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05 09:08:04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苏丽丽
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1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笔者在两年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利用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型分析和总结了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

        

        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才不可忽视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自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来,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手段,以使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院大学心理健康课一般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学习者均为刚进入大学的青年群体,由于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与高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者多处于困惑、焦虑与不安的阶段,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真空状态,对大学生活感到新鲜而迷茫。

        在入学后开设心理健康课,能够及时地给新生提供心理指导,如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和人际关系指导等。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生反映能更快地了解大学,缩短新生的适应阶段,加快了对大学生涯的规划。

        二、独立学院学习者的特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其他院校有其固有的特点。独立学院的高学费决定了大部分学生为经济条件较好,且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学生儿时受过特长培训,所以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此外,学生个性强烈,自我意识很强,团队精神较差。在活动等方面个性突出,但在学习上存在目标不明确,学习自我要求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学校认同感及归属感不强,因而导致学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