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

发布时间:2018-06-30 06:06:26

龙应台温情的“目送”

摘要: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所以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会: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关键词亲情;细腻;心路;成长

引言 很早以前看过《目送》这一篇,多年后龙应台合着其他散文集结成书,拿到手上的是沉甸甸的亲情。一本《目送》而不是一篇最朴实的文字,却能道出最灵动的氛围,让你开始变得焦灼,开始变得不安,因为你好像在追逐的路上忘了把亲情带上,它拖着你的尾巴,很费力,可是你很久之后才问它你累不累。读过之后,我开始反思我的这条尾巴是不是应该更温柔一点,更容易被握住一点。

以前也读过很多龙应台的文字,感觉她的文字针砭时事,鞭辟入里,是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例如《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其辛辣讽刺的文笔让人佩服。而近年的作品,如这本《目送》确是以温柔的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温柔纤细,深情动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和力。静静的,缓缓的,似是和一个熟识多年的老友慢慢地淡淡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正文 《目送》这本集子精选了龙应台最近几年写的73篇短文,每篇的文字中都蕴含着款款深情,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自己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人生。在这里,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同样有着丰富感情、激烈内心的长者。在这里,是充满爱意的平凡生活。她16岁的儿子赴美国读书,送儿子上飞机前,期待他在过关前回头一瞥,然而儿子的背影却倏忽消失,没有回头,一次也没有;在火葬场的炉门前,看着父亲的棺木像一只沉重的抽屉缓缓向前滑行,她只能用深深的凝望来记住对父亲最后一次的送别。两次目送,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照进了人的内心深处,也道出了生命和生活的本真。

龙应台在书中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命中注定父母亲们会慢慢变老,命中注定我们也将脱去稚嫩的外壳蜕变成对这个世界似懂非懂的成年人,我们会走上自己以为正确的道路,尽管在这过程中免不了有他人异样的目光,对于这种目光,我们也许会在乎,也许不在乎,可以选择面对与不去面对,但至亲的目光我们则是必须要面对的。我们也许不应该在离开时用我们的背影默默地告诉他们:不必追。或许也可以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不必担心,相信我们有能力独自生活,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许,在离开时,我们可以不单单只留下一个背影,还可以试着回头看看关心我们的人。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每一代人都有他们不同的思想,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与父母那一代人的思想有差别是正常的,不紧要的,我们也大可不必完全消除这种差别,有差别不见得不是好事,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在适当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想,与父母沟通,交换内心的想法,去寻求共性。我们在渴求施展个性时,也不能忘了与这个世界寻求共性,无论是对至亲、对朋友、对陌生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就像是从一条宽阔的大路上走进林荫小道。在大路上,父母与我们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共同走到了分岔口。一旦来到岔口,我们与父母不得不选择适合彼此的那条道路。父母站在分岔口,看着我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那一端。我们可以选择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他们:不必追;我们也许也可以回头看看他们,作最后的道别。不管如何抉择,我们都需要独自在那条小路上一直走下去。那么,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我们能所做的事,也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他们,让他们放心。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命无论如何辉煌跃动,都只是大地之气而已。老父亲出生在南岳衡山脚下,稚气未脱的16岁之时‘懵懂’入伍,历经战火硝烟,漂泊入台。”年逾五十的龙应台陪父亲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时光,道不完的离别,说不尽的忧伤,她可是那个让父亲用难掩骄傲的神情介绍给老战友的女儿啊。
“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指甲油,专门用来跟她消磨卧房里的时光。她坐在床沿,顺从地伸出手来,我开始给她的指甲上色,一片一片慢慢上,每一片指甲上两层。她手背上的皮,抓起来一大把,是一层极薄的人皮,满是皱纹,像蛇蜕掉弃置的干皮。我把新西兰带回来的绵羊油倒在手心上,轻轻揉搓这双曾经劳碌不堪、青筋暴露而今灯尽油枯的手。”在这篇《胭脂》中作者对母亲的描写更是十分细腻,让我更深的感到了母爱的伟大。擦口红,涂指甲,化妆似乎就像是母女间的小游戏,直到天长地久,只要还是母女,会一直玩下去的游戏。“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这篇《为谁》,也让我想起我的妈妈。记忆中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而我们兄妹三个还都上学,也没有帮妈妈做过什么,我想那些年妈妈这个CEO当的一定十分艰难吧! 

当越来越沉浸于这些生活细节所带来的酸楚和浓情时,慢慢会发现身为子女与父母双重身份的作者其实就是自己。年轻时,是那个背影的主人,跃跃欲飞,无所记挂,即便远行前知道身后有一双闪烁的眼睛,也时常会因脚步太匆忙而无暇送去期待的“回头一瞥”。而若干年后,也会成为那个向背影寄送目光的人。目送儿子离家去闯荡。沉浸在这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文字里,体会着这人世间的亲情,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心路路程。其实,人生本来就是旅程。而我们的旅程正如作者在《山路》所言,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文字虽是凄切,却因没有了彷徨,显得更加坚强。因为,生命本就如此!

有时候我也会想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人的旅行。出生到死亡都是自己独自在经历,但正因为有了亲人在一旁陪伴着你的旅程,你才不至于会孤单。夫妻、父子、父女一场,情再深,义再厚,也是电光火石,青草叶上一点露水。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龙应台说,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所以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会: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最后,我想用书中龙应台去听老友蔡琴的那首老歌《恰似你的温柔》歌词做尾。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象一张破碎的脸。 
难以开口道再见, 
就让一切走远。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却都没有哭泣。 
让它淡淡地来, 
让它好好地去。 
到如今年复一年, 
我不能停止怀念。 
怀念你,怀念从前。 
但愿那海风再起, 
只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温柔。 

从第一次接触开始,越来越喜欢龙应台,喜欢她细腻的文字,更喜欢她那一本本凝聚着她在生命中不同时刻不同心态的书。 《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她,是那样慈爱而温柔,用一个母亲的赤诚爱意,温暖孩子成长过程的每一步,给安德烈和飞利浦一个没有遗憾的童年。《亲爱的安德烈》中的她,是那样小心翼翼,在安德烈步入青春叛逆期时,用理性的头脑,谨慎的文字传达自己的关切,为他分担成长的烦恼。而今的龙应台,在《目送》中,有了更加丰富多变的内涵。这是一本记录她生活点滴的散文。在这本书中,她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母亲在对待日益成长的孩子时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女儿在面对日益苍老的父母时耐心温柔的守候;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采访者所悉心付出的那份亲切;记录了她做为一个敏感细腻的女人在面朝大海耳闻杜鹃时感受到的那份凄楚和伤痛。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初次读到此处,只觉得满怀心酸,想起日渐老去而越来越依赖我们的父母;近日再重拾,又多了一层体悟。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地就会远离我们的视线。其实父母与子女这一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父母-子女关系。作为父母的,都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下来,认为可以多为孩子做一点,孩子就会少吃些辛苦。但又是教师的我深知,真正对孩子来说最好的东西只能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他(她)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龙应台目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