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代表演讲稿

发布时间:2019-10-27 20:33:18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代表演讲稿

  篇一:博士毕业典礼演讲稿
  一篇“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报道XX年09月07日15:23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各位学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本届毕业同学上台发言。为什么选我做代表?研究生院的老师说,因为我
  脸熟。如果这是真的,那我认为这是脸熟带给我的最大一份荣耀。 本来,一个以说话为生的人,上台讲话不应该是难事,但此时此刻我却感到心跳加速、
  血液循环在不断加快。十年寒窗,始得今朝,当然我等得更长。42年,想不激动都不行啊!
  所以首先要向各位学友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道一声,衷心的祝贺!饮水思源,我还要请求各位学友允许我代表你们,向三年以来为了我们的今天而辛勤工
  作的苏志武校长、陈维嘉书记、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授予我们知识、赋予我们关怀的导师表
  示最诚挚的感谢!我们将永远感激和尊敬你们! 我们还要向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由衷地说声谢谢,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
  我们走不到今天,没有你们的关注一切都将逊色许多! 站在这个话筒前,想说的真的很多。我相信在座的许多学友都会记得三年前,这堵墙上
  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那个时刻好像刚刚过去不久。当年我们怀着
  不同的理想来到这里,共同的却是为中国传媒大学这一份与众不同所吸引。 今天,真的要说再见啦,真的要用母校二字来概括这里的一草一木的时候,我们才真切
  地意识到终点二字的意义。它将一群生机勃勃的人,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包容在了一起,让
  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校友;它将教学楼、视听室、白杨树、核桃林都深深地烙在我
  们的记忆中;它将我们人生一段最为珍贵的经历,凝结成又一段青春的记忆。穿透浮躁与尘
  嚣,我们会发现读书的确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终点的含义的确也在提醒我们,我们中的大多数终将离开,但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却已经
  因为这几个寒暑而变得不同。我们在成长!我们在成熟!作为中国传媒界的最高学府,母校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走出这道门,我们中的大多
  数人将置身于今日社会、媒体发展的洪流之中。因为是过来人,不断有学友向我请教在媒体
  工作应注意什么?的确,从1989年算起,今年是我当记者的第十八个年头。近二十年的工作
  经历告诉我,我们已经或将要捧起的不仅仅是一个饭碗,而是需要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的一
  个行当。在座的学友,无论我们学的是什么专业,只要沾上“传媒”二字,也就意味着要担当起
  一份责任。熟悉中国当代传媒变革的人都了解,十多年前一批二十七八的年轻人丢了工作丢
  了户口丢了档案不顾一切来到北京,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中国传媒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他
  们丢下许多却找到传媒这个行当最需要的两个字:责任。他们创办了“东方时空”,他们开中
  国电视一代新风。老生常谈,我在这里无意为我和我的同事树碑立传,只是因为变革的年代,
  多元化的取向和媒体对于感官享受的放大,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容易遮蔽“责任”所应闪
  烁的光芒。我希望在此与大家共勉,谨记“责任”这个曾经熟悉却又变得仿佛陌生的词汇。
  既然我们已将传媒二字加诸自身,我们理当承担起这其中应有的责任。唯有如此,当我们谈
  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时,谈到我们自身与民族荣辱兴衰休戚与共时,
  模糊的理念才会真实可触;唯有如此,当我们走出校门,才会幸运地发现自己最终可以不做
  替代别人的事,而能够去做别人无法替代的事。 感谢母校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传媒人。今天之后,我们真的就要离开。既然我们把这个地方叫做母校,我们应该做的,就不仅
  仅是索取。请大家一起在心里默默承诺:我们会始终心系母校,并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母校的
  发展。也请母校为我们祝福吧:就像校园中的那尊“大拇指”雕塑,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位毕
  业生都将会有自己的个性、创意和作为,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指纹一样。我们一定会用自
  己的大拇指再在母校的成绩单上按上新的一笔。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的大拇指!母校在想
  到我们时也一定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祝母校蒸蒸日上!祝同学们扬帆远航!祝福各位!谢谢大家!篇二:研究生毕业典礼演
  讲稿
  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 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 尊敬的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以及我们今天的主角——各位亲
  爱的毕业生:大家下午好!谢谢你们!在你们临毕业之际,请允许我在此先引用一段文字,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她的孩子的: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
  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
  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我要求你
  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
  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
  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
  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这位母亲的名字叫龙xx。这篇文章的名字叫《给河马刷牙》。)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当初考研,一定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但不管怎样,读完研究生,
  你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毕业之际,你们中有些人已经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些人
  还不满意,有些人甚至可能还没找到工作。但是,同学们,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们,
  请不要着急,不管现在有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只是一个起点。从现在开始,你们一定要
  一直去努力寻找,去找到自己喜欢,而且可以给你时间和意义的事情,然后让它成为你的事
  业。 在选择事业的过程中,记得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父母的评价或社会的评价来进
  行选择。如果你喜欢做一名汽车修理工,那么在你面前,即使摆着一份大学教职或一份华尔
  街银行经理的工作,你也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去选择当一名修理工。为什么不呢我们不是活在
  别人的世界里,而是在寻求自己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人生意义。说说我自己吧。15年前,我和你们现在一样,研究生毕业,然后进了一家大银行的 机关工作。看起来是一份自己满意也让人羡慕的工作。每天大楼里上下班,平时看看报
  纸,和同事聊聊股票,再写点研究报告,有时就跑到企业里去看看。工作也算清闲,工资也
  不低。但我深知,这不是我喜欢的事业。那时流行bbs。我在cenet论坛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有一个很好的学术氛围,然后可以安安静静的做一些经济学基础性的研究。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伯林继续说现代社会已不允许所有
  人都去认真审视生活,只有少数人有这种可能。我希望我能有幸成为这样的人。 当你成天对一些终极问题追问的时候,真的很累,而且没有答案。幸好斯特劳斯告诉我
  们哲学只是去寻找这些答案,而不是一定要找到它。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希望我本人对哲学的追问成为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件,而把我大部
  分的工作时间用于从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上帝造人,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同学们,你们也一样,只要你们去寻找,就一
  定能够找到给你时间给你意义给你快乐的事情。重点是,在你还没有找到之前,你不要妥协,
  大家都听过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听
  起来真是令人唏嘘,时间真快,转眼就老了。 是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同学们可能知道,古希腊英雄奥德赛,征战特洛伊,历经艰辛后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
  —伊萨卡岛,他的妻子依然在家乡等待着他。从此,伊萨卡岛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目的地。希腊诗人卡瓦菲斯写了一首诗《伊萨卡岛》,不是为了赞美奥德赛,而是告诉我们,其实目的地并非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路上,人生的收获在路上。 我很喜欢这首诗。在我的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把其中的一句诗送给你们: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as you set out for ithaka,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hope your road is a long one, 充满奇迹,充满发现。full of adventure, full of discovery. thank you. may god bless you all. 研究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材料学院XX届硕士毕业生xx,很荣幸能在这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作为硕士毕业生
  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校即将毕业的XX余名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表
  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鞠躬)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我在港大已经度过了七年时光。课上老师的谆谆教诲,
  课下辅导员的句句叮咛,通宵备考时的阵阵困意,球场上的挥汗如雨,这些点滴细节构成了
  我的大学四年。一转眼,我的本科生涯就结束了,还来不及挥手说再见,同学们已各奔东西。
  那时的我还年轻,不懂得离别的感伤。本科毕业后,开启了我的研究生生涯。循循善诱的导
  师、亲如兄弟的同事和朝夕相处的学生,开始走进了我的生活:科研课题遇到瓶颈时,导师
  耐心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工作遇到问题时,同事热心的为我排忧解难;心情烦躁时,三五好
  友去球场上尽情奔跑。与此同时我还担任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在同一片校园,不同的人生
  际遇中,母校让我慢慢成长起来。 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别时言。不知不觉中,我们在
  港大度过的日日夜夜已渐渐沉淀在记忆里,当今天的毕业典礼即将为我们在港大的求学之路
  划上句号时,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竟有那么多难以 割舍的情怀。寒暑更迭,期间我们体验了耕耘的辛苦,也领略了收获的喜悦。在港大的
  校园内,朋友们,志同道合,激扬青春,挥斥方遒;回忆起徘徊于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
  的日子,有过坚持每天早起晨练的岁月,有过为了课题废寝忘食的夜晚,也有过同学相聚时
  把酒言欢的豪情壮志所有的所有,太多的故事,全都凝聚成我们对母校的难忘回忆。 如今,我们即将离开,合影上的灿烂笑容已经定格在记忆中,让我们认真保存好每张合
  影;让我们用力拥抱每一个我们相识相逢走过大学生涯的人,很多人此生或许将难再重逢;让
  我们对曾经起过争执冲突的人说声“对不起”,不再追究谁对谁错,因为我们不想把友情的缺憾带入今后的生活;让我们万分郑重地对每位老师,对校内各岗位上的
  工作人员说声“您辛苦了”,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可以舒心的学习和生活;也让我们在送
  别的时候,不要泪水涟涟,因为我们应更多地记住彼此灿烂的笑脸!明天我们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踏实有为,建功立业,
  不辜负母校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我们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身
  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篇三:XX 研究生毕业典礼讲话
  顾秉林在清华大学XX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是十分幸运的一批毕业生。北京奥运、六十周年国庆、百年校庆等一系列国家和学
  校的大事,你们都一一亲历。在刚刚过去的百年校庆活动中,大家在纪念大会上感受清华百年
  的历史与使命,在校庆晚会上演绎清华人的精神和活力,在全球大学校长峰会上提供志愿服务,
  在为期一年多的百场学术论坛活动中增长见识、分享经验,还有近200对研究生同学在集体婚
  礼上,携手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你们是勇于担当的一批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期间,你们潜心研究、大胆创新,为发展学术
  贡献着智慧和汗水;你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你们积极承担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辛勤付出;你们在汶川、玉树地震之后心
  系灾区,表现出清华人的高度责任感在社会对“80后”的关注和争论中,你们以实际行动证
  明自己能堪大任。
  同学们: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亲切寄语清华学子和全国青
  年学生,要求同学们做到“三个结合”。我想,大家将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不辜负国家和
  人民的殷切期望,将“三个结合”落实到一生的奋斗和实践之中。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
  努力做到德才兼备。清华改制后的第一任校长罗家伦在《知识的责任》一文中提出,有知识的
  人“要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钱学森学长说“我的事业在中国”,王淦昌学长说“我愿以身
  许国”,这就是清华人的责任,也是清华人应有的人生境界。此外,大家迈出校门,是告别校园,
  但不是告别学习。同学们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科学技
  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自觉地把创新意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而又在
  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创新成果。在学校,我们倡导和实施“创新性实践教育”,让大家
  在研究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在走出校园之后,我特别想提醒大家,当前中国在科学技
  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提升,需要大家贡献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也为大
  家作出创新性的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正如刚刚发言的马国馨学长曾经说过的:“解决
  好中国自己的问题就是世界水准。”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曾维康同学,辗转多个省区,采访了江
  汉平原上一个小村子里、在全国各地生活和打工的26名村民,写出一部25万字的村落乡民口
  述史,展现了真实的现代中国农民群像,成为一篇独具特色的硕士论文。这就是把创新和实践
  结合起来的一个很好例证。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在注重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培育个性的发挥。过去,清华曾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虽然也有一些诸如诗人院士、京剧
  艺术大师、流行音乐人等出现,但在整体上,学生的个性培养是比较欠缺的。时代的发展进步,
  越来越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资源。清华的毕业生,既要注意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该是个性鲜明的,
  要在科技、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各方面都成为各具特色的领军人才。衷心期望大家
  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坚守梦想、保持个性,不媚俗从流,不轻言放弃,在奋斗拼搏中书写人生的
  精彩篇章!
  同学们,百年清华的精神传统需要你们来传承,清华新百年的篇章正在你们的脚下向前延
  伸。让我们志存高远、努力奋斗,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在未来的人生征程
  上,“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谢谢大家!
  (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 用复旦精神指引未来的人生道路——在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XX年7月2日)杨 玉 良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是我们共同收获的日子。你们和上午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的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
  不像他们那样整齐划一,在复旦读书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最短的只有两年,可能还来不及好
  好欣赏校园的风景;长的有五、六年,甚至十年,对复旦的一草一木、逸闻趣事如数家珍。
  你们也不像本科生那样外露、张扬,因为你们对生活有了更多一些的体验与思考,才显得内
  敛和厚重。有不少同学是边工作边读书,有的已经建立了家庭,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
  任;大多数同学已经对今后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也显得比上午
  的学弟学妹们淡定很多。
  更为重要的是,你们在接受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特别是科研
  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各项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同学的汗水!前段时间,我参
  加了研究生“毕业之星”的座谈会,听了好多位研究生的发言,那时候我就很强烈地感受到
  了一种离别的气氛,在这几年当中,大多数同学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研究工作,在今天这
  个离别的日子里,你们各自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有怀着感恩之心离开母校的,也有带着遗
  憾甚至愤怒走出校门的,因此,我想起了复旦首席教授陆谷孙先生去年在这里给毕业生赠言
  时的话,他说——we could have done better.大学有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同学们也
  有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但是今天你们都毕业了,这么多同学难得全部聚在一起告别母校,由于复旦的学科门类
  齐全,同学们的专业跨度太大,作为校长,在这里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短的一篇讲话稿
  作为临别赠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想我今天还是以一个你们的学长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吧!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都比较在
  意自己的表现,英文里面叫performance,也就是自己的学术表现。但是学术表现其实有两 个层面,一个是research performance,还有一个是academic performance。有人解释
  为前者代表quantity,后者代表quality.尽管这样的解释不全面,但我们现在的学术评价体
  系确实有“重量而不重质”的倾向。其实学术不单单等于研究。只有当你的研究来自于你内
  心的需求的时候,这样的研究才叫学术。如果你完全从功利目的出发做研究,即使成果是学
  术性的,你也不是在做纯粹的学术。如此看来,两种performance又带有了外在与内在的区
  别。因此,从内心去探索真理的过程才是学术的过程,也是学术最原始、最重要的驱动力。
  发自内心的学术研究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在学术研究中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一个学者,
  总要有他的气质和人生品味。这种品味也会带动前面我讲的academic performance的提高。
  探索真理的内在冲动,肩负改变人类生存生活的使命,再加上对学生的教导,这就构成了真
  正的学术。 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的科学精神有着被逐步消解的危险。很
  多人追逐的是fashionable science,有的甚至可以被戏称为bikini science。如果是过分功
  利的,也许会出时髦的成果,但出不了大成果。我们在学术上有一个说法叫“论文引用半衰
  期”,它描述一篇论文的引用频次随时间的演化。那些fashionable science的文章,在很短
  的时间内就销声匿迹了;那些真正的学术则即使是过了百年,还在影响着我们当前。真正的
  科学研究成果没有时空界限。爱因斯坦的寥寥数篇论文成为经典,为20世纪科学、哲学乃至
  文化的进步奠定了基础。他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思想和文化。 诸位选择念研究生,等于选择了做一名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除了在具体工
  作岗位上继续学习与研究外,还需要对社会现象保持理性与冷静,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复
  旦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具备一点“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今天的社会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错
  综复杂并呈、工具理性挑战人性的底线而造成失衡、功利主义驱动下异化的社会状态。面对
  这样的状态,我们的批评是一种有力的制衡,是一种提醒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我们在求
  学期间所磨砺的犀利的分析能力和文化解读能力理应反馈于社会。象牙塔中的学习和研究工
  篇二:最能引起共鸣和反思的一篇北大毕业典礼发言稿
  最能引起共鸣和反思的一篇北大毕业典礼发言稿
  《黄岩谊老师在北大化学院XX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能够参加你们的毕业典礼,我已经深感荣幸;而让我站在这里发言,则受宠若惊。心里激动却又紧张:我何德何能,可以在你们完成学业即将远行之际,代表学长送去我们的祝福与希冀?
  我平时从来没有主动回忆过自己的毕业,倒不是因为毕业前两天丢了伴随我四年的一辆自行车心里很搓火;主要是一回忆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到恐惧,惊叹时间流逝速度之快,而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太老。我从化学学院毕业过两次,一次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1997年,我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五年后,XX年,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我在北大读书一共九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化学楼里面度过的。每次回到化学楼,都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心里踏实。心里踏实的时候,想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触动心灵的深处。但是,就算触动了心灵的深处,我的这个发言很未必能让人记住,起码我不记得我的毕业典礼上那些发言的人都说了些什么。更糟的是,我已经想不起来是谁发言了。
  在这里,我想以一个师兄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经历,谈谈毕业后的生活与工作。我想谈三个方面。
  第一,兴趣与工作
  胡适先生在1932年北大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满是陷阱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他还说: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本科毕业十六年来,我对胡适先生当时的这三个药方佩服地五体投地。
  第一个药方,由于我的职业,倒是很好地解决了。我总是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药方,非职业的兴趣。我的本科阶段,学习不算最用功的,花费了很多时间搞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有一个爱好,一直伴随我的生活,就是照相,所有的钱,都花到了和照相有关的地方。以至于我博士毕业前来回纠结了很长时间,我是当一个科学家呢,还是做一个
  摄影师呢,还是做一个摄影师呢,还是做一个摄影师呢可以看得出来,我当时特别想把摄影当成我的职业。后来,我在加拿大碰到了一个退休的化学教授,我和他聊起了我这个纠结,他告诉我说,把摄影当成一个爱好,可以很快乐,时时体会这一兴趣的美妙;但是,如果真的把摄影当成职业,也许就没有机会享受摄影的乐趣了。我想想,也是,如果当一个自由摄影师,估计有了上顿没下顿,养活老婆孩子都困难;如果开一个婚纱影楼,天天拍那种照片,估计看见相机就会恶心;如果做一个新闻摄影师,估计发现自己大部分作品被压着无法发表早晚要精神分裂。所以,我决定,还是回归学术界,业余时候拍拍照,挺好。有的时候,这些非职业的兴趣也可以很严肃,比如我在北大教了三年本科生的选修课《摄影的科学与技术》,是我上过的课里面我自己觉得教学过程最快乐的。也是我的课里面旁听学生最多,事实上其他课没有旁听的学生,只有这个课,旁听的学生和正式选课的差不多一样多。
  实际上,除了摄影和学术生涯的纠结外,我早些时候还有过在历史与化学之间的抉择。本科保送北大,我最想上的是考古系,挖墓、探险,多么让人神往的经历我第二想去的是历史系。第三,才是化学系,因为化学竞赛的原因。但是最后我还是怂了,乖乖地在三个志愿上都写上化学,就成了你们的师兄。回头看,这是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我本科毕业上研究生的时候其实还犹豫了一次,我想报考化学史的研究生,就跑去问徐光宪先生。徐先生是可以带化学史的研究生的。他听我瞎扯了一通后,对我说了一句话:小黄,趁年轻多做点业务吧,化学史你退休了研究还来得及。我想了想,还是把考古和历史当成我的兴趣,或许也可以当成我值得一辈子研究的问题好一些,就继续读化学研究生。实际上,我现在所研究的课题中还有和考古直接相关的,真是命运的安排,也挺好。
  第三个药方,信心。我毕业离开化学学院后,进入了一个非常不同的领域光学。之所以进入一个我并非科班出身的专业,主要还是想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我大概花了8、9个月的时间,才渐渐地能和我那些同我背景相差很远的同事开始正常的对话。但是,一旦跨越了这个障碍,在往前走,就很快了。后来,我有换了专业,进入生物工程领域。在后来,我回到北大,开始独立工作,又换了领域,现在正在学习生命科学。只要有信心,没有学不会、做不来的。我和我的学生们说,我希望你们以后都尝试一些在我的课题组里面没有涉猎的东西,不要谨守在我的课题组研究的范围内,这样连我都不容易超越,怎么超越外面那么多的竞争对手?超越了我,才证明我是一个好老师。你们和我都毕业于这个学院,我有信心战胜我面前的一个个困难,我相信你们也会有同样的信心,战胜自己面起的困难!
  第二,做什么,不做什么
  我们的校友、师兄、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教授,现在是我的领导。他跟我说过好几次,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知道做什么,但是更重要的是知道不做什么。听上去有一点儿奇怪,但是我通过自己的经历,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建议。我们的精力、时间都不是无限的,那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呢?很多事情,大家都说应该做的,也许并没有做的必要;很多事情,大家觉得不值得做的,也许可以做一做。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个人色彩的判断,但是如果时时知道做这样的判断,也许也可以走的快一些、好一些。
  我自己有过很多错误的判断。比如我曾经很追求过多发表文章,把自己装扮成为一个高产的科学家,可是若干年过去,回头一看,都什么呀,垃圾,大部分都是垃圾。由于做这些事情,做得还很投入,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现在看来就是最大的浪费了。什么样的事情值得做,如何取舍?我想借用一个前辈的话。我的第一个博士后导
  师Yariv教授是个大牌教授,很有名,不仅仅学问好,还成功创办了企业,有一个公司曾经以30亿美元的价格卖掉,是一个成功的将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的例子。他的有名,还在于写了几本教科书,是光电子学领域和激光领域经典的教材。其中一本书,前言里面讲到,他年轻时候当兵时,他的长官在上战场前的教导:If it is beautiful, wear it around your neck. If it serves a useful purpose, carry it on your back. If it is neither, get rid of it.做任何事情,也不过如此。
  化学学院的大牌教授施章杰也有同样的深刻认识。他跟我说,要做的东西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我时时刻刻都在反问自己,现在在做的东西是真的有用的吗?还是在污染环境、浪费时间、误人子弟?
  第三,理想主义
  我出国工作几年后,又回到北大,其实最怀念的还是北大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想主义情怀。我把它称之为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社会很复杂、奋斗很艰苦。很多时候你会沮丧,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想象的美好,你会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忘记,我们都是北大人。北大人从来都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希望你们把它们好好保留。要知道,你经历了这个社会可以给予你的最好的教育,享受过最好的资源。即使你自己没有意识到,你也不知不觉成为了社会的精英,成为我们进步的动力。不要轻易放弃,哪怕只有最渺茫的希望;不要轻易倒下,哪怕你已经精疲力竭。不要轻易地溶入人流,成为一颗普通的螺丝钉。你是北大人,你不是螺丝钉,你是螺丝刀!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Reasonable people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world. Ueasonable people attempt to adapt the world to themselves. All progress, therefore, depends on ueasonable people.
  我也希望,你们和我一起,在今后的日子里,偶尔可以默念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写的一副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希望大家常回北大、回化学学院看看!真诚祝福大家一切顺利!谢谢!(励志演讲)
  篇三:XX北大优秀毕业生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中国语言文学系XX级本科生李瑶,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天的典礼上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今天毕业的3000余名本科生,这四年来爱护、包容、培育我们的母校 老师和父母 以及所有关爱并帮助我们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恩。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们宿舍的成长经历,我住在三十七楼四年前四个女孩怀着忐忑迷茫的心情来到北大,还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去书写,四年中我们各自经历过挫折和困苦也共同收获了成长与幸福,当今天的典礼结束 我们将分别读博、上研、工作和出国 各自踏上新的征程,机缘巧合的是 我们恰恰代表本科生所能够选择的四种道路,而更令人欣慰的是 我们都满怀信心的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进入毕业季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探讨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从初入嫣缘时的懵懂到今天能够清晰的做错选择 并为了理想而坚持,我想这应该归功与北大,是它赋予我们选择并坚持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一种品格 是北大百十年来对于责任使命的担当,
  还未踏入这个园子时我们心中对于北大的印象便不仅仅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更是一片曾经改变历史并始终担当天下的胜利,今天 当我们回溯过往纵然很多细节走进了泛黄的照片,历史却招式出北大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使命,这是每一个北大人与生俱来责任,无论将来身处何方身居何位,这种坚毅的品格将永远流淌血脉之中成为永不磨灭的标志,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这种力量源于一种内涵 是
  北大潜移默化赋予我们的精神气质。
  我们这一届的许多人都还记得奥运会时凌晨睡眼兴中的敢去鸟巢到了深夜才能回到宿舍,尽管很累但我们很开心 我们的笑容依旧灿烂,汶川地震后大讲堂前默默祈福 在三角地前排队献血,尽管很哀痛但我们很坚强我们的目光充满力量,我想就是这些在个性背后整齐画译的行动招式出北大人,如为水民般清澈,如博雅塔般挺立的精神,让我们拥有了于千万人中人卓然而立 在疾风骤雨中挺立潮头 不畏前路艰险依然负重前行的力量,这钟力量源于一种素质是北大日复一日教会我们的知识能力,
  在理教二教文史楼我们奋笔疾书,在妞妞时间肯教和麦教我们通宵达旦,当我们走完八个学期到了离开之时也许会渐渐忘记复杂的公式和名词解释,但我们拥有了神圣客观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了既要善于提出问题更要勇于解决问题,这些是北大教会我们作为宝贵的素质更是可以受用一生的财富,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古代文学史最后一节课上张明老师告诉我们,北宋哲学家邵雍说世界历史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个周期,当天坐在课堂上的人 经过这样一个漫长的循环后又会故地重逢,这句话感动了当时课堂上的每一个人。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或是阳光明媚的清晨或 是春暖花开的午后我们一定会重聚在这个熟悉的园子里轻轻的发自内心的说一生母校我们爱你北大我们爱你!
  谢谢大家!
  篇四:北大演讲稿
  以青春之名,为梦想前行
  ——王恩哥XX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演讲文/王恩哥
  人的梦想各有不同,但绝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颗有梦想的心都值得尊重。一个人人都可以拥有梦想的社会,一个无论你是什么背景都有机会实现梦想的社会,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今天,XX级本科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即将迈向人生新的舞台。在这个值得纪念的美好日子,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关心和支持你们成长的每一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XX年是在座各位同学的共同标记,其实这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你们初入燕园;我也在离开母校19年后,回到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从那时到现在,我们一起走过了四年。我们同在拥挤的食堂里站着吃饭,同在湖光塔影之间散步闲谈,同在热闹的大讲堂看精彩的演出,也同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搬砖”.四年过得真快,我们一起等来了空调,一起实现了“两卡合一”,一起在今年三月欣赏了“天下美景、无出燕园”的未名春雪,也一起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为雅安灾区人民祈福祝愿。点点滴滴的共同记忆,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我用了四年的时间,感受你们青春的活力,关注你们为梦想而奋斗。你们是最可爱的孩子,是年轻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今天,在这个充满记忆和荣誉的殿堂,我提议,让我们高举双手,为四年的青春欢呼,为自己的成长鼓掌!同学们,四年时光转瞬而过,你们即将告别自己的本科时代,告别这段难以割舍的青春岁月。前段时间有一部很受欢迎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面有一句独白这样讲:“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电影中展示的青春,随着时光的推移,终将无可奈何地逝去。但在我看来,只要同学们永远怀有梦想,永远坚定追求,永远相信成长,那么无论你们身在何方,青春都不会远去。因为青春的力量永远与你们同在,激励着你们为了梦想而执着前行。
  同学们,“梦想”是当今中国最富有感染力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一代又一代北大人永恒的关键词。我在校长任职演说中曾经说过,一个国家要有梦想,一所大学要有梦想,一个人也要有梦想。在今天这个时刻,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北大”和“梦想”的理解。
  北大是孕育梦想的殿堂。几天前,在学校新闻中心的微博上,我看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丛京生教授对学生有这样一段寄语:“一个人对短期目标是容易专注的,但对我们更重要的是专注于长远的目标,甚至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要尽早设立这样的目标,并且在为之上下求索的时间长河里用你的人生阅历去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个目标。”今年是北大数学系成立100周年。在百年来北京大学培育的数学英才中,有一位毕业生,前段时间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引起了全球学者的关注。这就是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作出里程碑式贡献的张益唐校友。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北大数学系录取的第一批学生,张益唐校友进入了燕园这座孕育梦想的殿堂。在这里,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奠定了对于数论研究的浓厚兴趣。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张益唐校友却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困厄与磨难。他将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可比猜想”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方向,为此耗费多年心血,却因为论文成果未能发表而难以就业。他做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和送外卖的服务员,最终在北大校友的帮助下,非常艰难地在一所大学中谋取了一个没有固定编制的助教工作。但是,无论现实境遇如何艰难,张益唐校友从未放弃对学术的挚爱、对梦想的追求。这个梦想,孕育在北大;这份成就,得益于坚持。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那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是最宝贵的力量所在。希望大家永远不要丢弃在北大种下的梦想。有梦想,并坚持,人生就有希望!
  北大也是起航梦想的码头。前段时间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上,有一个学生演出组合,叫“鸽子与大橡树”.他们有一首原创歌曲《三角地是片森林》,其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未名湖是我的胸膛,跳着我的心脏,我经过三角地去上课,我经过三角地去食堂,未名湖是个海洋,漂浮着我们的梦想”.的确,三角地和未名湖承载着北大人太多太多的梦想,北大学子从这里扬帆远航,聚似一团火,散若满天星。今天的毕业典礼,我们特意请来了115位30年前毕业的校友,并将50年前毕业于数学系等七个院系的老学长请到主席台就座。他们当年就从这里起航。今天,他们又回到这个起航的码头,一同来分享你们的喜悦,见证你们的成长。他们用自己的奋斗经历,激励着新一代北大人接力前行。这是北大精神的延续,这是梦想力量的传承!各位学长已经用他们的努力为北大赢得了尊敬,相信你们这一代北大人会为母校赢得更多的荣誉!我期盼,有朝一日,所有北大人都能以薪火相传的努力,将我们挚爱的母校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顶尖名校,让我们的师生、校友,我们的同行、朋友,世界各地熟知或不熟知我们的人,一旦听到“北大”两个字时,都能发自内心地肃然起敬。那时,我们再回到这个梦想起航的码头,以这样的圆梦,作为北大人告慰前辈、告慰自己的最大成就。
  北大还是成就梦想的舞台。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在北大接受了良好的学术训练,培养了许多的个人兴趣,参与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甚至开始在国际学术交流和青年人才交锋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今年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我们的男篮、女篮都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球队中的许多同学都在今年毕业。过去三年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林歌项目”创始人范敬怡、“售票达人”裴济洋、“奥运冠军”雷声,都是今年的毕业生。今天典礼结束后,将有39名本科毕业生奔赴西部和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面对这些成长,我想告诉XX级本科生同学们:祝贺你们!祝贺你们在北大为实现人生梦想迈出的坚实一步!
  同学们,大学既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要努力在知识的所有主要领域达至卓越;也是担负社会责任的脊梁,要以开放和包容的精神,为所有敢于做梦的普通人,提供成就梦想的机会。XX年,北大重开“平民学校”,我们的食堂师傅、保安、保洁和楼长等,都有了在北大学习的机会。北大校园里先后有500余名保安员考取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今年,我们又加入了edX项目,将最优秀的课程放在络上,让全世界有志于学习的人,都能平等而自由地享受北大丰富的学术资源,通过知识传播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受益。
  同学们,人的梦想各有不同,但绝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颗有梦想的心都值得尊重。一个人人都可以拥有梦想的社会,一个无论你是什么背景都有机会实现梦想的社会,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我希望从北大走出去的学生,能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和包容的精神,成为伟大时代宏伟事业的缔造者和推动者。你们不仅在北大孕育并放飞了梦想,更要传承北大的精神,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要用知识和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要尽可能帮助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帮助他们实现平凡的梦想。让梦想的力量,为这个国家和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让梦想,照亮中国前进的道路!
  这几天,我反复翻看了物理学院同学们送给我的毕业纪念册。很是感叹,四年的北大学习让你们成熟了;同时我也有点担心,总觉得你们还是孩子。今天在你们毕业之际,作为校长,我还想对同学们再叮嘱几句。
  希望大家抱定宗旨,坚韧前行。你们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会遇到很多未曾想到的困难,遭遇很多无法预料的羁绊,甚至忍受很多难以忍受的痛苦。我知道在同学们中间流行一个词,叫“搬砖”,大概是因为做实验、做论文时,需要从事大量的、重复的、甚至单调的工作,因此大家自嘲是在“搬砖”.这样说起来,我可能已经搬了半辈子“砖”了。我有段时间要求自己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离开,甚至有点过分地把自己办公室门牌号也定为“711”.这样看起来很辛苦,但我的内心从无压力,因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学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事业的成功,须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艰难。只有经过了荆棘的考验,爬过了人生的坡坎,挺过了风雨的砥砺,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希望大家善于务小,敢于务大。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梦想。你们可能梦想着能有一个好offer,能早一点发一篇核心期刊文章,能遇到一个心爱的伴侣,或者能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买上一套房。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人的一生,既要有宏大追求,也要有细微事务,再伟大的人,也要过日子。不扫一屋者,何以扫天下?作为校长,我每天仍然提醒自己想些小事,最好做一两件具体的事,这样的一天我才会感到踏实。我坚信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同时,我们也要牢记生命中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对于天下道义的担当。请大家记住总书记回信中引用的那句欧阳修的名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将志向放得更高一些,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团队、集体乃至国家的梦想;同时,也要将步子迈得更稳一些,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和进步中,日积月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北大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会让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的人为之魂牵梦萦。四年前,你们带着稚嫩的面庞欣喜地走入北大。四年后,你们怀着一丝伤感、一缕平静告别燕园。这里的一湖一塔、一草一木、一书一铺,都是你们致四年青春的不朽回忆。是的,同学们即将离开燕园,但你们从来都不会离开北大,因为她已经融入了你们的血液,成为你们一生的动力和牵挂。我希望,未来的你们能够拍出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一部《致我们永不曾离开的北大》。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和所有的老师、学长、在场的以及场外的父母亲人,共同见证了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成长。从今天开始,从XX年7月9日开始,你们将以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开启人生新的旅程。请同学们记住,母校将永远站在你们身后,犹如父母送别长大的孩子一样,最诚挚地期待着你们,也最无私地支持着你们,盼望你们从此刻出发、从这里出发,成为点亮夜空的群星。从今天起,再当夜幕降临燕园,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走出办公室、实验室时,我或许会抬头遥望天空,在漫天的星辰中寻找你们。我为你们而深深骄傲,母校为你们而深深祝福!
  篇五: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张泉灵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新闻主持人,也是北大的才女,以下是一篇关于张泉灵在XX年送给毕业生的一篇演讲稿,这里再次送给毕业季的你们。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
  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 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
  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句号意味着 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 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听起来很长很长,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你们才会意识到,这4年,原来如此快的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所以这个遗憾还是有机会来弥补的。即便是你们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同时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比如说我的师弟和同事撒贝宁,到现在为止,他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但他还是经常回到北大吃饭和打篮 球,并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 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 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 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
  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 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 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 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欸,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 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 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以上这篇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
  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篇六:北京大学《走出校园》演讲稿(最佳文采)
  北京大学《走出校园》
  你们就要走出校园了,有些话老师该说不说,那就是失职。因此,趁今天这个场合,我首先代表北大法学院和全体老师祝贺你们;也感谢你们多年的努力,造就的不仅是你们,还有我们,此刻的成就感;但还想唠叨几句。话题是几年前看电影《天下无贼》留下的,一直耿耿于怀。
  影片中,傻根忠厚老实,对所有人都没戒心、不设防。怀了孕的女贼刘若英突然良心发现,想保护傻根,生怕他了解了生活真相,失望、受伤或学坏,愿意他“永远活在天下无贼的梦里”。男贼刘德华则认为,不让一个人知道生活的真相,就是欺骗;生活要求傻根必须聪明起来;而一个人只有吃亏上当受过伤,才能重获新生。他强悍地反问:“[傻根]他凭什么不设防?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就因为他单纯,他傻?”
  这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尖锐论战。都有道理;道德高下也并非一目了然。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父母、老师更多偏向刘若英。不是不知道生活有阴暗面,但怕年轻人学坏,不让他们接触,最多来些话语谴责。我们太注意区分知识的善恶,与时俱进,还搞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正确。似乎只要严防死守,像对付萨斯或“甲流”一样,或是装上个“绿坝”什么的,就不会有人感染,就能消灭病源,最终培养出一批时代新人,全面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准和生活质量了。也就二十年吧,说是不能让纯真的心灵受伤,以保护隐私、防止歧视为名,我们就进步或堕落?到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公布考试成绩了! 鸵鸟战术不可能成功,校园也非净土;我只是担心有人被忽悠了。真傻还不要紧,傻人有傻福——想想傻根;而“天真是冬天的长袍”,能帮助我们抵御严冬。我最担心的是,过于纯洁、单一、博雅或“小资”的教育,一方面让人太敏感、太细腻,一方面又会让人太脆弱。考试不好都“很受伤”,那考不上大学呢?求职或求爱被拒呢?更别说其他了。瓷器太精致了,就没法用,也没人敢用。生活中谁还没个磕磕碰碰?!
  也确实很难接受刘德华的“残酷教育”,更无法实践。影片中,刘德华也没做到;他还是倒下了,为保护梦着天下无贼的傻根。更可怕的是,刚听罢“无毒不丈夫”,一转身,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李冰冰就满含热泪恳请原谅,把自己的导师交给了警察;老奸巨猾的黎叔只能连连感叹“大意了”。一个字——报应!
  莫非我们和刘若英一样,“怕遭报应,想做点善事积点德”。但一时的善良会不会变成长远的残忍?而且,我们真的善良吗,或只是为了证明我们善良——其实证明的是我们的虚幻、虚弱并因此是虚伪?
  这是教育的深刻且永远的两难。由此才能理解中国古代的“易子相教”、斯巴达教育以及毛泽东的“大风大浪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但这还只是生活磨难的替代品;严苛不让人长记性,吃一堑才能长一智。我有时甚至怀疑,今天大学搭起的知识殿堂,只是暂时搁置、部分隔离、更多是推迟了你终将面对的严酷,也缓解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疑虑和不安。 知识也未必能走出这个困境,尽管我们常常王婆卖瓜,说什么“知识改变命运”。这话没错,但弄不好也,甚至很,误人子弟。它夸大了知识、博学、思想和理念的作用,捎带着也就夸大了知识传授者的意义;却低估了行动的意义,更严重低估了行动者的艰难。其实,至少我,或许还有其他老师,选择校园并不只因为酷爱学术、追求真理,还部分因为读书比做事、特别是比做成事更容易,也更惬意。校园教育注定是残缺的。它确实拓展了你某些方面的想象和思辨能力,却也可能因此弱化了你应对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出于责任,而不是愧疚,我把这些困惑和担忧,包括自身局限,都告诉你们。就是没法给你一张IQ卡,也没有密码;而且“是真没有”,即使“这可以有”,即使你像范伟一样举着斧子。希望你们重新审视并尽快走出校园。不要只用规范的眼光看世界。生活世界一定不规范,有时还抵制规范。不要把符合逻辑或看似普世的话都当真或太当真。生活不是逻辑;真正普世的无需倡导,有人促销的则一定不普世,还可能假冒伪劣。如果没有准备,一旦遇上忽悠行家或策略高手,甚至卑鄙小人,你就会手足无措。无论是消极无为,还是同流合污,即便愤世嫉俗,那也是行动力的丧失。说不定,一次情感创伤就毁了你的善良和未来——想想法大的付成励同学。
  你就得像宋丹丹说的,“做[……]人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请记住,是对自己。要抗造,经得起摔打,顶得住飞来横祸或无妄之灾。“好人一生平安”也就一只歌,听听就行了。出门被车撞的,并非都是,其实基本不是,不孝子孙或贪官污吏。就算民主法治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也消除不了办公室政治。安徒生童话里,你也得走到结尾,才能“从此过着幸福的日子”。
  不是说放弃诚实和善良;只是老百姓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真正的善良只能出自知情的选择和坚持。
  这些话冷峻,却不冷酷,更非冷漠。怎么可能不希望你们每个人都一帆风顺?!只是既然你走进了这个校园,生活在这个世界,你就注定不是为重复昨天的故事,听从教科书的安排。我们只能创造你的此刻,你要创造的却是自己的未来;你要实现的,不是别人——包括父母——对你的期待,而是,最好是,你对自己的期待。你必须有能力承担起想象中你独自无力承担的责任,即便是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或为人师/友。
  而且你们是共和国的年轻公民!你们当中应当产生,也定会产生这个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领袖。我们的共和国很快将迎来她的六十周年,但凭什么说你的今生今世或此后,中国就不再遭遇汶川,就没人折腾了,就没人打西藏或台湾或南海的主意了;或贪婪不再引发其他什么全球危机,人类就此与决绝,一路高歌,直奔历史的终结。 过去一年来,我强烈感到,中国不是正走向,而是被推上更大的世界舞台。主要还不是“奥运”,而是金融海啸。当然还有索马里护航、美国要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军备以及盘算中的收购悍马或沃尔沃。即使看似波澜不惊,也意味着波澜壮阔、也一定波诡云谲的挑战。不尽是机遇,一定有莫测的风险、陷阱、圈套,弄不好还有灾难。
  而所谓精英,就是人们感觉良好,他却见微知著,小心翼翼,默默为整个社会未雨绸缪。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仅有理想、知识或爱心还不够,你们必须,也相信你们会坚定、冷静、智慧和执着;还必须有人准备,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当仁不让,承担起对这个民族乃至人类的责任,直至为之献身。这就是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不是推荐这条路。没有。我只是指出有这么个选项。和天下的父母差不多,其实,我们更愿意你们平平安安;也算想过,却未必期待你们成为英雄。英雄路注定坎坷,更是狭窄;无人允诺,更没法保证,你选择了,终点就是成功,而不是悲壮。至少,我的这番婆婆妈妈,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想到了,你们当中也难免有人失落、失意甚或失败。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祝福你们!北大法学院都祝福你们!
  也无论如何,我们都尊重你们各自的选择;并相信你们,会无怨无悔!
  XX/6/28定稿于北大法学院科研楼
  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篇七:北大毕业生卢新宁演讲—超赞
  主题:转发一位北大毕业生的演讲全文
  时间:XX年7月1日
  地点:北京大学
  演讲嘉宾: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演讲全文: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
  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篇八:卢新宁在北大XX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卢新宁在北大XX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XX-07-05 06:47:28)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篇九:XX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典礼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对所有在座的各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喜庆的日子。我很荣幸作为博士毕业生代表进行发言。首先,我谨代表全体博士毕业生对学院领导和老师多年来的关心、指导、爱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座的各位师弟师妹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博士生作为学校科研的后备军,承受着精神和物质上巨大的压力,为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为了早日戴上红穗飘飘的博士帽,在过去的四年里,我和我的同学们远离喧嚣、甘愿寂寞、埋头苦读、挑灯夜学,最终,我们咬牙坚持下来了,我们成功了。我们不会忘记读不懂文献时的焦虑和煎熬,不会忘记撰写论文不顺利时的挫败和灰心,更加不会忘记新的研究想法出现时的激动和兴奋,更加不会忘记被点拨后的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润物细无声,源头活水来。我们深知,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学院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得益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得益于同学们的相互团结和协助。学院为我们博士生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条件,老师们为我们的学术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此,让我们再次感谢光华、感谢恩师、感谢父母,谢谢你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开启新的里程。在此,我想借用6年前,我们尊敬的厉爷爷在开学典礼上对新同学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赠言,与大家共勉。校园的学习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短暂的风景,前面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聚时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未来,为祖国争光、为光华添彩。最后,衷心祝愿我们的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我们的同学扬帆远航,鹏程万里。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代表演讲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