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恭王府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07-19 15:09:39

关于恭王府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恭王府

调查人:

调查方法:观察法 查阅资料法

调查时间: 2 月 18日 实地考察

2 月 18日—— 2月 20日 查阅资料

2 月 20日—— 2月 25 日 整理资料 撰写调查报告

1、恭王府的现状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奕訢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恭王府走过了整个清末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府邸内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现存古代房屋建筑约12000平方米。其中府邸由三路四进四合院组成;中路的三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后罩楼花园也分为三路。在这些房屋中既有体现皇家气派和威严的建筑,又有来自民间精巧的建筑和装饰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的建造水平,是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之外的另一种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典型代表。

2、恭王府的历史故事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后,权倾一时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拆平了明代以来的旧房建新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

到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已是身兼数个最高官职的正一品大员,同时乾隆指婚,将和孝公主许配其子丰绅殷德,于是从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大兴土木,新建府邸。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皇帝的爱女和孝公主下嫁到这里,成了和珅的儿媳妇,这座王府豪宅已基本建成。这时的和珅府在礼制意义上就成了与郡王府同级的公主府,公主进府后居于东路。和珅住西路,在这里兴建了七间大厅堂,即后来的锡晋斋。简而言之,恭王府的前身和珅府,是按照公主府邸和一品大官宅第的双重规格新建的。

在乾隆时代,和珅所拥有的财富,可以说无人能及。既然他有这么多的钱财,家中财都藏于什么地方呢?答案就是府中后罩楼,这里就是和珅藏宝楼,这座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其后墙特别高大,离地一人多高的墙是双层的,是和珅用来藏脏银宝物的地方。为了能分辨出墙里藏的是什么,和珅还在后墙上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窗口,只要一看窗口的形状,就能知道里面藏了什么修建墙体时采用双层砖石垒砌,也就是夹缝墙。在2008年恭王府首次大规模修缮中第一次发现了和珅当年藏宝用的“夹缝墙”。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也就是乾隆死后的第五天,嘉庆皇帝下旨和珅“赐令自尽”,抄了他的家,传说当年抄家是把和珅府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半点贪污银两。最后嘉庆皇帝命令拆后罩楼,楼被拆到离地面1米高,人们发现墙体在这里被修成了1米多厚的空心墙。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和珅抄家后这座宅第也因此一分为二,西面嘉庆皇帝封给了庆王,东面为公主府,直到十公主去世整个府邸才全部归庆王府。

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亲王奕訢清末重要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訢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都会被改写。

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孙子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

新中国成立后,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3、我的发现

1、 和珅家中“福”字很特别,我仔细看发现,福”字有五个字组成:子,才,多,田,寿。分别代表: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而且福字中田字少了一横和一竖,它象征田产丰富,国家富裕。

2、我来到了一座小亭子,这是和珅过生日时,大臣们给他送礼单的地方,礼单的传递方式别具一格。在亭子的中央建有一道蜿蜒的水渠,礼单从大臣门所坐的位置被放在酒杯上,顺着水流漂到和珅的位置。水渠中流的水会最终流入花园的一个死水潭中。这也就是和珅“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3、最后一任主人恭亲王曾经当过“议政王”,重用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名臣,兴办工业,派遣留洋学生,一度迎来大清最后的同治中兴恭亲王身为三朝重臣,一直被揽权专制的慈禧太后猜忌。后又遭借故罢黜,家居十年之久。“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直到甲午战败,艰危之际才被再度启用。晚年的恭亲王心灰意懒,再无建树,不久便怆然谢世

果然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关于恭王府的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