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12 15:58:27

一、 名词解释

1. CD

也叫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differentiation, CD,分化群),主要指白细胞在分化的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标志。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和活化 CD1-CD247

2. ADCC作用 脱颗粒作用,与靶细胞结合的抗体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通过抗体的连接,NK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使抗原靶细胞溶解,即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3. 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的现象。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自身耐受可以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对该抗原表现为特异性的负免疫应答。

4. 生物制品

是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以及免疫诊断用品等统称。

5. 酶联免疫吸附作用

一种酶联免疫技术。用于检测包被于固相板孔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即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

6.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是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能够介导白细胞和其它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7. 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和一切有核细胞的表面,尤以淋巴细胞密度最高,属同种异型抗原。此类抗原参与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且与移植排斥反应等有关。静止T细胞:MHC-I , 活化TMHC-IMHC-Ⅱ

8. 免疫球蛋白

Ig 具有抗体活性以及无抗体活性但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9. TD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需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 生抗体的抗原。天然抗原大多为TD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I-Ag:无需在T细胞辅助就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此类抗原结构简单,种类较少。

10. T细胞表位

只能被TCR识别的部位,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顺序决定基。 识别需抗原提呈和MHC分子。

11. 补体调节作用补体的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均是重要的调理素,他们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调理作用,使原有的吞噬活性增强

12. 免疫重建

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细胞移植给免疫缺陷个体,使后者的免疫

功能部分或全部得到恢复。

13. 疫苗

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类毒素等抗原性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14.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celluar CMI):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通过 2次接触抗原后,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和杀伤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来表现特异性免疫效应。

15. 中枢免疫器官

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器官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和鸟类的法氏囊

16. 单向琼脂扩散

将特异性抗体与融化的琼脂混匀,使抗体均匀分布于琼脂,然后浇制成琼脂板,再按一定要求打孔并加入抗原,是抗原由孔中自由扩散与板中的抗体形成沉淀圈

17. 法氏囊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提供各种免疫细胞的前体细胞

18. 穿孔素(Perforin)

Ca++参与下可以插入靶细胞膜内形成管状孔道(类似于补体的攻膜复合物结构),最后导致细胞渗透压改变,水分子和Ca2+入胞、K+和蛋白大分子出胞,细胞死亡。

19. 免疫球蛋白J链和分泌片

J(Joining chain) :由浆细胞合成的酸性糖蛋白。主要作用是在羧基端连接单体成

为双体或多聚体。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SP:是SIgA的结构成分,具有保护SIgA抵抗外分泌液中蛋白酶降解的作用。

20.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是指一系列在氨基酸组成和结构上与Ig可变区和恒定区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分子。

主要包括:CD系列,CSF受体,FC受体 IL受体,MHC分子,BCR TCR等。

21. 抗原呈递作用

即外来的抗原性异物通过巨噬细胞的捕获、加工和处理后,与胞内合成的MHC-I/I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被呈递到细胞膜表面,被TCR识别的作用。具有此作用的细胞叫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外来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后,必须与MHC- 、Ⅱ类分子的肽结合区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体,该复合体经转运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的表面,才能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从而启动免疫应答反应。

22. 免疫网络学说任何抗体分子上都存在独特型决定簇,它们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以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的相互识别为基础构成网络联系,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

23. 血脑屏障:一般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及其壁外的神经胶质细胞(胶质膜)组成。主要凭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相连和微弱的胞饮作用来阻挡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液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以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24. 类毒素称脱毒毒素,细菌繁殖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 经化学药品等(例如加入甲醛、加温等)处理后,成为无毒性而保留免疫抗原的 生物制剂。

25. 四型超敏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由IgE介导,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当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或半抗原结合,通过激活补体、募集或激活吞噬细胞,引起靶细胞损伤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可溶性抗原与抗体(IgGIgMIgA)在血液中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血管壁基底膜或组织间隙,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啫碱性、啫中性粒细胞的参与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发生,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损伤

26. 复等位基因

即在群体中位于同一基因位点而具有不同编码特性的基因系列。

27. 细胞因子

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或糖蛋白)(15-30KDa)的统称。它既是免疫调节分子,又是效应分子。它与相应受体结合而作用于靶细胞。能调节自身或其他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生物学作用明显,无抗原特异性,也不受MHC限制.

28. 补体旁边激活途径

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直接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29. 流式细胞术;

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手段,它可以高速分析上万个细胞,并能同时从一个细胞中测得多个参数,与传统的荧光镜检查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成为当代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

30. 弗氏佐剂:诱导IgG类抗体产生。

弗氏不完全佐剂IFA:抗原和油剂混合,再加乳化剂

弗氏完全佐剂CFAIFA加入杀死的结核杆菌或卡介苗

31人工自动免疫

是指给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

免疫力的方法。

32.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g:(Forssman抗原)指不同种属生物的抗原分子表面

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33. 免疫球蛋白高变区:(HVR)在VLVH中某些氨基酸组成和排序具有更高变化程度的区域

34免疫球蛋白血清型;;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5. MAC复合物膜攻击复合物: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通路的形成C5转化酶即C4b2b3bC3bBb3b裂解C5生成C5b,固定在靶细胞膜上,进而结合C6C7C8C9形成C56789膜攻击复合物,打穿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溶解

36. 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大颗粒淋巴细胞) 具有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 ,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功能。

37.Tc细胞

细胞毒T细胞(TcCTL):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致敏后特异杀伤携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缩写:

补体经典途径 (classical pathway)是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旁路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是指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主要由Ig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IgGIgG1IgG2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 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名词解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