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9.23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提升作业

发布时间:2016-08-27 09:54:57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45分钟 100)

一、选择题(12小题,48)

1.(2016·皖南八校模拟)1949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对其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这两个阶段 (  )

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C.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解析】A。工商业的性质,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而转变为公有制,A正确;前一阶段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的利用,后一阶段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的改造,B错误;前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后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改造,C错误;两个阶段同处于过渡时期,D错误。

【加固训练】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题干中强调“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获得“工业原料”因而让农民“组织起来”,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由个体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B体现这一历程。

2.(2015·河南模拟)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A。根据“国有制扩大……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可知,毛泽东强调要将国有制扩大,要将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A正确。

【拓展延伸】过渡时期总路线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比较

(1)前者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后者的实质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前者指导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指导过渡到社会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3.(2016·杭州模拟)观察下图,这一材料 (  )

A.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表明股票投资的理念得到人们认可

C.说明中国开始组建合作性金融组织

D.反映国家对手工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解析】D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图片“1953年”不符,A错误;据材料“装订生产合作社发给社员的股金证”只是内部社员的,不能充分表明人们认可“股票投资”,B错误;生产合作社不能表明是“合作性金融组织”,C错误;三大改造中,手工业者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装订合作社”相符,D正确。

4.1960年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一文中说:“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由此看出毛泽东 (  )

A.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现了错误

B.开始从指导思想上纠正“左”倾的错误

C.为“八字方针”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D.开始借鉴苏联的经验及中国道路的探索

【解析】A。由题干材料中“盲目性”“未被认识”“还不深刻地认识它”可知,毛泽东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现了错误,A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纠正“左”倾思想的信息,也不符合史实,B错误;毛泽东的认识与八字方针的提出无必然联系,C错误;D的标志是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5.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4.7%,农业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8.7%,农业为4.5%。材料说明“一五”计划 (  )

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解析】C。“一五”计划实施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建立,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工业年增长率较快,但没有体现轻重工业的具体发展情况,B错误;“一五”计划的指标都超额完成,说明“一五”计划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C正确;题干只体现了工农业的增长幅度,没有体现“一五”计划的作用,D错误。

【加固训练】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4.5%18.7%。这表明 (  )

A.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

【解析】A。从工业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大大超过农业,看出这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的方针有关,A正确;从“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4.5%18.7%”来看,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B错误;材料描述的是经济增长率,没有涉及增长方式变革,C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符合我国工业落后的实际情况,D错误。

6.(2016·德州模拟)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各地有计划、有领导地陆续开放了50年代后期关闭的集市贸易,在一些大中城市也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自由市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探索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B.缓解生活资料产品供求矛盾

C.彻底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

D.开始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解析】B1956三大改造后,我国实行单一公有制,探索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A错误;实行计划经济,造成了生活资料产品供求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开放了一些农副产品自由市场,B正确;彻底纠正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误;开始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后,D错误。

7.(2016·吉林五校联考)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解析】A。仔细分析图示可知,1949年到1957年我国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点发展重工业,A正确。

8.《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构想中,自发革命观体现得非常明显,自发革命观强调人民群众的潜力,认为人民群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改变他们的自身和整个世界。”下列选项与材料的描述最相符的是 (  )

A.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解析】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党在对当时的形势作出了一些错误判断的情况下提出的,具有极强的主观性,D正确。

9.(2016·信阳模拟)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C。根据材料可知在《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所记载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科学奇迹”,联系时间“20世纪50年代”可知这时中国正在搞“大跃进”运动,材料恰好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浮夸风,C正确。

10.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这说明 (  )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大跃进计划

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

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D.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D。这种责任田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的“定产到户,超额归己”,且效果明显,说明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D正确。

11.1961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了 

(  )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解析】B。“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急需调整,削减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比例,增加农业和轻工业的比重,B正确。

12.(2015·南开模拟)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纠正“左”的错误

B.坚持“八大”路线

C.“大跃进”的推动

D.贯彻“八字”方针

【解析】A1959—1961,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5,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这三次经济复苏回升都因为纠正了“左”的错误,A正确。

二、非选择题(2小题,52)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


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十年代毛泽东是怎样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8)

(2)指出材料二中使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措施及与现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这一结果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8)

(3)分析材料三中195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阶段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2)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认识。(4)

【解析】(1),根据五十年代新中国的“一五”计划回答工业革命的开展及特点;再从当时的工业现状回答原因。第(2),由材料二中私营企业“集体消亡”联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回答措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回答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所有制变革及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回答意义。第(3),分三个阶段分别概括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4)题由材料一中“奠定了根本的基础”“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及所学知识概括历史作用。

答案:(1)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走工业化道路)(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

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或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学习苏联工业化经验。(4)

(2)措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关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4)

意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工商业,促进了工业化建设。(2)

(3)1953-1957:流入重工业的资金绝对超越农业。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4)

1958-1962: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有增加,但重工业仍占优势。原因:以“钢”为纲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4)

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八字”方针。(4)

(4)认识: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积累了建设经验;也为80年代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4)

【拓展延伸】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历史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2)现实原因: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急需增强国防实力;(3)重要地位: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4)苏联影响:借鉴苏联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如果在国内消费方面,不能节省出农产品去出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进口机器装备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自然应该选择前者,不应该选择后者。

——《陈云文选》1954年“关于计划

收购和计划供应”

材料二 社会经济形态与欲望形态的转型对比表

——摘编自王宁《从节俭主义到消费

主义转型的文化逻辑》

理清材料一中所述的工业化思路,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二中的一种形态加以论证。(20)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先解读材料一,理清工业化建设的思路;再选取材料二中任一种形态,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说明。

答案:思路:节俭农产品-增加出口供应-进口机器装备-进行工业化建设。(8)

论证1: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基本属于传统社会形态,国民具有奉献的精神,可以奉行节俭主义、实行计划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12)

论证2:新中国尽管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已经处于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应该将崇尚节俭和合理消费相统一,一定程度上实行市场经济,才能促进工业化建设。(12)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9.23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提升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