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孟子三章的教案(1)

发布时间:2019-09-28 22:19:01

集体备课时间

水霖学校 年级 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8-12-3

主备人

王娟娟

课件提供

课题

21《孟子》二章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准确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

2、正确辨析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理解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2、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实词。

2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

体味孟子气势充沛的语句,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朗诵法

多媒体PPT

第一课时 学习《富贵不能淫》

一、导入新课

二、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天下熄: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 怎么、哪里。 命:训导,告诫。

3、合作探究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明确: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导入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二、指导朗读

三、 感知课文,通译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拂乱(fú)

曾益(zēng)拂士(bì) 忧患(huàn)

2.教师点拨。

(1)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②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2)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饥饿)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出身卑微,历经苦难磨炼,最终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标导学三:研读课文,了解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吗?

明确: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这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4: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磨炼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

5: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示例: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对于国家来说,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极其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

22课孟子三章的教案(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