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链·导学模式”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4-06-15 04:14:08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链·导学模式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钱小波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年第10

        “问题链·导学模式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有效控制手段,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那么,如何设置问题链就成为指导历史学习、达成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关键了。

        1 问题链中的问题应环环相扣,不能杂乱无章。

        这是问题链设置最值得重视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方能显示出的特性。这个就是线索,就是思路。学生可以摸着去学习,以为载体,达成学习目标。例如,我们在学习《从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模式》一课时,可以设置如下一系列问题:苏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形势?针对这种形势,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然后过渡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接着设置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该政策实施的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该政策?该政策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实质是什么?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而引起的问题看,其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从而联系到经济政策的调整,即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有哪些?实施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该政策?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否得到长期的贯彻,从而引出:斯大林是如何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如何?他使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备了一些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体会和教训?等等。

        2 问题链中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直观、表象到理论、本质。

        在问题链导学过程中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尽快明了问题的内容和指向,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以保证教学效果。历史教学研究中经常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论从史出,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分析启蒙运动中卢梭的思想主张时可以先设置直观的感性材料: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哪些主张?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这比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照本宣科的效果要好得多。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链·导学模式”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