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词表完整版

发布时间:2016-07-29 10:28:38

词表()近文词辩析与误用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蕴涵着对人或者对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题目中现有的句子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它一方面限定了空白处需要的词语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判断作者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感情色彩差异词语的根据。

1.不耻vs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羞耻,多用于不耻下问中,表示积极的感情色彩。

不齿:指难以启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义,表示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那些热衷于个人或小团体的实惠,甚至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不耻,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纠错】根据上下文意,句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应是消极色彩的,因此应当选用不齿一词,而不是不耻

2.沟通vs勾通

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

勾通:指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串通,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如勾通土匪等。

【误用】由于各部门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倾轧,相互之间缺乏勾通,结果导致整个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

【纠错】勾通一词具有强烈的消极色彩,而句子中并不需要表达这样的色彩,因此应该将勾通改为沟通

3.滥觞VS泛滥

滥觞:原指江河发源之地的水非常浅,可以浮起酒杯(),后来比喻事物的源起、开始,是中性色彩。

泛滥:本来的意思是江河之中的水过多溢出,后来用于比喻错误思想的流散,带有消极色彩。

【误用】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策划下,各种各样的反共思想一时间开始滥觞,使得整个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纠错】反共思想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因此在表达其流散时,应该使用表达消极色彩的泛滥,而不是中性色彩的滥觞,而且滥觞一词只具有起源、开始的意思,也不适宜用于句中。

4.聆听VS倾听

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

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色彩。

【误用】知名作家周国平莅临北京市第二中学,师生们有幸倾听了周国平先生题为“拥有心智生活”的精彩报告。

【纠错】师生听周国平先生的报告,应该带有一种尊敬的情感,所以用“聆听”更为合适。

5.谋取VS牟取

谋取:指想办法获取,是一个中性词。所以法律条文中常用“谋取”,因为其语言不能具有感情色彩。

牟取:多指非法的获取,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国执法机关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谋取暴利的犯罪行为。

【纠错】这一句子中的谋取显然是错误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非法地获取的意思,应该改为牟取

6.徘徊VS徜徉

徘徊:指因为有心事来回走动,犹豫不决之意,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徜徉:指悠游自在地来回行走,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现今社会人们对婚姻有了不同的理解,很多被称为恐婚一族的年轻人徜徉在围城之外不敢前行。

【纠错】句中表达恐婚一族的心情是犹豫不决的,因此其感情色彩与徜徉不符,应该改为徘徊

7.培养vs培植

培养:本意是使繁殖,多用于微生物或者植物,后引申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和驾驭,使之

成长壮大的意思,多用于人或者政党,其引申义多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培植:本意是栽种并细心地照料植物,后引申指对人或者势力的扶持,其引申义常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张国焘在干部政策上实行任人唯亲,的路线,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千方百计地培养私人势力。

【纠错】这里用培养不能体现出对张国焘作法的否定色彩,应该换用表达消极色彩的培植

8.热中()vs热心

热中:也作热衷,该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急切地盼望得到(个人或者单位的利益)热中在这个意义上带有明显的消极色彩;二是十分爱好(某一活动等),这一意义上的热中属于中性词。

热心:指对待人或事物情绪饱满,热烈,表示明显的积极色彩。

【误用】这里并排住着两户人家,两家的男主人都是钢铁厂热中于技术改革的优秀工人。

【纠错】这一句中,作者是在肯定两家男主人的积极努力,因此用带有消极色彩的热中显然有点不妥,应该改用积极色彩较强的热心

9.以至VS以致

以至:只有上半句所说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或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其后引导中性的结果。

以致:只有上半句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其后多引导消极的、不好的结果。

【误用】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至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纠错】句中表达由于没有充分调查,所以导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是不好的结果,因此应该将“以至”改为“以致”。

10.迎接vs迎合

迎接:指迎来客人或者美好的事物,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迎合: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违心逢迎、讨好的意思,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积极改造自己来迎合这个伟大的时代。

【纠错】句中迎合属于迎接的误用。既然是伟大的时代,就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感情色彩,应该用迎接更为合适。

二、词语的语义轻重

语义的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中在程度上有高低、强弱、轻重之分,这种差别就是语义的轻重。在题目的表达中,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它除了起到限定空白处所需要的词语意义,还提示我们此处词语所需要的轻重程度,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语义轻重差异词语的根据。

比如等待期待,都是等候的意思,但是在语义轻重上_期待,?要更重,语义更为强烈。因此在句子全国的球迷全都 着中国足球队能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这一语境中,对胜利的渴望,使用等待期待都有这样的意思,而这里用期待比用等待更能突出全国球迷急切希望的心情,所以更为适合。

再如努力竭力都有使用很大力气的意思,但努力指的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而竭力则表示把全部力量使出来,用尽所有的力量。显然后一个词所表达的语义更重。因此在句子这一方案旨在遏止分别位于河西走廊东西两端和敦煌地区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以阻止历史上曾发生在罗布泊和楼兰的生态悲剧重演?这一语境中,竭力遏制生态危机努力遏制生态危机表达的语气要强烈得多,更能体现阻止厉史上曾发生在罗布泊和楼兰的生态悲剧重演的决心,所以竭力更为适合。

语义轻重的辨析是选词填空中重要的考查内容,可以帮助考生迅速确。定答案。此外在作答过程中考生还需注意题目表达中隐含着语义轻重,从而准确地进行选择。

11.点染vs渲染

点染:指点缀、修饰,语义较轻。

渲染:指用色彩、语言等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语义较重。

【误用】他的技艺真是出神入化,加减淡淡的几笔渲染便使得画面增色不少。

【纠错】他“几笔”“便”等词语来看,“他”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烘托,因此不能用“渲染”,而用“点染”更为合适。

12.发源地VS发祥地

发源地:本指河流的起源处,比喻事情的发端。

发祥地:从前指帝王生长和兴起的地方,后来也指事业、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在比较重大事物的起源时,多用发祥地

【误用】长江流域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纠错】文中谈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是比较重大的事物,因此本文以使用发祥地为宜。

13.妨碍vs妨害

妨碍:着重指造成了障碍,使不能顺利地进行,对象一般接交通、活动等,语义较轻。

妨害:指有害于,侧重损害的结果,对象常接健康,语义较重。

【误用】越南战争中美国的行为不仅给越南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且也妨碍了本国人民追求安定和平的愿望。

【纠错】越南战争对于美国人民安定和平的愿望不仅只是产生了障碍,而是完全相背离的,所以在句中应该使用妨害来说明程度之深。

14.故意vs蓄意

故意:指有意识的,存心的,语义较轻。

蓄意:指存心的、早就藏有这种意图,多表示蓄谋已久的意图,语义较重。

【误用】韩国警方219日表示,在大邱市地铁发生火灾被捕的嫌疑人向调查人员承认故意纵火。

【纠错】句中讲述大邱市地铁火灾事件性质恶劣,嫌疑人存心纵火应该使用语义较重的词语,所以蓄意更符合文意。

15.几乎vs简直

几乎:指相差得非常微小,非常接近。

简直:指差别的细微,强调相差极其微小或几乎相同。语义程度重于几乎

【误用】他几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整个谈话中没有一句是实情。

【纠错】句中对于骗子,是抱有一种十足肯定的态度,所以几乎这个词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应该使用简直

16.揭发VS检举

揭发:指违法的行为暴露,语义较轻,多指老师、家长等告发的坏行为。

检举:指违法的行为暴露,语义较重,多指向国家机关告发违法、犯罪的行为。

【误用】通过揭发制度的设立,泰国政坛刮起了一阵清廉之风。

【纠错】句中提到告发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予以较重,应该使用“检举”更好。

17.批评vs批判

批评:指出缺点和错误,加以改正,适用于人民内部,语义较轻。

批判:指针对一种错误或敌对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与否定,语义较重。

【误用】过去开会,有些人总是拖拖拉拉爱迟到,经过批判教育,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不再出现了。

【纠错】句中批判一词在这里使用得语义过重,只是对开会中的拖拖拉拉,爱迟到进行评述,不能像对敌我矛盾那样进行批判,应该改为批评

18.骚动vs骚乱

骚动:指混乱不安,还可以比喻心思、情绪等的不安,语义较轻。

骚乱:指秩序紊乱,侧重,语义较重,适用于混乱的大事件。

【误用】他的这句话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乱。

【纠错】只是一句话,引发的也只是一阵”“小小的都意味着这只是很小的情况,还没有到的程度,因此应该把骚乱换成骚动

19.首先vs首要

首先:指第一的意思,多指在顺序上优先,一般不能作定语,常常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或在句子前作独立成分。

首要:除了指优先以外,还侧重最重要的意思,因此多用于比较事物的重要性,常常作定语而不作状语,不仅强调了先后顺序,更强调了重要性,语义较重。

【误用】作为此次展览会的首先赞助商,贵公司将享有展览会提供的全部资源,这些宝贵的宣传资源无疑将对赞助单位在展会期间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产业和市场影响力产生巨大的效果。

【纠错】该句中的首先应该改为首要,强调不仅.优先而且重要,以强调该赞助商的重要性与价值。

20.调解VS斡旋

调解:指劝说、使双方消除纠纷,达成和解,语义较轻。

斡旋:指解决双方的争端,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转过来,用于比较重大的事件,语义较重。

【误用】在印巴危机一触即发之际,各个国际组织纠纷进行调解。

【纠错】“印巴危机”属于较大的国际争端,已经不是“调解”就可以的了,应用“斡旋”。

21.违反vs违犯

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章制度等),语义较轻。

违犯:指违背、触犯(国家法律等),是一种犯法行为,语义较重。

【误用】由于他多次违犯交通规则,交通管理部门决定吊销他的驾驶执照。

【纠错】这里交通规则只是一般性的规则,并不是法律,因此用违犯语义连重,应该改用违反

22.误解vs曲解

误解:指错误的理解,表达一种客观事实,语义较轻。

曲解:指歪曲或错误的解释、理解,带有一定主观意味的色彩,语义较重。

【误用】你这样误解她的意思,故意气她,对你有什么好处?

【纠错】句中既然是故意气她,并非陈述客观事实,显然语义较重,用曲解更为合适。

23.蓄意vs蓄谋

蓄意:指存心做坏事,如蓄意闹事儿等,语义较轻。

蓄谋:指对所要做的坏事早有预谋,计划准备的时间长且周密,多指较大的阴谋,语义较重。

【误用】台独分子精心策划的一中一台实际上已经蓄意很久了。

【纠错】句中提出的策划一中一台是很大的政治阴谋,而且又提到很久了,因此用蓄意语义较轻不妥,应该换为蓄谋

24.特别vs尤其

特别:是形容词兼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语义较轻。

尤其:是副词,表示更进一步地说明一个突出的事物,语义较重。

【误用】你收藏的这些玩具尤其有意义,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纠错】句中只是强调玩具好玩,并没有和其他项目进行比较,所以使用特别就已经能表达这样的意思,使用尤其则语气太重。

三、词语的语体风格

语体风格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等。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日常交际对话、文艺作品对白中常常使用口语;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语体风格,多用于正式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因此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句子中所使用词语的语体风格来确定整个句子的色彩意义,按照语体风格一致的原则填人适合于该题目的词语。

例如父亲爸爸,都与儿子相对,但是父亲带有书面语色彩,而爸爸则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前者适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后者则适用一般性的场合。因此在句子他是一名伟大的______”中,因为伟大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语,确定了整个句子的语体色彩较书面语化,所以不能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爸爸,而只能是他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又如家乡故乡家乡侧重自己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14岁就离开了家乡,参加了革命故乡则侧重自己熟悉、出生、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带有书面语色彩。因此在句子:我出生在山东,成长在辽宁,那里是我的第二______”中,由于出生成长这些是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语,确定了整个句子的语体色彩较书面语化,所以填人故乡这一书面语词语比家乡更适合。

词义的语体风格可以帮助考生在阅读文段时迅速判断题目的文体与表达特点,根据这种特点直接判断正确答案,或者间接推断题目的已知信息。

25.VS

叫:表主动,多用于口语。

被:表被动,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书面语色彩比较重。

26.看来vs可见

看来:指由某种现象等推知某一结果,多用于口语。

可见:指从某种现象得出一个结论,书面语色彩较强。

【误用】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作了不少,但是营业额一直很低,可见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所在。

【纠错】句中所设定的语境为一般的口语表达,因此可见在此处使用,语体风格难以统一,只有改为看来。才能使整个句子语境统一顺畅。

27.启发vs启迪

启发:阐明事例相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语体风格较为通俗,一般场合、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多用启发

启迪:指通过指示使其有所领悟。书面语色彩较强,多用于正式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

【误川】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我军基层有组织、有计划、相对集中进行的比较系统的理论灌输和思想启发活动。是基层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纠错】句中的启发应改为启迪。该句的语体风格较为正式,且思想的引导使用启迪更为妥当。

28.毛病vs缺陷

毛病:指坏习惯,11语里也指一般疾病。

缺陷:指欠缺之处,不完备,与完美相对。通常用来指人生理上先天的不足。

【误用】她是个漂亮的姑娘,个子高高的,人也长得精神,可就是有个缺陷,经常驼背。

【纠错】驼背是后天养成的坏习惯,而并非生理上的先天缺陷,因此应改为毛病

29.商量vs商榷

商量:指为办好某~一事情而交换意见,是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口语。

商榷:指为了解决较大、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多用于学术方面的书面表达。

【误用】领导干部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应该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应该和大家推心置腹地商榷问题。

【纠错】该句的语体风格只是通常的口语代,所以用商榷在这里过于书面化了,而使用商量恰好能够使句子表达通顺流畅。

四、词语的搭配范围

搭配范围是指不同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搭配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而有些词语的搭配意义及适用对象则存在着对应关系,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一点,对照着理解记忆。

比如严密周密严密侧重指周到、严格、紧密而没有疏漏,多用于安全防范等方面;周密侧重考虑周到、细致,多用于思想、计划、安排等方面。两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同,是二者最大的差别所在。

考生在记忆词语的搭配范围时可以进行对照,加速理解。比如抚养赡养抚养侧重

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多指抚养孩子;赡养则是晚辈对长辈而言。再如光顾光临惠存惠顾惠临等都是敬辞,其行为动作不能由自己发出,而是由对方发出;鄙人鄙见拙见等则是谦辞,是称呼自己或自己意见的,不能用于称呼别人或别人的意见;家父先考”(死去的父亲)¨小犬”(自己的儿子)拙荆”(自己的妻子)等都是对自己亲属的称呼;而令堂令尊令郎等则是对方亲属(母亲、父亲、儿子)的称呼。

词义的搭配范围可以说是选词填空中较难的一类考点,并且这类考点在近些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省市公务员招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例,因此考生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断积累,并不断地查缺补漏,规范自己对于词汇的使用。

30.凋敝VS凋零

凋敝:指生活、事业等方面的衰败,搭配对象为较大的事物。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比喻人或事物衰落,搭配对象相对较小。

【误用】旧社会民生凋零、人才凋敝。

【纠错】“民生”指人民的生活,应该用“凋敝”,而“人才”衰败缺失应用“凋零”。

31.度过VS渡过

度过:指过去的意思,多用于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对象,如光阴”“童年等;

渡过:指经过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等,也指经过困难、危机等。

【误用】经过公司上下一致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度过了难关。

【纠错】这里的度过应该改为渡过,该句的宾语是危机、困难,所以应该用渡过

32.范围VS范畴

范围:指四周的界限,搭配对象通常是比较具体的界限。

范畴:哲学名词,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搭配对象比较抽象。

【误用】结业考试将近,学生们都特别希望任课老师能说一说这次考试的范畴。

【纠错】该句想表达考试所要考查的具体内容,因此应改用范围

33.管制vs控制

管制:搭配对象是人时,只能是敌人或犯人,不能是其他人,也不能是自己。

控制:搭配对象比较宽泛,没有限制,无论是敌人还是自己都可以使用。

【误用】听到母亲突然离世的消息,他实在管制不住自己放声痛哭起来。

【纠错】管制的对象不能为自己,所以在此句中只能使用控制

34.忽视VS轻视

忽视:表示不注意,一般只用于事物,而不用于人。

轻视:表示不重视,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

【误用】过去的时代一度忽视知识分子,现在随着知识改变生产力的速度逐步加快,对知识分子又重新重视起来。

【纠错】该句是对忽视的误用,知识分子不能用于忽视的对象,应该把忽视改为轻视“或者把句子的宾语改为知识分子的作用

35.建立VS设立

建立:开始新建,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

设立:开始形成,一般只用于具体事物。

【误用】从道德的角度讲,婚姻应该设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

【纠错】“爱情”是一种抽象事物,不能设立,所以此处只能使用“建立”。

36.接受VS接收

接受:领受、容纳而不拒绝,搭配范围较为宽泛。

接收:收受、接纳,搭配范围较窄,只能是根据法令接管机构、财产、人员或信息。

【误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我们要虚心地接收别人的批评。

【纠错】批评是抽象行为,且并非机构、财产、人员或信息,因此不能用接收与之搭配,而应该换用接受

37.就诊VS应诊

就诊:指得病后患者前往医院进行诊断,搭配对象是进行诊断的客体,即病人。

应诊:指医院或医生接待病人,搭配对象为进行诊断的主体,即医生。

【误用】在北京饭店“9009”就诊的大夫,都可以称得上是国宝级的人物,他们中每一位专家的经历都包容了一段中医学的历史。

【纠错】就诊应该改为应诊就诊就医是一个意思,指病人到医生那里看病,其主语应该是病人而不是医生,而应诊的意思是接受病人,给予治疗,其主语才是大夫

38.就教VS任教

就教:敬词,指向对方求教、请教,对象是求教的客体。

任教:指担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对象是教学的地点或内容。

【误用】大学毕业以后他一直在山区的小学就教。

【纠错】句中要表达担任教学任务之意,并非向别人请教,因此此处应该换为任教

39.绝笔VS绝唱

绝笔:指死前所写最后的文字、画或书面作品。

绝唱:指艺术领域内独一无二无人可及的业绩。

【误用】她在拍摄这部电影时险些丧命,这部优美的轻喜剧也险些成为她的绝唱。

【纠错】绝唱并非指最后一次表演或演唱,而是指艺术领域最高水平的业绩,所以在这里句子想表达这部轻喜剧险些成为她的最后一部作品。但是也不能将绝唱改为绝笔,因为绝笔指的是文字、画或书面作品。

40.矍铄VS古税vS耄耋

矍铄:指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老年人。

古稀:源自杜甫的《曲江》诗之二中的句子: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以后用古稀来指称七十岁的老人。

耄耋:也用来指年老,不过专指八九十岁的年纪。

【误用】(1)他已是人到中年,身材瘦小,不过却精神矍铄。

(2)他那滔滔不绝的谈吐和表情丰富的姿态,无论如何也不敢令人相信他已经是一个九十岁的古稀老人了。

【纠错】(1)句中用矍铄来描写中年人,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可以改为精神饱满、精神焕发等。

(2)古稀老人的使用是有年龄限定的,如果已经超过了九十岁,再用古稀来修饰,显然是对老人的不恭敬,可以改为耄耋老人,专门用来形容八九十岁的老人。

41.蒙尘vs蒙垢

蒙尘:指蒙受风尘,特指君王因为战乱等原因逃亡在外。

蒙垢:指蒙受耻辱之意。

【误用】米·格拉勃列夫在56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后,尿检被查服用了兴奋剂。至此保加利亚的国家荣誉由于他的兴奋剂丑闻而蒙尘。

【纠错】兴奋剂事件是对保加利亚国家荣誉的一种玷污,因此应该用蒙垢表达。

42.偶尔VS偶然

偶尔:指不经常,侧重次数少。与经常相对。

偶然:指出乎意料的,意外的。与必然相对。

【误用】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纠错】鸟鸣的声音并不是出乎意料的出现,而是不经常出现,因此在句中应该用偶尔来表达这一语义。

43.破裂VS决裂

破裂:指关系无法维持,开始分裂,侧重客观结果。除了指抽象的分裂外,还可以指具体物品的破损、裂开。

决裂:指不再保持关系,侧重主观行为,多用于人与某种思想、现实、观念、传统等的分裂。

【误用】由于双方的分歧太大谈判最终决裂了。

【纠错】谈判最终的结果是双方分歧太大,无法继续,侧重表达客观结果,并非主观意愿,因此句中决裂应该改为破裂

44.期望VS希望

期望:指殷切地希望,只能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希望:泛指愿望,适用范围较大,可以用于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用于下级对上级,包括对自己的要求和愿望。

【误用】奶奶终日操劳病倒了,我多么期望她能快点好起来,好继续讲那些让我入迷的故事。

【纠错】句中我和奶奶是晚辈对长辈的关系,所以不能用期望,可以换成希望一词。

45.气概vs气魄

气概:只能表示人物英勇豪迈的精神。

气魄:除了表示人物英勇豪迈的精神外,还可以表示文化艺术作品等的磅礴气势或建筑物等宏伟壮观的景象。

【误用】这篇文章在描写战士英勇就义时的片段是多有感情,多有气概啊!

【纠错】本句显然是说文学作品的磅礴气势的,因此不能用气概,而应该改为气魄

46.潜心VS悉心

潜心:指用心专而深地做事,搭配对象通常为研究、创作等长期工作。

悉心:指用尽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做事,搭配对象通常指照料、照顾等细小工作。

【误用】他悉心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数十年,写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著,在学界很有声望。

【纠错】由于句中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这是研究和创作的工作,需要专而深地认真研究,所以适宜用潜心

47.清晰VS清楚

清晰:指不模糊,搭配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表示容易辨识;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表示界限分明。

清楚:指明白、透彻、容易使人了解,搭配对象是人的思想意识或感觉。

【误用】我们的数学老师对每个疑难问题都讲解得那么清晰,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也都能听懂。

【纠错】疑难问题只能够达到透彻明白的结果,而清晰要表达的意思则是不模糊,容易辨识,不能与句中的意思吻合,所以此句应该将清晰改为清楚

48.容许vs允许

容许:指容纳、许可,表达一种客观状态。

允许:指答应、应允,带有主观意愿色彩。

【误用】这个月学生会开展的校外实践活动是得到老师容许的。

【纠错】该句中想表达校外实践活动得到老师的同意,带有明显的主观意愿,因此应该改用允许一词。

49.伺候vs侍候

伺候:指服侍之意,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

侍候:指对尊敬的人加以服侍,多用于长辈或地位高的人。

【误用】上个月我们家的牛病了,妈妈_直精心侍候着直到它好,村里的人都说妈妈是个好手。

【纠错】该句表示照料牲畜之意,搭配对象不能用于侍候,只能改为伺候

50.莘莘vs辛辛

莘莘:指人数众多,常用的搭配有莘莘学子。

辛辛:指辛劳刻苦,常用于形容人的工作、学习状态。

【误用】196418岁的李树庭还只是沔阳师范学院的一名莘莘学子,就立下了收藏毛泽东手迹、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宏愿。

【纠错】句中既然用一名来修饰学子,显然就不能再用莘莘修饰,否则就会造成句意的冲突。此处要么将莘莘改为辛辛,要么将句子改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

51.题材vs体裁

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侧重强调内容方面。

体裁:指根据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所体现的不同分类,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侧重强调形式方面。

【误用】这套丛书就题材而言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既有议论文,又有抒情散文,甚至还有童话、寓言等。

【纠错】句中的题材应该改为体裁,侧重指的是议论文”“散文等作品分类,更强调形式方面。

52.喧哗vs喧嚣

喧哗:指声音大且杂乱、喧嚷,搭配对象多指人的大喊大叫。

喧嚣:指声音杂乱不清静,搭配对象多指较大环境的嘈杂。如城市、车马等的吵闹。

【误用】喧哗的都市让人的内心如钢铁一样坚硬、冷漠,我要离开这一切独自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纠错】句中喧哗使用不妥。句中提到都市的嘈杂是比较大的环境,而且这种嘈杂不可能只是人声造成的,还有其他方面原因,因此喧哗应该换用为喧嚣更为合适。

五、词语的强调重点

强调重点是指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相近但语义上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侧重点就是强调重点口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因此大多数汉字的字形中凝固了一定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寻根溯源,找到}巧妙的作答方法。辨析毒组近义词时,考生排除相同的汉字表述,重点观察不同的汉字表达,然后寻找到每冷汉字韵基本含义,从而判断强调重点何在。

例如鉴别鉴赏的辨析就可以使用强调重点的方法。其中字相同,表达相同的语义口关键看不同的汉字,观察这两个汉字所表达的基本含义。其中指区别,而指欣赏,因此鉴别侧重指鉴定辨别事物的真假好坏,对象是存在真伪的事物;而鉴赏则侧重指鉴定和欣赏,对象一般是艺术品,文物等。

词语的强调重点是选词填空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之_,并且这种方法在辨别近义词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考生对这类词组的辨析方法要重点掌握,从而明确答案所在。

53.本能vs本性

本能:即能。本能侧重指与生俱来的能力。

本性:即性格。本性侧重指原本的性质或性格。

【误用】科学研究证明,哭是人类的本性。

【纠错】这里的本性本能的误用。并非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因此应该改为本能

54.变换vs变幻

变换:即改变、更换。变换侧重指事物的变化更换,由一种形式换为另一种形式。

变幻:即不固定、不可猜测。变幻侧重指没有规律可循的变化。

【误用】在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换的局面中,我们党如中流砥柱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纠错】句中严重曲折急剧等词语都意味着这种变化是突然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应该选用变幻,而不是变换

55.当代vs当时

当代:即年代、时代。当代侧重指目前这个时代。

当时:即时间、时候。当时侧重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误用】拉伯雷热心学习希腊文,与当代人文主义大师吉约姆·布代通信,因而受到保守派的歧视和迫害。

【纠错】当代应该改为当时。拉伯雷与吉约姆·布代既然能够通信当然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人,不可能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而吉约姆·布代却是当代的人。

56.遏制vs遏止

遏制:即压制、控制。遏制侧重指通过压制、控制阻止其势态,强调制约性。

遏止:即停止。遏止侧重指迫使之停止。

【误用】虽然他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没能遏止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纠错】这里的遏止应该换为遏制。因为遏止既然已经表示停止,就不能再与这一结果补语相搭配了,应该是压制对方的攻势,因此遏制适合该句的表达。

57.法制VS法治

法制:即制度。法制侧重指法律制度。

法治:即治理。法治侧重指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

【误用】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尚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纠错】句中的不健全所指是制度方面,因此应将法治改为法制

58.分辨VS分辩

分辨:即辨别。分辨侧重指用眼睛、经验、仪器等进行区分。

分辩:即辩解。分辩侧重指用言语进行辩解、辩白。

【误用】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话不合理,你可以当场分辨。

【纠错】这里的分辨应该是分辩,表示用言语进行辩解,而不是进行区分。

59.寄予VS寄于

寄予:是动词性语素,意义相当于。寄予侧重指寄托给……”之意。

寄于:是一个介词,意义相当于。寄于侧重指寄托在……”之意。

【误用】文化部的新部长上任时间还不长,一切才刚刚开始。文艺界人士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把已经开了头的好文章一直做下去。

【纠错】文艺界人士的厚望是被寄托的事物,而不是寄于所要引出的对象,所以该句应该使用寄予

60.简洁VS简捷

简洁:即干净利索。简洁侧重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罗索,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即快捷。简捷侧重指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误用】他的文章立意很好,行文也简捷流畅。

【纠错】这里的简捷应该换用为简洁。句中要表达简明扼要之意,与快捷无关。

61.鉴赏VS鉴别

鉴赏:即欣赏。鉴赏侧重指鉴定和欣赏,对象一般是艺术品、文物等。

鉴别:指区别。鉴别侧重指鉴定辨别事物的真假好坏,对象是存在真伪的事物。

【误用】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暴力的小说之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

【纠错】盲目的模仿是因为不能分辨其对错,因此这里要表达的应该是这些读者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应用鉴别而不是鉴赏

62.截止VS截至

截止:即停止。截止侧重指到一定期限停止。

截至:即到。截至侧重指截止到某一时候。

【误用】截止2000年底,××大学已经有52人被评为教授,92人被评为副教授。

【纠错】截止应改为截至。该句中提到了具体年份2000年底,因此如果用截止其后应该加上一词,否则应该改为截至

63.滥用VS乱用

滥用:即泛滥。滥用侧重指过多地、无限制地使用。

乱用:即胡乱。乱用侧重指错误地、胡乱地使用。

【误用】抗生素药品虽然能够治疗疾病,但是不能乱用,否则会给人体带来副作用,产生依赖性。

【纠错】该句想表达不能过分地使用抗生素药品,否则会产生依赖性。因此应滥用

64.满意VS满足

满意:即心意。满意侧重指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满足:即足够。满足侧重指感觉达到要求,已经足够。

【误用】虽然这次小说评选他获得了金奖,但是他并不满意于已经取得的成绩。

【纠错】这句话中的满意应该改为满足。既然金奖是最高荣誉,那么他对自己的成绩不应该不满意,而应该是认为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的意思,因此该用满足来表达。

65.年轻VS年青

年青:即少之意。指年纪小,侧重指十几到二十几岁的年纪。

年轻:即与重相对。指相对年纪小,是比较而言的。

【误用】虽然已过中年,她还是很年青,令许多同龄女性羡慕不已。

【纠错】既然已经中年,就不能用年青来形容,句中想表达与同龄人比较而言她看上去年纪小,因此应该用年轻才对。

66.权利vs权力

权利:即利益。指依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利益,与义务相对。

权力:即力量。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指职责范围内的管理权和指挥权。

【误用】文革时期四人帮一伙利用篡夺的权利,假公济私,挥金如土,过着穷奢极欲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

【纠错】句中的权利指的是某种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因此应改为权力

67.涉猎VS猎取

涉猎:即涉及。涉猎侧重指粗略地浏览、阅读或研究。

猎取:即取得。猎取侧重指以……为目标掠夺取得之意。

【误用】村里几个地痞看到郭烁家里有钱,便把他当成了涉猎的对象。

【纠错】这里的涉猎明显属于误用,句子想表达掠夺取得的意思,而并非浏览之义,因此应该改为猎取

68.神志VS神智

神志:即意志。指知觉、意志之意。

神智:即智慧。指精神、智慧之意。

【误用】发生车祸后病人被送往医院,由于伤情严重,到达医院时已经神智不清、呼吸困难。

【纠错】句中的神智应该改为神志,表示病人快要丧失知觉意志,而并非精神智慧。

69.审定VS审订

审定:即决定,审定侧重指审核之后决定。

审订:即修订,审订侧重指审核后修订、改动。

【误用】我们单位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给上级相关部门,待审订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误用】根据句中的意思工作计划已经呈报给上级,需要上级决定后就可以实施,因此应该使用审定一词。

70.胜地VS圣地

胜地:即胜出、好的意思。胜地侧重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圣地:即神圣。圣地侧重指宗教或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误用】麦加是穆斯林朝拜的胜地。

【纠错】麦加之所以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地方,不是因为它的风景,而是因为它是全世界穆斯林崇敬的地方,具有宗教的神圣感,因此句中应该将胜地改为圣地

71.时事VS时势

时事:即事情。时事侧重指近期内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时势:即趋势。时势侧重指某一段时期内的客观行势,时代潮流与趋势。

【误用】时事发展得这样快,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纠错】句中的时事应该改为时势,指的是客观发展的某一趋势、时代潮流,而并非国内外的大事

72.授权VS受权

授权:即授予。授权侧重指把权力交给别人。

受权:即接受。受权侧重指接受权力做某事。

【误用】外交部发言人授权发表声明,就台湾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纠错】句中阐明的是中国政府的立场而并非这位发言人自己的,显然是接受了权力发表声明,因此应该使用受权而不是授权

73.提名VS题名

提名:即提出。提名侧重指向会议或有关部门提出可能当选的人员或作品的名字。

题名:即题词。题名侧重指为了纪念或表彰而写上姓名、书写名称。

【误用】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他正式题名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担任国务卿,接替宣布辞职的鲍

【纠错】句中的意思是提议赖斯担任国务卿,因此应该用提名

74.推脱VS推托

推脱:即摆脱、开脱。推脱侧重指将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或责任推卸,使之与自己无关。

推托:即托词,拒绝。推托侧重指婉言谢绝,后面常带有托词或拒绝的原因,多指推托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误用】按照上级指示我们来你单位领取材料你们的保管员却相互推托,支吾搪塞,造成我们工作进度的延误,希望这种情况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纠错】该句中的推托应该是推脱,因为作为保管员发放材料是其责任,而并非是他不愿做的事情,因此用推托不妥,应该改为推脱

75.辛酸VS心酸

辛酸:即辛苦。辛酸侧重指对生活状态及经历的一种描写,经过某种辛劳酸楚的历程。

心酸:即心情。侧重指内心感受,心中悲痛难过。

【误用】作为房奴一年到头不得不为各种各样的开销精打细算以支付高额的按揭利息,这些心酸又有谁能够设身处地体会?

【纠错】句中的心酸改为辛酸更妥。句中想表达房奴生活状态的艰辛与不易,因此用辛酸更为恰当。

76.学历vs学力

学历:即经历,学历侧重指曾经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等的学习经历。

学力:即能力。学力侧重指学习所达到的能力。

【误用】一九五一年秦观属抱着改造沙漠、绿化祖国的思想,以同等学历考入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是该届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

【纠错】句中的学历应该改为学力。因为秦观属并不具有相同的学历,而是具有了相当的学习能力,所以才考上了西北农学院林学系。

77.沿用vs延用

沿用:沿即沿袭。沿用侧重指沿袭使用、继续使用(以前的方法、制度、法令等)

延用:即延期、延误。延用侧重指延迟使用,延期使用。

【误用】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几百年来技工们一直延用这个方法造出大量的纸张。

【纠错】句中造纸术的方法经历的几百年,表达长期保留下来之意,所以应该将延用改为沿用

78.引见vs引荐

引见:即见面。引见侧重指由第三者引导相见,使彼此认识。

引荐:即推荐。引荐侧重指介绍并推荐。

【误用】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我都看在眼里,这次由我引见他一定能顺利晋升。

【纠错】句中引见应该换为引荐,因为该句想强调经过推荐使其晋升之意,因此应该改为引荐

79.盈利vs营利

盈利:即多余。盈利侧重指获得利润,表示利润已经得到。

营利:即经营。营利侧重指谋求利润或利益,表示利润尚未得到。

【误用】财政部近日下发通知规定,行政机关主动提供政府公开信息,不得收费盈利。

【纠错】句中盈利应该换成营利,因为要表达不得收取费用、追求利益之意,因此应该使用营利

80.郑重vs慎重

郑重:严肃认真。郑重侧重指对事情态度认真严肃,与随便相对。通常与声明、宣布等词搭配。

慎重:即谨慎。慎重侧重指对事情态度谨慎小心,与轻率相对。通常与态度、处理等词搭配。

【误用】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我们还应该再郑重考虑一下,过几天再予以回复。

【纠错】句中郑重应改为慎重,句子想表达对这个问题需要再仔细小心地考虑,因此应该用慎重

六、词语的音近义异

音近义异是指在汉语中有一些语音相同相近而意义又相差不大的词语。由于音同音近,所以容易造成在使用时的错误与混淆,也正因如此成为了选词填空考查的重点。

考生在平时复习以及考场作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音近义异词的准确把握,可以根据以上介绍的一系列方法进行辨别。比如利用字形进行区分、利用搭配对象进行区分等等。通过不同的区分方法明确词语的准确含义,才能够在作答过程中顺利排查确定选项。

例如利用字形进行区分,融化溶化都具有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的基本意义,而且读音相同。但是通过分析两者的不同用字,可以发现字由构成,表示的是与一种用火加热的器具有关的动作;字由构成,表示的是与水有关的动作。因此两者的区别一目了然,在句子不管金属、木头或塑胶,任何东西她一碰就______”中,金属、木头或塑胶并没有与水发生作用,而只是自身由于外部条件不同而出现了变化,所以应该使用融化

再如琢磨捉摸两者意义上存在较大差别,而只是语音相同。含有构件,表示的是玉器,所以词义与雕琢玉器有关,最初表示细细雕琢器物的一个动作,后指反复思索,仔细考虑;而捉摸则表示揣测这样的心里动作。因此在句子她可真是个难以______的人中,所选用的应该是捉摸,表示心里无法确定的一种动作情态。

81.暴发vs爆发

暴发:指突然得势或者发财,也指洪水突然难以控制。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形容洪水、发财、得势等方面。

爆发:本意指火山内部岩浆冲破地壳向外喷发,比喻突然发生、突然发作。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火山、雷电、地震、火势以及大事件、大举动、大声音等。

【误用】在这一地区曾经一度山洪爆发,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纠错】这里是用来形容突然发生的洪水的,因此不应该用爆发,而要用暴发

82.篡改vs窜改

篡改:指故意改动原文或歪曲事实,一般接较大的事物或事件,如篡改历史篡改事实等,侧重指用假的、错误的东西去取代真的、正确的东西。

窜改:指改动文字、记录、文件等,如窜改原文窜改古书等,侧重指对原来的东西进行错误的改动和变更。

【误用】日本政府窜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愤慨。

【纠错】这里改动的对象实际上是历史,为较大的事件,表达日本用假的东西试图掩盖事实真相之意,冈此应该用篡改,而不是窜改

83.反映vs反应

反映: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所引起的思维认识过程,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反应:指由刺激引起的一切活动,包括意见、态度或行动。

【误用】鉴于莲必治注射液有引起急性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并且是产品说明书中未提示的新发现的不良反映,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要求生产企业修改说明书的同时,提醒临床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

【纠错】句中反映属于反应的误用。句子想表达由药品刺激所引起对人体有害的现象,并非客观事实的实质体现,因此不应该使用反映,而应该使用反应

84.肤浅vs浮浅

肤浅:多指学识等浅薄,不深厚,理解不透彻。

浮浅:多指思想作风、文章风格等不切实际、流于浅薄。

【误用】这篇小说文笔倒还不错,就是所表达的思想比较肤浅。

【纠错】根据第一句话的意思,句中论述的是思想的不切实际,不是指其有多么的浅薄,所以在此应该使用浮浅,才能正确表达意思。

85.抚养vs扶养

抚养:侧重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多指抚养孩子;

扶养:是一般性的养活、养育,用于各种的关系的人之间,如夫妻双方相互扶养等。

【误用】老张在唐山大地震之后抚养了一位失去了子女的老人,收养了两个孤儿。

【纠错】文中的老人应该是老张的平辈或长辈,使用抚养是在长晚辈之间,在此使用十分不恰当,应该改为扶养

86.灌注vs贯注

灌注:指注人、浇进(液体,包括比喻性的心血、知识、思想等),也比喻精神集中。

贯注:指精神集中,也指说话或行文语言连贯。

【误用】这几年的求学经历,在他的大脑里贯注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理念。

【纠错】这里的贯注是误用,句中想表达新知识注入他大脑的意思,而用贯注则只表示精神集中,所以应该改为灌注,表达的是比喻性的注人之意。

87.检查vs检察

检查:指认真查看,找出缺点、错误,并追究其根源。

检察:指审查被检举的事实,多用于司法机关。

【误用】公安机关已经决定对他的情况进行立案检查。

【纠错】句中的检查应该换为检察,既然已经立案,就是接受了检举的意思,因此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检察,而不是检查

88.界限vs界线

界限:指抽象意义上的尽头、限度,不能用界线替换。

界线:指两个地区或不同类型事物的分界,多指具体事物。

【误用】历史告诉我们:法西斯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界线的。

【纠错】这里界线属于误用。野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侧重表达野心的膨胀没有限度。因此这一意思不能用表示具体分界的界线表达,应该换为界限

89.启示vs启事

启示:指启发、指示、引导。常用于揭示事物的道理,让人有所认识、提高。

启事:是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体,为了声明某事或说明某一问题而刊登在报刊或贴在墙上的文字。

【误用】不知是谁又在墙上贴出了寻物启示,我们这地方总是丢东西,治安情况很差,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纠错】寻物启示用词不当。启示只是一种道理的揭示,不能表达一种文体。既然贴在墙上,一定是启事

90.起用vs启用

起用:有两个意思,一是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二是提拔任用新人。对象常指人。

启用:指开始使用,对象通常指物。

【误用】2008年首都机场新建的3号航站楼开始起用。

【纠错】这一句中的起用应该改为启用,因为宾语是“3号航站楼,表示开始使用之意,因此应该改为启用

91.清净vs清静

清净:指没有纷扰,不受外物烦扰。多用来形容人的内心。

清静:指安静、平静;不嘈杂、不喧嚣。多用来形容环境。

【误用】离开了世俗的纷扰,离开了利益的纷争,人的内心会逐渐归于清静。

【纠错】这一句子中的清静应该改为清净,意思是没有人打扰,而不是不再嘈杂。

92.驱除vs祛除

驱除:赶走,除掉之意,多指蚊虫、敌人等的具体事物。

祛除:侧重使去除、去掉之意。多指疾病、恐惧、鬼神等的抽象事物。

【误用】经过众多专家的会诊,李师长的头风病终于被驱除了。

【纠错】根据句意可知是将疾病治好,因此不应该用驱除,而应该用祛除与之搭配。

93.融化vs溶化

融化:指固体(冰、霜等)因为受热达到一定温度而变成液体,需要以温度为条件。

溶化:指固体物质在溶液中化开,需要以溶液为条件。

【误用】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食盐能够在水中融化。

【纠错】食盐遇水才化,需要以溶液为条件,而并非因为加热才变为液体,因此在句中应该使用溶化一词。

94.声明vs申明

声明:指公开表态或说明事实真相。

申明:指郑重地说明,侧重较为正式、严肃地强调解释说明。

【误用】为了避免误解,我需要再一次声明我的意见。

【纠错】句中提到再一次声明意思是已经表态需要重申,因此应该将声明改为申明

95.退化vs蜕化

退化:指生物体的某部分器官在进化过程中全部消失或部分残留,泛指事物由好变坏,由优变劣。

蜕化:指昆虫的幼虫经过脱皮以后增大形体,变为另外一种形态,也比喻腐化堕落。

【误用】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卑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蜕化。

【纠错】句中说的是山羊的品质由优转劣,而并非蜕皮变化,所以应该用退化而不是蜕化

96.行迹vs形迹

行迹:即行动。行迹侧重指行动的踪迹。

形迹:即形态。形迹侧重指形态神色、举止神情。

【误用】那个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行迹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形迹不定而久未抓到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纠错】句中提到了东张西望、神色慌张,由此可知应该是形迹可疑。接下来提到犯罪嫌疑人久未抓到,应该是行动的踪迹不定,因此应该改用行迹

97.休养vs修养

休养:指休息、调养。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造诣与水平。

【误用】他最近工作压力过大,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家人都劝他能够修养一段时间。

【纠错】句中修养应该换为休养,由于压力过大身体状况下降,因此应该休息调养,即休养的意思。

98.淹没vs湮没

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通常指水。

湮没:指,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埋没,通常指时间。

【误用】如果没有文字的记载,人类将会有多少文化成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纠错】句中淹没湮没的误用。该句想表达如果没有文字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成果会无法保存而被埋没,侧重强调时间的概念而并非,因此应该改为湮没

99.一起vs一齐

一起:强调的是一同,侧重指动作、事情发生在同一个场所。

一齐:强调的是同时,侧重指时间上的共同性。

【误用】他是我的挚友,上学时我们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毕业以后又在同一家公司一齐工作。

【纠错】句中强调的是两个人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场所工作,因此不应该用一齐,而应该改为一起

100.原形vs原型

原形:指原来的形态、本来的面目。

原型: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事件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原始人物或事件,是事物的所指。

【误用】我们刚才采访见到的妇女主任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角的原形。

【纠错】句中表达的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原始人物,所以应该用原型一词。

101.侦察vs侦查

侦察:指了解敌方的情况。

侦查:指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的调查行动。

【误用】为了了解对手的情况,球队专门派了一名助理教练去对方训练场地侦查情况。

【纠错】句中的侦查属于误用,应该改为侦察,意思是了解对手敌方的情况。

102.琢磨vs捉摸

琢磨:指反复思索,仔细考虑。

捉摸:指揣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式中。

【误用】近日来社区内连续发生盗窃案,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就是要好好捉摸一下应对的措施。

【纠错】句中捉摸应该换为琢磨,表达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

103.作客vs做客

作客:意思是旅居异地他乡。

做客:意思是以客人的身份探访别人。

【误用】做客他乡的滋味一言难尽,很多归国的华侨感慨良多,只有回到祖国才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纠错】句中的做客应该改为作客,意思是在异地他乡旅居生活,而并非到异地他乡探访亲友。

七、词语的词性功能

词性功能是指不同词性的词,意义可能相同,但在承担句子成分时的功能却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就是词性功能的不同。考生在区分不同词性功能的词语时,要掌握它们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依靠不同的位置确定它所应该具有的词性功能。

例如金子在意义上几乎一样,但是金子是名词,主要在旬中做主语或宾语,如金子是很值钱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是形容词,主要语法功能是做定语来修饰名词,如她有一头漂亮的金发河面上浮动着一层金光。又如聪明智慧都有智商高、智力发达的意思,但是聪明是形容词,可以与搭配,常常在句子中做定语或谓语,如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很聪明等;而智慧则是名词,在句中常常做主语或宾语,如她那美丽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智慧。再如阻碍是动词,而障碍则是名词,因此我们说陈旧的思想观念阻碍了这。座老工业化城市的发展,而不能使用障碍

词性功能的辨析在选词填空中时有出现,因此考生要注意在作答过程中辨别词汇之间的词性区别及承担的不同成分,从而更加准确地判定答案所在。

104.互相vs相互

互相: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

相互:形容词,可以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此时和互相的意思基本一致,也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表示两相对应的、彼此的。

【误用】这两种化学物质发生互相作用后,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并散发大量的热量。

【纠错】句中互相属于误用,由于其处于定语的位置上修饰作用,因此应该用形容词性的相互一词,改为相互作用

105.连续vs陆续

连续:指一个接着一个,连接紧密均衡。动词,通常做谓语,不可重叠。

陆续:指动作不是同时发生。副词,通常做状语,可以重叠为陆陆续续

【误用】这条路上连续发生了几起抢劫案件。

【纠错】句中连续处于状语位置,显然是错误地代替了陆续,根据句子可知不可能是一个接一个紧密均衡地发生,所以应该用副词性的陆续来修饰发生句子才正确。

106.难免vs不免

难免:指很难避免,有一定、必然的意思。形容词兼副词,后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加修饰名词。

不免:指避免不了,因为某种原冈导致的结果。只能做副词,后面一定是动词或形容词。

【误用】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难免想起许多往事。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免不了的意思,用副词来修饰其后的动词,所以用不免更妥。

107.时髦vs时尚

时髦:指新颖人时,形容词。

时尚:指一时的风尚,名词。

【误用】追求成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髦,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更想以老到、成熟的向孔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

【纠错】文中显然要求填人一个名词性的客观存在,所以选择时尚才能是表达准确。而时髦是形容词性,在文中不能存在于一种之后。

108.统一vs同一

统一:动词,表示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为一致;也可用作形容词,表示一致的、单一的、整体的。

同一:是形容词,表示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与统一意思一致。但不能作动词使用。

【误用】大家同一了意见,决定派我去邻队进行访问考查。

【纠错】句中同一处在谓语动词的位置是错误的,因为同一不具有动词性不能单独做谓语,因此应该改为统一

词表()关联词辨斩与误用

关联词近年来一直是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中的考查重点,不仅体现在选词填空的题目当中,更渗透在片段阅读、篇章阅读之中。因此熟练掌握关联词的搭配并深刻把握不同关联词引导的不同类型的复句关系,对广大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我们将关联词的搭配及误用总结成词表的形式,希望考生由此可以系统掌握关联词的搭配及用法。

1.别说vs别看

别说:意思是不用说、不要说,作为关联词语时表示递进关系。

别看:意思是不要看,作为关联词语时表示转折关系。

【误用】别说小李是厨师,这个菜他也一样不会做。

【纠错】句中“小李是厨师”和“这个菜他也一样不会做”之间存在着一种转折关系,表明虽是厨师,但也有不会做的菜,冈此应将表示递进关系的“别说”改成“别看”。

2.不但……而且vs除了……()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的固定搭配。

除了……()外:表示排除的固定搭配。

【误用】这种新兴的疗法不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外,而且在治疗心脑皿管疾病等方面也卓有成效。

【纠错】句中“外”明显是杂糅成分,应该删掉。

3.不单是vs而是

不单是:表示递进关系,常常和“还是”“而且是”搭配。

而是:表示相反相对的并列关系,否定前者选择后者,一般与“不是”搭配,组合成“不是……而是……”结构。

【误用】在内蒙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昭群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纠错】句中说“昭君不是人物”、“昭君墓不是坟墓”显然是错误的,作者的意思是“昭君不仅是一个人物”、“昭君墓不单是一个坟墓”,因此应该把“不是……而是……”改成“不单/仅/只是……而且是……”。

4.不管vs尽管

不管:表示一种假设条件,后面一般有表示不确定范围或选择的词语。

尽管:表示一种让步条件,不要求后面有表示范围或选择的词语。

【误用】不管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没有完成任务。

【纠错】句中“尽了最大的努力”和“完成任务”之间表示的是一种让步关系,所以正确的关联词应该是“尽管”。

5.从而vs进而

从而: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进而:表示递进关系。

【误用】我们在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后,从而应该思考教育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

【纠错】这里的“从而”是“进而”的误用,句中想表示递进关系,而并非因果关系。

6.除非vs除了

除非: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与“才”、“否则”、“不然”等组合成关联词组。

除了:介词,表示所说的不计算在内,与还、也等词连用时表示在什么之外还有别的,与“就是”连用,表示不是这样就那样。

【误用】进山只有一条路,他之外没人认识。除了他肯答应领我们进山,否则我们进去了也是去白白送死。

【纠错】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存在明显的条件关系,并且所带条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不应该用“除了”,而要换成“除非”。

7.凡是vs不少

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所涉及范围内的“所有”性,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

不少:强调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否则属于误用。

【误用】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纠错】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的。

8.果然vs虽然

果然: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一样。有时也作连词,表示假设事实与所说或者所料想的一样。

虽然: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常与“但是”、“不过”等构成关联词组。

【误用】这首诗歌果然写的是旧社会所反映的社会性质问题,但是这里面包含着一些不健康的情绪。

【纠错】句中“果然”是对“虽然”的误用,后半句中“但是”表达了一种转折的关系,因此不能与“果然”搭配。

9.还是vs或者

还是:表示选择关系,主要用于疑问句中。

或者:表示选择关系,主要用于陈述句中。

【误用】关于工作职责定位的问题早就已经报送上级机关了,难道你到现在还不知道是归组织部或者宣传部吗?

【纠错】句子的“或者”属于误用,因为该句是一个明显的表示选择的问句,因此应该换用“还是”。

10.即使VS但是

即使:通常与“还/也”搭配,表示假设让步关系。

但是:通常与“虽然”搭配,表示转折关系。

【误用】即使自己有很多正确的意见,但是也还要听听大家的意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纠错】这里应该删掉“但是”,让“即使”和“也”搭配。

11.既然……就VS即使……也

既然……就:表示假设条件关系,分句关系为根据“既然”提出的条件或前提得出“就”引导的结果或结论。

即使……也:表示让步关系,分句关系为根据“即使”提出的条件假定某一情况是事实,让步表达出“也”后面的结果并不因此而改变。

【误用】既然你想学这个,也要先和父母打个招呼。

【纠错】“既然”不与“也”搭配,“也”常常和“即使”等搭配,表示让步关系,即假定某一情况是事实,然后语气一转,说明结果并不因此改变。因此“既然……也……”是错误的搭配。此句应该改为“即使……也……”。

12.况且VS何况

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不能用于反问语气的句子。

何况:表示意义更近一层的理由追加,可以用于反问语气的句子。

【误用】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克服了,况且这么一点点小事!

【纠错】句中“况且”应该改为“何况”。“何况”表示意义更近一层的理由追加,可以用于反问语气的句子。

13.哪怕vs尽管

哪怕: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即姑且承认某_未然性的假设事实。

尽管: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即对某一已然性事实的引导。

【误用】雪已经融化了,哪怕远处的山顶上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也不能阻止春天的脚步了。

【纠错】句中“远处的山顶上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是客观性的已然事实,不能用“哪怕”引导,应该换为“尽管”。

14.却VS反而

却:表示转折关系,通常与“虽然”搭配。

反而:表示反向的递进关系,通常与“非但”搭配。

【误用】当人们用尊敬的眼光看待这个“服务门第”的时候,觉得他们非但毫不卑贱,却是比那些只想个人不顾全局的人高尚得多。

【纠错】句中并非转折关系,而是反向的递进关系,因此应该把“却”改成“反而”或者“而且”。

15.然则VS然而

然则:表示“既然如此,那么”的意思,在行文中常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表示转折关系。

【误用】焚烧自己的平庸之作令人起敬,然则不必一一效法。

【纠错】这里“然则”使用不妥,用“然则”应该是顺着上文的意思去说,去推论,而此处明显是转折关系,应该改用“然而”。

16.如果……就vs不但……反而

如果……就:表示顺向的假设关系,即由某一假设的条件推论出某一结论。

不但……反而:表示逆向的递进关系,即应该出现某结果,后半句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误用】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现实人物的行动,使其言行举止过于夸张,反而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纠错】句中“作者的想象超出了现实人物的行动,使其言行举止过于夸张”表示是一种顺向的假设关系,而“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则是对这种假设的一种推论,所以其后应该用“那么”、“就”,而不能用“反而”,表示反向的递进关系。

17.首先……然后vs既……又

首先……然后:表示顺承关系,前后分句之间具有一定次序关系,即先后发生或要做的两件事情。

既……又:表示并列关系,前后分句之间并不具有次序关系,而是并列同时存在,因此并没有前后顺序的制约关系。

【误用】我们开展工作时,首先要有冲天的干劲,然后要有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

【纠错】句中“首先……然后”连接的两个分句并没有先后次序、轻重缓急之分,不是顺承关系,因此应该将其改为表示并列关系的“既……又”。

18.虽然……但是vs即使……也

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虽然”引出分句只能是已然性的事实,而不能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

即使……也:表示让步关系,“即使”引出分句的多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侧重假设和让步关系。

【误用】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呢?

【纠错】这里因为实际上“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可见“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是已然的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因此不能用“虽然”引出,而要用表示假设的“即使”,后面也相应地换为“也”,构成“即使……也……”结构表示假设让步。

19.无论vs尽管

无论:表示条件关系复句的关联词语,要求后面带有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如“多大”“谁”“好不好”等。

尽管: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出现选择性的词语。

【误用】这些年来他无论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纠错】句中“许多挫折和困难”并不是任指或选择词语,因此不能和“无论”搭配,可以改用“尽管”,或者把“许多挫折和困难”改为“多少挫折和困难”。

20.因为vs由于

因为:表示原因的连词。

由于:表示原因的连词。但是“由于”所引导的分句只能是第一个分句,不能是第二个分句。换言之“由于”不能引导位置在后的原因分句中。

【误用】这次“全运会”北京运动员的总体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练训练指导有方。

【纠错】句中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因此不能用“由于”引导,而要用“因为”一词。

21.因为vs因此

因为:表示原因的关联词语。

因此:表示结果的关联词语。意思是“因为这样,所以……”。

【误用】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我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纠错】句中“因为……因此”应改为“因为……所以”,或删除“因为”。“因此”意义里已经包含了“因为”的意思,所以不能再与“因为”搭配。

22.由于vs于是

由于:表示原因,常用于前一分句,引出事件的原因,通常与“所以”、“因此”、“就”“才”等搭配,表示因果关系。

于是:表示承接关系,意思是“这样一来,就……”。“由于”与“于是”不能混淆搭配。

【误用】由于初中外语教学的进度偏快,于是那些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外语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分外地吃力。

【纠错】句中“由于……于是”属于搭配不当,应该改为“由于……所以”。

23.于是vs因此

于是:表示顺向承接的关系,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顺序上的承接性,并不强调结果性。

因此:表示因果关系,强调结果性。使用“因此”时要求原因和结果都表达得比较明显,因果关系突出。

【误用】大家一鼓励,我因此就有了信心。

【纠错】句中“因此”属于误用,因为该句中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如果要使用“因此”可以强调一下原因,如改为“大家都鼓励我,因此我有了信心”。而句中的“一鼓励”带有轻松、随便的色彩,没有突出强调原因,所以应该换用”于是”。

词表()成语瓣析与误用

一、成语的辨析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对于成语辨析类题目,考试难度不会很高,考查的都是考生应知应会的成语,然而有些成语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成语的辨析与使用。

在成语辨析与误用的词表中,我们精选了一系列容易混淆误用的成语。考生可以首先比较它们的不同所在,然后根据释义使自己的理解更为准确,再通过误用纠错进一步加深这种理解。此外在复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照上述的几种辨析方法结合成语对号入座,以便达到方法的灵活运用。

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

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

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

【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

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

5.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

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

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

【纠错】老李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实践当中,所以通常用见多识广来表达,而博闻强识则多指来自书本的知识,不适合用于此句中。

6.不负众望vs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

不孚众望:指不被众人所信服,辜负了别人的期望。

【误用】我们公司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不孚众望,顺利拿下了这场价值几百万的招标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公司不辜负期望中标,所以不孚众望显然应该改为不负众望才合乎文意。

7.惨绝人寰vs惨无人道

惨绝人寰:侧重指人世间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惨痛,语义较重,一般不用来形容人。

惨无人道:侧重没有人性,不讲道理,语义相对较轻,常用来形容人,也可用来形容事情。

【误用】像日本侵略军那样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畜牲,早就该枪毙了。

【纠错】句中是说日本侵略军没有人性,用来形容人,不能用惨绝人寰,可以改用惨无人道

8.陈词滥调vs老生常谈

陈词滥调:侧重指所谈内容又陈旧又空泛,不合时宜,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老生常谈:侧重指老话、旧话,但并不一定就没有现实的意义,通常表达中性的感情色彩。

【误用】强调德智体全方面发展,虽然是陈词滥调,但仍然是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纠错】句中陈词滥调属于误用,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是老话,但却是正确的,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应该用中性成语老生常谈

9.趁火打劫vs浑水摸鱼

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别人有危难时捞取好处。亦作乘火打劫

浑水摸鱼:指在浑浊的水里去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亦作混水摸鱼

【误用】在那些天过小年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各色人等光顾着宁王府,并趁火打劫带走些什物。

【纠错】句中表达过小年的日子里宁王府并没有遭受危难,而是比较混乱,所以各色人等只能是趁着混乱带走些东西,因此在句中恰当的成语应该是浑水摸鱼

10.蹉跎岁月vs峥嵘岁月

蹉跎岁月:也作岁月蹉跎,指白白地虚度了光阴,而并非时间飞快地度过的意思。

峥嵘岁月:峥嵘即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误用】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古老的北京城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纠错】句中的岁月蹉跎光阴似箭相并列,显然把意思理解错了,可以改用日月如梭等成语。

11.灯火阑珊vs灯火辉煌

灯火阑珊:阑珊是指衰残、将尽。灯火阑珊用来形容灯火行将熄灭之状。

灯火辉煌:形容灯火的光辉十分灿烂夺目。

【误用】她为了即将出版的小说笔耕不辍,直到晚上走出家门也没有看一下这满天星斗、灯火阑珊的夜景。

【纠错】句中阑珊指的是稀落,因此与满天星斗相匹配的一定不会是灯火阑珊,而应该是灯火辉煌

12.急公好义vs助人为乐

急公好义:热心于公益事业,侧重指为公众的利益付出。

助人为乐:喜欢帮助别人,侧重指为某个具体的人而付出。

【误用】他这个人助人为乐,常常给希望工程捐款,这次四川大地震,他又慷慨解囊为灾区捐了一万元。

【纠错】给希望工程捐款是为公众事业付出,并非为具体人而做,所以使用急公好义更为恰当。

13.接踵摩肩vs摩顶放踵

接踵摩肩: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摩顶放踵:指从头到脚后跟都磨伤了,形容不怕劳苦,不顾惜身体。

【误用】往日有些冷清的朝阳公园,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热闹起来,游人摩顶放踵,分外拥挤。

【纠错】句中想表达人数众多之意,而并非不怕劳苦之意,因此应该将摩顶放踵改为接踵摩肩

14.牢不可破vs颠扑不破

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比喻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误用】他在国际年会上提出的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论证得出的,可以称得上牢不可破。

【纠错】牢不可破不与理论搭配,而颠扑不破才正好表达句中的意思。

15.屡试不爽vs屡试不中

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每次都很奏效。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

屡试不中:指每次尝试都失败。

【误用】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纠错】句中显然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是典型的误用。

16.面目全非vs面目一新

面目全非:指样子完全改变了,形容变化很大,与以前完全不同,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多指变得更坏了。

面目一新:指改变了老样子,出现了新面貌,通常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多指变得更好了。

【误用】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天津出版了两张报纸,停刊了几年的《大公报》由李鸾、胡政之等接办重新复刊,面目全非,大家都接连称赞。

【纠错】句中面目全非的感情色彩显然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一致,应该改为面目一新

17.名不虚传vs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指流传开来的名声和实际的相符,侧重指确实很好,不是徒有虚名。

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称和实际相符,不论好坏都可以,不一定带有很好的意思。

【误用】人学仪式当天校长就要求我们进入大学就要遵守大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相应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大学生。

【纠错】句中名不虚传显然并不一定是好名声,只是说大学生的名称要与实际相符合,所以应该-改为名副其实

18.萍水相逢vs不期而遇

萍水相逢:像水里的浮萍一样,偶然遇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期而遇:没有经过相互约定就碰面,只用于熟识的人。

【误用】我和他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没想到这次在天安门广场上萍水相逢了。

【纠错】既然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那么两个人就一定是彼此认识,因此不能用萍水相逢应该改为不期而遇

19.七手八脚vs手忙脚乱

七手八脚:形容众人一起动手,忙乱不一致,侧重指因为许多人而杂乱,通常只做状语。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情慌张而没有条理,可以指许多人,也可以指一个人,通常做谓语。

【误用】这忽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浇得人们七手八脚,有的忙着找雨具,有的赶紧往家跑,有的躲在屋檐下。

【纠错】句中需要的是一个相当于动词功能的成语,七手八脚通常做状语,而且意思并不是指因为人多才杂乱,而是指每一个人都很忙乱,所以应该换用手忙脚乱

20.棋逢对手VS旗鼓相当

棋逢对手:也作棋逢敌手,指下棋碰到了相匹配的对手,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侧重在本领、能力等方面的相当,不跟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搭配。

旗鼓相当:指交战双方的兵力相当,比喻双方水平不相上下,侧重在力量、气势上的对等,可与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搭配。

【误用】赵家是这一带的名门望族,附近能和他家棋逢对手的找不出几个来。

【纠错】句中表达与赵家在财力、人力等势力上相当,而且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和他家也不能与棋逢对手搭配,因此用棋逢对手不太妥当,应该改用旗鼓相当

21.期期艾艾VS方兴未艾

期期艾艾:形容说话口吃,吐字重复。期期艾艾都是说话重复的情态。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误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如今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期期艾艾地发展着。

【纠错】句中想表达社会各方面正在发展过程中,而并非期期艾艾表示的重复之意,因此应该将其换为方兴未艾

22.气象万千VS瞬息万变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很快而且很多。

【误用】他以前住在山区,那儿的天气变换得快,常常是前一刻晴空万里,后一刻倾盆大雨,真可谓气象万千。

【纠错】句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天气变化多而且快,不是形容其壮观或美丽,应该改为瞬息万变

23.气急败坏VS义愤填膺

气急败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义愤填膺:指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战士们听说土匪又杀害了几个乡亲,个个都气急败坏,纷纷表示一定要尽快攻陷土匪的老巢。

【纠错】句中用气急败坏来形容战士们,显然感情色彩搭配有误,应该改为义愤填膺等带积极感情色彩的成语。

24.千头万绪VS变化多端

千头万绪:也作千端万绪,形容事物繁杂,头绪很多。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误用】这出戏的情节曲折动人,真是千头万绪。

【纠错】句中前半句既然提到情节曲折,就是意在表达变化很多的意思,因此应该将千头万绪改为千变万化或者变化多端等词语。

25.巧夺天工VS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艺非常精湛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冠绝。

鬼斧神工:也作神工鬼斧,形容技艺精妙、高超,几乎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

【误用】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眉,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纠错】句中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本来就是天然形成的苍山洱海显然是不确切的,应该改为(“鬼斧神工一词。

26.巧舌如簧vs如簧之舌

巧舌如簧:指说话动听,舌头灵活得好像弹簧一样,是谓词性的结构,通常做谓语。

如簧之舌:指花言巧语,好象弹簧一样灵活的舌头,是名词性的结构,通常做主语或宾语。

【误用】一谈到擅长之处,他就鼓起他那巧舌如簧,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起来。

【纠错】句中需要的是名词性结构灵活的舌头,因此应该将巧舌如簧改为如簧之舌

27.千夫所指vs众矢之的

千夫所指:侧重指触犯众怒,被众人所指责,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对象多指坏人坏事,语义较重。

众矢之的:侧重指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其对象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语义较轻。

【误用】对于这个问题我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意见,没想到却成为千夫所指了。

【纠错】千夫所指是一个强烈的消极色彩的成语,句中仅是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意见,所以不宜用千夫所指来形容,应该换成语义较轻的众矢之的

28.情不自禁vs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指感情或情绪异常激动,不能抑制,语义较重。

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形容感情激动的样子,语义较轻。

【误用】他的手情不自禁地动了一下。

【纠错】句中情不自禁属于误用。情不自禁只能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情感方面的影响,而该句中用来形容手,且表达是下意识的意思,因此应该用不由自主

29.趋之若鹜vs争先恐后

趋之若鹜:像成群的野鸭子一样追逐着某一事物,比喻很多人争抢着去追求某种东西,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非常踊跃积极,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的热情空前高涨,都趋之若鹜地向发言人提各种问题。

【纠错】句中趋之若鹜比喻记者高涨的热情,显然感情色彩不符,褒贬失当,应该改用争先恐后一词。

30.耸人听闻vs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件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指事情的严重程度惊人,令人听了惊恐、害怕。

【误用】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酒案。

【纠错】假酒案并不是夸大或者捏造的事件,而是严重的社会消极现象,所以应该用骇人听闻一词。

31.声名狼藉vs臭名昭著

声名狼藉:形容名誉坏到了极点,只适用于指人的名声,而不能指其他事物。

臭名昭著:丑恶的名声人人都知道,形容声誉差到极点,可以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误用】大汉奸汪精卫为了掩饰他的卖国罪行,竟然抛出了一个声名狼藉的曲线救国论

【纠错】句中用声名狼藉来修饰一个理论说法显然不太合适,可以改为臭名昭著等。

32.首当其冲vs一马当先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灾难,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一马当先:指作战时跃马冲在最前面,比喻劳动、工作等走在最前面,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老孙一直是我们工作小组的带头人,每次有任务他都首当其冲做出表率。

【纠错】句中首当其冲显然并不是指带头蒙受灾难,而是指带头工作做出榜样的意思,因此应该用一马当先一词。

33.滔滔不绝vs络绎不绝

滔滔不绝: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非常多,说起来连续不断,没完没了。

络绎不绝:络绎即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即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误用】每天傍晚,这条通往小城唯一的一条道路上,车辆行人来来往往、滔滔不绝。

【纠错】句中用滔滔不绝来形容车马行人显然不妥,应该改为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等表示行人车马的词语。

34.无可厚非vs无可挑剔

无可厚非:指没有可以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意思是虽然有缺点,但还是可原谅。

无可挑剔:指没有任何瑕疵,非常完美。

【误用】她人长得漂亮,学习又好,简直无可厚非,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纠错】这里用无可厚非来表示没有缺点的意思显然不妥,应该改为无可挑剔一词。

35.无时无刻vs每时每刻

无时无刻:指没有时刻,强调没有

每时每刻:指所有的时刻,强调所有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

【误用】花厅的门虚掩着,门缝里透出久违了的气息,这种气息无时无刻都在这个家族的各个角落存在着,虽然时光荏苒,社会更迭,却仍然顽强执拗地存在着,熏染着来到这里的一切人和物。

【纠错】这里,作者显然是在强调所有的时间都存在,而不是没有时间存在,因此应该把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者把后面的改为,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36.无所不至vs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无微木至:指没有一个细小地方没有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细心和周到。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这些年来乡亲们对我的照顾真是无所不至,让我终身难忘。

【纠错】句中无所不至形容照顾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改用无微不至,表达乡亲们的细致照顾。

37.瑕瑜互见vs瑕不掩瑜

【释义】

瑕瑜互见:指玉上的斑点和玉的光彩互有所见。比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两者同时存在。

瑕不掩瑜:指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泽,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突出强调优点。

【误用】谈到对这本书的评价,坦白地讲书中有不少缺点,同时也有不少应该肯定、值得赞赏之处,可以说这是一本瑕不掩瑜的小说。

【纠错】句中既然提到这本小说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而没有提出优点比缺点更多,那么就不能使用瑕不掩瑜表达,而应该使用瑕瑜互见一词。

38.徇私舞弊vs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侧重指屈从于私情、为了照顾私人关系而违法乱纪。

营私舞弊:侧重指为了谋求私利而违法乱纪。

【误用】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他营私舞弊擅自挪用了几十万的公款。

【纠错】句中既然是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就不是为了私人利益,而是照顾私人关系,因此应该用徇私舞弊更妥。

二、成语的误用

对于我们常见常用,容易误用的那部分成语,就需要更加透彻的把握其真正含义。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掌握成语的准确含义

他的这篇沦文,中心不突出,沦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句中不刊之论的使用是错误的,关键在于对的理解上,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理解,应该是刊登的意思,那么不刊之论的意思就是不能够被刊登的言论或作品,这就和成语的实际意思大相径庭了。在此处的意思应该是更改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能够更改的言论,形容言论不可磨灭。再如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不断地去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这里的高山仰止是误用。高山仰止的意思并不是仰头看到高山,就停止了,而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向往,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操,仰止的意思是仰望向往,这里的并不是停下来的意思,而是的意思。因此考生不要对成语的含义望文生义。

二、掌握成语的特殊用法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在用法上也有着特殊性。如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看见别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能够赶得上或者比得上。一般来说,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当中,否则就是错误的。如这家公司的实力一般,是其他公司可以望其项背的。很显然用于肯定句中属于误用。再如鼎力相助表示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然而根据古代谦卑礼让的表达习惯,该词只能用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而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同理再如蓬荜生辉是为了形容客人的尊贵、重要,到自己家中使房屋增添了光彩而用,却不能表示自己去别人家拜访的意思。

三、掌握成语的逻辑表达

由于成语意义比较独特,有着非常丰富的附加意义,因此在使用时还要注意成语的意义表达是否与整个句子在逻辑性上保持了一致。

在书籍的海洋里,学会使用书目常常能够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句中事倍功半显然属 于误用,学会使用书目应该是一种进步,不可能功半,应该是事半功倍的误用。

基于以上对于部分成语的误用讲解,我们在接下来的词表中精选了一系列容易误用的成语,希望考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加精确的理解它们,并修正以往的错误,更重要的则是希望考生平常能够多读多写,多多积累,汶样才会打牢基础,顺利突破诜词埴空的难关.

39.不刊之沦

不刊之沦:指十分正确不能更改的言论,是修改的意思,而不是刊登的意思。

【误川】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

【纠错】句中的不刊之论显然属于误用,不刊之论指文章时应该是字字珠玑、不可修改的好文章而不是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的文章,显然说话人是把理解成了刊登,认为不刊之论主得不能刊登出来的言沦了。

40.不足为训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法则和典范,还够不上作为榜样的意思,而不是不足以作为教训的意思。

【误用】少女被骗失身这种事情,报纸杂志上没少登载,然而有些女孩仍然默然视之,认为不足为训,这不能不叫人感叹。

【纠错】句中女孩认为这种事不足以作为教训,而并非不足为训所表示的不值得效仿之意,所以此处的成语使用不当。

41.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原意指还算能够振奋人心的意思,现在多指大致上能够使人满意。

【误用】他的学习总是差强人意,天天都要挨老师批评。

【纠错】句中差强人意属于误用,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能使人满意,应该用不尽如人意,而不是差强人意所表达的还算满意

42.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旧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期,现在也泛指少女时期,但不能用来指成年女子。

【误用】这些女大学生正值豆蔻年华,现在却要在这所警官学校中接受严酷地训练。

【纠错】句中的女大学生都已经成年,显然与少女的年纪不符,因此不应该用豆蔻年华来形容。

43.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用来形容藏书极多。汗牛指用牛搬运书籍,使牛都累出了汗。充栋指书放在一起充满了整个房间。汗牛充栋通常只用来形容藏书很多,不能用来形容别的事物多。

【误用】他是一个古玩收藏爱好者,家里收藏了大量汗牛充栋的古玩。

【纠错】句中一方面大量汗牛充栋的意思重复,另一方面汗牛充栋也不用于指古玩的数量多。

44.黄粱美梦

黄粱美梦:意思就是一场美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像梦一样落空。

【误用】于是一个鸡蛋的家当全毁了,他的黄粱美梦成了泡影。

【纠错】黄粱美梦本来就指好事落空成了泡影,和成了泡影意义重复,因此应该删除后面的成了泡影,或者删去黄粱美梦

45.连篇累牍

连篇累牍:形容篇幅冗长繁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简。连篇累牍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黄鹤楼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真可谓连篇累牍。

【纠错】这里对连篇累牍的意思理解至少有两个错误,一是连篇累牍指的是篇幅长,内容冗长,而不是指数量多;二是感情色彩不符,这里明显是积极的感情色彩,而实际上连篇累牍是消极的感情色彩。

46.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侧重指自己推荐自己,而不是自己介绍自己。

【误用】他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不应该主动跟这个没见识的农民毛遂自荐,可对方又不吭气,没办法他只好先开口。

【纠错】句中想表达自己介绍自己的意思,很显然用毛遂自荐属于误用。

47.面面相觑

面面相觑:形容做错了事情或极其惊慌时,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误用】草原上半天看不到一顶帐篷,不过却不时地可以看到狐狸和黄羊。这些牲畜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面面相觑。

【纠错】句中只是为了表达相互看的意思,用面面相觑显然属于误用,因为前文已经说了并不惊慌,所以此处用相互对视互相看等即可。

48.排山倒海

排山倒海:指把山推开,使大海翻转,形容声势或力量巨大,不可阻挡。

【误用】列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车窗外两旁高大的树木和楼房,如排山倒海一样,一眨眼就飞了过去。

【纠错】这里用排山倒海形容速度快显然不妥,应该删去。

49.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十分紧急,已经近在眼前。

【误用】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开学的日期已经迫在眉睫了。

【纠错】句中想表达的只是一般性的将要近在眼前之意,并没有紧急的意思,所以不妥,可以将迫在眉睫改为近在眼前

50.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荒谬的忧虑。

【误用】体育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然而近几年来,本应以增强人类身体素质为宗旨的体育却露出了杞人忧天的异化趋势。

【纠错】句中将杞人忧天当成了令人担忧的同义词,显然是不确切的,这种异化的趋势并非多余的忧虑,因此应该将杞人忧天改为令人担忧

51.千载难逢

千载难逢:指上千年也难以碰到,形容机会极其难得与可贵,语义较重,不能用于一般重要性的情况。

【误用】十·一国庆节,我们千载难逢的伟大节日终于到来了!

【纠错】十·一国庆节是每年都会有的节日,算不上是千载难逢,因此可以改为盼望已久等词语。

52.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原指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两国的王室经常通婚,后来泛指两姓联姻,结为夫妻。秦晋之好指的是结婚,而不是其他的关系。

【误用】同学之间宜结秦晋之好,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反目成仇。

【纠错】句中把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比作秦晋之好是不恰当的,应改为团结友爱一类的词语。

53.倾巢出动

倾巢出动:指窝内所有的鸟或虫都出来了,比喻全体成员一起出动,表达非常强烈的消极色彩。

【误用】公安机关一听到犯罪嫌疑人的消息,立即倾巢出动,终于一举抓获了所有的罪犯。

【纠错】句中倾巢出动用来形容公安人员的行动,显然用错了感情色彩,应该换用比较中性的全体出动等词语。

54.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形容幼年男女天真无邪地在一起玩耍,只适用于形容男女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于形容同性伙伴之间的关系。

【误用】欧阳现在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青梅竹马的玩伴儿,别人都说我们俩好得跟亲兄弟似的。

【纠错】句中可以判断欧阳是同性朋友,因此不能用青梅竹马来指两人的关系,可以换为童年时的玩伴儿等词语。

55.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也作罄笔难书,意思是用尽了所有的竹子()也写不完,比喻事情多得写不尽,特指罪行非常多,难以写尽,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

【误用】巴金先生可歌可泣的一生,罄竹难书,实在无法用笔墨来表达。

【纠错】句中罄竹难书用来指巴金先生一生的事迹,感情色彩不对,属于误用,应该改为难以尽述等中性词语。

56.师心自用

师心自用:也作师心自任,指按照自己的心思任意行事,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别人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他却没这个条件,只能师心自用,凭着自己的恒心与悟性自学成材。

【纠错】句中将师心自用误解为自己把自己当老师,自己学习的意思,显然是错误的,是望文生义。

57.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指赞叹所见事物是最好的,好到了极点。表示对某一事物极度赞美,而不想再去看其他同类事物,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男人听护士说自己的妻子生了个女孩儿,突然冲进产房内冲妻子大发雷霆,令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纠错】句中意思是为了表示让大家惊讶、震惊,而不是说有多么的好。因此叹为观止用此句中十分不妥,可以改为大为震惊之类的词汇。

58.弹冠相庆

【释义】

弹冠相庆:指弹除帽子上的尘土,互相庆祝,比喻因为将要做官而互相庆贺,多形容坏人因为得势而庆贺,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

【误用】老李在年近古稀时抱了个大胖孙子,他们家正在饭店大摆宴席,弹冠相庆呢。

【纠错】句中把表达消极感情色彩的弹冠相庆用于积极的场合,属于误用。

59.无人问津

无人问津:原意指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没有人尝试、询问、参与等。

【误用】关于修建食堂和改善伙食的问题,我们已经多次向上级领导反映过,可是至今还无人问津。

【纠错】句中的无人问津应该是没有人干涉、没有人管的意思,应该改为无人过问

60.众口铄金

众口铄金:即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俗话说得好,众口铄金。只有充分信任群众,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民主舆论的作用,推动我国执政民主化的进程。

【纠错】句中众口铄金属于典型的误用,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调动民主舆论都是表示积极的感情色彩,然而众口铄金并非汇总群众意见能够成为金玉良言的意思,此句应该将这个成语删去。

顾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词表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