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综合试题及答案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2016-03-17 08:34:05

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包括对方

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丧失商业信誉   C.提出解除合同   D.中止履行自己的义务

2、关于罪数的认定,正确的

A.甲使用暴力强迫赵某与自己进行商品交易,造成赵某重伤。对甲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与强迫交易罪实行并罚

B.乙借用李某的摩托车后藏匿不想归还。李某要求归还时,乙谎称摩托车被盗。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诈骗罪

C.丙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未及实施杀人行为而被抓获,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预备)罪与盗窃枪支罪的想象竞合犯

D.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属于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吸收犯

3、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后,随即用该信用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余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在与其他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千余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场购买首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千余元的首饰调换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2万余元的海洛因拿走

4、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其要素包括

A.假定条件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法律条文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

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

6、关于法律事实,正确表述

A.“以事实为根据”中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

B.与人类生活无关的纯粹的客观现象也是法律事实

C.违法行为可以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属于法律事实

D.交通事故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7、下列诸债中,( )属于法定之债。

A.无因管理之债     B.侵权行为之债    C.单方允诺之债    D.合同之债

8、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

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三次受贿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3万、5万元

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2万元的罪行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

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

9、关于受贿罪的判断,错误的

A.公安局副局长甲收受犯罪嫌疑人家属10万元现金,允诺释放犯罪嫌疑人,因为局长不同意未成。由于甲并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不构成受贿罪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在退休前利用职务便利为钱某谋取了不正当利益,退休后收受了钱某10万元。尽管乙与钱某事前并无约定,仍应以受贿罪论处

C.基层法院法官丙受被告人孙某家属之托,请中级法院承办法官李某对孙某减轻处罚,并无减轻情节的孙某因此被减轻处罚。事后,丙收受孙某家属10元现金。丙不具有制约李某的职权与地位,不成立受贿罪

D.海关工作人员丁收受10万元贿赂后徇私舞弊,放纵走私,触犯受贿罪和放纵走私罪。由于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10、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11、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12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下面正确的表述

A.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B.根据权利义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可以划分为基本权利义务和普通权利义务C.从逻辑结构上看,权利义务是相互关联和统一的

D.从价值意义上分析,权利是第一性因素,义务是第二性因素

13、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属于意外事件

14、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包括

A.辞听 B.色听 C.目听 D.气听

15、下列各项中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

A.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C.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      D.向债务人提出请求

16、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

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三次受贿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3万、5万元

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2万元的罪行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

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

17、下列关于人民代表的表述正确的

A、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活动不受法律追究

B、河南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未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不受逮捕和刑事审判

C、出席全国人大召开的会议,是全国人大代表的义务之一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级人大代表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18、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 B.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

C.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 D.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

19、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20、下列各项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

A.超越代理权    B.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C.自己代理    D.双方代理

21、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正确表述

A.法律规则由于内容明确,它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或事项

B.法律原则由于比较抽象,在适用时有着更大的覆盖面

C.法律原则可以解释、补充法律规则

D.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2、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

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

23、当代中国时注意法律渊源可以归结为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

A.宪法 法律    B.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   C.地方性规定 自治法规  D.判例 习惯

24、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其要素包括

A.假定条件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法律条文

2014年安徽省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综合试题及答案知识大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