重视并且有着专门的教育机构。( )

111.与古代斯巴达教育相比,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方法比较灵活,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112.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113.孔子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14.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在教学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ACB610DABCA1115BACDB1620ACDAA2125BCBDC

2630ABACB3135ACBDA3640CBDBA4145CABCD4650BAADC

5155ACDAB5660BBBBA6165BCDAC6670DDAAA7175BCCBB

7680ABBCA8185BBCBD8690DDCDB9192D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E 3.BCE 4.ABD 5.BC 6.ABDE 7.ABCDE 8.AB 9.ABDE 10.ABCDE 11.ABC 12.BCDE 13.ABCD 14.ACDE 15.BDE 16.ABCD 17.ABCDE 18.BCE 19.BCDE 20.AB 21.BCD 22.ABD 23.CD 24.ABC 25.ABCDE 26.ACD 27.ABCDE 28. ABCDE 29.ABDE 30.ACD 31.ABDE 32.AD 33.ABC 34.ABC 35.CD 36.ABCDE 37.ACE 38.ACD 39.ABCDE 40.ABCD 41.ABC 42.ABC 43.AE 44.ACD 45.ABCDE 46.BCD 47.ABCDE 48.BDE 49.ABCD 50.BDE 51.ABCD 52.BCD 53.BD 54.ABCDE 55.ACDE 56.ABCE 57.ADE 58.ABCDE 59.BCD 60.AC61.ABCE 62.ABCD 63.ABD 64.AC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101105:√√×××,106110:√√√√×,111114:√√√√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25 B28 C33 D36

5、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8、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 )

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 C、国家的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师生的作用 B、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

C、同伴群体的影响 D、社区的影响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方式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1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1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理性思考

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A、“兴趣选择” B、“价值取向” C、“成功秘笈” D、“工作需要”

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 )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 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1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

A、理想性 B、多样性 C、瞬时性 D、外显性

20、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2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 B、调查研究 C、职业培训 D、社会研究

22、将成为21世纪先导的是 ( )

A、生物技术 B、信息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新能源技术

2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24、下列非正式性或非组织性更明显的一种文化是

A、学校文化 B、校园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25、下列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是

A、校园文化 B、学校文化 C、学生文化 D、精神文化

26、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同伴交往 B、师生交往 C、家校合作 D、生生交往

27、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成人自学 D、终身学习

28、能够跨越年龄、跨时空的教育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成人教育 D、网络教育

29、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 ( )

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学校传统 D、物质文化

30、信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

A、普及高等教育 B、普及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大众化

D、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1、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A、教育领导权 B、受教育权利 C、教育目的 D、教育结构

3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3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34、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35、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36、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3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38、“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39、“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40、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1、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3、下列( )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

44、学生文化的特征是(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4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4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 )来规定的。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行政机关

47、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

A、教育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

C、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和各科教学法

48、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4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 的特点。

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C、等级性 D、阶级性

50、基础教育包括(

A、小学 B、小学、初中 C、小学、初中、高中 D、幼儿园、小学、初中

51、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A、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5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

5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54、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5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56、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

A、科技 B、经济 C、综合国力 D、教育

57、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A1957 B1982 C1986 D1990

5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59、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

A、教育 B、文化 C、国家的建立 D、学校的出现

6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提出的。

A、邓小平 B、毛泽东 C、胡锦涛 D、周恩来

6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62、( )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6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其中不包括(

A、国家的权利机构 B、国家的经济力量 C、国家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D、科学技术

64、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取决于(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65、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

A、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B、培养人 C、巩固国家政权 D、促进文化延续

66、( )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A、教育内容 B、教育形式 C、教育方法 D、课程目标

67、古代斯巴达教育主要以( )为主。

A、“四书”、“五经” B、读、写、算、音乐教育 C、军事教育 D、教会教育

68、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 )。

A、教学形式 B、教育管理体制 C、教学策略 D、教育原则

69、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

A、《宪法》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70、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B、促进社会民主 C、培养需要的人才

D、是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71、( )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发展 C、政治经济 D、文化

7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统治者 B、培养劳动者 C、促进人的发展 D、培养军事人才

73、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横向教育结构的是

A、初等教育 B、普通教育 C、技工教育 D、职业教育

74、进入( )以后,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复杂多样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结构的复杂多样。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75、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纵向教育结构的是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6、在古代中国,学科设置主要是哲学、政治、伦理、( )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

A、宗教 B、数学 C、自然 D、物理

7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生物工程、光电纤维和( )等陆续进入课程领域。

A、新能源的开发 B、新材料的运用 C、电子计算机 D、天文

78、古代社会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79、( )在考察生产劳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时,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邓小平

80、“人类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符号”,属于文化的哪种形态(

A、观念形态 B、物质形态 C、活动形态 D、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81、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物质形态的是(

A、文物 B、民族价值观 C、古建筑 D、工艺品

82、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价值规范体系 D、自然环境

83、(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A、教育 B、科技 C、政治 D、自然

84、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联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 )。

A、教育方法 B、教育理论 C、教育原则 D、教育方针

85、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什么层面(

A、物质层面 B、精神层面 C、制度层面 D、人文层面

86、(A)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A、保存、传递文化 B、传播外来文化 C、整合、控制文化 D、创造新文化

87、以下不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观念文化的是(

A、校训、校风 B、校歌、校旗 C、办学宗旨 D、国家课程

88、( )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A、观念文化 B、课程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89、( )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A、观念文化 B、课程文化 C、物质文化 D、践行文化

90、( )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A、社会文化 B、学校文化 C、社区文化 D、网络文化

91、( )是学校文化的主体。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92、学校( )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确立诚信价值观。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的影响 C、师生的交互作用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E、社区的影响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

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

D、教师的任免 E、制约教育的结构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B、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制约教育的结构 D、制约教育的内容 E、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改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E、循序性

6、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制度文化 C、学生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E、班级文化

7、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哪几种基本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学校精神成分 E、群体成分

8、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

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9、教育的功能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E、社会功能

10、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

E、“金字塔”型的教育

11、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包括(

A、组织形态 B、组织体系 C、规章制度 D、角色规范 E、班级管理

1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

A、计算机 B、机械化 C、网络技术 D、数字通讯 E、生物工程

1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

A、国家的权利机构 B、国家的经济力量 C、国家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D、科学技术 E、文化传播

14、社会政治经济利用其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如:(

A、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免 B、审定课程标准 C、审定教学指导纲要 D、审定教材 E、教师的培养、聘任和晋升

1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C、决定教育宗旨和目的 D、决定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E、教育促进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

16、教育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是有( )的复杂多样决定的。

A、生产力结构 B、就业结构 C、生产部门结构 D、教育目的 E、教育内容

1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教育促进文化延续 B、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D、教育促进社会民主 E、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8、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

A、制约社会的教育目的 B、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 C、影响教育内容和学科的设置 D、影响教学方法、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E、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9、教育结构从横向上,分为(

A、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技工教育 D、初等教育 E、高等教育

20、教育结构从纵向上,分为(

A、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技工教育 D、初等教育 E、高等教育

2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

A、教育内容 B、学科的设置 C、教学方法的改革 D、教学设备的改革 E、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22、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各国学校开设了(

A、哲学、政治 B、伦理、宗教 C、数学、物理 D、历史、地理 E、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进入了课堂,包括(

A、生物工程 B、光电纤维 C、电子计算机 D、政治 E、自然

2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C、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 D、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 E、教育促进文化的延续

25、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方式 C、生产资料 D、劳动力 E、劳动对象

26、以下各选项中,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行为习惯体系 D、价值规范体系

E、信仰宗教体系

27、文化存在的四种形态,是指(

A、物质形态 B、观念形态 C、活动形态 D、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E、游离形态

28、文化中的物质形态,指精神创造物化在物质产品中,如:(

A、学术活动 B、社会设施 C、文物 D、古建筑 E、工艺品

29、文化的活动形态,具体指(

A、民族的心理素质 B、学术活动 C、艺术活动 D、思维方式E、社会生活方式

30、文化的人的心理、行为形态,具体指:(

A、学术活动 B、社会生活方式 C、学术机构 D、精神风貌 E、大众娱乐机构

3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主要依据:(

A、社会需要 B、科技的发展 C、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D、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 E、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32、教育作为文化形式,反作用于文化整体,其意义表现在:(

A、保存、传递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B、教育传播外来文化,孕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化变迁 C、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凝聚力 D、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 E、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3、教育对文化传播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在:(

A、对传播内容加以选择整理 B、教育过程可随时接受反馈,避免文化失真 C、可大范围进行文化传播 D、传播者值得信赖 E、传播者和受者可建立稳定关系

34、观念文化其主要形式是:(

A、办学宗旨 B、育人目标 C、校训、校风 D、师生管理 E、教学管理

35、学校文化可以分为:(

A、观念文化 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 D、践行文化 E、课程文化

36、学校文化的践行文化包括:(

A、学术研讨 B、教育教学活动 C、管理机制的运行 D、后勤管理 E、教学管理

37、学校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A、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 B、推进学校管理改革 C、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D、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E、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38、学校文化的特征表现在:(

A、是一种组织文化 B、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D、是具有互补性 E、具有非正式性

39、影响学生文化的因素有:(

A、家庭因素 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C、同伴群体的影响 D、师生的交互作用 E、社会媒体的影响

40、学生文化的特征表现在:(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E、阶段性

三、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3、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国家的教育无关。(

4、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5、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6、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7、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8、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强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

9、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10、社会经济制度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左右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11、国家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审定,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利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12、国家权利机关可以通过控制教育经费,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3、国家颁行的各种关于教育的政策法律规定,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 )

14、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受教育权的决定方式。(

15、在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

16、社会生产力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7、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直接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18、教育根据统治阶级需要建立教育目的,因此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19、古代斯巴达教育以读、写、算、音乐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20、我国古代学校教育重在“四书”、“五经”,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1、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

22、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既有中央的集中,又有地方的灵活。(

23、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任何影响。(

2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只是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25、教育通过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而成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26、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人才的培养。(

27、学校历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思想的阵地,因此,应该统治阶级应该对学校的言论严加控制。(

28、一定的教育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但归根结底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

29、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则教育就越进步。(

30、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不受生产力的制约。(

31、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在确定培养人的规格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

32、教育的发展不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33、教育结构从横向上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

34、进入20世纪以后,我国的教育结构呈现出单一的形式。(

35、社会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

36、进入19世纪以后,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复杂多样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结构的复杂多样。(

37、教育结构从纵向上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

38、近代社会以前,教育结构主要是单一的普通教育,造就的是社会的官吏。(

39、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40、教育结构从横向上看,分为普通、职业、师范、高等、成人等教育。(

4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为学校教学内容提供了客观条件。(

42、在古代中国,学科设置大多是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

4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工程、光电纤维、电子计算机等陆续进入了课程领域。(

44、生产力的发展,又对人的培养提出了需求,要求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5、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各学校开设了哲学、伦理、宗教等课程。(

46、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教育内容和学科的设置。(

47、由于时代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学校的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各不相同。(

48、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49、工业革命以后,大面积的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50、可以说,即使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51、在现代化的今天,衡量劳动力的大小,只要衡量一个劳动者智力的高低。( )

52、恩格斯在考察生产劳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时,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53、生产力是由作为人的因素的生产资料和物的因素的劳动力构成的。(

54、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55、劳动者不论是体力的改善还是智力的提高,都要靠教育去完成。(

56、由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但却不是一种高效的再生产。(

57、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无限的永恒的再生产。(

58、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单位,同时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59、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作品属于文化的物质形态。(

60、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

61、人类社会先有了教育,而后才形成了文化。(

6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63、由于我们无法确定指明文化包括哪些领域,因此也不能确定教育是否包括在其中。(

64、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联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

65、教育活动隶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制度层面。(

6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还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

67、传播外来文化、促进文化变迁,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68、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 )

69、教育所选择的文化,一定是文化的精髓,应该毫无疑惑的接受。(

70、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来实现的。(

71、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大范围地进行文化传播。(

72、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过程就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73、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简单复制文化的过程。(

74、由于文化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显得杂乱无章,教育很难整合文化。( )

75、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引导儿童文化定向,并使文化结合为一个整体。(

76、从性质上说,学校文化总体上属于显性的文化,对人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77、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就等于物质,是关于对物质的态度和方式。(

78、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

79、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80、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81、践行文化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82、学校的发展规划属于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83、学校文化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84、学校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区组织。(

85、育人目标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践行文化。(

86、校规校纪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

87、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

88、学校文化本身的特点就是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

89、学校里面的物质建设,仅仅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

90、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

91、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形态。(

9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强调了教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93、泰勒认为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94、教师文化有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的特征。(

95、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96、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意识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9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社会教育。(

98、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

99、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教育同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

100、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DCCB610CCAAB1115ABBBB1620AADBD2125ABDDC

2630BDDDC3135DBACA3640DCBAB4145BADAC4650ACCDC

5155DCCAB5660DCABA6165DDDAB6670ACBBA7175BAADD

7680ACBAA8185BDABB8690ADADB9192C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CDE 4.AC 5.ABCD 6.ABD 7.ABCD 8.AC 9.ABCD 10.ABCD 11.ABCD 12.AC 13.ABC 14.BCD 15.ABCD 16.ABC 17.BCD 18.ABCD 19.BC 20.ADE 21.ABCDE 22.CD 23.ABC 24.AB 25.CD 26.ABCDE 27.ABCD 28.CDE 29.BC 30.BD 31.ACD 32.ABC 33.ABCDE 34.ABC 35.ABCDE 36.ABC 37.ABCDE 38.ABC 39.BCD 40.ABCD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5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2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26、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27、提出“白板说”的是(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

A、条件 B、关键 C、重要补充 D、唯一因素

3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3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3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3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4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46、“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

47、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9、“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5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3、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54、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

A、荀子 B、洛克 C、孟子 D、华生

5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华生

56、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7、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58、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9、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60、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讲是(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2、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格塞尔 D、华生

63、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

A、发挥求异思维 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鼓励想象 D、改善知识结构

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

A、灵感和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逻辑思维 D、定向思维

65、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66、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

A、良好的情绪 B、强烈的好奇心 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67、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

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成人期

6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A、基因复制 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 D、直接环境

6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7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7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7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73、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7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7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7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7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80、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1、儿童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2、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83、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4、危险期主要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8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8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8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

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89、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9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C、促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92、美国心理学家(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4、( )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5、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 )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96、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7、前苏联心理学家( )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A、维果茨基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蒙台梭利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家庭活动

99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00、美国心理学家( )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威尔逊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E、平衡理论

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精神活动 D、思维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洛克 E、威尔逊

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A、身体状况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5、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6、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E、成熟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7、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学校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9、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 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0、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抽象运算阶段

11、主张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的教育者是(

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12、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成熟 D、个人的学习态度

E、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

A、对人的潜能的信任 B、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对人性的了解 D、重视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价值 E、重视主体的自我意识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

A、面向全体学生 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C、抓住关键期 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 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

15、格塞尔的行为发展量表所指的四个领域是

A、运动 B、适应 C、语言 D、个人——社会交往 E、思维

16、社会环境包括(

A、物质条件 B、社会关系 C、社会意识形态 D、文化 E、经济

17、教育应以人为本,下列选项中反映这一要求的是(

A、尊重个体的尊严 B、培养个体的批判意识 C、教师身体力行

D、鼓励学生肯定自己 E、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发生认识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有(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命题运算阶段

20、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

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引导学生的控制力 C、培养健全的人格

D、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E、重视家校联系

21、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体型巨变 B、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性开始成熟 E、骨化过程完成

22、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第二性征出现 E、体型巨变

23、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B、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 C、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康德 E、高尔登

25、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26、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

A、个性包括共性 B、个性排斥共性 C、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E、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7、身体的发展包括(

A、个性特征的发展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28、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

A、独立思考能力形成 B、性机能成熟 C、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 D、身体发育正常 E、个性形成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30、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早慧的儿童常常晚年平常 C、失去双手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

D、数学成绩好的儿童语文成绩却很差 E、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

31、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高尔登 E、孟禄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是(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E、成年期

3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实践活动

3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3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A、规范发展方向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发展价值 D、开发特殊才 E、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6、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A、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B、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C、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D、个体身心发展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E、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7、下列人物中持内发论的观点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3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

A、男女性别的差异 B、身心的所有构成 C、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倾向上 D、知识结构上 E、认知水平的差异

39、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E、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40、按照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大环境 D、小环境 E、人文环境

4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层次包括(

A、学校活动 B、生理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活动 E、家庭活动

42、人的力量包括(

A、身体力量 B、社会力量 C、家庭力量 D、网络力量 E、精神力量

43、人的根本力量在于精神力量,因为(

A、创造和使用工具,增强生存能力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要 C、认识自己和改善自己,发展和完善人自身 D、每个人都有自己潜能 E、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人格

44、青年期的生理发展特征有(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E、自我意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45、中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

A、重视人生观教育 B、重视安全教育 C、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D、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E、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6、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

A、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B、情感和意志的不断发展 C、自我意识觉醒

D、独立精神加强 E、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47、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有(

A、体型巨变 B、性开始成熟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

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

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

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

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

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

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

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

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

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

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

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只是注重学校教育就可以了。(

22、人可以自我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因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23、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2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

25、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2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格塞尔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27、内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28、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持内发论的观点。(

29、人生的每个阶段对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全程性的意义。(

30、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1、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2、瑞士心理学家科尔伯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33、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3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35、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36、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7、社会环境是人类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3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39、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4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

4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2、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的作用。(

4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是决定人的发展的惟一的因素。(

44、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性机能成熟,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45、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46、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47、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4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证明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4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外部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50、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良能”分别讲的是道德潜能和智能潜能。(

5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52、成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53、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54、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唯一因素。(

55、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

56、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1218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57、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58、学校教育只要掌握了“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59、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学校教育只具有延时价值,不具有即时价值。(

60、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2、人的潜能,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63、华生是内发论的主要代表。(

6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65、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66、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

67、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来讲是发现人的价值。(

68、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69、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70、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身体的力量。(

71、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但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72、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皮亚杰。(

73、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7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决定的。(

7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学习能力为标志。(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

78、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动因。(

7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80、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81、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8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8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8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8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86、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87、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88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

89、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

90、“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儿童期。(

9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92、瑞士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93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9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95、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

9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9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98、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成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9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0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DDD610BCACB1115DDADB1620BCDCB2125DCBCC

2630DBABD3135BCCDA3640BBCCA4145CCCAC4650ADCCA

5155BBCCD5660BDDDB6165DABAB6670CBABA7175BDABA

7680BBACD8185ABCCA8690BCDDC9195DCDCC96100DACB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E 3.BCD 4.ABCD 5.ABCE 6.ABCD 7.ACDE 8.ABCD 9.ABCDE 10.ABCD 11.BDE 12.DE 13.ABCDE 14.AB 15.ABCD 16.ABCDE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 21.ABCD 22.ABC 23.ABCDE 24.AD 25.ABCDE 26.AE 27.BC 28.ACE 29.BCD 30.ACE 31.AB 32.AD 33.ABCDE 34.ABCDE 35.ABCD 36.AB 37.AC 38.ABC 39.BCD 40.AB 41.BCD 42.AE 43.ABC 44.ABC 45.ABCDE 46.ABCD 47.ABC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列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标式

15、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6、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7、“美育”一词最早是(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希勒 D、卢梭

1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9、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培养目标

20、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

A、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认为(

A、社会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 B、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一样高

C、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D、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22、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价值取向 C、教育功能 D、教育方针

23、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人和社会的关系(

A、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B、应当把人的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

C、应当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

D、应当随社会的发展来确定二者的关系

24、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人本身 B、社会 C、经济发展 D、分工

25、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

A、社会条件 B、社会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

2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改善教育设施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大教育投入 D、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27、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

A、社会 B、未来 C、全体学生 D、世界发展

2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

A、创新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团结协作精神 D、革命传统精神

2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

A、培养爱国主义者 B、培养高科技人才 C、培养劳动者 D、培养有知识的人

30、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D、发展科技和经济

31、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 D、中国传统文化

3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B、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

33、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 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 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

34(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35、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6、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37、( )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 B、温家宝 C、胡锦涛 D、邓小平

38、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3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40、培养劳动者是(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41、当前,流生问题与( )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4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44、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45、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6、教育目的本质是( )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47、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4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4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笃尔普

50、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51、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5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54、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

A、自我实现的目标 B、人际关系的目标 C、公民责任的目标 D、发展认识能力

5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56、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5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5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5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60、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审美观

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6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 )范畴。

A、智育 B、德育 C、美育 D、体育

63、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作用。

A、一般 B、支撑 C、辅助 D、主导

6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6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66、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67、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68、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在(

A.1911 B.1912 C.1957 D.1958

69、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是( )提出的。

A、卢梭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70、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这种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71、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这种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72、斯宾塞认为,学生应该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这是( )的活动做准备。

A、为直接维持自己生存 B、为获得生活生活上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

C、为抚养子女 D、为更好履行社会义务、维持正常社会关系

73、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

A、评价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74、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法

75、在西方传统的课程理论中,通常把课程目标分为:事实、技能和( )。

A、知识 B、能力 C、态度 D、素质

76、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 D、定位作用

7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赫尔巴特

78、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B、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方向

7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

A、美育 B、体育 C、智育 D、德育

80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实施素质教育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1、自然主义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的主体思想(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泰戈尔 D、卢梭

82、下列哪位将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

A、赫尔巴特 B、加涅 C、乔姆斯基 D、杜威

83、《理想国》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

A、尼采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84、(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85、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86、(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8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89、“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90、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 )做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9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培尔

92、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93、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95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 )”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A、社会环境 B、儿童自然 C、儿童社会 D、社会影响

96、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殊教育 D、终身教育

9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98、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99、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100、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101、素质教育是促进(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102、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0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104、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105、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06、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107、培养学生(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08、( )是着眼于受教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选择作用 E、协调作用

2、教育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

A、为谁培养人 B、怎样培养人 C、培养什么人 D、怎样办教育

E、办什么样的教育

3、在制定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涉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

A、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B、教育与文化的问题 C、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问题 E、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问题

4、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

A、卢梭 B、康德 C、裴斯泰洛奇 D、马斯洛 E、萨特

5、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

A、孔德 B、卢梭 C、纳托普 D、凯兴斯泰纳 E、涂尔干

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

A、全面发展 B、社会经济发展 C、社会制度 D、文化背景

E、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7、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A、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B、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

E、素质教育要体现地区特色

8、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A、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重视人文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E、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9、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有(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10、“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况的教育目的”体现出教育目的应该(

A、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 B、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 C、培养“完善的人” D、培养有能力的人 E、培养创造性

11、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E、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12、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激励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13、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E、社会的价值取向

1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15、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

A、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E、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

16、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表现在(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C、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 D、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

E、检查学校的物质设备

17、下列各项中受教育目的制约的有(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制度 D、教育内容 E、教育思想

18、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

A、教育目的是教育制度建立、教育内容确定和教育方法选择的最高准则

B、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手段的选择等有支配、协调的作用

C、教育目的对国家的教育规划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D、教育目的是检验教育活动成果与否的最根本标准

E、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涵,也是教育评估最高准则

19、下列属于社会本位目的论的观点有(

A、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D、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E、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0、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A、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 B、教育发展程度和教育规律

C、哲学观念 D、人性假设观念 E、理想人格

2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A、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B、受时代思想发展水平的制约

C、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D、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E、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这表现在(

A、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 B、学校有健全的设施

C、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

D、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效为全面的考虑

E、学校是接受政府管理的

23、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具体说来,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三点。(

A、管理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E、教育功能

24、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以下教育学家支持“神学的教育目的论”的是(

A、夸美纽斯 B、雅克·马里坦 C、小原国芳 D、卢梭 E、洛克

25、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其代表人物有(

A、卢梭 B、夸美纽斯 C、福禄倍尔 D、洛克 E、裴斯泰洛齐

26、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就不能不看到这一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B、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D、社会主义可以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E、原始社会的人的发展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典范

27、以下正确表达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A、我国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我国具备了所有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D、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8、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A、创造精神 B、实践能力 C、活动能力 D、开放思维 E、崇高理想

29、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B、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D、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E、校长权利与教师权利的关系

30、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包括(

A、自我实现的目标 B、人际关系的目标 C、经济效率的目标

D、公民责任的目标 E、共产主义的目标

31、下列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 )

A、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公民责任的目标 D、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 E、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32、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

A、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B、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C、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D、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E、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3、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

A、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心理品质

B、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C、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D、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E、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4、下列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理解正确的有(

A、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B、只有在现代才有创新精神

C、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D、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般区别 E、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理论研究中可以相互替代。(

2、教育目的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

3、在确定教育价值取向上,应该处理好人和社会的关系。(

4、传统教育不可能体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5、由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时应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差异。(

6、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7、美育的内容就是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相结合。(

8、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9、传统教育强调统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所以应该反对传统教育。(

10、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11、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平均发展。(

1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1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8、广义的教育目的就是指国家的教育目的。(

19、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预期的目的,但不是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

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21、由于存在各级各类的学校,因此教育目的并不是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2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

2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24、教育目的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具有激励的作用。(

25、美国学者华生认为:“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

26、教育方针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8、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不需要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29、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3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培养目标。(

3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一般性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2、教育目的制约着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方法的选择。(

33、各级各类学校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3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35、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测。(

36、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

3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38、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39、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德国的康德等。(

40、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萨特,德国的康德等。(

41、目的与目标实际上是一回事,都可以测量。(

4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是根据一般的教育对象提出来的。(

4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4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称为教学目标。(

45、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46、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47、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8、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49、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实质上都是强调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50、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51、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52、前苏联是一个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其教育目的包括自我实现的目标等。(

53、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54、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教育目的强调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

55、教育目的是具有客观性,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56、教育目的的制定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57、拉伯雷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在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上,他们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人。(

5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9、马克思认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60、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6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

62、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3、教育目的本质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64、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65、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社会。(

66、德育就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67、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68、重视智力的发展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69、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积累。(

70、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71、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不存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72、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73、创造美的能力仅仅指艺术美的创造。(

74、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是中学智育的表现。(

7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76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了“四有、两爱、两精神”的表述。(

77、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1985年《决定》中规定的。(

7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79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80、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81、人的片面发展是旧的劳动分工和阶级对立的产物。(

82、人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人的发展。(

83、应试教育的核心点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84、“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一个教育科学的概念。(

85、“素质教育”就是针对我国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

86、《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87、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88、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89、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一些音、体、美之类的课程。(

90、素质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方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91、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道德素质教育。(

9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93、素质教育包含了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全民教育的教育思想的转变。( )

94、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拥有大众个性的人。(

9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个人价值作出规定。( )

96、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97、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98、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应试教育。(

99、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调控的根本体现。(

100、教育目的并不是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BAD610CCCCC1115DDBDB1620ACDCC2125CBADA

2630BCACB3135ACBAD3640AACAA4145ADBCA4650DBBDC

5155BACDA5660DDDCC6165DADAC6670DABBA7175BABBC

7680ABADC8185DDBCB8690ACABA9195ACDCB96100BCABD

101105ACCCA106108CD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 3.CE 4.ACDE 5.ACDE 6.BCDE 7.ABCD 8.ACD 9.ABCDE 10.ABCE 11.ABCD 12.ACE 13.ACD 14.ACE 15.ABCD 16.ABCD 17.BCD 18.BC 19.ABD 20.CDE 21.ACDE 22.ACD 23.BCD 24.ABC 25.ACE 26.ABC 27.CDE 28.ABDE 29.ABCD 30.ABCD 31.ABDE 32.BCE 33.AE 34.AC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10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 1987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219891120,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 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 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自觉性

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

A、自律意识 B、维权意识 C、自我意识 D、服务意识

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智者派 B、犬儒派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历史学派

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隐性形象

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专业形象

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A、受教育者 B、管理者 C、教育者 D、教育影响

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A、知识的传授者 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 D、行为的示范者

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以学习为主 B、具有独立人格 C、学生是未成年人 D、具有儿童天性

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管理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制型

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A、以诚相待 B、互助互惠 C、民主平等 D、和谐亲密

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27、下列哪种课桌摆放方式不利于师生的交流( )

A、秧田式 B、圆桌式 C、马蹄形 D、蜂巢式

28、师范生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的教育是(

A、在职培训 B、继续教育 C、任职辅导 D、远程教育

29、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D、学生的认知特点

30、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这体现了哪一种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发生认识论

31、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2、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体现了儿童个体发展的什么特点(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3、下面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B、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教育始终要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D、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3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35、当前世界上对教师身份的认定并不统一,下面哪个国家其教师不是公务员的身份(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36、我国当前是由谁来负责教师的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等事务(

A、教师专业自治团体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师所在的学校 D、社会与教育相关的公共事业机构

37、许多国家都对教师资格的取得规定了相应的学历要求。比如,日本政府规定小学或初中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水平(

A、高中毕业 B、学士学位 C、硕士学位 D、博士学位

38、在我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A、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C、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9、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合格证书包括《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其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不包括(

A、《高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B、《初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C、《小学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D、《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

40、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41、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职务的初级职务不包括(

A、三级教师 B、高级教师 C、小学一级教师 D、二级教师

42、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不具有以下哪个特征(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C、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43、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专业素质 B、教师的个性品质 C、教师的个人修养 D、师生关系

44、人们常说:“教育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45、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6、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A、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7、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

A、亲近感 B、理解感 C、尊重感 D、期待感

48、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

A、教书育人 教学科研 B、教学科研 教书育人 C、教育教学 教书育人 D、教书育人 教育教学

49、《教师资格条件》规定,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他将(

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 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D、不能再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50、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量力性 C、巩固性 D、直观性

51、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 )制。

A、审定 B、国定 C、认定 D、选定

52、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身体情况

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C、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53、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瓦根舍因

5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质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5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56、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

A12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57、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5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59、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6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6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6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6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6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

A1978 B1985 C1993 D1995

68、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6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7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7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72、“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7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74、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75、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76、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素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77、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7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7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80、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8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8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8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84、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85、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86、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7、每年的910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

A1985 B1989 C1993 D1995

88、“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89、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A、社会的属性 B、实践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90、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

A、特别的保护 B、正常的保护 C、热心的保护 D、一般的保护

91、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92、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93、《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94、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95、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荣誉权

96、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97、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98、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99、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10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师生关系具有( )特点。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辩证统一 D、教学相长

101、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102、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告,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103、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的是(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104、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05、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106、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107、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108、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9、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了明确说明的是( )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110、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

A、学生是独立的人 B、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C、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D、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E、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特点有(

A、生理发育成熟期提前 B、思维活跃敏捷,但对学校学习兴趣不高

C、多元价值观念、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观

D、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E、心理问题增多

3、教师的人格形象包括(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教师的气质

D、教师的兴趣 E、教师的性格

4、下列哪些行为是教师道德形象的体现(

A、理解学生 B、公平公正 C、奉献精神 D、博学多才 E、为人师表

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B、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C、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D、了解学科发展脉络

E、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6、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

A、个性 B、情绪 C、健康 D、学识 E、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7、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将心比心,促进学习 B、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C、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D、兴趣广泛,共同发展 E、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8、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努力(

A、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B、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C、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 D、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E、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

A、教师的智慧 B、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C、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D、课堂组织环境 E、教师的人格因素

10、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表现为教师的(

A、社会身份获得 B、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 C、民主参与度

D、政治影响力 E、专业素养的提高

1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主要有(

A、柏拉图 B、华生 C、洛克 D、荀子 E、施太伦

12、以下哪些是杜威的儿童展观( )

A、教育即生长 B、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

C、教育即生活 D、从做中学 E、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31991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该《公约》尊重儿童的精神体现了下列哪些原则(

A、无歧视性原则 B、儿童利益优先原则

C、保障儿童生存、生命与发展的原则

D、尊重儿童的意见发表权、参与权等,保障儿童成为行使权利的主体

14、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E、个别差异性

1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保护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哪几种保护(

A、司法保护 B、家庭保护 C、学校保护 D、社会保护 E、自我保护

1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哪些原则(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E、给未成年人最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17、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认为是最好的一种发放,并要求一步步严格地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的正确答案也算错。这种做法违反了儿童发展的哪条原则(

A、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B、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C、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D、教育要给学生能动的空间

E、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18、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哪些具体的方面(

A、创造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可选择性 E、自主性

19、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A、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

B、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C、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尤其强调小组教学的作用

D、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E、由学生参与制定规章制度并在严格的监督下要求一步步执行

20、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下列哪些是成为一名教师应该满足的要求(

A、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B、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状况等

D、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1、专业化的职业应符合下列哪些基本条件(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技能需要上岗前经过学校专门长期的培训,上岗后需要继续进修和发展

B、具有相应的制度和资格认证予以保证

C、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不以赢利和谋生为目的

D、具有为顾客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E、具有充分自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2、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A、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B、观察儿童的能力 C、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D、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E、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23、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基本的权利(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惩戒权

E、民主管理权

24、我国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A、工作业绩 B、工作态度 C、业务水平 D、政治思想

25、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教师职务设置包括哪些(

A、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B、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 C、中学教师职务 D、小学教师职务 E、幼儿园教师职务

26、教师考核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客观性原则 B、公正性原则 C、准确性原则

D、充分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 E、充分吸纳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27、科恩豪瑟提出专业的标准包括以下哪几条(

A、具备知识才能的专业能力 B、充分的自治

C、强烈的职业道德 D、运用专门才能的责任感与影响力

28、具体而言,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哪几个方面的条件(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贡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9、一般来讲,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A、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C、强烈的责任感 D、职业道德素养

30、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其具体表现为(

A、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B、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C 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D、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31、在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中小学教师应具有以下哪几个方面的素质?(

A、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与实践的能力

B、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C、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D、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它包括以下哪几个要件(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

C、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D、必须具有规定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33、教师申请参加《专业合格证书》的文化专业知识考试,需要参加哪几门课程的考试(

A、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 B、语文和数学任选一门

C、其他学科(自然、地理、政治、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任选一门

D、教材与教法考试

34、从我国教师职务系列各试性条例的规定来看,担任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

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B、遵守法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C、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

D、具备学历、学位以及工作年限的要求

E、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35、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

A、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B、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确定职务结构

C、颁发聘书 D、聘任

36、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37、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

A、受教育的权利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E、人身自由权

38、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39、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40、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 )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进自己的感情 B、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C、促进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E、促进教师形成好的品质

4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 )决定的。

A、工作性质 B、工作任务 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42、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 )

A、《教师资格条件》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43、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原则。

A、统一要求 B、因地制宜 C、分类指导 D、按需施教 E、学用结合

44、学生具有发展的( )

A、特殊性 B、现实性 C、可能性 D、可塑性 E、可能性

45、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 )

A、平等 B、自由 C、合作 D、时间预算 E、集体讲授

46、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 )

A、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B、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C、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D、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E.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47、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A、限制学校体罚学生权利 B、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C、实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D、关注贫困学生,设立帮困基金

48、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

A、个性 B、情绪 C、健康 D、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E、衣着打扮

4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符合这一关系的选项有( )

A、师严乃道尊 B、不打教不成 C、以儿童为中学 D、严格要求的民主关系 E、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50、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感念,关于教师表述正确的有( )

A、是教育者,教师职业不是专门的职业 B、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C、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D、要以教师为中心

E、“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了教师示范者的角色

三、判断题

1、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处于儿童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说到底还是一种决定论。(

2、在教育与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

3、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4、儿童个体的发展就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

5、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

6、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7.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各种倾向性形成的过程中,而他们又很缺乏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教育中就应严格地控制他们的所作所为。(

8、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都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9、教师资格证书终生有效,且全国通用。(

10、在我国,教师属于公务员系列。(

11、对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而言,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12、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3、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4、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

15、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的惩戒措施,对一些学生实行特殊管理。(

16、实行教师聘任制,意味着我国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

17、教师的政治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18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9、所谓全面掌握,就是要深入钻研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的知识内容,不仅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对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认真吃透。(

20、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21、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审定。(

22、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23、招聘即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具有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具有公开、直接、透明度高等优点。(

24、教师培训是相对于职后教育而言的,它也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偿、更新知识的功能。(

251999913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正式发布施行。(

26、成年人有一定的阅历,懂得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培养儿童是正确的。(

27、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

28、上课拖延时间说明教师认真负责,是教师优良品质的体现。(

29、师生之间建立友谊虽然可以是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但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

30、师生共享,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1、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师地位的提高。(

32、教师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是教师教育权的体现。(

33、教师偏爱优等生,不会对师生关系造成影响。(

34、虽然在教学中师生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

35、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

36、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37、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8、“交班费”、“印试卷”、“组织活动”等情形均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39、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的阶段。(

40、目前,我国的师资培养模式是开放型的。(

41、教师的工作绩效有模糊性的特点。( )

42、按照教育法规的规定,教师对学生的评定结果不能搞排名和公示,以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

43、教师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 )

4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廉洁从教。( )

45、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4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从属关系。( )

47、只要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48、教师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仅指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49、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授受关系。(

50、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51、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时期的人。(

5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研究教材和充分研究教学方法。(

53、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这是19891120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教育联合公约》的核心精神。(

54、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55、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说明教师要具备更高的教育专业素(

56、儿童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

57、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有: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权利。(

58、在教育系统的诸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

5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实质上是交往。(

60、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61、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特殊属性。(

62、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学生质的规范性。(

63、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64、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65、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

66、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67、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文化地位。(

68、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6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70、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71、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72、教师是专业人员,但是教师职业不是一种专门职业。(

7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的专业化。(

74198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视为专业职业。(

75、《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6、良好的师生关系只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

77、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78、校外活动和学校教育活动一样,都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79、学生有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80、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81、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只需要老师努力就可以达到。(

82、衡量师生关系的好坏,主要是根据人际关系的基本品质进行判断的。(

83、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没有多大的影响。(

8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5、师生关系是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只属于一种正式的关系。(

86、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8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88、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经济收入反映出来的。(

89、教师的劳动对象与生产劳动的对象没有质的区别。(

90、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理念。(

91、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式、方式和效率。(

92、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是教师的人格特征。(

93、“师道尊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8世纪以后出现以儿童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

94、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95、在中国古代,教师职业就已经有了确定的从业标准。(

96、我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97、教师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前提。(

98、从狭义来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99、我国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100、教师职业声望是指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评价及认可程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DC610BDAAB1115CDCCC1620BCADA2125CBAAC

2630BACBD3135DBDBB3640BBCDC4145BDACD4650AACDB

5155BDCAB5660BCAAB6165DBADB6670CCBAA7175CBABC

7680ABDCD8185ACBBC8690AADCA9195DDCBC96100DDACD

101105CACDB106110ADCCD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DE 3.ACDE 4.BCE 5.BCDE 6.ABCE 7.BCE 8.ACDE 9.ABCDE 10.ABCD 11.BC 12.ACDE 13.ABCD 14.ABCDE 15.ABCD 16.ABCD 17.ABCDE 18.ABDE 19.ABCD 20.ABCD 21.ABCDE 22.ABCDE 23.ABCE 24.ABCD 25.ABCD 26.ABCDE 27.ABCD 28.ABCD 29.ABD 30.ABCD 31.ABCD 32.ABCD 33.ABC 34.ABCDE 35.ABD 36.ABCE 37.ABCDE 38.ACD 39.CDE 40.ABCD 41.ABDE 42.BDE 43.BCDE 44.DE 45.BCE

46.ABCDE 47.ABCD 48.ABCD 49.DE 50.BC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六章 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斐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 知识 B 能力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鲁姆 D 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计划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 泰勒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柏拉图 B 毕达哥拉斯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A 杜威原理 B 泰勒原理 C 斯宾塞原理 D 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 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 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 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 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 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21、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

A 德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英国

22、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 )。

A 20世纪7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末21世纪初

23、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

A 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 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24、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生活本身

25、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亚里士多德

26、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7、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的观点。

A 人文主义课程观 B 科学主义课程观

C 知识本位课程观 D 能力本位课程观

28、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布卢姆

29、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

30、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31、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 )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32、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33、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CIPP评价模式

34、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

35、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

36、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

A宏观结构 B微观结构 C抽象结构 D具体结构

37、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A教材的编写方式 B教师的教学方式 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式

381944年出版的( )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

A博比特的《课程》 B查斯特的《课程编制》

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3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注意课程理论

4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41、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 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4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44、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

A 科目 B 知识 C 跑道 D 讲授

45、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 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 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 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46、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

A 课程结构 B 课程目标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

47、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A 课程内容 B 课程计划 C 课程目标 D 课程设计

48、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

A 选修课程 B 学校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必修课程

49、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文件 D 课程标准

50、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A 引导者 B 组织者 C 领导者 D 实践者

51、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

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教育主管部门

52、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

A 课程目标 B 课程标准 C 课程结构 D 课程设计

53、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A 分科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

54、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A 活动课程 B 校本课程 C 综合实践课程 D 选修课程

55、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

A 课程计划 B 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 课程设计

56、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A 教师 B 学生 C 课程表 D 学校环境

57、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A 斯克里文 B 泰勒 C 杜威 D 斯塔弗尔比姆

5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

59、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6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61、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6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知识型课程

6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过程评价模式 D 成果评价模式

64、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 D 课程

6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68、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6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7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7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7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7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74、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 安排课程表 B 分析教学任务 C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 组织教学活动

75、在1988年改革之前,( )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罗斯

7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美)克伯屈 B (美)杜威 C (法)卢梭 D (德)福禄贝尔

77、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A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 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 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78、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7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 活动课程 B 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学科课程

80、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 为谁教 B 怎样教 C 教什么 D 教给谁

81、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 课程分类 B 课程评价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设计

8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 杜威 B 叶圣陶 C 贾克森 D 苏格拉底

83、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 课程是项目

84、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 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 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 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5、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 现代化 B 综合化 C 系统化 D 理论化

86、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87、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 活动课程 B 社会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特色课程

8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8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9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91、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 以上都不对

9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

93、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 )

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 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9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95 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活动 B 教学 C 科研 D 教育

96、课业及进程是指( )

A 课表 B 课程 C 教程 D 学期

97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 )

A 以智育为主 B以上课为主 C以课外活动为主 D以社会实践为主

98、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

A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 B智育、德育和体育教育内容

C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D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

9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学生会 B 班级 C 小组 D 团委

100、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D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101、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102、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洪堡

10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

A 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 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 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104、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105、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

A 活动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隐形课程 D 综合课程

106、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 )的关系。

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0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 )的关系。

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08、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 )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A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109、课程的( )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 纵向组织 B 逻辑组织 C 横向组织 D 心理组织

110、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 )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

A 学科课程 B 分科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据任务,课程可分为(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多元课程 E 能力课程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 知识结构 B 社会发展 C 教育部门的政策 D 学生的身心发展

E 课程理论

3、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对学生的研究 B 对社会的研究 C 对课程的研究 D 对学科的研究

E 对科学的研究

4、活动课程(

A 又称为经验课程 B 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 C 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D 缺点在于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E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

C 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D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E 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6、安排课程表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 整体性原则 B 有效性原则 C 迁移性原则

D 生理适应性原则 E 实时性原则

7、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A 新课程计划的特征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B 教师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C 学校管理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D 校外环境支持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E 学生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其重心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B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C 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D 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E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

9、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B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C 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D 它的一个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

E 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10CIPP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

A 背景评价 B 输入评价 C 输出评价 D 过程评价 E 成果评价

11、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课程可分为(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综合课程 E 学科课程

12、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

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13、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 )

A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 D学周安排

14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15、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6、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 )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E组织和实施活动课程需要一定条件

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8、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科学性

19、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0、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21、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22、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

A 趣味性 B 逻辑性 C 简约性 D 系统性

2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

A 学生被动学习 B 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 忽略个体知识 D 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

A 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 弄清两者之间的内在依据

C 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 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25、综合课程的优点是(

A 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 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 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6、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A 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 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 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27、隐形课程具有( )的特点

A 计划性 B 内隐性 C 随机性 D 不确定性

28、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A 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 B 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 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 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29、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A 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 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C 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 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30、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

A 教师 B 学生 C 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31、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A 课程的开放无度 B 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 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 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32、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33、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往往是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C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D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 E课程内容强调以间接经验为主

34、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以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

C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D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E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35、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

A思维领域 B身心发长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动作技能领域

36、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

A课程是标准 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经验 E课程是知识

37、课程的一般结构在今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趋向与统一 B趋向与多元化 C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保持原有的基本结构 E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38、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

A练习题 B主题 C任务 D评价标准 E大学大纲

39、制定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A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B评价标准应当突出重点 C评价标准应该量化

D评价标准应该有唯一的标准 E评价标准应当有一定的弹性

40、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泰勤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放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41、泰勤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共有以下几个步骤(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境 C设计评价手段 D利用评价结果

E采取果断措施

三、判断题

1、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2、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更具有时代性。(

3、教科书和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科书是教材的一种形式。(

4、在教育实践中,潜在课程的具体形式并不存在。(

5、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

6、综合实践课程既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优点,也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优点。(

7、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评价效果。(

8、质性评价很难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应用,因为质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不能量化。(

9、多主体参与评价可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 )

10、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外部人员参与与否并不会影响改革效果。(

11、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12、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著名论争,结果是主要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

13、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

14、“三育”是体、美、劳。(

15、课程结构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

16、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17、就国内情况看,人们普遍接受的主要还是课程是知识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则更为合理一些,更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

18、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19、哲学对课程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次:一是哲学本位论的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

20、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1、关于课程目标的垂直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2、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

2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典型的科学主义的课程观。(

24、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的科学课程。(

25、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偏重知识的是实质教育论。( )

26、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周安排和课时分配。( )

2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就是拓展型课程。( )

28、学校情境中只有以无意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才是隐性课程。( )

29、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是核心课程。( )

30、综合课程论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为流行,占优势的课程论。( )

3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

32、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 )

33、从1999年开始,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开发体制。( )

34、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研究比教学研究更为重要。(

3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泰勒。(

3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37课程实施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38、广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学科。(

39、课程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但是不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40、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4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基本部分构成。(

4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43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4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45、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

46、从课程的任务来看,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7、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了研究型的课程内容。(

48、拓展型课程把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49、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

50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51、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县、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变动。(

52、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53、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

54、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而设立的课程,不受国家和地方的制约。(

55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

56、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57、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58、从国家或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教育目的是具体的。(

59、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

60、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科的授课时数和 周学时等。(

61、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

62、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6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是推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64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65、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

66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67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6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

69、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

7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

71、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72、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只能开设必修课。(

7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提出来的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模式。(

74CIPP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创立的。(

75、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76、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77、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78、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79、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

8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81、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82、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课程文件。(

83、教科书的使用对象是教师。(

84、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

85、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86、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8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通性;基础性。(

88、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

89、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杜威。(

90、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克伯屈提出来的。(

91、安排课程表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92、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93、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94、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环节是课程评价。(

95、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是杜威。(

96、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洛克。(

97、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夸美纽斯。(

9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

9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

10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CCAD610AADAC1115ADDBA1620CBBDA2125DBCAA

2630BADCA3135ADAAC3640ADCDA4145DDCCD4650BCDAB

5155BCACB5660ABDCB6165ABBDC6670ABCAC7175DAADB

7680BBDDC8185DCAAA8690DCCAB9195ADDDB96100BBABB

101105CCDDC106110CAAB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DE 3.ABD 4.ABCDE 5.CE 6.ACD 7.ABCD 8.ABCDE 9.ACD 10.ABDE 11.ABC 12.BCD 13.ABCD 14.ABCE 15.ABCD 16.ABCD 17.BDE 18.ABC 19.ABCE 20.BCD 21.AB 22.BCD 23.ABCD 24.BCD 25.AB 26.ABD 27.BCD 28.ABCD 29.BC 30.ACD 31.BC 32.ABCE 33.BCD 34.ACDE 35.CDE 36.CDE 37.CE 38.BCD 39.BE 40.ABCDE 41.ABCD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七章 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 实验法 B 讲解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 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制于教学策略的支配 D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 教学工作 B 公共关系 C 行政工作 D 总务工作

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 认识活动 B 实践活动 C 交往活动 D 课堂活动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凯洛夫

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 非指导教学模式 B 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 发展性教学模式

D 最优化教学模式

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论争。

A 知识与能力 B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 分科与综合 D 知识与思想

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

A 信号图式法 B 探究发现法 C 暗示教学法 D 五段教学法

1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 讨论法 B 谈话法 C 讲授法 D 实践法

1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 发现学习教学法 B 探究研讨法 C 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 暗示教学法

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 系统性 B 启发性 C 思想性 D 巩固性

1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

A 研究探讨法 B 发现学习 C 暗示教学法 D 范例教学法

14、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练习法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 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6、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A 教育 B 教学 C 教授 D 学习

17、(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实习作业法 D 参观法

18、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A 探究研讨法 B 发现学习 C 暗示教学法 D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1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了( )教学原则。

A 直观性 B 启发性 C 巩固性 D 因材施教

2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 )提出。

A 孔子 B 孟子 C 朱熹 D 老子

21、“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 )教学原则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22、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23、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是(

A教学本质 B教学模式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B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C教学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 D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

25、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A实物 B人自身的活动 C说教 D标本

2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7、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28、直观的具体手段一般有(

A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B实物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像直观、挂图直观 D模像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29、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发现法

30、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布置与批改

31、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3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3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3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

A 认识活动 B 实践活动 C 交往活动 D 课堂活动

35、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3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7、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38、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和等级制计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方便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39、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境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40、教学的作用直接表现在(

A 促进教育发展 B 促进个体发展 C 促进文化发展 D 促进社会发展

4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技能 B 发展学生智力 C 培养学生品德 D 关注个性发展

4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是(

A 教育研究 B 实践操作 C 课堂教学 D 课外活动

4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 引起学习动机 B 巩固知识 C 领会知识 D 运用知识

44、《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符合(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45、提出著名的“产婆术”的人是(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赫尔巴特 D 苏格拉底

46、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B 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C 教学就是智育 D 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

47、教学要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制约,依据这一规律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48、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9、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0、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1、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 演示法 B 练习法 C 讲授法 D 谈话法

52、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教学原则是(

A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3、学生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所以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

A 领会 B 检查 C 巩固 D 理解

54、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途径与目的 B 部分与整体 C 过程与结果 D 现象与本质

55、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了四类教学模式,其中个人类的教学模式不包括(

A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 认知发展模式 C 群辩法模式 D意识训练模式

56、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不包括(

A 以学生为本 B 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C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D 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57、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方面(

A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

C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

D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58、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说明的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A 系统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9、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为(

A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B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

D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务→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60、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提出的教育学原则体系不包括(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61、教学过程本质实践说的不足之处在于(

A容易导致教学活动人为的分离 B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C忽略了学生的地位 D难以揭示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

62、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

A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B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C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D要充分运用三种直观教学的手段

63、下面哪一条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A 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 高速度原则 D高难度原则

6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时,要( )。

A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D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65、以下哪一条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A 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D实事求是

66、下面哪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A凯洛夫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巴班斯基

67、是谁将心里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教学模式(

A罗杰斯 B杜威 C布鲁纳 D赞科夫

68、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

A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B给学生安全感

C让学生自发的学习 D以学生为本

69(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 B教育 C自学 D智育

70、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7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72、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7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74、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7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 练习法 B 实习作业法 C 实验法 D 谈话法

7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 知识的传授 B 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77、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78、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7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80、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8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82、“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A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84、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 )

A传授一接受教学 B传授一发现教学

C问题一发现教学 D问题一接受教学

85、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

A最优化原则 B反馈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

86、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87、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A 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 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音带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 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88、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A温故而知新 B不凌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89、启发式教学是( )

A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B一种教学形式

C教学的指导思想 D教学的组织形式

90、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着手,坚持正面教育,这体现了(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91、教学过程是一种( )

A 认识过程 B 特殊的认识过程 C 育知过程 D 育德过程

9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 有领导认识 B 有个性认识 C 有差异的认识 D 有基本的认识

9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 启发式教育 B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9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陶冶法

95、《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

A 谈话法 B 讲授法 C 演示法 D 讨论法

97、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的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98、“已解决问题和小组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是以下哪种教育理论倡导的(

A 进步主义 B 社会重建主义 C 批判理论 D 永恒主义

99、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

A 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

B 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

C 教育目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

D 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

100、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校横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提高

10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 一种主体活动 B 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 一种文化活动

102、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

A 主要手段 B 辅助手段 C 中心手段 D 内在手段

103、实质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04、教学认识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知识和(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105、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6、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 )

A交往性 B间接性 C教育性 D引导性

107( )在他所写的《演说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A西塞罗 B德谟克里特 C昆体良 D亚里士多德

108、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一切均来自经验”,“行”先于“知”,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因此教学应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五个步骤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09、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基本阶段 B基本途径 C基本内容 D基本部分

11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

A 学习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学习间接经验 D智育

111、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部分。

A 主体 B 客体 C 中心 D 范式

112、一门学科的基本实事与基本概念属于( )

A 基本技能 B 基础知识 C 基本能力 D 基本素质

113、阅读、写作、运算、试验等属于( )

A 基本技能 B 基础知识 C 基本能力 D 基本素质

114、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

A 体力 B 智力 C 创造力 D 个性

115、“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16、“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17、教师在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这是由( )原则决定的。

A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 科学性与思维性相统一 D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118、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 )而提出的教学规律。

A 教学的概念 B 学生身心发展 C 教学任务 D 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119、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教学内容以反映最新科学成果,体现了教学的(

A 思想性 B 科学性 C 拓展性 D 趣味性

120、教师在教学中引出内在的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

A 思想性 B 科学性 C 拓展性 D 趣味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

A 指导 B 裁判 C 维持 D 促进 E 定位

2、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A 认识的直接性 B 认识的间接性 C 认识的教育性

D 认识的交往性 E 有指导的认识

3、下面对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 掌握知识是为了发展智力 C 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 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E 二者统一于学生的发展

4、教学过程的结构所包含的因素有(

A 组织教学的构成部分 B 认知活动 C 行为操作 D 方法因素 E 内容因素

5、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所划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阶段有(

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E 检查知识

6、以下属于教学原则的是(

A 教学相长 B 启发诱导 C 教与学相统一 D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E 理论联系实际

7、下面强调巩固性原则的说法有(

A 学而时习之 B 一石激起千层浪 C 温故而知新 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E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出的依据有( )

A 教学规律的需要 B 学生所学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C 人类认识规律的需要

D 教学目标的需要 E 教学自身的需要

9、下面对教学的特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 B 教学具有教育性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 D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组成 E 教学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0、练习法的作用是(

A 识记知识 B 理解知识 C 应用知识 D 巩固知识

E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关于教学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有( )

A 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活动 B 教学实质是一种认识活动

C 教学的本质就是智育 D 教学不等于课堂教学

E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活动

12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

A教育目的 B学生年龄特征 C学科的特性 D学生认知水平

E教学的时空条件

13、教学中学生的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 )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A 观察 B 思维 C 记忆 D 想象 E 兴趣

14、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A 认识的间接性 B 认识的交往性 C 认识的教育性 D 认识的直接性 E 认识的有领导性

1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包括(

A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B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E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6、教学过程的矛盾包括( )

A 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B 新旧知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D 学生个性发展与认知发展的矛盾

E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1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 )

A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E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材相适应

18、一般来说,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应包括( )

A 教师 B 教学内容 C 学生 D 教学手段 E 教学环境

1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20、引导学生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 )

A熟悉教材 B感知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E分析教材

21、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业 B复习 C预习 D社会实践 E课外活动

22、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

A准备好问题 B准备好谈话计划 C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D善于启发诱导 E做好归纳、小结

23、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A 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 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 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 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24、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A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25、学生认识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接性 B目的性 C交往性 D教育性 E简洁性

26、下列关于实验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法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B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C要求教师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D要求目的明确,精选内容

E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27、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28、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练习法 E谈话法

29、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因为(

A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B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

C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D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30、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当做到(

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C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D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3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遵循那些基本要求(

A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2、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发展了铠洛夫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补充了哪些新的原则(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3、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

A 重视理论知识的 B 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C 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34、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哪几点(

A 做好充分的准备 B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C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D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35、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A 讲述 B 讲读 C 讲解 D解读

36、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

A 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B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 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37、讨论法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进行学习。教师在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

A 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 选好讨论题目

C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D 善于引导

38、实验法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要注意以下哪几点(

A 准备工作充分 B及时、具体地指导

C 帮助学生总结 D提出明确要求

39、教学的作用是(

A 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 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 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D 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40、教学的任务包括(

A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D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41、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

A 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 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C 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 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教学过程的实质即(

A 师生之间的互动 B 特殊的认识活动

C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D 特殊的情感活动

三、判断题

1、智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教学内容来进行。(

2、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主导作用。(

3、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坚持以教学为主,不能有其他教育形式。(

4、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6、教学中,教师指导或起主导作用是教师自愿的,不具有客观必然性。(

7、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8、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思想政治方向,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9、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10、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所以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

11、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知识。(

12、循序渐进原则就是系统性原则。(

13、因材施教就是照顾个别同学的差异。(

14、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活动。( )

15、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 )

16、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特点中的引导性。( )

17、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学生为主。( )

18、在基础教育中,双基教学是指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

19、教学主要是一种知识的系统化的过程。( )

20、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相同。( )

21、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22、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

23、“无知者无能”,任何一种知识教学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4、系统性原则又被称为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

25、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

26、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27、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8、实践说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9、教学实践指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或教学实际,是对于教学过程本质的概括。(

30、教学本质的交往说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该是一种交往的过程。(

31、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在心理学方面提出的理论,维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

32、由于教学活动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33、设计教学法是杜威的学生在总结他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4、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模式是一种“折衷”的教学模式。(

35、直观性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36、巩固性原则又可称为接受性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37、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

38、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

39、与讲授法相比,发现法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40、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41、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42、教学在认知方面的最终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43、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4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45、在现代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社会本位。(

46、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47、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48、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49、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师生的关系问题。(

50、因材施教就是教学只要适用个人的特点,而无需考虑整个班级。(

5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5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53、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有领导的认识,“三体结构”指作为中介的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课程和教材。(

5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55、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56、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孟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行的统一过程。(

57、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58、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917世纪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60、“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61、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社会实践。(

62、“授人以渔”说明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传授。(

63、试图根据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64、中学常用的6种教学方法是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65、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6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夸美纽斯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67、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学生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68、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69、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则( Y

70、教学是解决社会经验和人类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71、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启发性原则。(

7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73、“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74、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

75、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6、就教学的本质而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

77、谈话法的最大优点是对个别学生的影响。(

78、学生在教学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练习法。(

79、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

80、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81、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82、运用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83、孔子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84、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85、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86、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8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

88、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89、裴斯泰洛齐指出“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90、个人经验与历史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91、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9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9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9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95、赫尔巴特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96、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97、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98、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99、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谈话法可以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100、知识并不代表智力,人的智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DDAA610BAACC1115ADBCC1620BADBC2125CDBCB

2630BDAAA3135ADBAD3640BDACB4145ABCAD4650DDDCD

5155CACBB5660CCCBB6165ADAAD6670CABAC7175ADACC

7680BABCB8185BDCAB8690BBBCD9195AABCA96100BAABD

101105CBCDD106110CCBBC111115ABABC116120BDDB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CDE 3.ADE 4.ABCDE 5.ABCDE 6.ABDE 7.AC 8.ABCD 9.ACDE 10.CDE 11BDE 12ABCE 13ABCD 14ABDE 15ABCDE 16ACE 17ABCD 18ABCDE 19ABCDE 20BD 21.ABC 22.ABCDE 23.ABCD 24.ABC 25.ACD 26.ABDE 27.ABCDE 28.ABCDE 29.ABCD 30.ABD 31.ABC 32.ACD 33.ABCD 34.ABC 35.ABC 36.ABD 37.BCD

38 ABC 39.ABC 40.ABD 41.ABD 42.ABC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八章 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A 形成性测验 B 诊断性测验 C 总结性测验 D 安置性测验

10、(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11、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

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

式(

A 教学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模式 D 教学方式

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A 难度 B 信度 C 效度 D 区分度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A 测量 B 测验 C 考试 D 评价

14、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A 效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信度

15、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 小班教学 D 小组合作学习

16、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

A 教师主导取向 B 学生自学取向 C 形式性策略 D方法性策略

17、在教师指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属于( )

A 教师主导取向 B 学生自学取向 C 形式型策略 D 方法型策略

18、检验和考试应把握( )

A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 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D 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9、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0、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1、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是( )

A 内容型 B 形式型 C 方法型 D 综合型

2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洛克的《教育漫画》 D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23、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属于( )

A 个别教学法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4、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2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26、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A错误率 B通过率 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2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28、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属于(

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29、(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 教学大纲 B 教科书 C 参考书 D 教学进度

3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3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56 B1860 C1862 D1866

32、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33、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3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35、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3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37、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

说明下列哪科质量指标高(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38、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A卢梭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3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 杜威 B 华虚朋 C 柏克赫斯特 D 克伯屈

40( B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4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42、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 )方式。

A讲演 B讲解 C讨论 D讲授

43、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44、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 教学任务 B 课程标准 C 教学目标 D 教学内容

45、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进程 D 课的类型

46、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

A 学习策略 B 学习计划 C 学习方法 D 学习内容

47、在结构化策略方面成就最显著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苏霍姆林斯基

48、“探究训练”策略提出者是(

A 萨奇曼 B 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 多尔

49、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 收集资料 B 选择问题情景 C 形成解释 D 组织实验

50、结构化策略属于(

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51、形式型策略中最理想的是(

A 集体教学的形式 B 个别教学的形式 C 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D 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

52、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

A 分组教学 B 集体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复式教学

53、课题计划即(

A 单元计划 B 教案 C 课时计划 D 教学大纲

54、下列属于供答型试题的是(

A 选择题 B 论述题 C 填空题 D 判断题

55、计算机的这种独特性,为教学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而是一些革命性变化的可能,其中不包括哪一项(

A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B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

C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D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原理和程序语言

56、( )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A课外辅导 B备课 C上课 D布置和批改作业

57、与学生自主性探索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不包括(

A确定主题 B布置任务 C备课 D制定评价标准

58( )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A 教学基本步骤 B教学程序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59、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 D道尔顿制

6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夸美纽斯 C斯宾塞 D杜威

61、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2、具有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的特点,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

较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制 B 分组教学制 C 现场教学 D 复式教学

63、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其他场所,通过观

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 )

A 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4、以下属于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是( )

A 单一课 B技能课 C练习课 D综合课

65、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 )

A 先决条件 B 中心环节 C 决定因素 D重要环节

66、在教学工作中,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环节是( )

A 课外辅导 B上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D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67、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6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

A 信度 B 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9、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70、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和考试 B考核和考试 C考查和考核 D检查和评价

71、(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72、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A 唐代 B 宋代 C 清末 D 新中国成立后

73、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 )为基本组织形式。

A 个别授课 B 个别辅导 C 班级授课 D 讲座

74、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规律 D 教学原则

75、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A 了解学生 B 阅读参考书 C 上网 D 制定教学计划

76、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

A 知识的传授者 B 学者和学习者 C 集体的领导者 D 学生的榜样

77、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 课后练习

78、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来编班。

A 年龄 B 发展水平 C 知识经验 D 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79、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A 教学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模式 D 教学方式

8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A 测量 B 测验 C 考试 D 评价

81、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 理解 B 巩固 C 应用 D 迁移

82、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

A 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 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 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 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83、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84、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A实物 B人自身的活动 C说教 D标本

85、形成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 B分班、分组 C调控教学 D阶段性总结分析

86、总结测验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 B分班、分组 C调控教学 D阶段性总结分析

87、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是(

A赖斯 B泰勒 C桑代克 D杜威

88、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标准参照性测验 B成就测验 C学能测验 D常模参照性测验

89、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90、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布置与批改

91、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92、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是(

A结构化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93、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9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9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96、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97、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8、( )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 上课 B 备课 C 钻研教学大纲 D 布置课外作业

99、(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 教科书 B 教学大纲 C 教具 D 有关的参考书

100、( )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检查与批改 D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从教材的哪几个方面下功夫(

A 逻辑顺序 B 科学性 C 系统性 D 重点和难点 E 理论联系实际

2、学年计划的内容包括(

A 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B 本学年教学的要求

C 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 D 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

E 各个课题需要的直观教具

3、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

A 课题名称 B 本课题的教学目的 C 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D 本课题的课时计划及各个课时的问题 E 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

4、一个课时的教学目的包括(

A 知识教学目的 B 技能教学目的 C 情感教学目的

D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E 学生的一般发展目的

5、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

A 传授新知识课 B 巩固新知识课 C 培养技能技巧课

D 培养思想品德课 E 检查知识课

6、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

A 讲授课 B 演示课 C 练习课 D 实验课 E 复习课

7、考查的基本方式有(

A 口头提问 B 期中学期测验 C 检查书面作业

D 阶段学绩测验 E 期末学绩测验

8、教学策略包括(

A 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 B 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 C 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

D 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E 教学效果的检查过程

9、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有(

A 分析式 B 综合式 C 直线式 D 分支平行式 E 螺旋式

10、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E 分析型策略

11、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

A 新授课 B复习课 C练习课 D实验课 E测验课

12、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试教学

13、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设立小组目标

C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D个人责任的明确和均等的成功机会

14、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它的优点是(

A便于管理 B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

C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

D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

15、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A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

B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

C采用复试教学 D均等的成功机会

16、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主要从哪几个

面为上课做好准备(

A钻研教材 B教学目的明确 C了解学生 D设计教学过程

17、一般来说,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过程紧凑

18、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口头作业 C书面作业 D实践作业

19、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布置作业

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A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

C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20、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哪些(

A全面批改 B重点批改 C轮流批改 D当面批改和指导学生互相批改

2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批改作业

22、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 )

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内容固定 D时间固定 E场所固定

23、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板书形式有(

A 论点式 B 线索式 C 图解式 D 陈述式

24、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A 客观性原则 B 计划性原则 C 随机性原则 D 指导性原则 E 发展性原则

25、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

26、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27、以下做法属于外部分组的有( )

A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 B兴趣分组

C能力分组 D学科能力分组 E班内分组

28、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局限性表现在( )

A难以因材施教 B不能大面积培养人才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缺乏灵活性 E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9、教师撰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 )

A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教学计划 C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D课时教学计划 E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30、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布置课外作业 D检查复习 E巩固新教材

31、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 )

A复习、预习 B阅读课外书籍 C书面作业 D口头作业 E实践活动作业

32、测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测验有( )

A论文式测验 B客观性测验 C问题情境测验 D主观性测验 E标准化测验

33、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是指( )

A 观察 B 考查 C 调查 D 考试 E 测验

34、上课的基本要求有(

A 目的明确 B 内容正确 C 方法恰当 D 结构紧凑

35、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内涵有(

A特殊的师生互动 B特殊的时空安排

C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D 特殊的教学内容

36、钻研教材包括(

A 钻研教学大纲 B 钻研教科书 C 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D阅读课外书籍 E 了解学生

37、制定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

A 课题名称 B 本课题的教学目的 C 本课题的计划 D 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E 本课题的教学方法

38、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A 班级、学科名称 B授课时间、题目 C 教学目的、课的类型

D 教学方法、教具 E 教学进程、备注

3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课可分为(

A 单一课 B 综合课 C 实验课 D 检查课 E 技能课

40、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

A 简答题 B 是非题 C 多项选择题 D 组配式试题 E 论述题

4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A 综合性 B 可操作性 C 灵活性 D 层次性 E 指向性

三、判断题

1、课时计划就是教案。(

2、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这里主要是指在教学方法一栏写得详或略。(

3、组织教学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4、一节课成败与否,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5、评定学生成绩时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的要求。(

6、分组教学是个别教学的一种形式。(

7、教学设计包括的范围较大,而教学策略运用范围较窄。(

8、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所以从教学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

9、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

10、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11、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和展示与交流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2、备课首先要做的就是钻研教材,即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13、设计教学过程实质上指的就是设计教案。(

14、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上课的水平。(

15、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

17、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

18、现代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到教学并重,并以研究学生创学习方法为创立现代教学法的前提。(

19、实验法就是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

20、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谚授法。(

2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22、复式教学是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形式。(

2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模式。( )

24、讲授课是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 )

25、古代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 )

26、在教学工作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 )

27、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

28、效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0、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1、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

32、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3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参考书。(

34、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时间的分配。(

3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6、老师在备学生时,只需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7、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制定出来。(

38、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制约。(

39、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

40、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前可以不用写课时计划。(

41、根据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42、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是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43、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

44、备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N

45、课的类型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46、组织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7、简答式试题的最简单的形式是填充题。(

48、选答型试题课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统称为跨学科能力分组。(

49、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50、分组教学制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51、课外辅导的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

52、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53、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54、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5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56、陈述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

57、学生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和考试。(

58、简答式试题又被称为论文式试题。(

59、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60、简答式试题属于试题类型的选答型试题。(

61、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62、结构化策略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综合式和螺旋式。(

63、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是过去的班级授课制。(

64、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

65、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是作业。(

66、测验的效度又称为测验的可靠度。(

67、内部分组有两种形式,外部分组只有一种。(

68、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与测验的难度无关。(

6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70、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

71、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72、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我们把他的这种教学称为产婆术。(

7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4、班级授课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7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普通教育学 》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

76、教学策略是指为完成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7、在中国古代的学校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教学的形式。(

78、班级授课是集体教学的代表,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必须随时代发展而变革。(

79、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

80、分组教学制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811862年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使得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8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83、外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84、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85、课的类型划分的根据是教学任务、完成任务的数量、教学方法。(

86、内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87、问题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88、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89、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讲授新教材、复习过渡、讲授新知识、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90、教学组织形式是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91、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有启发式和注入式。(

92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称为课的结构,也叫做课堂的环节。(

93、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94、美国学者肯普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95、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96、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97、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98、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有考查和考试。(

99、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自评的能力。(

100、综合型策略是按照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AD610BCBBD1115CDBDA1620ABBAB2125DBDBA

2630CDBBD3135CDBAB3640BDCDB4145CBCBC4650DBABA

5155CDABD5660ACCAA6165CDCCA6670CCACA7175DCCAA

7680ACDCB8185ADABC8690DCDDA9195DACDB96100AABA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CDE 3.ABCDE 4.ADE 5.ABCE 6.ABCDE 7.ACD 8.ABD 9.BCDE 10.ABCD 11.ABCDE 12.ABC 13.ABCD 14.BCD 15.AB 16.A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E 22.ABCDE 23.ABC 24.ABDE 25.ABCDE 26.CD 27.BCD 28.ADE 29.BDE 30.ABCDE 31.ABCDE 32.ABCE 33.BD 34.ABCD 35.ABC 36.ABC 37.ABCDE 38.ABCDE 39.AB 40.BCD 41.ABC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九章 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A 德育的社会功能 B 个体发展功能 C 个体享用功能 D 政治功能

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 德育内容 B 德育目标 C 德育过程 D 德育原则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列哪个德育原则(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4、德育的“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

A 道德发展的形式 B 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 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 D 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5、德育“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班杜拉 D 奥苏伯尔

6、“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A 家庭美德教育 B 个性品质教育 C 职业道德教育 D 交往礼仪教育

7、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C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8、“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 德育的途径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的结构 D 德育的内容

9、“社会模仿”的德育模式是一种(

A 行为主义学说 B 认知主义学说 C 人本主义学说 D 认识行为主义学说

10、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A 道德教育 B 传统美德教育 C 时事政治教育 D 思想教育

1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

A 思想政治课 B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 劳动 D 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12 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

A 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 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13、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A 提高品德认识 B 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 陶冶品德情感 D 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1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15、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A 爱国主义教育 B 劳动教育 C 宗教教育 D 民主和法制教育

16、“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7、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社会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 D 道德意志

18、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各学科教学 B 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A 加减评价法 B 操行评语法 C 评等评分评语测评法 D 模糊综合测评法

2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 发展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21、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 德育的政治功能 B 德育的生存功能 C 德育的发展功能

D 德育的享用功能

22、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A 智育 B 德育 C 教学 D美育

23、德育具有(

A 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 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 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2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25、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 )德育目标的要求。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26、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27、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2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A 智育过程 B 德育过程 C 心理咨询 D 教育学生

29、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0、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A 导向型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32、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33、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B 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 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D 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 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B 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 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 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36、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A 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 适当体罚也可以

C 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 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37、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A 自我调控 B 自我监督 C 自律 D 自我疏导

38、教书运用英雄任务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39、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A 情感陶冶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说服教育法

40、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4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2、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4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4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45、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46、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包括(

A 身体、精神 B 道德、学识 C 德、智、体 D 知、情、意

47、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 B C D

48、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49、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5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1、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2、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3( ),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5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56、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

A 突出道德争端 B 询问“为什么”问题 C 澄清与总结 D 使情境复杂化

57、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 课外校外活动 C 劳动 D 共青团活动

58、( )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情感陶冶法 D 锻炼法

59、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管理模式

60、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1、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62、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6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 德育内容上 B 德育规律上 C 德育原则上 D 德育方法上

6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 内容 B 层次 C 结构 D 方法

6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 关键 B 基础 C 内容 D 途径

66、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 各科教学 B 周队活动 C 课外活动 D 班主任工作

67、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 方法 B 手段 C 内容 D 途径

6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 榜样法 B 说服法 C 陶冶法 D 锻炼法

69、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70、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1、德育中运用说服法要注意的要求不包括(

A 明确目的性 B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 以诚待人 D 坚持严格要求

72、德育中运用榜样法要选好榜样,榜样不包括(

A 伟人的典范 B 教育者的示范 C 努力刻苦的同学 D 班级干部

73、( )是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行为主义模式

74、(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行为主义模式

75、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即称为(

A 德育模式 B 德育策略 C 德育类型 D 德育形式

76、( )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 德育目的 B 德育原则 C 德育目标 D 德育规律

77、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是指(

A 德育方法 B 德育内容 C 德育模式 D 德育过程

78、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

A 政治经济 B 学生年龄特征 C 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 教育者的价值观

79、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社会实践教育

8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8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过程。

A 个体与环境 B 个体与社会 C 个体与教育

D 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82、颜回说:“夫子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83、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A 说服法 B 陶冶法 C 实际锻炼法 D 榜样示范法

8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 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85、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是(

A 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86、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A 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7、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 思想德育 B 政治思想 C 思想品德 D 政治品德

88、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则是指( )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A 伦理学 B 哲学 C 教育学 D 社会学

8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 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90、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 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 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91、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 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92、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 )的内容。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劳动教育 D 道德教育

93、“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 )的要求。

A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道德教育

94、“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这主要属于( )的内容之一。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民主与法制教育

9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 知比行重要 C 行比知重要

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96、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 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 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 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97、“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 )原则。

A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 正面教育

C 知行统一 D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98、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要坚持( )原则。

A 共产主义方向 B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 因材施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99、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有(

A 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 B 家访、召开家长会、亲子游

C 家访、书面联系、座谈会 D 家访、亲子游、座谈会

100、在德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原则。

A 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 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C 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101、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B 读书与参加生产劳动的统一

C 上课与做作业的统一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02、德育中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03、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势利导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04、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观念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05、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 人身观教育 B 价值观教育 C 素质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10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C)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A 社会性 B 个体性 C 教育性 D 享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有(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宗教教育 D 道德教育 E 生理健康教育

2、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E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3、下面对道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论述正确的有(

A 知是基础 B 行是关键

C 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D “情”对“知”和“行”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E “意”是“行”的自觉努力,“行”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

4、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A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B 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C 民族文化及传统道德 D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E 经济发展水平

5、下列关于“体谅模式”的正确理解有(

A 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 B 教育即学会关心

C 学龄前阶段是其所说的“社会试验期” D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E 这种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很可靠的

6、下面对德育工作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活动是组织、控制德育过程 B 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者思想品德的形成

C 引导学生向着目标方向发展 D 是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代言人

E 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7、关于“社会模仿模式”论述错误的有(

A 它是一种经典行为主义的模式 B 它是一种认知主义的模式

C 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模式 D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E 它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8、关于现行我国德育目标的认识正确的有(

A 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 B 对德育目标和个人生活幸福强调不够

C 注意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D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的 E 可能导致德育教育的政治化

9、思想教育不包括下面哪些内容(

A 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B 心理健康教育 C 人生观教育 D 劳动教育 E 革命传统教育

10、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强调了(

A 德育目标 B 德育途径 C 德育方法 D 德育结构 E 德育功能

11、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

A明确目的性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注意时机 D以诚待人 E调动学生主动性

12、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B坚持性善论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E倡导民主德育观

13、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发扬民主

D注重宣传和教育 E坚持严格要求

14、榜样法是以他人的( )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A高尚思想 B模范事迹 C模范行为 D卓越成就

15、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目标 E德育方法

16、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 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17、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导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E 疏导原则

18、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政治课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19、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

A谈话 B报告 C参观 D讲解 E讨论

20、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21、德育目标的形成与确定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制约(

A 教育者的个性 B 社会发展因素 C 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D 人的发展因素

22、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表现如下(

A 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 B 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C 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 D 反映在认识结果上的矛盾

23、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过程的区别表现在( )

A 活动方式的区别 B 影响因素的区别 C 形成结果的区别

D 指导思想的区别

2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A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过程

C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D 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5、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可以从( )的一方面开始。

A B C D

26、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A 德育目标 B 教师素质 C 德育内容 D 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27、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

A 教学占用时间最多 B 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 C 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 D 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

28、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是( )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 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 E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9、道德过程的特点有( )

A主体性 B实践性 C统一性 D渗透性 E长期性

30、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的原则。

A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E 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3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

A 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E权威性

32、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

A 应是相同的 B 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E以教育原则为主导

3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 创设良好的情境

D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4、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B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C 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D 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E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的支持

35、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 )

A 讲解 B 报告 C 表扬 D 批评 E参观

36、参与式方法主要包括( )

A 榜样示范 B 陶冶教育法 C 讨论法 D 角色扮演法 E 自我教育法

37、在德育方法中,( )是陶冶法的典型特征。

A 摆事实、讲道理 B 创设良好的情境 C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

D 操行评定 E 潜移默化

38、德育在形式上包括(

A 社区德育 B 家庭德育 C 单位德育 D 学校德育 E 社会德育

39、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

A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规律

E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反复性规律

40、共青团活动是德育的途径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B 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

C 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D 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质

41、锻炼法是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中学德育中的锻炼法包括(

A 报告 B 练习 C 制度 D 委托任务 E 组织活动

42、德育方法之一的处分,一般可分为(

A 警告 B 训诫 C 记过 D 留校察看 E 开除学籍

43、对社会模仿模式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A 由美国班杜拉创立 B 吸收了认知发展的某些观点,并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 C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D 理论拼凑痕迹明显 E 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成果

三、判断题

1、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2、导向性原则更多的是以国家的政治要求和社会性质作为提出原则的支持点。(

3、教学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永远有德育。(

4、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成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时间的多少。(

5、陶冶法中创设情境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来做。(

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7、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是指德育的这种个体享用功能。(

8、德育内容决定德育方法。(

9、“社会模仿模式”所用的德育的主要方法是“榜样法”。(

10、“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11、学校德育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意味着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起着完全、直接参与的作用。(

1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13、道德教育的本质是指个体社会人格的塑造或对个体道德人格发展方面所起的推动。(

14、德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5、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1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具体说来就是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17、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18、在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

19、自律和他律的道德的共性是具有某种外在的强制性,这说明强制性是真正道德的本质。(

20、个体享用性的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因而具有审美的性质。(

21、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

22、在我国中学中,智育是最核心的内容。( )

23、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

24、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25、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 )

2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

27、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协调。( )

2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

29、学生某一道德认识的提高,标志着他的思想品德的提高。( )

30、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政治经济。( )

3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 )

32、不同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不变的。( )

33、教育者的价值观不同,德育过程中预定内容的实现程度不同。(

34、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

35、在德育中,表扬与处分是一种德育途径。(

36、德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37、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38、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39、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

4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

41、智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42、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3、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4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45、德育过程的机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46、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4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8、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49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50、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体现了初中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51、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也是最特殊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2、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53、思想品德四要素中,道德认识是关键。(

54、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5、德育目标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56、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五种:榜样法、说服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57、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8、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59、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60、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61、表扬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赞许和表扬。(

62、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目的游离模式。(

63、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情感,体谅模式重认知,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为。(

64、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班杜拉提出的。(

65、道德讨论中的两个阶段是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66、四种深入提问是升华性提问、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67、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的原则。(

68、认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69、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思想政治教育。(

70、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71、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72、“体谅模式”, 这种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很可靠的。(

73、德育工作者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7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75、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76、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导。(

7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7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79、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过程。(

8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81、陶冶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8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8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8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85、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抗拒腐蚀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86、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等能力构成。(

8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情是基础,行是关键。(

88、“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锻炼法。(

8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90、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两难问题。(

91、认知模式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92、社会模仿模式认为:教育即学会关心。( )

93、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不具有行为主义倾向。(

94、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9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96、体谅模式形成于70年代,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所创立。(

97、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98、认知模式太过于强调认知力的作用,忽视了对道德行为的研究。( )

99、道德两难问题只能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100、麦克费尔提出了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DBB610AABDA1115AABCC1620BCABD2125DBDBC

2630BCBAB3135CCCDA3640CCBDD4145DBDCD4650AADBC

5155BADCC5660CABAB6165BAACB6670DDBCA7175DDBCA

7680CBABA8185DBBAC8690CCCCC9195DDABA96100BBDAC

101105DBAAD106.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DE 4.ABCD 5.ABD 6.ABCD 7.ABC 8.ABCE 9.AB 10.BE 11.ABCD 12.ACD 13.ACD 14.ACD 15.ABCE 16.ADE 17.ABCE 18.ABCDE 19.ABCDE 20.ABD 21.BD 22.ABC 23.ABC 24.ABCD 25.ABCD 26.ACD 27.ABCD 28.ABCD 29.ABCDE 30.BC 31.ABCD 32.CD 33.ABE 34.ACD 35.ABE 36.CD 37.BE 38.BDE 39.ABCDE 40.BCD 41.BCDE 42.ACDE 43.ABC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十章 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 班主任 B 班委会 C 共青团 D 少先队

2、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集体舆论 B 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 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 建立班集体

C 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 教务处 B政教处 C班级 D 团委

5、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A 夸美纽斯 B 埃拉斯莫斯 C 杜威 D 凯洛夫

6、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

A 夸美纽斯 B 埃拉斯莫斯 C 杜威 D 凯洛夫

7、应该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是在(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8、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A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 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 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9、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A 平行管理 B 常规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标管理

10、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

A 平行管理 B 常规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标管理

11、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 )提出。

A 德鲁克 B 马卡连柯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12、( )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A 权威的 B民主的 C 专断的 D 放任的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4、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 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 维持班级秩序

C 形成良好的班风 D 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5、将传统的他控式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一种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是班级管理哪种模式的核心理论(

A 常规管理 B 平行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标管理

16、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一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

A 教学 B 德育 C 班级管理 D 常规管理

17、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哪些工作( )

A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 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C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 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18、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 )

A 建设的目标 B 实现目标的途径 C 具体方法 D 工作程序

19、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决定,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种类型( )

A 权威的 B 民主的 C 放任的 D 随意的

20、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张( )

A 权威的 B 民主的 C 放任的 D 迁就的

21、学校这一社会组织的细胞是(

A 学生 B 教师 C 班级 D 校长

22、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苏格拉底 C 赫尔巴特 D埃拉斯莫斯

23、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苏格拉底 C 赫尔巴特 D埃拉斯莫斯

24、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 《普通教育学》 B 《给教师的建议》 C 《大教学论》 D 《爱弥儿》

25、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 时间 B 学生 C 空间 D 信息

26、班级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

A 泰勒 B 彼得 C 德鲁克 D 里奇

27、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的目的是(

A 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B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 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D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8、形成班集体的首要条件是(

A 领导核心 B 行为规范 C 共同的目标 D 人际关系

29、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是(

A领导核心 B 行为规范 C 共同的目标 D 人际关系

30、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

A 领导核心 B 正常秩序 C 良好班风 D 集体目标

31、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是(

A领导核心 B 正常秩序 C 良好班风 D 集体目标

32、班级工作的管理首先要做到(

A 常规管理 B 平行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标管理

33、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班级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

A领导核心 B 正常秩序 C 良好班风 D 集体目标

34、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

A 主导作用 B 主体作用 C 辅助作用 D 调控作用

35、班级建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

A 班级目标的实现方法 B 班级工作程序 C 班级模式的设计

D 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36、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A提出共同目标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组织和团结集体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3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39、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40、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常规管理

41、以下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A 同乡会 B 班级 C 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 D 学生会

42、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 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 B 集体形成的初步建立阶段

C 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和和谐阶段 D 以上都不是

43、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的一种形式的结构图式如下: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这种班级组织机构属于(

A 直线式 B 职能式 C 直线职能式 D 以上都不是

44、我国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组织机构的建构属于(

A 直线式 B 职能式 C 直线职能式 D 以上都不是

45、( )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的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

A 团支部 B 团总支 C 支部委员会 D 团员大会

46、以下不属于少先队活动的阵地形式的是(

A 少先队室 B 少先队报 C 红领巾广播站 D瞻仰烈士陵园

47、以下不属于班主任对本班团、队的工作要求是(

A 指导团、队组织,要从本班的具体情况出发,完成上级团队早知道基本任务

B 班主任要尽可能参加本班的团、队会议

C任免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

D 班主任要指导超龄队员积极入团,指导超龄团员努力入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 常规管理 B 平行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标管理

49、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后勤工作 B 管理工作 C 教学工作 D 科研工作

50、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A 班级环境布置 B 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 班级制度与规范 D 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5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5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5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 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 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 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 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54、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5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5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 目标一致的原则

C 可接受性原则 D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57、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 实现目标的途径 B 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 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 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5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 交往 B 学习 C 课堂 D 课外活动

5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A 教学思想管理 B 常规管理 C 教学质量管理

D 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6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 “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 “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 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 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6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 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 共同的活动

6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 成立了班委会 B 开展了班级工作

C 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 D 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63、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 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 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 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64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65、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

A 学习小组 B 班集体 C 成为班长 D 成为学校组织成员

66、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 班主任 B 班干部 C 男女学生 D 集体教育

67、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 “学生中心” B “教师中心” C “德育中心” D “集体中心”

68、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建立学生档案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69、我国中小学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班集体 B学生会 C 少先队 D 共青团

70、在教师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叫( )

A 班会活动 B 少先队活动 C 主题活动 D 课外教育活动

71、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 )

A 自主性 B 开放性 C 时效性 D 教育性

72、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73、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

A 科任教师 B 班主任 C 级任导师 D班委会

74、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A 做好管理工作 B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C提高学生成绩

D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5、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 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 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7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 )

A 自由管理 B 民主管理 C 常规管理 D 平行管理

77、班主任与学生基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 )

A 民主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松散管理

7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 )

A 法人 B 监督人 C 辅导员 D 领导人

79、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A 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 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 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 D 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80、平行管理是教育家( )提出来的。

A 凯洛夫 B 马卡连柯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81、班级目标管理是以一种( )为中心的管理。

A 自我管理 B 学校管理 C 老师管理 D 父母管理

82、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 )是主导活动。

A 体育活动 B 学习活动 C 娱乐活动 D 实践活动

83、( )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A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B 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C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D 班级文化

84、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 明确的共同目标 B 一定的组织结构

C 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85、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 )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

A 固定性 B 永恒性 C 阶段性 D 灵活性

86、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常规管理

87、问世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 康德 B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卢梭

88、将每年的910定位“教师节”的决定始于( )

A 1985 B 1989 C 1993 D 1995

89、“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 )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赫尔巴特

90、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

A 班主任 B 班委会 C 共青团 D 少先队

二、多项选择题

1、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能有(

A 计划 B 组织 C 协调 D 管理 E 控制

2、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A 常规管理 B 平行管理 C 民主管理 D 专制管理 E 目标管理

3、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包括(

A 学生守则 B 体育锻炼标准 C 作业要求 D 课堂常规 E 值日生制度

4、由班集体根据学生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是(

A 班规 B体育锻炼标准 C作业要求 D 课堂常规 E 值日生制度

5、班级目标管理的实施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A 组织工作 B 指导工作 C 管理工作 D 协调工作 E 激励工作

6、班级目标管理实施阶段中的协调工作的内容有(

A 协调班内人际关系 B 协调本班与其他班的关系 C 协调学校有关部门的关系

D 协调师生关系 E 协调班内各项工作的关系

7、班级干部轮换制有利于(

A 班级管理的民主化 B 受教育过程的均等 C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D 保证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E 减轻教师管理班级的负担

8、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 )

A 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 B 按民主程序选举干部 C 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 D 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E 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合格的班级小主人”

9、下列属于班集体规范的有(

A 考勤制度 B 班风 C 正确的集体舆论 D 课堂纪律 E 班级习惯

10、班级里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

A 师生关系 B 学生之间的关系 C 小群体与小群体的关系

D 班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关系 E 小群体与个别学生的关系

1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分为(

A 权威型 B 专断型 C 民主型 D 放任型 E 主导型

12、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B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C 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D 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13、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包括( )

A 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 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 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14、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责任。培养班干部,班主任应该做到( )

A 严格的要求 B 耐心引导

C 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D 注意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15、班主任在培养班集体健康的集体舆论时应该做到( )

A 经常进行正面教育 B 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评价

C 注意控制各种信息 D 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16、班级组织建构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A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 目标一致的原则

C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D 小规模原则

17、班级组织机构是班级组织结构形成的基础与前提。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 层叠式 B 直线式 C 职能式 D 直线职能式

18、组建班集体式班主任指挥发挥之所在,所以其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但是通常情况下,如下哪些工作环节还是被认为是必需的(

A 建立组织 B 对全班同学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

C 制定规章制度 D 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

19、班主任对本班团、队的工作要求应该包括(

A指导团、队组织,要从本班的具体情况出发,完成上级团、队组织的基本任务

B 班主任要尽可能参加本班的团、队会议

C 关心和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

D 班主任要指导超龄队员积极入团,指导超龄团员努力入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0、班主任对班委会的工作要求是(

A 认真培养和慎重选择班干部 B 领导班委会制定工作计划

C 对班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具体指导 D指导班委会成员的学习和生活

21、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应该主要采用哪一种形式?(

A 撰写评语 B 评定操行等级 C 记分法 D 分数排行法

22、班级管理包括( )三个基本环节。

A制定计划 B组织实施 C评价总结 D科学规范

23、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24、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A 科学性原则 B 民主性原则 C 自觉性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2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 明确的共同目标 B 一定的组织结构 C 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 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26、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班风的方法有(

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反复实践 E开展班会

2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的教育者 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28、班会的特点有( )

A集体性 B科学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29、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

A规范 B管理 C控制 D教育

30、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B 主要对象是学生 C 体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D 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 E 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31、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哪些方面(

A 班主任的权威 B 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C 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D 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E 班主任的地位、职权

3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需要做到(

A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B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C 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D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E 减弱班主任的领导

33、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 )

A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指导学生校外、课外生活和活动 D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E协调各任课老师的工作

34、班会一般有哪几类( )

A 主题班会 B 常规班会 C民主班会 D生活班会

35、班主任学期计划一般包括( )

A 基本情况 B班级工作的内容

C班级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D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

36、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 )

A 长期 B近期 C中期 D远期

37、班主任的素质主要包括( )

A 思想品德素质 B 知识能力素质 C 个性心理品质

D 身体素质 E 教育机智

38、班主任工作中个别教育技能是指( )

A 了解学生的技能 B 心理咨询的技能 C 操行评定的技能

D 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E 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能

39、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包括( )

A教养功能 B教育功能 C管理功能 D社会功能 E发展功能

40、主题班会的形式主要有( )

A 演讲比赛 B 诗歌朗诵会 C 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D 主题讨论会 E主题报告会及汇报会

41、班级管理包括( )三个基本环节。

A 制定计划 B 组织实施 C 评价总结 D 科学规范

42、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有(

A 教学管理 B 总务管理 C 教职工管理 D 学生管理

43、教学管理的主要方面(

A 抓好教学的组织工作 B 加强对教研组的领导 C 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 D 领导和组织教务行政工作

44、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 )

A 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 B 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 评定优秀学生 D 对犯错学生予以惩罚

45、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

A 自动功能 B 靠正式和非正式两方面的手段来维持 C 半自治性

D 基层性

46、班级的日常管理表现为(

A 班级组织管理 B 班级制度管理 C 班级自治管理 D 班级文化管理

47、我国班级组织形式的正式结构分为三层(

A 班干部 B 小组长 C 一般成员 D 团支部

48、班级常规管理必须做的工作(

A 拟定细则 B 宣传教育 C 检查评比 D 总结奖惩

49、以下哪些是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

A 班规 B 值日生制度 C 考勤制度 D 学生守则 E 日常行为规范

50、下列哪些是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

A 值日生制度 B 奖惩制度 C 课堂常规 D 作业要求 E 班规

三、判断题

1、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提高学习效率。(

2、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3、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

4、实施细则要求具体化,便于记忆和操作,同时也有利于执行。(

5、已经实施的班级规章制度不需要做宣传教育。(

6、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就不需要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7、班级目标管理实施阶段中的指导工作是班主任把学生安排在适当的岗位去从事适当的活动。(

8、在班级管理制度中,民主化集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上。(

9、班级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

10、班集体的形成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11、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最高形式。(

12、集体目标一方面要为每个学生所接受,一方面又要与学校教育目标相符合。(

13、班级不仅是教育的对象、客体,而且是教育学生的主体。(

14、学生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但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

15、教育学中的群体是指具有组织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中的成员是按某个或某些共同特征而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特征都与他们进行的共同活动和交往有关。(

16、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任何组织起来的群体,例如幼儿园的学前儿童班组、中小学的班级等等,只有符合一定的要求才能成为集体。(

17、良好的集体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18、在集体初步形成阶段,集体就开始成为真正的教育手段,集体本身作为主体,向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并团结全体成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顽强努力。(

19、班级是学生发展的一面镜子,它通过群体作用在镜子中所形成的影像,即班级组织的镜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班级组织的镜像具有两种功能,一种功能是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产生文化认同,另一种功能是个体能够在对群体认知的基础上产在我异化。(

21、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的建构多数都属于直线式的建制形式。(

22、在班级组织结构建设中,关键性的班级干部职务应当采取轮换制的方法,尽量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能够得到成长与锻炼的机会。(

23、在普通中小学中,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有三种形式:撰写评语;评定操行等级,如优、良、及格、不及格;记分法。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大多采用第一种与第三种相结合的办法,而在高中阶段,前两种方法较普及。(

24、良好班集体一旦形成,他就会成为教育影响班内某个学生的巨大力量,同时良好的班集体队班主任工作也有反作用。(

25、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26、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的原则,当其他的原则与其发生冲突的时候,其他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一原则。(

27、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

28、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通常称之为年级组长。( )

29、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

30、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有力助手。( )

31、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估和量的评估。这项工作被称为班主任评价。(

32、班级中不能存在同桌文化、小团体文化等一些隐性的亚文化。(

33、自我认同有利于学生树立在集体中的形象与自信心。(

34、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体现为目标是方向,领导是核心,活动是命脉,舆论是灵魂,组织是功能,制度是保证。(

35、班级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

36、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是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

3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制度型。(

38、班级具有满足学生要求,促进学生发展、校正学生行为等功能。(

39、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4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41、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42、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4319世纪初,美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4、班级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520世纪初,科举制废除以后,班级组织形式在中国广泛流传。(

46、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47、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

48、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仅仅是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49、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50、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

51、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52、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是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

53、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54、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5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56、班级常规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57、实施班级民主管理只要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就可以了。(

58、平行管理理论是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59、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60、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

61、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老师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62、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63、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64、制定班级目标管理要注意的问题仅仅包括:社会要求和学校任务。(

65、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体育活动是主导活动。(

66、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67、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的载体是学校集体。(

68、八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69、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班级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70、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纪律、秩序、控制和服从。(

71、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共同的生活准则。(

72、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73、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

74、班集体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没有作用。(

75、班级领导核心在班集体的活动和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76、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

7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78、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不属于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79、形成和培养班集体对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意义不大。(

80、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有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组成。(

81、在班集体中,学生的群体意识就是为了达到个人目标而在班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识。(

82、班级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课程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83、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84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85、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86、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87、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88、了解和研究学生不包括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89、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90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91主题班会的形式:主题报告、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等。(

92、主题班会的组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93、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94、班主任对学生交往的指导不包括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

95、班级建设方法是班级建设设计的重要内容。( )

96、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书信联系、电话联系、《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网络联系等。(

97、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98、班级目标管理是由美国学者马卡连柯提出的。(

99、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出共同目标。(

10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将权利性影响与非权利性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BCB610ACAAD1115ACBAD1620CCACB2125CDACB

2630CACBD3135ACBAD3640CCCAC4145ACACA4650DCACD

5155BBBAD5660ADACA6165ACABB6670DDDAC7175AABDC

7680DBDBB8185ABCAC8690BBA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E 3CD 4AE 5ABDE 6ABCDE 7ABCD 8.ABCDE 9.ABCDE 10.ABC 11.ACD 12.ABCD 13.ABCD 14.ABC 15.ABCD 16.ABC 17.BCD 18.ABCD 19.ABCD 20.ABC 21.AB 22.ABC 23.ABD 24.ABCD 25.ABDE 26.ABCD 27.ABCD 28.ACD 29.BCD 30.ABCDE 31.BCD 32.ABC 33.ABCDE 34.ABD 35.ABCD 36.BCD 37.AB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DE 41.ABC 42.ABCD 43.ABCD 44.AB 45.ABC 46.ABCD 47.ABC 48.ABCD 49.ABC 50.BCD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您好,欢迎您阅读我的文章,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打印。阅读过后,希望您提出保贵的意见或建议。阅读和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坚持下去,让我们共同进步。

教育学试题(卷)大全(带答案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