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王朝观后感

发布时间:



天国王朝观后感
天国王朝观后感(一) 毛慈航
闲来无事,看了《天国王朝》导演剪辑版,平心而论,除了剧情与史实略有出入,影片的质量,无论是场景,气氛,对历史的考据还是演员的表现, 都对得起影片那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长度。 唯一令人不快的是弹幕上竟然为与影片完全无关的宋代撕逼了半天, 各种大帽子随便叩,而这样的撕逼,与影片的主旨对照,再联系现实,实在是令人感慨良多。


影片讲述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之前萨拉丁占领耶路撒冷的情节,各方势力对耶路撒冷的争夺(无论是阵营内部还是阵营之间)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线索。 The kingdom of heaven, 天堂之国,作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耶路撒冷的确是当之无愧:所罗门王在这里建筑圣殿;耶稣基督在这里出生,死亡与复活;穆罕穆德在这里接受神的启示 这里有哭墙;圣墓大教堂;阿克萨清真寺;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多元的文化;悠久的历史 以及,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士兵与不时发生的恐怖袭击。在取得了极大进步的当代,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过去那个充满了宗教狂热的年代:三天内,法兰克人让他们尝到了刀剑的滋味,共杀死十万多人,抓走大批俘虏。— —摘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轶史》 。无论是基督徒中的那些圣殿骑士,还是穆斯林中的那位黑衣教士, 就是这种狂热最好的体现, 在神的名义下要求进行战争, 神的光辉掩盖罪恶。 不知闪米特人的神看到两



拨人都打着他的名号互相征战,是何感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 正面角色的高尚就显得弥足珍贵:
主角伊贝林的贝里昂;麻风病国王鲍德温四世;萨拉丁,这三位人物正是影片极力刻画的形象:高尚;仁慈;敢战而慎战 也正是如此,影片着重刻画了第一次两军对峙下的谈判,而对那场著名的哈丁战役


Battle of Hattin )一笔带过。影片的最后,萨拉丁进入耶路撒冷朝圣,在经过圣墓教堂时, 随手扶正了一个十字架,面对耶稣墓时他选择了绕之而过。 这两个细微的举动, 正是影片核心思想的体现——尊重与宽容,正是这样的精神, 使主角在战场上被自己之前的俘虏放过,也最终与萨拉丁达成了协定, 带领全城居民安全地离开耶路撒冷;正是这种精神,使鲍德温四世在内忧外患之中保持着耶路撒冷的繁荣与稳定;也正是这种精神, 使萨拉丁名垂青史,作为伊斯兰教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受到世人的敬仰。而作为反面出场的圣殿骑士,其历史上的结局也耐人寻味: 打着上帝的名号作恶多端,
结果被教廷与法国王室剿灭,

团长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 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影片结局,主角回到了家乡,
结果遇到了狮心王理查带领的新的十字军,的确,战争还远未结束,十字军在这之后又存在了上百年 路撒冷,天堂之国,神的应许之地,遍地流乳与蜜的土地,从巴比伦人,亚述人的征服,到一次次的十字军,在到五次中东战争与绵延不绝的巴以冲突; 从古文明的冲突,到宗教狂热影响下的圣战,再到现代大国之间的政治角力 The Kingdom Of Heaven, 真的是天堂吗?而十字军东征虽然早已结束,可看看近年来中东所发生的种



种,令人无言以对。 The Kingdom Of Heaven, 在这样的世界中,反而成为了一个讽刺。


神之所以为神,在于神的宽恕,而当缺少了宽恕,缺少了尊重


与宽容,甚至为了一点无关的小事争吵不休, The Kingdom Of Heaven,


人间又何处去寻。


注:影片中萨拉丁的扮演者加桑·马苏德 Ghassan Massoud现居叙利亚,在这样的当下,愿他一切安好。


天国王朝观后感(二)


刚刚又花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把《天国王朝》看了一遍。记得上次是老季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的, 并在倪家里看的。 虽说外界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似乎不是特别的高, 有的说演员的表演平庸无奇, 有的说虽然更富野心,但显然不如《角斗士》 。但我个人认为,能把它与很多经典之作做比较, 就说明大家首先认可了他的层次。 我不是专业的电影人,可能连电影爱好者都算不上,但作为自己来讲,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


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这部电影,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是批判宗教的,特别是基督教。整部电影中可以说对上帝最不忠心的就要算两个牧师了。 一个是被主人公在开场就杀死的,一个则是耶路撒冷的主教。正如主角所说,主教大人的确是关于宗教,教会了我们许多许多。 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借神为名,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而已。



电影中的几个英雄人物, 都对宗教有着自己的理解。 男主人公


起先离开店铺,随父前往耶路撒冷,只是为了得到救赎与宽恕。但当


他历尽艰辛来到圣城之后,在耶稣升天之处,才完全明白,能救赎自


己的只有自己。在所谓的圣地,他感受不到一点儿上帝的气息,说他


不虔诚,那他便不会来到这里,直到他埋下十字架的前一刻,他都是


虔诚的,这种虔诚不亚于任何人。但在埋下十字架后,相信他已理解


父亲的遗愿 " 王在勤王,王死则爱护百姓 ", 这才是一个完美的骑士所


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空洞的向上帝服务。而后,他所做的一切,也


都本着仁慈与百姓的原则。事实证明,他赢得了荣耀,而不是圣堂骑


士。


耶路撒冷王和萨拉丁是两位君主,是 " 以神之名义 " 出征的统帅。他们虔诚么,我不这么认为,他们都深知备战才能让他们胜利,而不是神的恩宠。 他们冷静,不会因那些头脑发热自以为受到神的眷顾的人的冲动而失去原则。 两人定下的合约才是真正的和平之约, 可以使天朝王国实现。 联想现今的社会, 不同的价值体系其实和各个宗教是一样的,与其本着 " 杀异教徒不算谋杀,是立功 " 的想法相互攻击,还不如大家相互尊重,彼此共存。在电影的最后,萨拉丁一样可以扶起倒下的十字架,安拉并没有惩罚他,相反,伊斯兰人以他为王。同


样,耶路撒冷王一样告诫自己的骑士, 同样要保护百姓, 无论其信仰。两人都表现的对神极其恭敬,极其虔诚。但我认为,原因只因他们是


统帅。想到了《大秦帝国》中卫殃在迁都时告诉孝公的一句话: " 我们不信阴阳五行只说,但百姓信,我们就要信。 " 我认为,仅此而已。



他们的虔诚,只因这样可以凝聚人心,他们真正的知道宗教的本质。耶路撒冷是什么? "Nothing""Everything". 萨拉丁回答的何其精彩,何其大气。耶路撒冷只是一座较大的城市而已,他什么都不是,一点儿也不特殊。但他是万千人精神的寄托,谁得到他,万千人就会认为他是受到神的庇护的,因此便会得到人们的拥戴,有了万民的拥戴,也就有了一切, 而人们得到了精神的寄托后, 虔诚的人们也就同样有了一切,因此,于民于己,他代表着一切。有一天,当这份寄托已经不再,耶路撒冷,也许还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而已吧。


执政官似乎在最后,也明白了圣城的价值。如他自己所说,曾经他以为他是为上帝而战, 但慢慢的他才明白, 他只不过是为了土地和财富。因此,他放弃了圣城,放弃了上帝。主人公父亲的牧师一直十分虔诚,我认为他是迷惑的,他坚信着上帝,坚信着信仰,我觉得整部电影中,只有他是最终于信仰的人。他迷惑,不知道自己的所做是否正确,只是在一步一步的追寻着心中上帝的脚步,即便赴死,也绝不后退。因此,在被敌人看下头颅的时候,他仍然在会心的微笑,他似乎得到了解脱,一生的杀戮也仿佛在那一瞬间完全得到了救赎。如果真的有天国,他应该会住在其中吧。


关于宗教说了这么多,
主要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世界应当就像这部电影中,我认为的所追求的那样 (虽然不知导演是否为了表现这个)。东西方的价值体系可谓有很大的差异,比较强势的,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世界,一再的宣扬自己所谓的 " 自由世界 "" 美国式自由 ". 而例如向中国、阿拉伯等几个较大的价值体系也在不断的宣扬着自己,



还有势力较弱的,例如最原始的犹太教等,都在坚信着自己的信仰。我觉得,所有的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存在一种普世的价值体系,包括所谓的 " 民主 ". 这个世界要想成为真正的天朝,只有使大家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大家共存,才能达到。而不是一味了排除异己, 觉得只有自己是文明的, 而其余的价值体系都是野蛮的,无知的。我觉得这样想的人才最可笑、最可悲、最无知。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是我看过电影后最大的感受。
再说说几个小的感受吧。


首先有一个问题,我仍然十分的疑惑:到底该不该忌讳小恶呢?如果主人公答应继承王位,可能死去的人会更少,他的仁慈,使更多的人死去,这到底对不对呢?任何人在小恶之前都不敢确定自己会不会扬成大善,那么,在抉择的时候,是应该扬大善不避小恶呢,还是应该勿以恶小而为之呢?我说过, 前提是不知道自己能否扬成大善。


我觉得,公平是争取的,而不是要求的。强者给予公平,中者争取公平,弱者才会要求公平。面对萨拉丁的二十万大军,主人公没有乞和,他靠自己和大家的努力,使萨拉丁让步,从而得到公平谈判的机会。然而他毕竟当时力量有限,因此当时还算不得强者。因此,只有争取,才有公平。奋战,同样可以让敌人尊重你。


还有,一个小情节,主人公所释放的那个仆人。 " 你的品德,在你见到你的敌人之前,就会在他们当中流传。 "


在主人公封大家为骑士后, 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到荣耀的力量。



看完后对很多细节其实有许多的想法, 有很多说不出来, 先写


这些吧,欢迎大家探讨。只代表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对之处,欢迎指


正。

天国王朝观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