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军事行动

发布时间:2011-01-04 20:43:25

北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军事行动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多次爆发经济危机。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国与国之间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资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特别是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即以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

1914年,战争首先在欧洲爆发(意大利为了己方的利益最终倒向了协约国),随后战火波及亚、非,战争直到191811月宣告结束,事实上战火并未能马上熄灭,仍然在世界某些角落继续燃烧。

一战爆发之后,当时中国主政的北洋政府于19148月宣布中立。但邻邦日本却于同月对德宣战。接着,日英联军向盘踞在山东的德军发起进攻。在攻占青岛之战中,日军出动了三万人,三十九艘战舰,英军出动了一千五百人,两艘战舰。而德军在山东青岛仅拥有五千人及五艘战舰。德军寡不敌众,向日英联军投降。

日、英、德在山东交战时,北洋政府实际上按日俄战争的先例,保持了中立。日英对德的军事行动局限于山东。山东战事结束之后,德奥在华仍旧据有天津、汉口等租界,并保持着驻军。

1917年德国宣布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北洋政府步各国后尘对德宣战。(此时袁世凯因为称帝而在全国的一片反对声中死亡,北洋政府的首脑接连换人,外交政策亦有变化)

北洋政府在对德宣战的同时,马上出兵收回了德奥二国在中国境内的租界。(包括天津和汉口)德奥二国在租界内的驻军被北洋军勒令解除武装,其武器被没收;德奥二国在租界内的兵营也被北洋军接管,其士兵被监视。至此,自日英出兵山东之后,德国在华残留的兵力被北洋军彻底清除。同时,德奥二国与满清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不再被北洋政府承认,其治外法权被撤销。每年付给德奥二国的庚子赔款亦被北洋政府一笔钩销。(战后,北洋政府于和德国于1921520订立协约,德国声明取消在华特权。此协议为中国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以来,第一次缔造的平等条约。《中国不平等条约之废除》王世杰、吴庆育著)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了俄国革命的诱因。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退出协约国,并与德国单独媾和。俄德两国于191833签定和约,俄国宣布退出战争。苏俄退出战争之举在政治上是冒着重大风险的,德国把苏俄当战败国看待,而协约国则认为苏俄与德国单独媾和是背信弃义的行为。苏俄在国际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

俄国局势动荡不安,内战风起云涌。其国内新旧两派的冲突甚至波及到了在华的俄人。并直接导致了北洋政府收回中东铁路与哈尔滨至长春铁路的管理权。欧战未开之前,俄国驻防哈尔滨之军队约三万左右,守备中东铁路与哈尔滨至长春铁路之军队约六万左右,及其与德奥开战之后,这种军队大部分开赴于欧西战场,其残留北满之军队,自俄国革命后,分为新旧两派,屡起冲突,不能融洽。至民国六年冬,冲突之形势益急,哈尔滨总领事馆兼中东铁路督办霍尔哇拖系旧党首领,失其统率能力,至不能维持秩序。吉林地方官恐酿成变化。由师长高士滨于民国七年一月十日拂晓,率军围俄营,迫令解除武装,由霍尔哇拖将乱兵送回俄境。所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至长春铁路之守备,改由中国军队负责。自是,俄国北满铁路守备权为中国收回(《中华民国丛书》第一编之《中国近时外交史》第608页,刘彦著》)

北洋军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以陶祥贵为中东铁路一带警备司令,么培珍为副司令,高士滨为会办。除原有么培珍团长率两营及学生兵在哈尔滨布防之外,还加派了三营兵力分别驻在哈埠、阿城、海林。其中在19171226的行动中,就有四千俄军被解除武装。此后还多次遣散俄人擅自召集的士兵。北洋军对中东铁路一带俄军的军事行动得到了协约国的支持。各国还认为倘若中国的兵力不足应付时,协约国将以武力支持。

在民国七年至九年间,中国除收回中东铁路与哈尔滨至长春铁路的管理权之外,还收回了长期被俄国人把持的哈尔滨行政权及警察权。同时,俄国在汉口及天津的租界及治外法权亦被中国政府收回。庚子赔款及其年额,均以俄国特多,在此期间,亦被一笔钩销。


当时同盟国有二十多万战俘滞留在西伯利亚。苏俄与德国单独媾和之后,协约国担心苏俄会将海参崴的军需品售与这些战俘,用来对付亲协约国的捷克兵团。甚至担心这些战俘会侵占西伯利亚——这成了协约国决定出兵西伯利亚的借口之一。总之,英法美日等国为了巩固对德作战的后方,也为了角逐远东的利益,决定共同出兵西伯利亚。这次军事行动,北洋政府亦派兵参与其中。 19184月,北洋海军首先从上海出发进驻海参崴,陆军也随之出兵。北洋军队出征西伯利亚的序列如下:

海军代将:林建章
(一)海军:海容号巡洋舰(标准排水量29500吨、主机功率7500马力、航速195节、航载火炮22门、鱼雷发射器1具、全舰官兵253名)
(二)陆军:驻崴支队(共3000人,由第九师三十三团第一、第二、第三营及三十五团第一营和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各一个连组成)
北洋军在西伯利亚主要分驻海参崴、双城子、伯力、绥芬河等地,担任护路、护港等警备工作。其间并没有经历大的战斗,完成任务后于1921年陆续回国。巧合的是,就在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期间,苏俄多次宣扬要取消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要放弃在华特权。

北洋政府还有以下的参战措施:一,运大量粮食给协约国;二,向欧洲输出华工约十一万五千人;三,派出一个军事调查团至法国,组织督办参战事务处;四,与日本签订《 中日陆、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18年签订,1921年取消)五,大规模筹组参战军。(当参战军组建完毕时,一战已经宣告结束,北洋政府遂改之为边防军)其参战军序列如下:
参战督办:段祺瑞
参战军训练处:靳云鹏
参战军教导团:陈文运
参战军士教导团:曲同丰
参战第一师师长:曲同丰
参战第二师师长:马良
参战第三师师长:陈文运

在此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北洋政府收复外蒙的军事行动。根据1915年的《中俄蒙协约》的规定,外蒙自治,中国虽为外蒙的宗主国,但中国军队不能进入外蒙。俄国革命之后局势动荡不安,外蒙暂时失去了靠山,经济陷入困境,便重新向中国靠拢。当时北洋政府派驻外蒙的都护使兼库伦办事大员陈毅乘机与外蒙当局商议派兵进入外蒙。19186月北京政府派绥远高在田团长率领马队两营改称步兵一营进入外蒙,并于19193月进入库伦。另外,都护使兼库伦办事大员陈毅亦在当年出兵逐渐收复乌梁海地方及科布尔所属的蒙旗。
外蒙局势发展最终促成北洋政府宣告取消外蒙自治,并派徐树铮将军率兵调防外蒙。徐树铮当时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总司令,隶属段祺瑞的督办边防事务处,而督办边防事务处就是于1919720由督办参战事务处改编而成。徐树铮将军率领由准备对德作战的参战军改编而成的边防军成功进驻外蒙。

因为《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有以下内容:中日两国各派遣其军之一部对于贝加尔州及黑龙州各取军事行动,其任务在救援捷克斯拉夫克军,并排除德、奥两国及为之援助之势力,行动于该方面之中国军队应由日本军司令指挥;中国军队之一部应于库伦至贝加尔湖方面行动,如中国于该方面希望日军参加,日本亦可派往,并由中国军司令官指挥,中部蒙古以西之边境应由中国自行巩固防备。所以北洋政府出兵收复外蒙,亦可视作是配合协约国在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

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名义上是盟友。其实野心勃勃的日本处处与北洋政府为难。就以北洋政府收复外蒙为例,日本把外蒙取消自治视为其经营外蒙的重大挫折。日本政府阴谋重新恢复外蒙自治,并把外蒙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遂暗中支持俄国白匪、蒙匪乘北洋直皖内讧之机,于192112月占领库伦,据说蒙匪军中的日本指挥官有六十多人。随后苏军亦以追剿白匪为名进入库伦,成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日本对外蒙的干涉致使外蒙最终沦入苏俄之手。

日本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外蒙,本来按照协约国原定的出兵西伯利亚的决议,各国出兵的人数应以七千为限。但日本人一开始经海参崴出兵即达一万多人,而散布在中国东三省的士兵尚有数万,日本企图乘机扩展的野心昭然若揭。

1920312,日俄军队在俄领土庙街发生冲突。北洋军队正有军舰四艘停于该处,日军事后指责北洋军舰曾炮击日本军民,而且还供给俄军以武器弹药,从而将北洋军舰兵丁及侨民五千多人围困在麻郭地方,后经北洋政府与日本政府协商得到解决。

日本还企图重新霸占中东路权,擅自把军队开入北满中东路沿线地带,与护路的北洋军为难,双方多次发生冲突。日本向协约国提出要求把中东路沿线的北洋军置于日本西伯利亚干涉军司令大谷的指挥之下,但被拒绝。日本遂暗中唆使俄国白匪在中东路沿线捣乱,制造北洋军无力维持中东路秩序的假象。

日本在凡尔塞会议上提出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北洋政府没有签字。而国内人民则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不想当傀儡,但中国的崛起不符合日本控制东亚的根本利益,尽管一战已经结束,未来的中日之战将不可避免。


主要参考书刊:

《近代中国史》郭廷以著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王云生辑
《中华民国外交史》张忠绂著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参战军》郭凤宏著
《中国不平等条约之废除》王世杰、吴庆育著
《中国近时外交史》刘彦著

北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军事行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