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中学美术 七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8-10-27 11:10:23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3

美术教育 说课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 5

1你、我、他 教学设计一 7

1你、我、他 教学设计二 8

你、我、他》说课稿 10

2我的故事 参考教案一 12

2我的故事 参考教案二 14

我的故事 说课稿 16

3 参考教案一 18

3 参考教案二 20

向日葵说课稿 22

4 参考教案一 24

4 参考教案二 26

4 说课稿 28

《梅竹精神》说课稿 35

5 教学设计 37

5 教学设计 40

花圃 说课稿 42

6 参考教案一 44

6 参考教案二 46

《和平鸽》说课稿 47

7、灯 教学设计一 48

7、灯 教学设计二 50

8、门 参考教案一 51

8、门 参考教案二 53

《门》说课稿 55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美版初中美术( )册第( )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 设计.应用领域。(地位与作用)。

二、 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 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 。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 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 (精讲演示,直观生动)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 (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板书设计: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教育 说课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 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 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 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 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 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试讲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给你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说课的整体思路,按这个,就是记不住,也能顺着说出来点东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
教法和学法     导入(5分钟)
教学过程 正体(20分钟)
               尾声(5分钟

1你、我、他 教学设计一

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3、让学生能大胆表现自己或同学的头像特征。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学具准备:肖像画复印件和绘画工具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对方的特征。

2说说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脸型、五官、发型等)

4、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脸型、五官、性格等)

二、新课教学

1、作品分析:宫六朝的一副素描作品——《小女孩》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小女孩》。

2、作品分析: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4教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5临摹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副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来临摹,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教师行间指导:表扬较为好的,纠正差的。

三、本课小结

1本课教学内容概述。

2本课学习情况小结。

3布置下节课任务。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二、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2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3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

三、练习

1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副肖像画,注意人物特征的把握,大胆的表现。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习作展示:选出特征把握较好的作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四、小结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用画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人物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脸型、五官、发式、神态表现,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服装、道具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可见,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1你、我、他 教学设计二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 你、我、他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 你、我、他
本课初中美术教案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精神,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习“活动一”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三”是本单元的重点,即让学生自主表现,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材用设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思考,鼓励其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使学生感受造型的乐趣。教材所附学生作业有一定示范作用。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供学生、教师参考。
资料库对教材中出现的“肖像画”概念作出解释。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不司画种的头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种类、造型手段、表现效果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
◆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学生照片不是范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一的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在课堂上交流。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发式表现是教材突显的知识要点,教材提供了画家的头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图例,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重点分析。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进入活动二的临摹练习,教材提供难度适宜的素描头像范例,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不同样式以供学生参考。在教学提示和活动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图例分析,还要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讲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画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画范图,只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重点还是强调人物头部特征的捕捉。
本单元学习需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因此范图的选择很重要,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导入注意以情动人,以趣启智,‘结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尝试。相互分析同学特征的环节应有效控制课堂,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避免攻击性的语言,培养学生健康友好的心态。
安排学生户外拍摄照片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能合理安排拍摄工具,有效控制教学进度。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进行,首先明确学习活动要求,讲解摄影中的技术问题,然后分组安排组长,对其下达任务并要求及时反馈信息,最后强调纪律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而围绕着“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组织教学是本单元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因为对身边同学的表现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提高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组织教学,整个教学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围绕描述同学相貌特征展开,可以通过学生户外拍摄的同学照片展示,或学生自己准备的照片交流,对同学的五官、脸型、发型等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教师在学生描述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和启发。接下来学生对同学的相貌描述转化到对美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物题材的绘画作品往往通过对人物的面部刻画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在感受人物特征通过什么方面体现的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对范画作深入交流,加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为临摹作品做准备。第三个学习活动应重点讲解夸张手法在人物特征把握中的运用,教学中对夸张手法结合范图分析,同时可以对不同材质表现的不同画面效果有所对比,丰富学生的造型手段。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涉及对五官的角度和形态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把握基本造型特点。学生在“活动三”中尝试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表现手法大胆表现。学生作业减弱对造型、明暗的要求,强调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把握,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表现。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 你、我、他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说出同学以及绘画作品中人物的特征,关注学生作业是否突出了人物特怔,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精神也是评价的重点。对个性表现应予以肯定,并使学生明确提高的方向。鼓励学生参照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或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自评、互评。
四、教学选择
教学可以按照学习活动设置安排课时。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同学特征,并尝试用照相机去捕捉同学特征。学生利用照相机观察体验,数码相机是最佳选择,便于及时在课堂上交流。这一活动的实施需要一课时。
教学也可以用两课时完成,第一、第二个学习活动作一课时安排。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照相设备、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户外教学可能难以开展,可安排课外完成,把拍摄的照片发送到校园网内的班级电子邮箱,或把自己满意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通过分析、描述、感受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课围绕头像表现这一主题,设置了描述特征、临摹作品、尝试表现三个活动。教材中提供的部分图片资料只是起提示、参考作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使用。教师在图片选择方面要作充分准备,教学导入图片可选择本班学生的头像照片,满足学生兴趣需要,选择的分析范图要大而清晰。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教学单元,良好而融洽的气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导学生以拍摄方式捕捉同学的特征,学生在相互拍摄的过程中交流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在描述、感受中认识人物特征及其表现方法。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需要、实际学情灵活处理,一般以谈话法、比较法为主。谈话应紧密围绕人物特征及表现的相关问题展开,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问要目的明确、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获得知识。比较法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对客观对象形成正确认识,通过生活中人物特征的比较,生活中人物与绘画作品人物的比较,不同形象特征、不同表现形式的人物绘画作品比较等等,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特征,把握造型表现的方法。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可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随堂拍摄本班学生,也可以用速写形式示范捕捉本班学生特征。教学展示挂图要大而清晰,作品可以教师自己创作,也可以放大临摹。教师准备的学生临摹资料建议大小合适,学生临摹中无须考虑缩放问题。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描述同学特征环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照片,并评出特征最明显的同学,选出代表针对讨论结果发言,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作业可采用评比形式,通过学生互评选出形象特征把握最好的作业加以表扬鼓励。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本课有意识降低难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必要的知识点还应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学生临摹练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范本,使其对范本的构图、形象塑造、技术处理等问题有所理解,如有必要可以示范或准备步骤图,避免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你、我、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你、我、他》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新同学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了解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方法等,并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②、过程方法目标: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材的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最高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进行描绘动态线和找重心的练习。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速写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导入

教师把课前搜集好的学生生活相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的各种姿态和表情特征。

教师拓展引导: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我们班中的学习伙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画人物对象。

2、问题探秘

教师再每组发给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填写好下面两个表格:

①、以下人体各部份的长度,相当于多少个该人体人头的长度呢?

②你能说说人体各部位像一个什么形状吗?

各组同学自主探究,填写好表格后,教师再找个别代表到班上发言,讲述本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再加以点拔。

(这两个问题充分发扬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领悟人体的比例和结构规律。)

3、尝试练习

①教师点拔谈话:不同姿态的人物,都有他们不同的重心和动态线,画速写画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动态线,抓准重心。

②教师用人体模型摆出一两个人物姿态,演示绘画动态线和重心。

③你们能用人体模型摆或用自己身体摆出下面动态,并尝试描画它的动态线吗?

4、比较欣赏

教师将收集到的优秀人物速写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并结合课本上的名家速写作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吗?

2我的故事 参考教案一

型:活动、表现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

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教具准备:相关影碟和VCD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卡通人物是什么?

2、教师:《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欢看的卡通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VCD

3、提问:《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最吸引我们?

教师:我们喜欢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的造型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6页的范画。

三、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我的故事。

2、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第6页的范画。

3、结合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

4、课堂活动一

讨论:以课本中图片为例,说说卡通画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静止等情景的。(启发学生在这些范画中找出表现声音、运动、速度、音乐的画面。)

5、课堂活动二

讨论:观察课本中的卡通画图片并扮演喜、怒、哀、乐的表情,说一说卡通画是怎样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的。(教师出示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图片以供参考分析。)

6、课堂活动三

趣味填图练习:请学生分别表演举重、射弹弓的动作及表情,再将课本第8页第二行的范画填入适当的面部表情。(注意要点:动作与表情要协调。)

四、学生作业

选一副自己喜爱的卡通画进行临摹。

(教师行间指导)

五、本课小结

本节课讲述了卡通画的特点和卡通画在形象、表情、装扮和情节诸方面都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同学们进一步的认识了卡通画,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欣赏并收集一些有趣的卡通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卡通画的特点及卡通画在形象、表情、装扮和情节诸方面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展示部分学生收集的卡通图片。

三、新课教学

1、课堂活动一:看图和故事,尝试进行表演

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只熊笨笨和老鼠聪聪同住在一个树洞里。老鼠聪聪经常偷熊笨笨的食物吃,而熊笨笨却怎么也抓不住老鼠聪聪。在烦恼中,熊笨笨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熊笨笨买了一瓶呕吐药喷在奶酪上,自己假装睡在太阳下“哼、哼、哼”的打鼾。老鼠聪聪见状,以为熊真的睡着了,于是偷吃了奶酪。结果老鼠聪聪马上就大喊肚子疼,把所有食物都吐了出来。熊笨笨见状高兴的直拍手,最后带着满意的笑容靠在树上睡着了。老鼠聪聪被整得狼狈不堪,咬牙切齿的说:“我要报复你”。老鼠聪聪也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报复计划,它趁熊笨笨睡熟后把超辣辣椒粉撒在熊的柠檬汁里。熊笨笨醒来后感到口渴了,于是随手拿起柠檬汁一饮而尽。突然,熊笨笨的脸“刷”的一下,双耳喷气,辣得口中吐火,一副难受的样子。

老鼠聪聪笑得前俯后仰。有了这个教训后,熊笨笨和老鼠聪聪只好握手言和,块块乐乐的一起生活。

分角色表演:角色1:老鼠聪聪 角色2:熊笨笨角色 3:旁白

2、课堂活动二:分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评选一个最佳小组。

3、赏析课本第8页的卡通画《进球》。

(看卡通画讲故事,让学生说说漫画《进球》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表现场景和心理感受的)

4、课堂活动三:两三个学生为一组,分别讲述“我的故事”。

(注意情节性和故事性)

四、学生作业

任选一副课本第7页的卡通画,3人为一组共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五、小结

学习情况、课堂纪律小结。

2我的故事 参考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2 我的故事)
教材(我的故事)按照国家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依据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基本理念,本单元(我的故事)选择学生喜爱、熟悉的卡通艺术展开教学。 (初中美术教案)
在现代生活中,卡通已成为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它以其鲜明的主题、典型的形象、幽默风趣的造型、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能力的考虑,本单元主要学习用卡通艺术形式来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描绘、我”的故事。卡通在这里是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具有通过用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情感观念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的特点、表现手法和特殊语言,不能变成纯粹的卡通画表现技法的学习。
本课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从说故事、看卡通、谈卡通,到画卡通,强化卡通与生活、卡通与文学的联系。
“活动一”安排学生说故事,了解卡通画表现手法并尝试练习,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艺术,为“活动二”卡通故事的创作绘制奠定基础。教材安排“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卡通画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教学的开展有很强的启示性。教材选用了《大闹天宫》、 《米老鼠和唐老鸭》和《花木兰》等中外卡通片图片,具有典型代表性,有意识帮助学生理解中外卡通文化差异,把卡通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引导学生的审美倾向。教材根据学生发展选用了卡通表现手法的图例,从卡通表现的特殊符号、服装、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提示。学生通过卡通技法的学习,加强运用卡通手法记录生活的愿望。教材中选择的学生作业在形式、表现技法上有所区别,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美术学习实际水平的作业,特别是对构思、趣味有所侧重,为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
评价建议一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互动,对学生作业的构思、个性、情趣等方面提出要求。
资料库和学习大空间中,对“卡通”作出解释,对《大闹天宫》这部具有特殊意义的卡通片作了必要说明,还附有经典卡通片主要卡通形象的图片,卡通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为学习提供一定资料。教材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建议学生尝试用卡通表现童话、寓言故事,为继续学习提供思路。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了解卡通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认识其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
◆学生能叙说故事并大胆尝试运用卡通手法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能在协作的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教材提供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卡通画,明确了本课教学主题和学习任务,教学中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导入。
配合学习活动的展开,选用相关图片,对卡通画中特殊符号、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都附有形象的图释,帮助学生了解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对学生学画卡通提供技术支持。
学生作业范例的选择注意形式的变化,既有单个的卡通形象,也有卡通连环画,以供学生参考,例如手法处理上运用剪贴和手绘形式,绘制工具使用铅笔、钢笔、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前应做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喜欢的、目前流行的卡通影片、卡通故事书和卡通形象,并且了解学生的审美倾向,以利于教学。学生也要安排准备卡通相关资料、绘制工具等。


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教师予以指导。

“活动二”可以组织学生以合作形式创作,一方面考虑个人在课时内完成作业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购书、找图片、去图书馆查阅临摹等途径收集卡通资料。整个教学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讲故事——看卡通——说卡通——画卡通”。
教学以讲故事进入,教师引导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为卡通画创作准备素材。这个故事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说的,甚至是历史故事,科学幻想故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鼓励下在讲台前讲故事,教师掌握时间导入新课。
接下来卡通艺术的学习从欣赏入手。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欣赏准备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播放中外经典有代表性、学生喜欢的卡通片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卡通片片段注意情节的相对完整。学生根据已有认识畅谈对卡通的理解,从卡通的题材、人物特征、语言特点等多方面展开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认识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的联系。
对卡通形成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入卡通表现手法的学习,为画卡通做准备。学生分析卡通采用的特殊符号、表情、服装、动作、场景等方面问题,通过欣赏、讨论、表演、演示等多种方式加强认识。例如:卡通中特殊符号的运用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状态,学生可用分析归纳以及上台演示等方式,帮助其丰富卡通画表现手法;表情、动作在卡通画中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为让学生感受明显,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与卡通形象的表情、动作对比,加强学生感受,促使学生在画卡通中积极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达到强烈的效果;卡通画中的场景表现能达到渲染气氛、烘托主体物的目的,可以利用课件对同一主体物进行变换场景的处理,感受场景的作用。
学生在表现手法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安排其做卡通画的尝试练习,为画卡通故事打基础。此学习活动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肯定其创造性的表现。画卡通故事是本课的重要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分工协作,积极完善故事情节,确定主要人物的造型,完成动作设计等。最后学生展示作业,师生互动开展教学评价。
学生作业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的方式。评价时不仅看画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现技巧,更应注重构思的独创性、画面的趣味性。评价要重结果,但更要重过程,诸如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团结互助的精神,热爱生活的情感等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教学选择
本单元建议用两课时。教学过程还可以设计为“说卡通——看卡通——讲故事——画卡通”,也可以按“看卡通——说卡通——讲故事——画故事”等步骤组织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教材活动一设置了动手练习,主要针对卡通画中特殊符号的运用,如果教学需要,可以尝试设计卡通形象,画出草图,为活动二画卡通故事作准备。活动二中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内容,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教师根据学生水平选择活动内容,要求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或运用卡通形象和符号加工图片都可以,而画卡通故事可延伸到课外。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课围绕卡通艺术这一主题,安排谈卡通、画卡通的学习活动教材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资料根据学习活动的开展而设置,教师应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对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作合理取舍。为保证教学效果,对教材中没有的资料但又是教学必需,应作补充。资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需要,且能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审美倾向,避免低级趣味。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卡通虽深受学生喜爱,但仍应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积极尝试。教室里可以张贴各种卡通画,教师自己可以装扮成卡通博士,教师的语言应简洁生动,或者安排学生装扮成卡通形象,主持教学。
建议教室里创造工作环境,桌椅模拟工作台按组拼放,或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学生围工作台坐好,工作台上摆放工具,如卡通书、卡通图片、画卡通的工具等。学生以卡通创作小组的形式进入工作状态。不同的小组都各自命名,作出标志放好。小组选出编导、设计总监、创作人员,大家分工协作,从说故事、写故事、设计卡通形象,到故事的筛选、卡通形象的修改再创造等等一系列程序都应规范,.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3.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一个教师的卡通形象引导教学,增添情趣。在卡通表现特点的学习环节要配合图例讲解,课件注意细节处理,例如:卡通中人物的动作图可制成动画效果,服装图可以设计成同一人物穿不同服装所产生的效果对比。
4.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画卡通故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一定难度,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创作潜能,需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由学生评出优胜组,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
5.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讲故事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几名学生稍做准备,以保证教学效果。
学生画卡通故事,可以采用模仿改造的方法,利用收集的资料中接近自己构思的形象加以改造,还可以采用剪贴的形式,把合适的卡通资料作适当处理,例如利用已有的卡通风景画作背景,卡通人物绘制后剪贴,或绘制背景,把适宜的卡通形象资料剪贴好,还可以配上简洁的文字以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

我的故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与处理
课是美术课堂的延伸,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虽然在浙教版初中美术课本中没涉及到,但也于课本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通过漫画欣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 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漫画的欣赏,可以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增强是非观念。
本课准备了以下几个内容:
(1)漫画的种类,如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
(2)漫画作品,根据漫画的种类来选择漫画作品,以讽刺漫画、幽默漫画为主。
学习目标:
1)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与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 学生怎样去做一个画家。所以本课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重点应该是了解漫画的特点、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 趣的目的。
2)难点:使学生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授课年级:七年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 本课为欣赏课。
2 整堂课以提问为主,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用学生的回答来教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某某作 品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呢?尽量挖掘学生的发光点,让举手的学生去教会有困惑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 生也就在跟上老师的思维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3.提出悬念,利用漫画自身的特点,提出悬念。如一幅未完成漫画,本身没多大意义,这时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联想,完成这幅作品。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环保内容导入: 示一双一次性卫生筷,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总结:前几年,由于卫生筷的出现,大家都觉得在外面吃东西方便多了,也卫生多了,但正是卫生筷的出现,使人们 走进了一个误区,这几年人们为了卫生而大量的使用卫生筷,厂家为了制作卫生筷而大量砍伐树木,而使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其实卫生筷并不卫生,终 于,有人觉得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画了这些画——出示图片:《误会》、《寻》、《最后的景点》。之后导入课题:《漫画欣赏》
这样的导入即可以让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又能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品欣赏:
导入后,首先介绍漫画的特点:高度概括、极度夸张、大幅度变形。紧接着简单的介绍漫画的种类:漫画可分为:校园漫画、肖像漫画、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等。
因为校园漫画与学生的生活最接近,所以本课先从校园漫画入手,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校园漫画
先出示概念:校园漫画主要为在校学习的同学所创作、所观赏,向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让同学们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
再出示校园漫画图片。
1.《聚精会神》 同学们看看,谁能告诉老师这画的意思吗?生答,师总结:这幅画描绘了两位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考试中相互偷看的狼狈相。这幅画告诉我们平时要认真学习,不然就会象诗中所说的一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分析特点)
过渡:同学再看看这位同学的表现。(出图2《网虫》)
2.《网虫》 这幅画又有什么意思呢?它想告诉同学们什么道理呢?(详细分析画面,尽量让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
肖像漫画
过渡:《网虫》这幅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太过沉迷,上网是这样,追星也是这样,喜欢明星本不是坏事,但如果盲目崇拜,就一定是坏事,其实张老师也比较欣赏一些明星,欣赏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明星,今天,张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明星带过来让你们看看!(出示肖像漫画作品《李咏》)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李咏)是中央电视台二台幸运52的主持人,他主持节目风趣幽默,同学看看这张画,是否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呢?反问: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幅画哪里不象李咏!为什么?通过与李咏的比较来了解漫画与现实的区别。
概念:用漫画手法来表现各类人物的肖像,在充分了解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漫画创作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塑造,以求得对象的形与神的酷似。特 点:主要是夸张变形,不过这种手法决不是哈哈镜中机械的夸张变形,也不是庸俗嬉闹的夸张变形,更不是丑化对象的夸张变形。出示图片。
《鲁迅》 
同学们看这张画,鲁迅的表情非常的严肃,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较困难,可从历史背景来引导)总结: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鲁迅先生几乎每天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中国的前途,所以作者给鲁迅先生画上了这种横眉冷对千夫子的表情。
过渡:除了这几种漫画以外,另外还有一种漫画叫做歌颂漫画。(出示歌颂漫画的概念)
歌颂漫画:以正面讴歌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简接抨击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画(《生命力》)。
1. 《生命力》 这是前苏联漫画家斯米尔诺夫的作品,无情的利斧砍掉一棵大树,剁入残留的树桩上,但这不屈的生命,竟顽强地伸展到斧把上,长出新枝芽。表明画家对不屈生命的坚定信念。
2.《书的幽默》 同学知道这幅画的意思吗?组织学生回答,如答不上来,可分组讨论。师总结:书是知识的钥匙,如果我们要打开知识的大门,那就赶快到课本里去寻找吧!
3.《一纸千金》 请学生根据画面说出讲一个故事。
过渡:歌颂漫画是以赞美、歌颂为主,另外有一种漫画与歌颂漫画完全相反的,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出示《我登上了世界高峰》)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幅漫画的含义吗?生答,师总结。这类漫画又称为讽刺漫画。出示讽刺漫画的概念。
讽刺漫画:通过对丑的直接否定,达到对美的简接肯定,创造了高于现实的艺术美。(出示图片)
1.《百鬼斩尽独留此精》 这幅漫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来画漫画。画面中那个大汉叫钟馗(指出钟馗)在神话故事中,钟馗是专门捉鬼的,但在这张漫画中,钟馗却和马屁精打得火热,被马屁精弄得浑身苏软。以此来揭露抨击某些领导对拍马奉承者的偏爱和包庇重用。
2.《面和心不和》 谁能告诉老师这张漫画的意思呢?让学生自己分析。
3.《三包干部》 那么这张漫画又是什么意思呢?
4.《圆满的家》 对法轮功的讽刺
过渡:相对讽刺漫画来说,幽默漫画则显得轻松的多,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轻松一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幽默漫画。(出幽默漫画概念)
幽默漫画:是一种含笑的劝说,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摒弃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和现象。(出示图片)
1.《无题》 同学们能看懂这张画吗?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张漫画告诉我们,骑自行车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不能象画上的这个人,这样可危险啦!同学们记住了吗?
2.《抢镜头》 组织学生讨论,这幅画的含义,然后请学生回答,师总结:现在,有少数人就有这种现象,比如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可举例),这种现象就跟画面上的马的表现一样。
小结:简单重复所学的漫画特点与种类。
(三)作业设计:
出示一张跳水动作的漫画,问: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漫画,请同学们想想,它接下来的画面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多请几个,以此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最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答案,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漫画来自于现实生活,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自已身边的事情,我想,大家都可以创作出好的漫画作品,如果不信,我们可以试试

3 参考教案一

型:活动、表现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3、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之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具准备:录音机和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展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

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 外出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2)两间房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学习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向日葵

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b 绿

提问:这些颜色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展示课本11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蓝、绿、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举例:欣赏课本12页作品《猴子吹号》。

提问:这副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喜庆相连。

这副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3展示课本11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展示课本11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5、欣赏:凡·高《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为什么呢?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6、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并让学生做好准备。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

一、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二、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

三、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

四、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给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

五、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完成,请两三位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说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目的: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评价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并通过色彩、笔触去体会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

3 参考教案二

一、教 (向日葵)
本单元(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3 向日葵)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向日葵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按照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向日葵设置欣赏感受和创作表现两个学习活动,旨在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教材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自然形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了解色彩和笔触的关系。
教材从《向日葵》的色彩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层层展开教学。“活动一”要求学生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笔触,感受画面效果,这种模仿改造的训练,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加强情感体验。
教材还安排了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欣赏,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色彩情感方面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学生通过对抽象、具象的美术作品的色彩分析,认识色彩依附于线条和形状,运用色彩的对比、协调,达到情感表现的目的,使其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活动二”设置两种方式,其一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其二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为教学开展提供灵活的选择。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学生作业的要求提出评价指标。学生作业侧重色调、笔触、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评价,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资料库中对色调、冷暖对比、补色对比有解释,并附色轮和补色关系图片,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本栏还对凡·高作了简要介绍,帮助学生认识画家,从而进一步了解画家作品。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色彩的情感特征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两幅,并建议学生尝试用色彩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
*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
教材提供的向日葵照片紧密结合课题,可以此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
教材说明色彩在绘画创作上的独特作用,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从主题与色彩的情感表现和画家的艺术魅力而言,凡·高的《向日葵》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图例。从色调、对比色彩的运用、用笔特点等方面予以分析,对其细节放大,加强视觉效果。教学可以此为切入口,对作品从色彩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色彩的表现力。
画家运用色彩特征能增强作品的情感力量,为此教材提供了三幅不同风格的作品,一幅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以及一幅农民画和一幅油画作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欣赏,培养其基本的艺术态度。“活动二”学生运用色彩创造表现,教材附两张学生作业图片,一张是表达快乐的情绪,另一张表达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可以用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本课重学生感受体验,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因此教学应创设条件,提供学生感受、体验的环境,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利用媒材,生动的语言,积极的启发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学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且不失良好的气氛。
教学以欣赏向日葵的照片进入,从向日葵的生长特点感受其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并通过向日葵饱和的色彩,以及大片向日葵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感悟色彩的魅力。在对色彩进行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进入美术作品的欣赏。选择凡·高的《向日葵》作为欣赏图片,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色调、对比关系、笔触等方面予以分析,同时还可以选择凡·高的另外几幅《向日葵》作品对比欣赏,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色彩关系带来的不同情感反应比照,从而加强对色彩的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接下来安排一系列小训练,其一是观察不同色调画面,学生通过色调比较,感受不同色彩对营造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其二对色彩的对比关系进行讨论,了解色彩画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能使色彩表现更强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分析认识色彩依附的形状、笔触不同会呈现不同的感觉。此环节可以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本课教学过程,应更多地体现为“引导”与“体验”之中。教师采用谈话的教学方法,更多地使用启发式谈话,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欣赏、演示、讨论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
在“活动一”环节,学生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和笔触,来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学生对画面的造型构图不变,只改变画面的色彩关系,提示学生在改变画面色彩时与原作品色彩要有较大反差,使学生对色彩表现有较强感受。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学生进一步欣赏绘画作品,了解画家运用色彩的本质特征增强作品的情感力量,欣赏不同风格、不同色彩关系的绘画作品,感受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活动二要求学生尝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对某事物的感受。学生作业减弱对形的要求,强调色彩的作用,教学可展示有针对性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对作画工具提出一定要求,建议用水彩或水粉作画,掌握调色用笔技巧,教师可以示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法表现。
本单元教学以学生欣赏、体验、感受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评价的标准,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控。
对色彩的感受,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的教学不可能也不必要让学生对色彩形成统一认识,教学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以及能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尝试表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保护学生个性,教学重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个性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学生作业以自评、互评为主,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谈创作意图、谈感受,学生间相互交流意见。

四、教
建议按照学习活动设置两课时,教学过程可以按照教材安排开展,也可在领会教材意图,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调整。例如先创设情境,学生联系生活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在尝试体验中认识色彩的本质特征,再欣赏绘画作品,感受色彩对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临摹、改画练习,加强感受,并掌握一定的表现技法,然后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表现;或者教学可以从学生直接尝试体验开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
1. 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教材选择一幅凡·高的《向日葵》作为教学欣赏图片,教学中还可以选择凡·高其他色调的《向日葵》作品对比欣赏。色彩的比较教学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还可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例如分析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处理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绘画作品欣赏环节,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京剧脸谱艺术、抽象画让学生欣赏,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其对色彩的感觉。
2.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教学可以欣赏向日葵图片导入,有条件可以准备向日葵鲜花加强学生感受,结合音乐文学语言帮助学生感受意境。
3. 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凡·高的《向日葵》改变色调的训练,可以利用电脑优势,多处理几种不同色调和笔触效果,可以设计学生操作环节,让学生利用Photoshop软件改变美术作品色调。
教师自己制作色卡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觉,例如:找出与某种情绪、气氛相吻合的颜色。准备的色卡以六个基本色相为主(红、橙、黄、绿、蓝、紫)。
4. 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启发学生自主表现,可以组织学生室外感受,教师把指标、要求用表格形式列出,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某一景物,根据要求填写表格,然后再利用色彩把感受表现出来。
5. 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色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强调色彩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价值。
六、教
●参考书目:
*《色彩技法》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色彩艺术学》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文森特·凡·高 (18531890)出生于荷兰南布拉邦特的格鲁宗德埃一个小镇新教牧师的家庭,逝于瓦兹河畔安威尔。凡·高当过画店职员,做过牧师,由于种种原因,绘画成为他最终的选择。凡·高走进绘画,严肃而狂热地研究一切画理画法。33岁时来到巴黎,他弟弟提奥在那里销售油画和版画,生活就靠弟弟资助。他在柯尔蒙的画室里认识了贝尔纳,又结识了劳特累克,受到过毕沙罗的指教,同高更有过交谊,目睹修拉的红极一时,从此他投入了整个蓬勃兴旺的艺术世界。35岁时来到阿尔,他狂喜地发现“这真是东方啊!”这时他以激情拼命作画,在15个月中竟画了二百余幅作品。不过画卖不出去,生活极其艰苦,加之幻觉症发作,变得痴呆,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就这样也从未停止过作画。1890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旧病复发的凡·高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37岁。
凡·高作画时间不足十年,但他坎坷辉煌的从艺经历仍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主要以下层社会的生活为题材,画风写实且受荷兰传统绘画与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中期他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的影响,为他创作的转折时期。他的创作与画风的成熟期为到阿尔以后直到离世前这段时期。他的绘画对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均有深刻启示。

向日葵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日葵》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美术第七册第三课,本课是以“色彩与感情”为主要取向的课程。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景物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本课只要内容是感知颜色的应用及色彩对人类感情的表现。

2、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是绘画语言之一;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表达能力,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方法与过程:

1)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感受现实颜色的美

2)在赏析中,感知颜色的美感

3)在创作中,训练色彩的表现能力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同学对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艺术

3、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的重点:学会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教学的难点:如何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感情

4、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强化巩固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实践,都会思考如何表达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实践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引出学习任务,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所设计的环节上要注意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上课前准备好一盆向日葵,上课时带到班上,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向日葵的注意。由此来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此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大自然的产物,让同学们耳目一新,避免了纯书卷的乏味,多了一些清新,让同学先被这一活物吸引,渲染气氛,再走进课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课堂。

第二环节:(16分钟)初步感知:

1.向同学们讲述向日葵的基本知识,比如生长方式,为何向阳等.借此介绍色彩的有关知识,让同学们对向色彩有基本的了解。.

此环节通过老师提问,同学回顾,进而老师进行总结,并播放相关的小短片,让同学们了解到相关的色彩知识(8分钟)

.出示凡·高的《向日葵》,让同学进行讨论,先看看他们对艺术家的作品是怎么理解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从作者的用色用笔方面进行分析,并捎带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再出示几幅作品进行分析,让同学们从多方面进行了解。。。(8分钟)(板书作者及其作品)

此环节的设计为的是:让同学们学习色彩的基本东西,让同学更好的了解艺术家的平生跟他的作品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学会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第三环节:(25分钟)乐中体验,主动探究:

播放音乐,让同学们闭着眼睛跟着旋律进行想象,让他们去探索自己心中的向日葵是怎么样的,并用自己的感觉画下来,注上自己个感想,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感受,发现色彩的神奇力量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把理论应用与实际,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

让他们懂得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同学拿到一把开启艺术家神秘面纱的钥匙,使之可以不再是盲目的去“读”艺术。

此环节对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注意所用的色彩,让它尽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并注意颜色之间的对比(板书这一要求)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尝试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比如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板书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第3课  向日葵

一、凡·高的《向日葵》  

二、听音乐,画下自己的感觉

注意:所用的色彩,让它尽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

并注意颜色之间的对比

三、作业:

尝试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比如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4 参考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傲雪梅花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出于对笔墨表现中的点、线组织,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傲雪梅花这一题材。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4 傲雪梅花
教材选择了不同颜色的梅花图片和关山月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一”的学习,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活动一”以感受为主,可以安排练习,让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来学习使用国画工具,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中技法的学习很重要,因此教材引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过程图片和勾花、点花的图示,讲解传统的绘画技法。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内容,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重点传授。借鉴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法,教材活动二中安排学生参照范画的某个局部,学习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尝试画一幅梅花,明示了学习过程中借鉴与临摹方法的运用,以掌握规律,为己所用。
教材中学生作业注意了不同的表现方法的选择,以供学生参考。
在评价建议栏目中,从构思、用笔和水墨、色彩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进行自我评价、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资料库中有关画家、名词和诗词资料,扩展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
学习大空间一栏收集了齐白石的四幅作品,在学习梅花画法的基础上,将中国画里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菊、兰、竹等题材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表现不同的内容,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韵味。
*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三、教学思路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4 傲雪梅花
本单元包含中国花鸟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材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提供了教学所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篇首选择梅花图片可以用于课题导入。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设置尝试表现的学习活动,选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步骤图和勾花、点花的图示,介绍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处理作为知识传授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应详细讲解,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梅干、梅枝的画法图例,构图的处理也应结合图例分析。
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梅花题材的中国画作品以及书法作品。学生准备的宣纸应稍大些,便于笔墨表现。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以欣赏感受自然界和艺术表现中的梅花为基础进行笔墨尝试,通过对传统笔墨的体验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最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绘画技能进行创作表现。
首先可以选用有关梅花的诗歌、散文、图片和中国画作品设置情境导入。以提问、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梅花耐寒的生长习性,感受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体会梅花顽强、倔强和向上挺拔的精神。“活动一”应着重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的寓意和象征精神,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式。了解艺术作品和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如描绘形态、色彩、情感的词汇,有关生物常识和历史故事等去形容、比喻、体会、理解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梅花给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激发学生尝试创造表现的欲望。
使用以书法用线为主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画中的线抑扬顿挫,疏密穿插,结合墨色的变化具有深刻的审美意味。通过教师演示、讲解,介绍书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结合作品欣赏和比较,分析中国画作品中书法用笔的力度与韵律。教师演示作画过程的直观教学,在本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尝试、体会笔墨和宣纸产生的特殊效果,对学生认识了解中国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设置笔墨表现的练习,可以表现精神、情态的词汇命题,尝试运用水墨材料、工具,进一步感受、理解中国画笔墨运用中表现的意味。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作品和中国画作品,以及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对梅花的描写,编辑成册或制作小报。通过类似的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艺术中寓意、精神表现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二”以学生作业为主要内容。在教师的辅导下,借助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作业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对工具材料的尝试,水墨变化的体会和对书法意味的线以及穿插、组合、疏密关系的理解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和有关诗歌、散文,构思表现某种情趣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在表现技法方面进行提示,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想,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结合兰、竹、菊、荷等传统题材的国画作品,以及有关诗词、散文,指导学生进行交谈和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在表现崇高人生境界方面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鼓励他们进行绘画尝试。
关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形式,应注意学习方法的导向,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产生的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本单元是中国传统绘画课,对技法的掌握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分析作品、示范时应对用笔用墨重点讲解,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的评价建议。

四、教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4 傲雪梅花
建议按照学习活动设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例如第一课时可以通过梅花题材的国画局部临摹,感受用笔用墨技法,第二课时尝试画一幅梅花,可以扩展到其他表现人格精神题材的创作。
学习水墨表现技法,除按照传统绘画程式进行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其他方法。如:根据命题进行点、线组合的水墨抽象表现;参照书法造型局部结构、笔法构成画面的水墨表现;体会音乐表现的情感,进行水墨表现等等。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用表达不同情感的诗和画对应讲解,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图片和文字或依据图片进行写作,编辑成册、制作贺卡等活动。

五、教学建议
1. 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单元选择的画家作品可供学生比较欣赏,但作为学生临摹的范画难度偏高,而借鉴、临摹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范图时应考虑构图简洁,利于学生临摹的作品。梅干、梅枝的画法教材予以了提示,教师示范时要边画边讲解,也可以结合图示说明,用图示明确基本画法,例如梅干的画法有勾勒法、没骨法、勾皴结合法。
2.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选择梅花为表现题材,考虑了梅花象征精神的因素,有意识说明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诗文、音乐来渲染气氛,可以利用咏梅诗句设置悬念,导入课题;请学生朗诵咏梅佳句,感受梅花的个性;唱影视金曲,诠释梅花的象征意义;欣赏经典名曲,例如《梅花三弄》,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
3. 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以欣赏教学,梅花图片和国画作品的欣赏贯穿课的始终,使学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间交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讨论,能提高讨论质量;运用演示法,及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对作画步骤、表现技法有进一步认识。
4. 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本课涉及大量的图片、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有很大优势,也可以准备作品挂图,画梅步骤图,梅花、梅干、梅枝画法图示,咏梅的书法作品等。
“书画同源”,中国画强调一个“写”字,用笔、结构和布局,都与书法艺术紧密关联。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提高对笔性的了解,可以准备书法作品的局部放大复印件,以供学生参考,体会用笔韵味。
5. 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技法学习可以用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梅的结构、造型、笔墨、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讲解和技法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借鉴与临摹也十分必要,通过临摹掌握画梅之道,先求其形似,才能得其神似。
学画梅,可以先练习勾梅,以求对梅花的造型结构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勾线笔以中锋行笔来画,行笔速度不要太快,力求稳健。用淡墨勾梅花,要注意花瓣间大小宜均匀些,不要大小过分悬殊,花瓣勾好后用浓墨勾花心和花托。

六、教
●参考书目
*《芥子园画传》第二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山月画梅》 湖南美术出版社
*《美学与意境》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凝聚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精神。它历史悠久,技法丰富,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
中国画讲究笔墨意趣,强调意境。以笔墨传神达意。重视对物象本质的表现,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表现对象。作品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中国画常与诗、书、印有机结合,成为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画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等。墨色一般可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用墨的方法有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水墨画中,即以墨代色,故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
中国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从表现技法上分工笔、写意等类别。
花鸟画早在唐朝就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的独立画种。梅、兰、竹、菊是花鸟画的一部分,这一题材的寓意性被历代文人称为“四君子”,是坚贞高洁的象征。梅花,高标绝俗,不畏严寒,历代诗人画家讴歌不已。

4 参考教案二

型:活动、表现

教学目的:

1、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挥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5、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教具准备: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导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展示梅花图片)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同走进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花的高洁、优雅和坚毅。

二、赏析、探究

(一)赏梅:(展示图片)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2150年的历史。

欣赏与描述:

1、梅花的生长习性?它有哪些颜色?

2、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1、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二)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思考与讨论:同学们知道哪些咏梅佳句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三)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展示作品)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

三、体会、实践

1认识文房四宝。

2、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教师演示)

用笔: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

3、学生练习。

四、小结

1、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开展自评、互评。

2、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及学习情况。

3、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梅花的素材。

一、讨论、引入

1、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的有关梅花的材料。

2、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

二、体会、实践

1、线条的疏密。

2、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3、勾花与点花。

4、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5、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中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教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体会画梅的乐趣。)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开展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吗?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五、本课小结

1、概括本课题的学习情况。

2、布置学生独立完成一副梅花图。

4 说课稿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4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 生答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 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 ( 情境导入——激趣 )

  二、赏析、探究

  ( ) 赏梅: ( 多媒体展示 )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 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

  活动一:

  (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

生长习性   颜  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 1 .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2 .梅花的形态特征 ? (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 )

  教师总结:

  1 。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 .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

  ( ) 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 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 )

  ( 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 )

  咏梅 ( 毛泽东 ) 梅花 ( 王安石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墙角数枝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凌寒独自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遥知不是雪,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为有暗香来。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

  《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 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 )

  ( 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 )

  *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 ( 教师简介 )

  ( 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 )

  ( ) 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 ( 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 )

  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 ( 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 !( 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

  三、体会、实践

  1 .认识文房四宝。

  2 .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 ( 教师演示 )

  传授小知识点: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

  (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

  四、展评、拓展

  1 .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

  2 .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 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

  教学重点: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

  学具准备: 自制小册、小报、国画用具、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入

  1 .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

  2 .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 ( 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

  二、体会、实践

  3 .线条的疏密。

  4 .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5 .勾花与点花。

  ( ) 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 ) 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

  ( 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

  ( ) 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

  ( 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 )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

  评价建议:

  1 .构思有什么特点 ?

  2 .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

  3 .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

  ( 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课外拓展

  师:“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 ?( 生答 )

  * 梅之佳友: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师: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 ?( 生答 )( 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 )

  ( 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 ! 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 ?

  教学拓展:

  * 熟悉对象

  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 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中国学习联盟胆作画,反复体会。

  * 借鉴传统

  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 重视书法练习

  古人曰“书画同源”, 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

  * 提高艺术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它与“四君子”画交相辉映,让学生上网搜集与“四君子”有关的文学、诗词、散文等,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教学参考资料

  书籍:《国画梅兰》缪宏波编著网站: www.qdmynet.com “青岛梅园”

  附:《梅花三弄》内容简介

  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 ( 414 466) 《梅花落》解题称,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宋代尚流传。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 ( 清周显祖编, 1820 年刻本 ) 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 ( 清秦淮瀚辑, 1868 年刊本 ) ,其节奏较自由, 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旋律,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符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八度大跳的灵活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结合演奏上采用刚劲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尾声的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它运用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的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梅竹精神》说课稿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本课是选自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和竹子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了解古代文人墨客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由赏梅——咏梅——品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验笔墨的韵味。

3 教学目标包括: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思路,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目标: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笔墨韵味。

(2)情感目标: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用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兴趣。
4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5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通,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图片,挂图,画梅步骤图,咏梅的文学作品,音乐,书法作品及文房四宝等等。

二、说教法学法

1 说学生情况及教法选择依据

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他们个

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思维还是习惯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与再现,他们合作、交流、独立创作等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

根据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体验。”这一教学教学理念我采取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

2)赏析教学法:欣赏、品味梅花图片和国画作品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直观演示法:,在传授作画的步骤和表现技法时通过我的现场演示与讲解相结合,使学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

4)引导启发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 说学法的指导:

根据“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而进行的。”这一理念,在学法的指导上,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最后再通过练习法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课件出示梅花的国画作品及王安石的诗《梅花》,学生边欣赏教师边哼唱经典名曲《一剪梅》,然后用轻松的谈话式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2 、赏梅:3分钟)

在音乐《红梅赞》的伴奏下用多媒体展示梅花的摄影作品,以提问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形态特征 ,颜色,及其耐寒的生长习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下领略梅花的风采,感受梅花顽强和挺拔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乃至创作欲望。

3 咏梅4分钟)

学生集体朗诵已学过的毛泽东的诗歌《咏梅》 

  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还有哪些咏梅佳句? 有哪些与梅花有关音乐呢 ?

接着师生一起歌唱《红梅赞》这首歌来活跃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咏梅的诗词让学生体会诗人的乐趣,用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高潮。从诗词和音乐作品中感受梅花的人格魅力,了解人们为什么要画梅花。

4 品梅 欣赏与分析)(5分钟)

课件出示近代名家齐白石吴昌硕等画梅精品。

欣赏国画作品的同时也让学生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

学生自主欣赏并讨论;这几幅梅花各有什么特色,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什么情绪?《梅花三弄》这首音乐作品表现一种怎样的意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及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5 、画梅25分钟)

1)认识文房四宝:笔

2)学习用笔用墨知识

先让学生观看中国画梅花画法的视频片段,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让学生讨论视频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初步了解墨分五色以及不同笔法的运用。

3)尝试笔墨

尝试做一些简单的用笔用墨练习,教师指出优点与不足。

4)教师演示用笔用墨

教师现场演示用笔用墨,并与学生刚才的练习做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 考虑到有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到用笔用墨的学习,我先不做示范,先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

掌握笔墨知识,这样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

5)教师示范画梅
在古琴曲《梅花三弄》音乐中,用刚才所学的笔墨知识,进入跟我画的阶段。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画梅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进一部掌握梅花的画法。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6)、学生临摹作品

在音乐声中,学生如临其境,作画的心情马上高涨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与赞扬。

因此本环节我尽量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作画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从而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6 展评、拓展 4分钟)

学生作业结束后,展示优秀学生作品。通过自评互评,然后教师集中点评。

7 教师小结:2分钟)

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最后用《中国字画》这首音乐作品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并布置学生回家参照有关梅花的的资料创作一幅梅花图。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的板书融画为一体,我将示范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画有新的认识,学生能够有用梅花作为题材来画好中国画.从而掌握了笔、墨的表现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最大的创新在于我将美术教学与音乐,文学教学融为一体,让我的课堂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音乐和绘画都有密切的亲族关系,现在的艺术教学,音乐可以越过边境进入绘画的领域。”这堂课也印证了音乐可以让我们美术教学锦上添花,当下美术、音乐学科教学正在向综合艺术课程的方向发展。作为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更应该把这一对艺术姐妹花有机结合起来,开辟一条更有效的教学之路。

5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 花圃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 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 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 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 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 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 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
  对学生提出四个问题:
  1、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在我们深圳的爱国路上都会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你知道是什么吗?
  2、花市上有很多漂亮的花,你能说出几种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同学们说了几十种花卉的种类,可是我们的地球那么大,花卉的种类我们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3、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4、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 B、添加组合 C、夸张变形 D、分解构成 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 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 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 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你喜欢________同学的画,因为:
立意健康    骨式准确    瓣形一致    构图饱满    色彩鲜明    制作精细

5 教学设计

型:绘画、表现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3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规律,能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图案设计。

教具准备:花卉图片、铅笔、橡皮、水彩笔、颜料、毛笔、剪刀。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学生提出四个问题:

1世界上有许多漂亮的花,你能说出几种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同学们说了很多种花卉的种类,可是我们的地球那么大,花卉的种类我们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2、出示图片。

3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4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

二、讲授新课

大家欣赏图片,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

(“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

(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时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 A、简化归纳 B、添加组合 C、夸张变形 D、分解构成 E、象征寓意

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分析,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

三、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教师巡视指导,时间允许的话可讲解学生作业。)

四、课堂小结

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评价出喜欢的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我们今天学过的哪一种方法?

一、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以小组的形式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

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

今天请同学们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  

(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你喜欢________同学的画,因为:(请在符合的项目下打“√”)

花圃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花圃》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以设计、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首先回顾上节课讲的图案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用不同工具材料用几何形表现图案的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采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白T

教师:花卉图片,相关花卉的网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相似形的置换

 

教学难点:图案花的设计方法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要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生学思路,让学生从范国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书,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练习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图案简化练习)——情感升华(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美的风景图片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设计、表达情感的。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不同方法表现一个花卉图案。让学生注意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各种瓣式。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图片,用单色画具进行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风景画图片,尝试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 《湘版初中美术说课稿 花圃》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大考吧]www.dakao8.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6、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本课将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6 参考教案一

本课概述:
  本课和平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和平鸽的一般规则。
  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和平为主题,联系实事,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通过欣赏描绘和平鸽的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注意图形选材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的联系,具体观察图形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并尝试改变招贴画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或颜色,创造新的画面,体会构图的魅力。最后合作完成一幅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谈创意,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方法,收集文字图形资料,组合筛选,提炼加工,并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完成,如剪贴等。展示优秀简洁的招贴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大小位置、色彩处理与主题立意的关系,明确招贴画的设计要领。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 .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 (CAI 课件 ) 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图形移动面板。
  2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CAI :伊拉克战争场景及战争带来的灾难 )
  2 .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
  3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4 .展示介绍招贴画。
  招贴画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传达特定的主题。
  5 .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讨论: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 ( 剪贴 )
  活动一: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观察:毕加索《和平鸽》、 《和平之人》; 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体会: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思考、讨论:还有什么可以表现和平主题 ? 橄榄枝、武器等。
  如何用剪贴的方式创作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
  6 .活动二:分组剪出与和平主题有关的图形,合作拼贴表达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 合作拼贴板的图片及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场景照片 )
  (CAI 循环展示相关画面,配轻快的背景音乐 )
  7 .随堂评价: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
  8 .课外链接: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优秀简洁的招贴画图片等。
  2 .学具准备:各种颜色的色纸、牛皮纸、报纸等,胶水,剪刀。
  二、教学重点:招贴画的构思与创意。
  三、教学难点:多点切入表现主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交流自己记录的招贴画,谈作品创意与构图的关系。
  2 .多点切入表现主题。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意义。例:“关注老人”主题,都以“拐杖”为素材,却呈现了多角度的创意。
  学生交流:谈几幅相关作品的不同主题与形象、构图的变化关系。
  体会招贴画的设计要领:简洁明了、构思独特巧妙。
  3 .设计过程:
  画草图 ( 捕捉“灵感”,记录瞬间思绪,选择最佳创意 )
  选取合适的表现方法 ( 结合招贴画简洁明了的特点,突出剪贴的表现方法 )
  设计制作完 成。
  4 .讨论、探究、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各种问题。
  5 .学生活动:用色纸、牛皮纸、报纸等, 以剪贴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幅公益招贴画。
  6 .评价:布置班级招贴画展览,学生充当宣传解说员。
  相互评议最佳创意、最佳宣传解说员。
  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将对社会的关注转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
  课堂评价:
  1 .积极参与讨论,关注生活,寻找招贴画的表现主题。
  2 .根据主题多点切入构思创意,利用简洁的图形制作招贴画。
  3 .评价表:
立意健康     构思独特     主题突出     构图协调     图形简洁     色彩鲜明
                        
  4 .评价形式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对于好的创意和构想要及时指出和表扬,鼓励大胆表观。
  教学建议: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选择范图以简洁平涂为主,借助游戏的形式,感受图形大小位置、构图与主题的关系,认知形式美法则。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突出多点切入主题,鼓励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
  4 .联系实际,课内外结合,可尝试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制作。
  参考资料:
  1 .国际设计传真——平面设计 上海画报出版社
  2 .第二届靳棣强设计基金奖获奖作品集 湖北美术出版社
  3 .平面港 ( 广告设计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6 参考教案二

型:活动、表现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资料、招贴画、剪刀、胶水和彩色纸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教师对巴格达战争场景的描述,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2、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自由发表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

4、展示介绍招贴画。

招贴画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传达特定的主题。

5、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讨论: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 ( 剪贴 )

活动一: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观察:毕加索《和平鸽》、 《和平之人》; 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体会: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思考、讨论:还有什么可以表现和平主题 ?(橄榄枝、武器等。)

如何用剪贴的方式创作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

6、活动二:分组剪出与和平主题有关的图形,合作拼贴表达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7、随堂评价: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

8、课外链接: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

一、教学过程

1、导入:交流自己记录的招贴画,谈作品创意与构图的关系。

2、多点切入表现主题。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意义。例:“关注老人”主题,都以“拐杖”为素材,却呈现了多角度的创意。

学生交流:谈几幅相关作品的不同主题与形象、构图的变化关系。

体会招贴画的设计要领:简洁明了、构思独特巧妙。

3、设计过程:

画草图 (捕捉“灵感”,记录瞬间思绪,选择最佳创意。)

选取合适的表现方法 (结合招贴画简洁明了的特点,突出剪贴的表现方法。)

设计制作完成。

4、讨论、探究、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各种问题。

5、学生活动:用色纸、牛皮纸、报纸等,以剪贴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幅公益招贴画。

6、评价:布置班级招贴画展览,学生充当宣传解说员。

相互评议最佳创意、最佳宣传解说员。

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将对社会的关注转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

二、课堂评价

1、积极参与讨论,关注生活,寻找招贴画的表现主题。

2、根据主题多点切入构思创意,利用简洁的图形制作招贴画。

3、评价表:(请在符合的项目下打“√”)

4、评价形式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对于好的创意和构想要及时指出和表扬,鼓励大胆表观。

《和平鸽》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和平鸽》,我以新理念,围绕着教材,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这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第六课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的一般规则。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公益招贴是其中一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

学情分析:我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内容,招贴画对初中学生并不陌生,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招贴画,只不过看到的都是商业招贴画,如:某某名牌服装,某某吃的喝的。本课能以公益招贴画为内容,从多个角度切入,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材把目标分成三个进行教学。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公益招贴画的概念,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

2技能目标: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画,初步学会合理选择图形,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主题的关系。

难点:招贴画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美伊战争图片、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彩色笔、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内容,我以欣赏,提问,分析引导,启发,交流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意识的形成。本课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的图片及优秀作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作业评价——课后小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和平为主题,联系事实,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

2)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 以毕加索的和平鸽为例讲解和平鸽的故事,通过欣赏和平鸽的绘画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表达你对和平的热爱。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介绍招贴画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招贴画,招贴画的要素及特点,注意图形选择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之间的联系,具体到图形的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

3)学生活动:由和平题材的招贴画拓展到其他公益招贴画,让学生多个角度去思考,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选择合适的主题,运用富有创意的构思,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4)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 (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尊重学生,以鼓励为主)

5)课堂小结:本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学习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6)板书设计:目的再现过程,突出重点。

本课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交流,以愉快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习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美术。

我的说课稿完毕,谢谢。

7、灯 教学设计一

灯与光》
(一)课时结构: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 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 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 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1. 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 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 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四)教学难点:
  1. 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 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3. 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对于初中的学生,其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
  (五)教学设计:
  1. 用一定的欣赏情景导入,教师利用纸质灯饰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2. 在班级教学中分组进行竟赛活动,激活教学气氛,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和空间。
  3. 结合灯光欣赏圆筒基本形的纸质灯饰引入情景,学习基本形的变化要点,鼓励从大自然、优秀造型艺术及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启示,教师总结在造型装饰设计及制作中关于材料、工艺的经验体会。
  4. 变化出富有特点并适于灯饰结构要求的造型,满足透光要求的纸质材料,发现适于设计制作灯饰的装饰形式。
  5. 选择、整理、综合、变化更多造型与装饰的形式,尝试灯饰设计与制作。
  ()教学要求:
  1) 在纸材的选择上提供选择范围给予必要的提示。
  2) 充分考虑灯饰造型、空间大小、形状、高低、结构及发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 学生灯饰作品有在变幻灯光下进行实物展示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
  4) 强化灯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关系、感情的关系应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收集灯光图片(城市夜景)、简单纸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
  2) 教师: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 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 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 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 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 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 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 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教学评价:
  1) 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 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3) 你在设计制作灯饰过程中能否及时调整与完善原有的构想,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4) 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灯饰在什么样的条件、环境下使用更合适。
  ()课后小结: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 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 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7、灯 教学设计二

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贺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签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教学重点: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教学准备:

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挂图)、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灯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据。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他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签、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签优秀建筑与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术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进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教学评价:

1、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3、你在设计制作灯饰过程中能否及时调整完善原有的构想,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4、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灯饰在什么样的条件、环境下使用更合适。

小结: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8、门 参考教案一

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

1、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2、设计一个有趣的门。

教学难点:

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具准备:关于“门”的文章、门的图片若干、歌曲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学生预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朗诵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中各种书体的“门”字的写法和风格特点。

2、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3、课堂活动:欣赏课本第3031页的范图和教师的补充图片,分组计论,从门的技术性(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和艺术性(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相互交流对门的了解和感受。并完成下列问题:

1)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参考: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威严华贵,是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2)普通农家民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参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用、美观、朴素,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传韵味。)

3)园林景致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参考: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因景色的需要设计门的样式和选择门的材料。能增添景色的层次,营造一种错落有致,欲露还羞的情趣,使人在进入时不断感受新的画面。)

4)现代家庭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参考:造型别致选材广泛讲究、制作工艺先进、中西合璧、自然简洁,极富现代气息。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新的审美观念、是多远文化的家居装饰中的突现点。)

5)标志性“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参考: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制作工艺复杂,引申了门的含义,有很强的造型表现性,它能启发人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出示凯旋门、校门、有代表意义的居民小区大门、牌坊等图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标志性“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门的文化意蕴。

活动小结: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4、自由阅读。

课本第33页的资料库。

四、本课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教师准备好关于门的设计参考图。

二、复习导入

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讲授新课

1、分组交流、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推选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2、课堂活动:分组设计一个有趣的门,画出草图并写出设计说明,要求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化含义。(校门、家门、书柜门、园林门等种类和形式不限)

注:可以参考教师的图片资料进行改造和创新。

四、小结

习作展示,相比评价,完成课本第33页的评价表。

五、资料库

1、汉字中的“门”。

2、关于门的成语:

挨门逐户 白屋寒门 拜倒辕门 班门弄斧

傍人门户 闭门酣歌 闭门觅句 行意门生

团门却扫 团门思过 闭门投辖 闭门造车

布鼓雷门 车马盈门 臣门如市 杜门绝迹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程门立雪 当门抵户

3、关于门的文章

莫正视一眼,

对那向我们哭泣而来的女郎。曾经用美丽的谎言来哄骗我们的是她;

曾经用前进的姿态来吸引我们的是她。

而她

在并不汹涌的波涛中,就投进了

残害我们的兄弟的人的怀抱。

今天,她又要走进

我们友谊的圈子。

她说,她现在才知道

只有我们

才有善良的灵魂。

让她在门外哭泣,

我们的门

不为叛逆者开!

1993年,重庆

8、门 参考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8 "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
本课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精神,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习“活动一”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三”是本单元的重点,即让学生自主表现,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材用设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思考,鼓励其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使学生感受造型的乐趣。教材所附学生作业有一定示范作用。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供学生、教师参考。
资料库对教材中出现的“肖像画”概念作出解释。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不司画种的头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种类、造型手段、表现效果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
◆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学生照片不是范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一的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在课堂上交流。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发式表现是教材突显的知识要点,教材提供了画家的头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图例,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重点分析。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进入活动二的临摹练习,教材提供难度适宜的素描头像范例,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不同样式以供学生参考。在教学提示和活动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图例分析,还要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讲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画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画范图,只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重点还是强调人物头部特征的捕捉。
本单元学习需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因此范图的选择很重要,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导入注意以情动人,以趣启智,‘结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尝试。相互分析同学特征的环节应有效控制课堂,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避免攻击性的语言,培养学生健康友好的心态。
安排学生户外拍摄照片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能合理安排拍摄工具,有效控制教学进度。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进行,首先明确学习活动要求,讲解摄影中的技术问题,然后分组安排组长,对其下达任务并要求及时反馈信息,最后强调纪律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而围绕着“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组织教学是本单元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因为对身边同学的表现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提高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组织教学,整个教学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围绕描述同学相貌特征展开,可以通过学生户外拍摄的同学照片展示,或学生自己准备的照片交流,对同学的五官、脸型、发型等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教师在学生描述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和启发。接下来学生对同学的相貌描述转化到对美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物题材的绘画作品往往通过对人物的面部刻画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在感受人物特征通过什么方面体现的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对范画作深入交流,加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为临摹作品做准备。第三个学习活动应重点讲解夸张手法在人物特征把握中的运用,教学中对夸张手法结合范图分析,同时可以对不同材质表现的不同画面效果有所对比,丰富学生的造型手段。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涉及对五官的角度和形态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把握基本造型特点。学生在“活动三”中尝试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表现手法大胆表现。学生作业减弱对造型、明暗的要求,强调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把握,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表现。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说出同学以及绘画作品中人物的特征,关注学生作业是否突出了人物特怔,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精神也是评价的重点。对个性表现应予以肯定,并使学生明确提高的方向。鼓励学生参照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或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自评、互评。
四、教学选择
教学可以按照学习活动设置安排课时。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同学特征,并尝试用照相机去捕捉同学特征。学生利用照相机观察体验,数码相机是最佳选择,便于及时在课堂上交流。这一活动的实施需要一课时。
教学也可以用两课时完成,第一、第二个学习活动作一课时安排。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照相设备、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户外教学可能难以开展,可安排课外完成,把拍摄的照片发送到校园网内的班级电子邮箱,或把自己满意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通过分析、描述、感受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课围绕头像表现这一主题,设置了描述特征、临摹作品、尝试表现三个活动。教材中提供的部分图片资料只是起提示、参考作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使用。教师在图片选择方面要作充分准备,教学导入图片可选择本班学生的头像照片,满足学生兴趣需要,选择的分析范图要大而清晰。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教学单元,良好而融洽的气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导学生以拍摄方式捕捉同学的特征,学生在相互拍摄的过程中交流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在描述、感受中认识人物特征及其表现方法。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需要、实际学情灵活处理,一般以谈话法、比较法为主。谈话应紧密围绕人物特征及表现的相关问题展开,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问要目的明确、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获得知识。比较法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对客观对象形成正确认识,通过生活中人物特征的比较,生活中人物与绘画作品人物的比较,不同形象特征、不同表现形式的人物绘画作品比较等等,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特征,把握造型表现的方法。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可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随堂拍摄本班学生,也可以用速写形式示范捕捉本班学生特征。教学展示挂图要大而清晰,作品可以教师自己创作,也可以放大临摹。教师准备的学生临摹资料建议大小合适,学生临摹中无须考虑缩放问题。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描述同学特征环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照片,并评出特征最明显的同学,选出代表针对讨论结果发言,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作业可采用评比形式,通过学生互评选出形象特征把握最好的作业加以表扬鼓励。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本课有意识降低难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必要的知识点还应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学生临摹练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范本,使其对范本的构图、形象塑造、技术处理等问题有所理解,如有必要可以示范或准备步骤图,避免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门》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湘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教学主要是想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与门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在跨学科的广泛联系中,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在造门的进程中,设计思想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认识造门艺术与时代、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门的人文内涵。然后再结合对门的审美感受与了解,大胆尝试设计有特色的门,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教材处理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该灵活又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考虑到原教材在教学程序编排上的先欣赏后设计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原创力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因此将本课的总体教学程序更改为设计、欣赏、再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接受理论指导而提高实践能力,符合人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教学目标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要求:“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和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与创造水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为:

.具体目标

.能较详细地描述门的结构、功能,懂得造门艺术与时代、民族文化、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之间存在着联系。

.区别不同门的艺术风格,简要分析各类门在造型、色彩、材质和装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并获得对造门艺术的审美感受。

.探讨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

.尝试设计一个独特的门造型,并画出设计草图。

.喜爱古今中外的不同造门艺术,激发美化生活的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

.感知和简要分析各类门的设计要素的艺术特点,获得对造门艺术的审美感受。

.尝试设计一个独特的门造型。

.教学难点

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和拓展设计思路。

4.课时安排

在本课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为了给以学生更充裕的尝试设计和绘制门的效果图的时间,可安排3课时。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因考虑到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将原教材中课内安排的调查活动列为学生课外自愿完成的学习任务。

.说学情与教法

1.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每天都需要穿越各种大大小小的门,其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为他们了解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虽说初一学生没有多少有关门的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但他们还是对门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组织教学活动。观察、感知、比较、分析、推断、归纳、探究、练习和实践等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学习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各种门进行观察、感知、比较和分析出门的结构、功能和艺术特点,并获得审美感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断、归纳和探究出造门艺术与时代、民族文化、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并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想要学生能设计出独特的门,就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设计门,使他们在尝试中的创造性思维能自由地发挥,并在尝试中提高动手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学活动中的初期阶段就让缺乏专业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设计门,或许还有使学生少受条条框框束缚的优势,这对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有益。

2.教法

为了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①.学业游戏法。以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组词游戏,激发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热情。②.演示法。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直观形象性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形象思维能力。③.头脑风暴法。此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效。④.案例学习指导法。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观察、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能使学生较为浅显易懂地了解事物内部的各种关系,并为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提供参考的案例材料。⑤.练习与实践指导法。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课中学生必然要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练习或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练习与实践进行指导。

.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九个环节,即游戏导入→初步感知→尝试设计→展示评价→提高认识→深化设计→技法传授→完善设计→评价总结。第一课时的教学进程预计先完成前五个环节。考虑到实际课堂教学进度可能会因多种原因而有所变化,因此第五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将进行临时的调整,把上不完的内容移到下一节课。

1.游戏导入

组织全班同学以“门”字进行组词接力活动而导入课题,是试图通过较为轻松的游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本课学习的热情,并激活学生对门已有的认识。在游戏规则中规定所组的词的词意要指向建筑物上的门或门上附属的物件,目的是不想让学生“节外生枝”地偏离课题而浪费时间。还有本环节所组的词可为下一环节的进一步了解门提供切入点。

2.初步感知

以讲演法简介一些有关门的常识性知识,让学生对门的基本形、结构和材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可为接下来拓展门的造型活动做好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和避免学生被动地听与看,还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不同造门材料的材质美,以及不同形状的门的视觉美感差异,并且这一要求也强化了对教学重点的掌握。

3.尝试设计

本课教学之所以在初期阶段就要学生大胆尝试以几何形设计门的造型,意图让学生在对门的设计还没有太多的“杂念”时,更能不受条条框框约束,自由地组合几何形而创新门的造型。这样的放任与自由是有益于学生独创性的发展,而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在此采用头脑风暴法,这一教法就是让每个学生自由地、无顾虑地在头脑中刮过一阵思维的风暴,产生更多的设想与创意,这样就有利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4.展示评价

在尝试设计后立即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能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并且能让全班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拓展视野与设计思路,这对突破教学难点或许有益。在评价时将遵循不批评的原则,更多地肯定学生创新精神和独创的价值,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创造的热情。

5.提高认识

有了对门的初步感知和尝试设计之后,再组织学生赏析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门,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这是因为更高一层的认识,只有在初步感性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被接受。本环节分别从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民族文化、时代和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中,结合典型实例,以案例学习指导法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里观察图例,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出不同门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感受的差异,门的外观形象与内在场所性质的密切联系,门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的人文内涵与象征意义,门的时代、地理环境特征。本环节涉及到的问题较为繁杂,因此要围绕本课安排学生所做作业的侧重点,选择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和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为教学重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其中对待重点应该多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这样才可能透过表面看实质,真正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待难点可引发学生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本环节提高学生对门的认识,学生才可能以更高的审美眼光和丰富的门文化知识,在前面用几何形自由设计的门造型的基础上深化设计,然后设计出一个符合场所性质的有特色的大门。

湘美版《中学美术 七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