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 - 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6-06-29 04:09:13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记:最近我在一个深夜里即将睡去的时候获得了一个灵感:如果我把自己读的书按照章节和小结来和书本进行“互动式”的提问,是不是会有另外一番效果呢?对此以下就是我对灵感的实践

1) 思维之墙一: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开篇讲的问题是:年轻人该不该买房?

大多数年轻人买房买的其实是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作为一个还没有立足之本的年轻人房的代价是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自己的时光

案例:

巴菲特、罗杰斯、高晓松、丁磊、马云、史玉柱、马化腾、陈天桥等这些大佬年轻穷困的时候积攒的借来的50万都没有买房,如果当时他们买了,今天或许就没有什么著名的股神巴菲特、著名的腾讯阿里网易巨人盛大了。在阅读了本书的两年后我认识的身边一些老板,都这么建议我:你这个年龄最好别买房,要把钱拿来投资自己;近期有个很火的叫宗毅的企业家在多次公开演讲中表示自己年轻时的50万没有用来买房,如今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且通过裂变式创业模式投资他手下的得力干将分别独立成立了10多家公司,他说我现在去买房一买就是三套!

安全感奴隶的三大典型代表:房奴、工作奴隶、爱奴

6招快速提升安全感:

1. 小范围的冒冒险

2. 远离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3. 远离恐惧的人和事

4. 恐惧保险箱游戏(把恐惧的事儿写下来存好,然后去做该做的事,内心会舒服很多)

5. 写自己的成功日志以获得自我认同

6. 面对恐惧的底线

Tips:

演讲技巧1——Fuck you! That is me, anyway!

演讲技巧2——学会找到自我认同的那些事

绝境问题1——如果我失败了,新来的那个人他会怎么办?

绝境问题2——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

安全感不是向别人索取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

2) 思维之墙二: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什么是兴趣(interesting)?

就是以你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去

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

word/media/image1.gifword/media/image2.gifword/media/image3.gifword/media/image4.gifword/media/image1.gifword/media/image5.gifword/media/image5.gifword/media/image6.gifword/media/image7.gifword/media/image8.gifword/media/image9.gifword/media/image10.gif

word/media/image11.gifword/media/image12.gif

无趣之人不是无能,而是无胆

突然我想到了重庆的一句方言:胆大的骑龙奇虎,胆小的奇抱鸡母;还有那句广为人知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话糙理不糙,与古典的理论很一致

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地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踵而来

有趣的人勇于尝试和投入而不是花时间去评价和围观

如果尝试成功了那么你收获的是成果

如果尝试失败了那么你收获的是智慧

不管成功与否的尝试,你的全情投入会带给你快乐

3) 思维之墙三: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这个快速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答案:是我们的心智模式(不是压力与竞争),那些三年前帮助你成功的心智模式,现在也许正在阻碍你3年后的成功.

杨石头说:你相信什么就怎么成长!而本章艾森克教授的星座实验表明的: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心智模式对一个人的改变实在太强大了

小故事《你TMD才是猪》表明:我们按照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们大脑里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简言之:我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创造的世界模型来生活.

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它干净清晰、不占内存、直指目标!

经典案例《酗酒父亲的两个儿子》

a) 为什么酗酒父亲的两个儿子一个事业有成,一个穷困潦倒?

有人把原因归结为二者的“心态”不一样,一个心态好,一个心态不好,这个时候古典提出了一个问题:成功儿子真的可以把一个好的心态保持二十年? 显然是不可能的,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二者不同的人生结果呢?

答案是:俩人对我的幸福谁负责的内在假设(心理逻辑)不同,而不是他们的心态不同!

word/media/image13.gifword/media/image14.gifword/media/image15.gifword/media/image16.gif

word/media/image17.gif

word/media/image18.gif

我在想这个案例如果给一些单亲家庭,离婚家庭的孩子看了,他们的内心由此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b) 为什么你听了一场成功学的讲座,激动得神魂颠倒,感觉自己用不了多久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但回家凉风一吹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因为心态是一种“态”,就好像水有液态和气态,听课的时候,气氛温度上去了就是气态,回家没有这个氛围了,就自动回归液态了.成功者的“态”你学会了,但它背后的心智模式,你还是不懂!

提炼一下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心智生,学心态死!

我突然想到了我前公司的某个联合创始人,当时是2015年,汽车后市场的投资热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的境地,因此他决定将我们公司的网站模仿成已获得徐小平1000万风险投资的百车宝公司的网站,我当时就觉得不太对劲,现在我回顾起来就是,这哥们根本就不知道百车宝公司网站的内在逻辑和战略定位,就头一拍的立马开干,后来过了大概半年时间我们公司终于长出了一个 “学我者生,向我者死”奇葩之果,现在我才明白国内同质化日益恶劣的商业世界中这种表面的简单的粗暴的模仿就是TMD然并卵,就是“自杀”行为!

c) 企业家们言必谈的双赢对么?

不一定,双赢这个模式本身有着关键的外界假设:世界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每一个人;同时双方需要有不止一次的交易。如无这两条件,双输模式和输赢模式或许才是最佳选择

d) 名家和先贤谈的道理和心态我们该不该吸取

每一个心智模式背后都有相应的对世界的假定,以及相对的局限性,石头说:这个世界没有对错,只存在观点和角度不同。古典说: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总是对的道理和心态

e) 落水后游向岸边是对的么?

 小故事《落入漩涡的人》告诉我们:平常是,但在漩涡里边确不是,落入漩涡里边的最佳方式是往漩涡中间游,潜入底部再游出来,而不是向外边游,向外边游你会死得很惨.简而言之就是惯性思维或许会害死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在用生命的代价告诉世人: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你的方向错了

f) 做一个20年的职业规划靠谱吗?

不靠谱,有个叫Adam Marchick风险投资人的说:有长远的规划是个好想法,但记得写下来的时候一定要用铅笔,而且手边还要有块橡皮擦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快速试错,迭代更新

g) 只要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只要酒香就不怕巷子深

如果你是金子,你一定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如果你觉得你的酒香,你一定要找到让酒香到N个巷子的方法;这已经不是三顾茅庐的年代,今天诸葛亮需要微博,微信,影响力,以及需要懂互联网营销!

h) 我们的心智模式从何而来?

word/media/image19.gif

i) 如何突破我们固有的心智模式?

word/media/image20.gif

word/media/image21.gif

作者案例:你以为你坐的火车动了,其实是对面的火车在动(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那个故事)

:一般出门就直接关门,而我每次出门在关门时,我会停在门口确定一下我的钥匙带没

延伸思考:你生活中遇到的哪些模式还存在着关键的外界假设

[宁为头,不为凤尾模式]的外界假设: 一个自以为是高手的人,一块周围人都看似资质一般的小环境

高手试图立山头为大王纳尼?鸡头?这属于是YY,即便是普通水平的小环境迟早是会有人成为高手高高手的,鸡头或许不知道一旦选择了进入鸡群之中,就意味着很从此与凤群相忘于江湖,鸡永远是鸡,格局就是鸡的格局

4) 思维之墙四:成功学是什么鬼

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差不多,之前我有一个对心灵鸡汤的总结:鸡汤满网都是,而且还是一缸一缸的,我在想这玩意儿一缸一缸的上能让人消化吗!鸡汤听起来往往都是很有道理,甚至富有哲思,但有道理的不代表它逻辑正确,有哲思也未必跟你有关系,这些让人眼馋的鸡汤有个显著的特点是汤闻起来香,可惜的是没有勺子。以至于看的时候心花怒放,过一阵子还那个卵样,好的不一定是对的,小心“消化不良”~

i. 成功学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呢?

当然不是,据我个人观察和体验,成功学的唯一好处是它的课堂环境可以让一个羞涩内向的人变得越发的自信起来,所以说如果内向的朋友有机会在那个地方去锻炼锻炼自己的公开演讲能力还是不错的,那是一个可以打开人性格的环境.

ii. 老师,我口语不好,觉得自己不快乐和自信,怎么办?

没有必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才算成功,才可以获得快乐和自信.你为什么不尝试快乐而自信的学习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呢?

iii. 老师,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怎么办?

如果你的梦想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好,才有勇气去追求那个你喜欢的人。为什么你不先开始追求她,在追求中间 慢慢得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尽管这个答案是鼓舞人的,但也显得有些许的空洞和无力感黄小琥老师了,相爱没有那么容易哈哈。。新浪微博有个热门话题叫做#你为什么拒绝我做你的男朋友#,一个女网友说出了最真实最接地气的答案,她说我只知道女生拒绝你,有四个最真实的硬件理由

1.经济条件不足以提供生活保障;(多金)

2.个人能力和潜力不够没有安全感.(能力)

3.外表真心带不出去;(颜值)

4.智商情商或素质偏低难以相处。(素质)

后面括号是我提炼的关键词,很显然以上四点非常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繁衍价值、生存价值、社交价值,我只想说女生太懂太深谙价值为何物

iv. 是痛苦的学习英语学得快,还是自信快乐的学习英语学得快?

v. 是痛苦的让自己变得足够好才敢追女孩好,还是先开始追女孩子在追求中间慢慢让自己变得强大这种方式好?

以上两个问题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你会把自己陷入一种不可控的焦虑,一种得到前恐惧,得到后空虚的生活当中。你的天花板是别人的地板,而你总是在向上看,从来没有留意过窗边的风景;只有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获得那种贯彻始终的幸福生活.

5) 思维之墙五: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

这个章节的标题就是一个问题: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

幸好我是带着问题来读的,把整章过了一遍才发现这个问题是作者故意设置的一个伪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几乎没有人会找得到热衷一生的事业,作者拿出了N个栗子来说明他的这个反向观点:

《Michalle的故事》——“我只要和结婚的人谈恋爱”

《希望找到最感兴趣的工作的小静》——“我只选择做要从事一辈子的工作”

《谈恋爱的最佳方式》——

年轻的时候一见钟情很多人;

到了年纪两情相悦一些人;

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

《柏拉图摘麦穗的故事》——打破后悔模式和错过模式的最佳方式就是拿出一段时间找到内心的基准线,然后等到目标,马上出手

1) 延伸:到底什么是基准线呢?

根据我个人平时的思考来总结的话,基准线可以理解为定位,比如一个女生颜值7分,月收入6K性格开朗,那么她给自己找男朋友的定位是:这男的颜值5分-7分,收入至少6K以上,性格开朗,那么这就是一个清晰的定位(基准线).Again,如果一个男生刚毕业,22岁,大专学历,专业是WEB前端设计,性格超级外向,他给自己找工作的定位是: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型公司,打算从BD工作做起(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要求底薪3K,同时公司要提供绩效奖金和晋升机制,综上这也算是一个明确的定位(基准线)

《好人和地狱的广告》——每一个职业都有艺术照(光鲜亮丽的广告),我们应该由表及里看清职业企业和行业的内在和本质

小常识:如果一个职业过于完美,那么一定有问题

2) 如何给职业艺术照卸妆?

1. 做一个在职人士的职业访谈

2. 尝试一个与目标职业相关的培训

3. 进入一些专业职业论坛或者博客群

4. 看招聘网站和公司官网

5. 找一些职业数据库

这里重点说下2nd,培训是接触一个行业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那里聚集了一群和你目标一样的人和这个行业中最优秀的从业者,同时这里的培训师一般是这个行业比较杰出的人,他们对于你的评价和建议对你进入这个职业非常重要. 确实是这样,比如我最近看到的一个讲互联网转型的培训师关立新就符合上述的概括,这哥们讲的互联网营销课程很接地气很实用,以至于我听了他的课程很汗颜:我觉得大多数人我的同事(那些所谓的CMO,COO)包括我自己真的不懂互联网营销

3) 求职除了递简历,还有更好的方法么?

当然有了,作者列出了8种

1. 职业访谈

2. 给名人写信

3. 混论坛或微信群

4. 参加培训或兴趣小组

5. 加入俱乐部(比如我用重庆+互联网+俱乐部,就找到了重庆iClub)

6. 义务工作进入

7. 成为客户

8. 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著名的威客网站猪八戒上有相当比例的供应商就属此列)

另外,我个人最近看了一种求职方式[自主之路]说白了就是想办法找到约到你想去的那个企业老板告诉他,我想跟你一起开创事业,意味着自己的思维开启了主人翁模式同时自己开始有一定的经营能力这种方式挺适合的有野心的求职者,运用这个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新东方的罗永浩,宋昊,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

4) 为什么不要做完美的职业规划?

一、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二、 一个过于既定的规划,会让你对新的机会视而不见(有修改,原文是过于明确的目标)

三、 你要相信The best is not yet to come

5) 我们的职业到底在哪里?

亚里士多德说: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

6) 为什么有些人在工作中缺乏创造性?

因为你的时间被100%的规划了,比如待办事项,邮件回复..等等一系列的事务性工作几乎耗尽了你的精力,是的,如果你要扼杀自己的创造性冲动,那就从忙个没完开始吧

7) 既然我们不该做完美的职业规划,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word/media/image27.gifword/media/image22.gifword/media/image23.gifword/media/image24.gifword/media/image25.gifword/media/image26.gif

word/media/image30.gifword/media/image28.gifword/media/image29.gif

备注:视野范围内的很多事,是我们相对熟悉的可以预见和掌控的,所以有必要精细Plan

8) 职业规划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类似于画家作画,虽然不能用彩笔一下子勾勒出图画,但有个铅笔稿会让你更容易达成目标.

同样的,我们需要用职业规划为未来打一个草稿,抓住那些真正的实质不容易改变的东西

职业规划也好像打牌,首先你无法完全按照你的想法来出牌,但是在开始之前,整理你的牌,对胜利大有好处

9) 在职业规划里,哪些东西是不容易改变的以及哪些东西是容易改变的呢?

也可以这么问:在职业规划里,什么东西是本质以及什么东西是表象?

作者引用《周易乾凿度》的“易”字和《道德经》里的“道法术”来层层说明职业规划里的不变、简单变、易变的东西。易有三层含义: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对应翻译成现代文就是:简易,变化,不变“道”是不会改变的,而“法”会简单的改变,“术”会经常改变,简而言之:道不易、法简易,术常易接下来就直接抛出职业规划里道、法、术 的各自代表

word/media/image31.gif

职业规划里的道:价值观、天赋 (上)

职业规划里的法:方法、态度、习惯 (

职业规划里的术:行式、方式、操作 (

10) 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应该是怎样的?

作者给出的建议:

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尽可能大一些抽象一点的,这个梦想主要以长远眼光为原则

给自己一个10年的理想,这个理想以培养和炼就你的核心竞争力为主

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3年的PlanA计划和PlanB,这个目标以务必达成为主

以上规划每月看一次同时保持进度

以上规划每半年回顾一次

word/media/image32.gif新的机会趋势永远保持警醒

原则:明确自己目前的状态和目标的差距保持进度!

《北理工男的择业选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前价值(起薪高低)和未来价值(项目经验)孰轻孰重平台、资源 、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的经验,这些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股,属于无形价值,年轻时即使牺牲点什么即得利益,也要购买这些东西,他们会在未来的时间里边,增值N倍.

一段好的工作经历,未来价值无限;一段坏的人生经历,未来价值也无限;从这个角度来说:早失败比晚失败好,晚成功比早成功强

11) 如果你手里有个水杯,他下一步最好的选择是做什么?

他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的下一步选择跟水杯无关!

12) 为什么我们身边满是不愿放弃的人?

因为经济学里边讲的 沉没成本效应

典型生活案例:

买衣服只因为逛了太久的街

结婚只因为谈了太久的恋爱

学吉他只是因为买了吉他

继续工作只是因为干了很久

13)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为打翻的流奶哭泣的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损失的感受比获得的感受强烈约4倍

《离成功差一点的L先生》揭示了职场中典型的折返跑现象

14) 为什么有的人能力挺强,脑子不笨,手脚不慢,但是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

因为他们只知道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却没有思考过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简而言之就是没有目标

作者用《航行者和漂泊者》的故事分别举例了说明了有目标者和无目标者的区别:

航行者,接近目标;漂泊者,逃离恐惧

哈哈,我对例子和结论的看法是挺鸡汤的不过最后的一段金句点了整本书的题:IMPOSSIBLE与I’MPOSSIBLE只差一点,那一点就是目标

质疑:漂泊者没有远处的目标?

在我看来漂泊者也有远处的目标,只不过他们可能会觉得那种远处的目标就目前自己的能力、资源、经验、人脉等等还够不到。差的那一点有可能不是目标,还有可能是性格缺陷或能力缺陷

6) 思维之墙六: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一) 是谁在让你不开心?

从开心与否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人分两种,一种是受害者,另一种是掌控者。

受害者的心智模式:外界或别人来掌控我们的命运,导致我现在的状态

掌控者的心智模式:不管外界怎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

尽管这样的结论听起来很积极,甚至可以说太理想化了,客观的讲这两种情况对于普通人来讲放到现实生活中来属于比较极端的,因为没有那么多感觉会受害,也没有那么多感觉自己在掌控,一般来讲我们处于中间位置:在低落时,尽管我们不开心但也会让自己积极起来举个例子:神探亨特张的导演高群书在某次颁奖典礼上坦诚的讲:“曾经的好长一段时间,我也有过抱怨,抱怨努力付出没有回报,抱怨现世的不公…”,但你不能说他有抱怨就觉着他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作者的结论尽管有些理想化,但不得不承认,或许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向优秀人转变必经的思维转变过程,这一点恰好也和本书的主旨遥相呼应:拆掉思维里墙(受害者心智模式)

(二) 你愿意坚强的掌控,还是愿意自怜的受害?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正常人当然愿意掌控自己的生活啰,谁愿意成为受害者呢?尽管受害者们的收获 “满满”:发泄的快感,被同情,觉得自己正确。但同时意味着他们会承担着失落、无奈、无助,无力感这样的损失。相反作为一个掌控者就不一样了,掌控者们尽管会承担着面子和压力的问题,但收获着自省,发现新的可能性,觉得一起都是小case,有动力做尝试

(三) 受害者天堂有哪些“福利”?

福利1: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福利2:安心做坏事

福利3:分享彼此的凄惨

福利4:获得同情和帮助

福利5: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四) 面对不公平我们该作何态度?

《美版俞敏洪》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不公平,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应该为这个不公平做点什么,不公平是一种契机,是一种让自己和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机会.

无聊的人抱怨

懦弱的人受害

聪明的人跟随

清高的人躲避

智慧的人改变

7) 思维之墙七: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1. 什么是真正的职业方向?

是那种不顾一切都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有一点点的冲动,抑制了一次再冲动,再抑制了再冲动,3次以上那就是你值得去做的事情

2. 什么方式可以让父母停止质疑?

采取我爽——父母不爽的心智模式,开始你的行动,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

3. 个人身上的社会系统(男人)和自我系统(女人)是如何运作的

男人——社会的自己——游戏规则——获取利益

女人——内心的自己——价值观——幸福感

幸福系统——享受当下——满足

社会系统——我比你好——竞争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用钱来换幸福,一种用幸福来换钱

你可以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工作,设置好的方式去竞争,设置好的方式去交换,但是一定不能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幸福。

以上的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 可以让自己明白很多当下的迷茫和无力感的原因

8) 思维之墙八: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

这一章主要讲了等死模式的坏处以及衍生出来的穿越成本等待成本,简而言之就是:

越等越焦虑

越等越纠结

越等越内耗

《大客户经理打电话的故事》其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关于《表白》这个案例,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不能简单的照搬,表白的前提是恋爱进入到一定的阶段,必须要使用“表白”这一武器了。比如跟对象要告别、两情相悦,而不是看到一美女或帅哥一上来就表白

A. 关于等死模式有没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的那句:我们真正的痛苦源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哇,突然感觉这个作者好伟大,他用一句话道破了拖延症的根源,这个根源来自于我们糟糕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而产生的底层心理阴影,就像是五十度灰一样伴随着某个人的一生

B. 面对拖延,等待,纠结这些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句话:等待等来的是枯萎,行动带来的是绽放。

C. 如何区分一开始是爱情还是孽情,是投资还是消费,是职业跳槽还是职业跳坑,是冒险还是傻气?

如果你想要一个认真的开始,那一定要让自己等一等,再等一次,然后再等一次,最后才真正的开始。也就是说这个开始的激情都不能推动你三次,那一定是个早夭的开始.只有那种不可抑制想开始的开始,才是有结果的开始;而那种能够等几次就没有了的开始,基本上属于冲动

D. 如果我是一个开始爱好者怎么破?

滚石不生苔,转行不聚财,不在激动、冲动、激情的情况下做决定,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做出来的决定根本不足以让你坚持下去

9) 思维之墙八: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个人认为最后这一章颇有鸡汤的味道,哈哈价值与价格论证以及那副漫画《你说追求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印象挺深刻不过后边的几个小故事《别用生命点亮别人眼中的光环》《三脚架》《漏斗人》《向自己的生命发问》偶尔翻来读读说不定会引发新的思考

E. 我是谁?

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作者说对自己了解最专业的人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后边又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就是社会与天性的结合. 以及加缪的人既希望自己有共性,同时也希望自己具有个性.简而言之:我们的成长不仅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同时要结合外界需求,做到内外兼顾

心智模式属于思想,思维、观念层面,从战争角度来讲,心智模式的正确构建对于年轻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如果把人的成长比作一颗树,那么心智模式就是树的根,根扎得深不深,扎得位置正确与否决定了这个树的茂盛和挺拔程度

拆掉思维里的墙 - 读书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