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9-03-13 13:50:03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方便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使用>>-----

百色市2018年春季学期期未教学质量测试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人文”这个词语起源很早,《易·贲卦·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将人文与天文置于对等的地位,可见对人文的重视程度。概括地说,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称之为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记载孔子的话:“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里有这样的话:“夫民,神之主也”,并说应该先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左传》里又有这样的话:“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连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愿望。中华文化所崇拜的是祖先,注重的是祭祖,或者崇拜那些为民族的生存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人。孔子、李冰父子、司马迁等,都祭祀他们的庙宇。所以中华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为核心的文化。人和人的关系,远比人和神的关系重要。人文精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例如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三千弟子当中有七十二位最好的,被称为贤人。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中华文化中十分可贵的内容。

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至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已的关系,应以人为先,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中国有句古话:“敬业乐群。”“乐群”这两个字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荀子阐发孟子的人伦说,提出“群居和一”之道,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他认为人能从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所以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就得以生存和发展,因而维系群体利益就成为一种美德。

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的本义就是声音相应,也就是声音的和,引申为和谐、和平、和畅、中和、融合、祥和等意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庸》以“致中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子说做人要兼顾文和质两方面的和谐“文质彬彬”才称得上君子。“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节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④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在中华文化中人和人的关系与人和神的关系同等重要在众人之中要以圣贤为中心。

B.“公”就是中华文化所尊崇的“群”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在“群”的范畴。

C.中华文化认为“致中和”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中庸》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D.“天下为公”的说法在《礼记》中早已提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从三个角度阐明了中华文化的属性以人为中心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可贵内容。

B.文章引用《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的史实证明中华文化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

C.中华文化以人伦为核心“乐群”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D.文章广泛引用古代圣贤的名言及典籍记载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厚重感和论证的雄辩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广西百色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