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18-09-29 01:29:22

2012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72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2,2012(CumulativetyNO.472)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张成文(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鞍山办事处,辽宁 鞍山114041)【摘要】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如何加强科学管理实现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双赢”,如何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农村信用社自身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可持续发展 改革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可持续的主要问题(一)缺少同业竞争,业务拓展主动性不足。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已经大部分退出农村,收缩至旗或旗级以上。在广大农村,邮政储蓄是信用社的唯一“对手”,但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运营是独家,广大农村金融业务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一统天下。而这种优势的存在使信用社的领导者缺少了危机感,也造成辖区信用社业务创新重视不足。(二)漠视“三农”市场,业务拓展认识不足。通过调查,辖区员工普遍有一种观念,认为“三农”只是扶持对象,但实际上“三农”也是信用社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农村人口中 ,大部分人是生产、流通、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主力军,这些都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广阔市场。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在“三农”领域开拓信用社业务创新的重要性,把“三农”经济对农村信用社的依赖转化为信用社业务创新的动力。(三)研究开发新业务能力不足。由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加之办事处成立时间较短,对新业务的研究开发投入不够。而作为基层联社,更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只能照搬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但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代理支付等业务。开发新业务是关系信用社业务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四)结算渠道滞后,无法满足业务创新的需要。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很难达到业务创新的要求。地方政府利用行政资源支持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力度不够。二、德国模式对我国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德国合作银行性质特征和服务对象与我国农信社十分相近。德国合作银行一路走来,发展得很顺畅,而我国的农信社从建国初广泛设立以来,历经曲折,总是在徘徊探索中螺旋式前行,反反复复改革,至今尚未定型。农信社是我国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的一家金融机构,为了有效地促进全国农信社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笔者认为应从德国合作银行模式中得到启示,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信社改革之路。(一)缜密的金融法制是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德国十分注重法律的缜密和稳定,《债券法》历史悠久,1899年制定,一直到2009年才稍做修改。《德意志合作银行法》各合作银行必须遵守。近几年来,参照的是《商业银行法》,根据上层领导的决策,农信社改革一时是向合作制方向改,一时向商业化方向改,模式多变,缺少长久稳定的法规安排,在发展上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国农信社改革要借鉴德国合作银行的经验,应充分考虑农信社所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法律环境、公民素质等因素,结合中国的国情,研究制定农信社法律制度,从前瞻性出发保持其相对稳定,为农信社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二)匹配的组织体系是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全国农信社组织体系尚未形成,原因是决策层对农信社的定位局限在县级法人机构,在市(地)级一般没有机构,省级联社隶属省政府管理,不对外营业,对县级联社主要是管理、服务、协调和清算功能。而省级以上缺乏统一的农信社组织,农信社的整体权益和行业的平等竞争机会难以得到维护,从而导致农信社品牌标识难以统一,产品功能单一,资金汇路不畅,服务项目不全面,人员培训乏力,行业管理不规范,重复投资现象严重。(三)独立的审计制度是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钢铁长城。多年来,农信社系统案件发生量一直位居整个银行业之首,究其原因,与农信社系统的审计制度不合理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农信社内部的审计机构不是实行自上而下的派驻制,而是受内部人控制,审计力量薄弱,审计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四)有效的防控机制是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全国的农信社主体是县级法人机构模式,因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按行政模式运作等原因,致使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科学决策机制缺失,监督制衡不到位等问题明显,客观上导致农信社系统整体风险度偏高。农信社风险主要来自于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和人员风险。制度风险主要是制度的缺失,制度的漏洞;管理风险主要是内部人控制,监督制衡乏力;人员风险主要是道德水准滑坡,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业务水平也在向深层次发展,而农村信用社金融业务创新是其可以不断发展的动力。由于各地区、各个农村信用社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业务创新的层次也会不同。三、解决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几点意见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依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新农村集中建设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理念,加大金融创新的开发和研究,加快网络建设,畅通结算渠道,强化员工队伍培训,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一)转变观念,实现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农村信用社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些新的、优惠的政策陆续出台,可以说信用社进行创新的宽松空间正在形成,农村信用社应抓住有利时机,定位于农村市场,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把金融创新提升到增强信用社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地位。 合理网点布局、加大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业务创新奠定基础。(二)集中力量,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的研究。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要将立足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本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农牧民的需要,集中力量开发和研究新业务。(三)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信用社业务创新。加快电子网络建设。有必要和国有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的全国大联网一样,迅速逆转农村信用社网络服务劣势,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联网。(四)畅通结算渠道。当前,杭锦旗农村信用社已经完成了24个营业网点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工作,并基本实现区内异地通汇,但信用社的运营成本却增加了,因此必须通过这种优势去增加信用社的收入。要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与服务,以提高金融产品的竞争力,改善金融服务质量。(五)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优化人员结构。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迫切需要一支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参考文献[1]冯珍慧.浅议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10(01).[2]肖延民.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5).[3]从利率覆盖风险看农信社可持续发展[N].金时网-金融时报,2008-01-03.(责任编辑:陈岑)Times Finance 135

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