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习题答案(陈铁牛版)

发布时间:2019-10-01 16:38:51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专科教育自动化类专业规划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

主编:陈铁牛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1-2

1-3 闭环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给定装置,比较、放大装置,执行装置,测量和变送装置,校正装置等组成。 被控对象:指要进行控制的设备和过程。给定装置:设定与被控量相对应给定量的装置。 比较、放大装置:对给定量与测量值进行运算,并将偏差量进行放大的装置。执行装置: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的传动装置和调节机构。测量和变送装置:检测被控量并进行转换用以和给定量比较的装置。校正装置:用以改善原系统控制性能的装置。

1-4 答:(图略)

1-5 答:该系统是随动系统。(图略)

1-6 答:(图略)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 解:1F(s)=

2F(s)=0.5

3F(s)=

4F(s)=

5F(s)=

2-2 解:(1) f(t)=1+cost+5sint

(2) f(t)=e-4t(cost-4sint)

(3) f(t)=

(4) f(t)= -

(5) f(t)= -

2-3 解:a)

b)

c)

2-4 解:a) G(s)= (T1=R1C, T2=R2C )

b) G(s)= (T1=R1C, T2=R2C )

c) G(s)= (T1=R1C1, T2=R1C2, T3=R2C1, T4=R2C2 )

2-5 解:(图略)

2-6 解:

2-7 解:a)

b)

c)

d)

e) G(s)=[G1(s)- G2(s)]G3(s)

f)

g)

2-8 解:

2-9 解:

2-10 解:(1)

(2)

2-11 解:

(T1=R1C, T2=R2C, Td=La/Ra, Tm=GD2Ra/375CeCm)

第三章 习题答案

3-1(取5%误差带)

3-2 K=2

3-3

当系统参数为:时,指标计算为:

当系统参数为:时,系统为临界阻尼状态,系统无超调,此时有:

3-4

时,代入上式得:,此时的性能指标为:

时,代入上式得:,此时的性能指标为:

由本题计算的结果可知:当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增大时,其阻尼比减小,系统相对稳定性变差,系统峰值时间变短,超调量增大,响应变快,但由于振荡加剧,调节时间不一定短,本题中的调节时间一样大。

3-5

3-6

3-7

1)系统稳定。

2)系统稳定。

3)系统不稳定。

4)系统不稳定,且有两个不稳定的根。

3-8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将系统传递函数与二阶系统标准式:比较可知:

3-9

1)系统稳定的K值为:

2)系统稳定的条件为:

3)系统稳定的条件为:

3-10

1)系统稳定域为:

2)当n=1时,系统稳定范围是:

n=0.5时,系统稳定范围是:

n=0.1时,系统稳定范围是:

n=0.01时,系统稳定范围是:

n=0时,系统稳定范围是:

(3) 在系统时间常数相距越远时,稳定的K值范围越大。

3-11

1a) 时,则误差为:

b) 时,则误差为:

(2)

a) 时,则误差为:

b) 时,则误差为:

3-12

1)当时,系统相当于0型。

2)当要求系统具有1型精度时,应有:

3-13

3-14

1) 当:时,

2) 当:时,

3-15证明:系统的误差为:

由于系统稳定,可用终值定理求稳态误差。

1) 当系统为阶跃输入时:,则稳态误差为:

,可见稳态误差等于零的条件是:

2) 当系统为斜坡输入时:,则稳态误差为:

可见稳态误差为零的条件是:

3-16应选取传函为:的形式,在选择参数使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当:时求得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17系统的误差为:

可见干扰作用下的误差的大小与输入作用下的误差有相同的形式,为干扰值的倍。

3-18

t=0:0.01:10;

zeta=0.2;

num=[25];den=[1 10*zeta 25];

sys=tf(num,den);

p=roots(den);

step(sys,t);grid

xlabel('t');ylabel('y(t)');

                 

由图可见指标,超调量:,调节时间为:,稳态误差为零。

3-19

1)d=[1 3 2 2];

roots(d)

ans =

-2.5214

-0.2393 + 0.8579i

-0.2393 - 0.8579i

由特征根知系统稳定。

2)d=[2 2 27];

roots(d)

ans =

-0.5000 + 3.6401i

-0.5000 - 3.6401i

由特征根知系统稳定。

3) d=[1 2 5 6 0];

roots(d)

ans =

0

-0.2836 + 2.0266i

-0.2836 - 2.0266i

-1.4329

由特征根知系统稳定。

4) d=[3 4 1 6 4 1];

roots(d)

ans =

-1.6233

0.4771 + 1.0244i

0.4771 - 1.0244i

-0.3321 + 0.2247i

-0.3321 - 0.2247i

由特征根知系统有两个不稳定根,系统不稳定。

3-20 0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由响应曲线可知,系统稳态误差为:

Ⅰ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仿真图及响应曲线

由响应曲线可知,系统稳态误差为:

Ⅱ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21

第四章 习题答案

4-1

1

2

3

4

4-2

1(不在根轨迹上,舍去)

2(先可估算,在此基础上试探出结果)

(3)

4-3

解: 根轨迹的分支数为:由于n=3,m=0,系统有三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0,p2=-2+j, p2=--j;三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

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根轨迹的渐近线:本系统有三条根轨迹渐近线:

⑤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将代入方程解得:

⑥根轨迹在p2p3处的起始角:

,而

因此,概略画出系统的轨迹如图4-5示。

4-4

解: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根轨迹的分支数为:由于n=2,m=1,系统有二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0,p2=-2;一条根轨迹分支趋于z=-4,一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

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0,-2] ,[-4,-]

根轨迹的分离点坐标:根轨迹分离点坐标满足方程:

,解得:

因此,概略画出系统的轨迹如图4-6示。

由根轨迹图求出在分离点d1 d2处的开环增益为:

,由根轨迹图可知,

系统无超调时的开环增益为:

4-5

解:系统特征方程为:,其等效开环传函为:

,根据分离点求法,有关系式:

,得:

解得:

可见,系统若有分离点,其条件为上式根号内的值大于零,即:

1) a=1时,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系统的根轨迹为虚轴,如图4-7示。此时系统没有分离点。

2) a=9时,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有三条根轨迹,其渐近线为:,其分离点为:,其根轨迹如图4-8示,可见系统有一个分离点。

3)当时:系统根轨迹的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此时系统根轨迹如图4-9示,可见无分离点。

4)当时:由根轨迹分离点表达式可见:,而,不在根轨迹上,舍去,因此只有一个分离点,根轨迹如图4-10示。

5)当时,式中根号内部值小于零,无实数解,因此没有分离点。系统根轨迹如图4-11示。

6)当时,分离点有两个解,其根轨迹如图4-12示。

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1)当 时,系统根轨迹无分离点。2)当时,系统根轨迹有一个分离点。3)当时,系统根轨迹有二个分离点。

4-6

1)解: 根轨迹的分支数:由于n=4m=0,系统有四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0,p2=-3p3=-5,p4=-5;四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

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0,-3]

根轨迹的分离点坐标:根轨迹分离点坐标满足方程:

,解得:(舍去)

根轨迹的渐近线:本系统有四条根轨迹渐近线: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将代入方程解得:,系统的根轨迹方程如图4-13示。

2)解: 根轨迹的分支数:由于n=4m=1,系统有四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0,p2=0p3=-5,p4=-12;三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一条根轨迹终于z=-1

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1,-5] [-12,-]

根轨迹的渐近线:本系统有三条根轨迹渐近线:

系统的根轨迹方程如图4-14示。

4-7

1)解: 根轨迹的分支数为:由于n=3,系统有三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0,p2=-3 p2=-4;二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一条根轨迹终于z=-5

实轴上的根轨迹为:[0,-3][-4,-5]

根轨迹的分离点坐标:根轨迹分离点坐标满足方程:

解得:

根轨迹的渐近线:本系统有二条根轨迹渐近线:

系统的根轨迹方程如图4-15示。

2)解: 根轨迹的分支数为:由于n=2,系统有三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1+j,p2=-1-jg一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一条根轨迹终于z=-2

实轴上的根轨迹为:[-2,-]

根轨迹的分离点坐标:根轨迹分离点坐标满足方程:

解得:

根轨迹的渐近线:本系统有一条根轨迹渐近线:负实轴。

系统的根轨迹方程如图4-16示。

3)解: 轨迹的分支数为:由于n=4系统有四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0,p2=-1+j,p3=-1-jp4=-3;四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

实轴上的根轨迹为:[0,-3]

根轨迹的渐近线:本系统有四条根轨迹渐近线: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将代入方程解得:

根轨迹在p2处起始角:

系统的根轨迹方程如图4-16示。

4)解: 轨迹的分支数为:由于n=4系统有四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0,p2=0,p3=-12p4=-12;二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二条根轨迹终于z1=-6+j5z2=-6-j5

实轴上无根轨迹。

根轨迹的渐近线:本系统有二条根轨迹渐近线:

系统的根轨迹方程如图4-17示。

5)解: 轨迹的分支数为:由于n=4系统有四条根轨迹分支。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点:p1=0,p2=0,p3=-12p4=-12;二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二条根轨迹终于z1=-4z2=-8

实轴上的根轨迹为:[-4,-8]

根轨迹的渐近线:本系统有二条根轨迹渐近线:

根轨迹的分离点坐标:根轨迹分离点坐标满足方程:

解得:

系统的根轨迹方程如图4-18示。

4-8

4-9.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证明:复数根轨迹部分是以(2j0)为圆心,以为半径的一个圆。

解:由系统传函数可知,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解得:

令:

的表达式可得:,将其代入的表达式,有:

,化简得:

,可见,复数根轨迹部分是以(-2j0 )为圆心,以为半径的一个圆。根轨迹如图4-21示。

4-10

解:系统有两条根轨迹,其起点为:0,-2;终点为无穷远处。实轴上的根轨段为:[0,-2],迹根轨迹的渐近线为:

作出系统的根轨迹如图4-22示。

可求得,在根轨迹图上作的阻尼线,使其与实轴负方向的夹角为,交根轨迹于点:(,j),根据根轨迹的模值方程,有:

4-11MATLAB绘制题4-3的根轨迹。

num=1 ;

den=[conv([1 0], [1 2 2])];

rlocus(num,den)

axis([-5 5 -5 5]);

grid on

4-2 系统根轨迹图

4-12 MATLAB绘制题4-9的根轨迹,验证其根轨迹复数部分为一个圆。

num=[1 2];

den=[conv([1 0], [1 1])];

rlocus(num,den)

axis([-4 2 -5 5]);

grid on

4-24 根轨迹图

第五章 习题答案

5-1 图(a

(其中:

图(b (其中:

5-2 12

5-3 1)奈氏图如图示:

的变化范围:时,-90°变到-270°,且曲线穿越S平面的负实轴,

2)奈氏图如图示:

时,变到,曲线不穿过S平面的负实轴,与虚轴交点;

3)奈氏图如图示:

时,变到曲线不穿过S平面的负实轴。

5-4 (1)ω=0.5时,Aω=17.89, φ(ω)=-153.43°

(2) ω=1时,Aω=8.944, φ(ω)=-243.43°

5-5 (1)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渐近线为L(ω)=6.02dB,斜率为[0]的水平线; ω1=0.125, 斜率变为[-20]; ω2=0.5, 斜率变为[-40]。(图略)

2)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斜率为[-40],延长线过点(146); ω1=0.1, 斜率变为[-60]; ω2=1, 斜率变为[-80]。(图略)

3)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斜率为[-20],延长线过点(140); ω1=0.2, 斜率变为[-40]; ω2=0.5, 斜率变为[-20]ω3=1, 斜率变为[-60]。(图略)

5-6 a)图:

b)图:

c)图:

5-71,闭环系统稳定。(2,闭环系统稳定。

3 ,闭环系统不稳定。

4 ,闭环系统稳定。(5,闭环系统稳定。

5-8 1,且在L(ω)>0范围内,φ(ω)未穿越-180°线,系统稳定,

2,但在L(ω)>0范围内,φ(ω)穿越了-180°线,系统不稳定,h=-6.46dB

3,且在L(ω)>0范围内,φ(ω)未穿越-180°线,系统稳定,h=3dB

5-9 1)用奈氏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作奈氏图(图略)。当K=10,且奈氏图未包围点,闭环系统稳定。当K=100时,奈氏图绕点的转角不为零,而,闭环系统不稳定。

2)用对数稳定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作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图略),由图可知,当K=10时,且在L(ω)>0范围内,φ(ω)未穿越-180°线,系统稳定。当K=100时,在L(ω)>0范围内,φ(ω)穿越了-180°线,系统是不稳定的。

5-10 时,a=0.84

5-11 1

2 且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系统稳定。

3)系统系统稳定程度不变。

,新系统调节时间短,动态响应快。,新系统的超调量不变。

5-12 1)当寸, 2

5-13 σ=20%, ts=1.138s

第六章习题答案

6-16-7略。答案详见本章内容。

6-8 k=6.25 ωc=3rad/s γ=2.7°h=1.2dB

ωc=4ad/s γ’=28.2°h=9.6dB 提高了快速性、稳定性

6-9 k25 γ’45°11.3°

ωc=7.75rad/s ω1=3.2rad/s ω2=18.7rad/s

Gc(s)=

6-10 k16 γ’45°9.1°ωc=4rad/s γ=14.1°

ωc=5.84rad/s ω1=2.4rad/s ω2=12.5rad/s

Gc(s)=

6-11 k10 γ’55°ωc7.7rad/s 12°ωc=6.1rad/s γ=22°

ωc=10.2rad/s ω1=4.24rad/s ω2=24.56rad/s

Gc(s)=

6-12 k=5 12°ωc=1.8rad/s γ=-13°

ωc=0.54rad/s ω1=0.054rad/s ω2=0.0058rad/s

Gc(s)=

6-13 ωc=6.25rad/s γ=-37°γ’55°7°

ωc=1rad/s ω1=0.0025rad/s ω2=0.1rad/s

Gc(s)=

6-14 ωc=3.97rad/s γ=97.2°

ωc=0.132rad/s γ’=145.7°

6-15 k=250 ωc=50rad/s γ=-16°ωc 30rad/s γ’45°

ωa=12rad/s ωb=70rad/s ω1=1.6rad/s

Gc(s)=

6-16 ωc 30rad/s ,根据高[-40]、中[-20]、低[-40]频画校正后BODE图。图中得ωi=0.3rad/s ωj=140rad/s Gc(s)=

γ’=65°满足条件。

自控原理习题答案(陈铁牛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