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时闯关(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发布时间:2018-08-11 03:06:00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时闯关(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调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答案:C

2.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的目的包括(  )

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导致地理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保护藏羚羊等物种的多样性

D.防止出生率下降,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C

3.下列有关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B.就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C.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保护森林就是要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析:选B。全球性问题较多都是人类过度开发造成的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等。迁地保护为进入动物园和植物园的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对当地原有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保护森林不是禁止采伐,而是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

4(2011·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选B。外来物种入侵会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但外来物种并不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故B错误;麋鹿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在丹顶鹤的越冬区江苏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5(2010·高考上海卷)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解析:选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新地区,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物种造成不良影响,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属于人为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6(2010·高考江苏卷)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解析:选BA项,小草属于植物,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项,小草与其他种群的关系可能是竞争,也可能是捕食,因而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不一定是有利无害的;C项,小草所含的基因是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多样性的一部分,因而其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项,某种害虫的天敌可以栖息在小草中,小草为其提供了生存空间。

7.有北美吸血鬼之称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惊现成都,它用针状的嘴专刺吸法国梧桐叶里的汁液,导致成都70%法国梧桐树叶片枯黄脱落,树木提前进入冬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铃木方翅网蝽与法国梧桐之间的关系属于腐生

B.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D.由于受自身密度影响,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最终呈“S”型曲线增长

解析:选D。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从活的生物体上吸取营养,所以应为寄生关系;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最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的数量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而呈“S”型曲线增长。

82011年中国最大的生态灾难,不是山洪暴发,也不是旱灾,而是美国白蛾的入侵,给我们国家的森林植被带来了毁灭性灾难。面对外来物种入侵,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农药灭虫

B.培养美国白蛾的天敌构建食物链

C.在国际法庭上控诉美国

D.加强海关检疫

解析:选B。美国白蛾的入侵是由于进口海关检疫技术落后,让白蛾卵或幼虫进入我国而引起生态灾难。面对灾难,短期效应是农药灭虫,但是这样会保留抗药性个体,以后还会出现更严重的生态灾难。所以最佳措施是培养美国白蛾的天敌构建食物链,建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虫灾就不会再发生了。

9.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

C.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

D.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选D。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够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又如,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适时、适量地捕捞成鱼,不仅能够收到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这样才能长久地实现渔业的高产稳产。

10.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解析:选C。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应做到合理的而不是掠夺式的开发,既要对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物质生产上实现无废料生产体系,使废物资源化,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的采伐量应小于生长量;在农业生产中,从土壤中收走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多少矿质元素,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要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选项B所述,由于人工鱼塘所依赖的能量来源不同于天然生态系统,因而可不完全依赖生产者供能,而由人工补充鱼类饲料的方法实现鱼塘的高产、稳产。

1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牲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12.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解析:选D。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3(2011·高考安徽卷)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越少,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所以大熊猫有一定的生存优势;(2)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生态廊道的建立使隔离的种群能相遇,故个体间通过随机交配实现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4)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或K值。

答案:(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K)

1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2)植物细胞中含P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因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5)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的水质达标。

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15.由于人类的活动,云南滇池多次在夏季出现由蓝藻爆发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来判断。如果比较滇池水体的pH,则早上比傍晚要________

(2)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系统的_______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来影响蓝藻的生长的。

(3)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 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⑨(已知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请回答有关问题:

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_____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蓝藻为原核生物,而绿藻是真核生物。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在傍晚较早晨低,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2)水体出现蓝藻爆发的原因是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取水点向下游的污染明显加重,说明工厂是污染源。由ABCD对照知B号以后水样中蓝藻数量较其他组别多,说明N是限制河流中蓝藻生长的因素,即河流中P含量超标。

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答出一种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也给分) 低

(2)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酶的活性

(3)①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 对照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时闯关(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