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

发布时间:2012-02-20 13:48:09

杨氏模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伸长法和弯曲法测杨氏模量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卷尺、千分尺、游标卡尺和读数显微镜等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掌握不确定度的计算。

4. 掌握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原理

根据虎克定律,固体材料的伸缩形变正比于拉压外力的大小,其比例系数即为材料的杨氏模量。测出材料在不同拉压外力作用下的伸缩形变,即可求出其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是弹性模量的一种,若长为,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丝或棒,在其长度方向上受到的作用力F而伸长,那么根据虎克定路:在弹性限度内,协强F/S与协变成正比,即:

其中的比例系数E即为该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那么,

因为FS,以及都是比较容易测量的量。由于金属的杨氏模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引起的长度变化比较微小,很难用普通的测量长度的仪器测准。

验中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其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时,相应的截面积,作用力F=mg金属丝产生的微小伸长量,无法用一般的长度测量仪器测量,因此实验中用光杠杆法进行测量,测量公式

于是可得实验中的杨氏模量测量公式:

为望远镜中观察到的刻度的变化。

不确定度公式

由计算公式,两边取微分,然后将微分换成不确定度,求平方和的平方根,得到杨氏模量的不确定公式

实验装置

各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限值:

千分尺 a = 0.004mm

卷尺 a = 1mm

读数显微镜 a = 0.02mm

FD-HY-MT型霍尔位置传感器杨氏模量实验仪——复旦天欣仪器厂

千分尺(0–25mm)——上海量具刀具厂

游标卡尺 (0–150mm)—上海量具刀具厂

不锈钢直尺 (0–300mm)—上海量具刀具厂

黄铜片和人造骨(PEEK)–复旦天欣仪器厂

照明灯

实验内容

一、伸长法测量杨氏模量

1. 仪器的调节。

o 铅直调节的标准:小圆柱R不能碰触钳形平台Q;在不接触小圆柱R的前提下,旋转钳形平台Q上的螺丝,可轻松旋入刻槽中。

o 放上CCD后,按照95页步骤(b)再次调节读数显微镜,使显示器上的图像清晰。

2. 观测细丝的伸长量变化。

o 在托盘上加一块砝码后,观测显示器上读数的变化,估计实验的测量范围;调节读数显微镜的高度,确保能观测到所有实验数据。

o 观测细丝的受力极限,避免出现范性形变。(大约为1200g左右。)

o 为使砝码托平稳,可在金属丝下端先加一块200g砝码,此时显示器上显示的横刻线读数为Y1,记录其数值。然后在砝码托盘上逐次加200g砝码,对应的读数为Yi (i=2,3,…5,6)。再将所加的砝码逐个减去。记下对应的读数为Yiˊ(i=1,2,…5),并将两对应读数Yi与Yiˊ求平均。(也可以先加6块砝码,逐个减少砝码测Yi,再逐个增加砝码测Yiˊ。先加后减和先减后加,二种方法哪种更好些?)

3. 测量金属丝长度L、直径d(为什么d要测10次?测量时应放置多少砝码?)。

4. Y的平均值和m(或砝码个数n)作直线拟合,求斜率及其不确定度。

5. 计算杨氏模量E及其不确定度。

二、弯曲法测量黄铜(或人造骨)横梁的杨氏模量

1. 用米尺测量横梁上两刀口间的距离;

2. 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分别横梁的宽度和厚度;

3. 对称地将衡梁放置在两刀口上,将铜挂件放到横梁上两刀口的中间位置;

4. 在铜挂件上放置一个砝码以后,调节读数显微镜,读取初始位置;

5. 依次加载砝码,用读数显微镜读出相应的位置坐标;

6. 若时间充分,在使用了所有砝码以后,逐次减少砝码,再记录一组砝码质量与横梁形变之间的关系;

7. 用逐差法求结果。

实验记录

一、伸长法测杨氏模量

砝码数

重量/g

读数(加)/mm

读数(减)/mm

1

200

3.10

3.12

2

400

3.20

3.25

3

600

3.36

3.42

4

800

3.54

3.61

5

1000

3.71

3.78

6

1200

3.88

3.88

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L=82.50cm

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结果如下 (单位mm)

D1

D2

D3

D4

D5

0.710

0.704

0.710

0.700

0.698

D6

D7

D8

D9

D10

0.702

0.708

0.702

0.706

0.706

求得平均值D=0.7046mm

螺旋测微器0值读数为0.343mm

D的修正值为0.3616mm

二、弯曲法测黄铜横梁的杨氏模量

两刀口间的距离L01=1.00cm L02=23.79cm

横梁宽度测量结果如下 (单位 cm)

d1

d2

d3

d4

d5

2.300

2.280

2.286

2.286

2.270

求得平均值为d=2.2844cm

横梁厚度测量结果如下(单位 mm

h1

h2

h3

h4

h5

1.351

1.358

1.354

1.349

1.357

求得平均值为h=1.3538mm

修正值为1.0108mm

砝码数

重量/g

读数h(加)/mm

读数h(减)/mm

1

10

6.250

6.260

2

20

6.330

6.370

3

30

6.465

6.475

4

40

6.595

6.596

5

50

6.696

6.708

6

60

6.825

6.820

实验数据处理

一、伸长法测杨氏模量

环差法处理数据

单位:10-2m

 h

h1

h2

h3

h4

h5

h6

1

3.10

3.20

3.36

3.54

3.71

3.88

2

3.12

3.25

3.42

3.61

3.78

3.88

3.11

3.225

3.39

3.575

3.745

3.88

~n图如下 拟合结果为h=0.159n+2.928

不确定度的计算:

望远镜中的标尺的最小分辨率为0.02cm,所以为多次测量,所以B类不确定度:

根据贝塞尔公式: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自由度t分布的置信系数为,所以A类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为

环差法处理数据,

0.465

0.60

0.520

0.346

0.490

0.457

0.4917

0.012

0.457

金属丝直径

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结果如下 (单位mm)

D1

D2

D3

D4

D5

0.710

0.704

0.710

0.700

0.698

D6

D7

D8

D9

D10

0.702

0.708

0.702

0.706

0.706

求得平均值D=0.7046mm

螺旋测微器0值读数为0.343mm

D的修正值为0.3616mm

0.3616mm

0.006

0.0023

0.0026

0.0023

0.0035

D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直径D为多次测量,螺旋测微器的分辨率为:0.004mm,所以它的B类不确定度:

根据贝塞尔公式: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自由度t分布的置信系数为,所以DA类不确定度:

D不确定度为:

米尺极限误差为1mm,用米尺进行单次测量,它的B类不确定度为:

,游标卡尺的单次测量的B类不确定度,因为都是单次测量,所以的B类不确定度就是它们的误差是0.02mm

单位:10-2 m

126.10

0.017

78.14

0.017

b

7.130

0.0020

1、 上面的数据带入到公式中,得到:

计算E不确定度

所以:

二、弯曲法测黄铜横梁的杨氏模量

两刀口之间的距离为L=22.79cm

横梁宽度 D=2.2844cm

横梁厚度 d=1.0108mm

用逐差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实验结论

钢丝的杨氏模量为

黄铜横梁的杨氏模量为

实验讨论

1. 弯曲法测量黄铜横梁的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一段固体棒,在其两端沿轴方向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力,其长度发生改变,表示横截面面积,称为应力,相对长变为应变。在弹性限度内,根据胡克定律有:

                             

  Y称为杨氏模量,其数值与材料性质有关。

  以下具体推导式子:  

  在横梁发生微小弯曲时,梁中存在一个中性面,面上部分发生压缩,面下部分发生拉伸,所以整体说来,可以理解横梁发生长变,即可以用杨氏模量来描写材料的性质。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弯曲梁的中性面,易知其既不拉伸也不压缩,取弯曲梁长为的一小段:

设其曲率半径为,所对应的张角为,再取中性面上部距为厚为的一层面为研究对象,那么,梁弯曲后其长变为,所以,变化量为:

  又 

  所以 

  所以应变为: 

  根据虎克定律有:

  又

  所以

  对中性面的转矩为:

  积分得:      (1)

  对梁上各点,有:

  因梁的弯曲微小:

  所以有  (2)

  梁平衡时,梁在处的转矩应与梁右端支撑力处的力矩平衡,

  所以有     (3)

  根据(1)、(2)、(3)式可以得到:

  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有边界条件

  解上面的微分方程得到

  将代入上式,得右端点的 

  又

  所以,杨氏模量为:

2. 实验误差分析

(1)、杨氏弹性模量存在一定的误差,该测量值在参考值区间内,误差一般。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杨氏弹性模量的误差传递公式可知,误差主要取决于金属丝的微小变化量和金属丝的直径,由于平台上的圆柱形卡头上下伸缩存在系统误差,用望远镜读取微小变化量时存在随机误差。

(2)、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存在椭圆形,故测出的直径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3)、实验测数据时,由于金属丝没有绝对静止,读数时存在随机误差。

(4)、米尺使用时常常没有拉直,存在一定的误差。

3.d要测量10次是由于金属丝竖直悬挂且受到拉力的情况下,不同高度的金属丝的直径是有差异的,已更改将金属丝的直径均匀的分布于其中,然后求平均值,用这样的方法减小误差。

杨氏模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