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发布时间:2019-08-06 12:40:23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作者: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7年第05

        光明网刊文说,近年来,山西省龙天庙壁画失窃事件、广胜寺网红女壁画师事件都引起舆论广泛关注。随后媒体在调查中发现,山西有大量古道观寺庙处于零安保状态,文物安全形势堪忧。这种严峻形势不仅仅是山西所独有。中国的历史文物浩如烟海,这当然是独特的优势,但也有着甜蜜的烦恼”——有限的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简直是杯水车薪。跟意大利等文物大国相比,我国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技术和管理力度都差距明显。那些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具有经济效益的文物建筑尚能得到较好保护,至于那些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无法开发成景点收门票的文物建筑,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文物保护绝非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应该鼓励广泛的社会参与。在美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公园制度中,其经费既有联邦政府拨款,也通过税费减免鼓励社会各界的投资和捐赠。另一个文物大国英国,其保护资金也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捐赠和个人捐款。反观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主要靠政府,目前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机制。社会组织、企业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在文保领域的应有作用还没有释放出来。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这本身也是一个文化教育和文物知识普及的过程。文物保护不应该是死的保护,而应该是活的保护。不應该是把一座文物建筑围起来、封起来,使它徒留一个死的躯壳,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毫无关联。应该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文物建筑得到多方面利用,比如教学、参观、研究,使其成为文化产业、文化活动的载体。参与的社会力量越广泛,文物知识和历史文化的传播也就越广泛。在各种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文物建筑得以以活的形式存在,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是一件新生事物,在保持宽容态度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首先,对于哪些文物可以交给社会,哪些文物必须由文保部门严格管理保护,要有科学论证和明确界定。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保护规范。其次,要确保参与认养的社会力量,具备从事文物保护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条件,防止保护文物变成毁坏文物。再次,对于社会力量保护、利用文物建筑的行为,要实施全面全程监督,严禁对文物建筑进行竭泽而渔的商业开发,防止不当利用危及文物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最后,相关信息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防止暗箱操作、私相授受,一旦出现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