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创作思想

发布时间:2019-08-13 02:05:48

娱情称心、真朴淡远

——陶渊明的创作思想理念及在田园诗的表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自先秦时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人们读诗、吟诗、作诗、用诗达到了“不学诗无以言”的程度。在诗歌的星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被王国维标举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位诗人之一。这四位诗人是:屈原、陶渊明、杜甫和苏轼。在两晋创作思想中,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并不以理论著称,一般不太注意他在创作思想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但我认为这是陶渊明不可摸煞的重大贡献。他主张以个人的精神解放,人性解放为创作态度,在乱世中求得内心的宁静,用“自然”的本性泯灭世俗的熏染。同时活出他自己的人生方式——田园生活,创造了独特的表现方式——田园诗。

一、陶渊明的创作思想理念

(一):改变了以往为道德教化,为政治美刺,为人生功利,为个人不朽而创作的观念

陶渊明所追求的就是摆脱世俗的羁绊,不以长生,立名为目的个人自由的存在态度。陶渊明也不是全无功利可言,他的最高目标就是返归于真,既然不能大济苍生,改变社会腐朽,只好独善其身。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追求人性的复归。陶渊明的一首赠答诗所言皆日常之事。但在这日常事情中却能感受他的人生独特的理解。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事,回飚开我襟,息交游闲业,窝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春秋作美酒,酒熟吾自斟斗。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此诗写闲居生活,在生活的细节中流露出对人生的理解:即超越的物质享受的追求,以达到精神的满足,在物质的享受方面,陶渊明的“园蔬”“旧谷”“美酒”算得了什么?但他有堂前的“清阴”,有善解人意为他开襟的“清风”,有偎在身旁正在学语的“弱子”。这些别人习以为常的不以为是享受的事物,陶渊明觉得已经是最高的享受,其所带来的快乐超过了高官厚禄,如果没有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怎能达到这种境界!

陶渊明重视过程。功利的人生观,以目标实现为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极重视目的的实现。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就是“称心”“称心故为好”用嵇康的话说就是‘足意’不强求,不违心,不矫情,不伪饰这种足意称心的人生态度在《乞食》中可见: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 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劝,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乞讨本来是件很难堪的事情,对于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更不用说了。然而陶渊明似乎根本不在乎,只是有些“拙言辞”而已;也正是在此充分表现了陶渊明的“乞食”之乐不在乞食与否,而在“解余意”与否,不在乎目的,而在乎过程,重感情而不重外物;也正是在此“情欣新知劝”的场合,他才“言咏遂赋诗”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明确表达了其创作态度“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法”在《归去来兮辞》中他咏叹道“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以归奚疑”。

(二):创作出一种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

魏晋以来每代诗人均有建树。建安诗人以其锐意进取,慷慨悲歌而形成“建安风骨”。西晋诗人以其绮靡风,儿女之情而形成华丽美学风格。东晋以醉情山水,言咏老庄而形成色彩清丽、哲理稍长的说理风格。然而建安诗人功名心太重,西晋诗人世俗气太浓,东晋诗人超然味太浓。陶渊明则于三者外独辟蹊径继嵇康创造出真朴淡远、韵味深长的艺术境界、一种冲虚和雅的美学风格!

真,《连雨独饮》“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百情远,是忘了世情,但还没忘记天。再近一步连天也忘了。但天并未离去,他体现为“真”即天真。任真才是最首要的。在陶渊明看来,一个人只要善于养真,保持真想,就能独立于在社会之外了。

朴,陶渊明诗歌之真朴含着几层意思。第一为自然真性。第二层为自然景象即自然界。第三为道即宇宙之根本。这三层真仿佛三个同心圆、一个比一个大。同时也一个比一个高、从而构成稳定的三位一体,尽管个性、自然、宇宙都是所谓的“真”但其内涵都是所不同。第一层之真表现为“善”即人性之真。第二层之真表现为“美”即艺术之真。第三层之真主要表现为宇宙之真。

二、于田园诗中折射创作思想理念

屈原曾在去国和怀乡之间,追求和失望之间苦闷徘徊,阮籍“时率意独驽,不由径路车迹所穷,恸哭而反”其徘徊之苦不可谓不深。晚于阮籍一百余年的陶渊明续阮籍之余音,和阮籍不同的是徘徊总和回归在一切,行迹和和内心的徘徊在诗文中常常表现为回归的决心最终回归田园。他的田园诗就能明显折射出他的娱情乐性的超功利的写作态度,散发一种真朴淡远的艺术魅力!这些诗给人静美的欣赏。陶渊明就是以一种虚静淡泊的心境去体验田园生活反映田园生活,以一种空静恬淡的心态去观照田园风光!

第一 诗人诗歌的创作思想理念体现在诗人笔下平淡独特的田园风情给人们所渲染的那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归园田居》一中有体现: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我们的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只有八九间小草屋,只有十多亩的田地里躬身自耕。房前屋后也仅有几棵再普通不过的桃树,李树。但是对于我们由仕途走向归隐的陶渊明来说这样的田园生活却有另一番情趣: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葱绿的垂钓的柳树,有烂漫的开着的粉红的桃树,还有如牛乳中洗过一样的洁白的李树!远处缕缕催烟袅袅上升,依稀还能听见几声狗叫。这是一幅怎样宁静,优美,淡雅的田园风景图。这是怎样一种闲适,与世无争的安详的田园生活,这里没有勾心斗角的周旋,没有尔虞我诈的虚伪,不求功,不立名,而只在乎这种回归的本性!

第二 诗人诗歌的创作思想理念还体现在诗人笔下所描写的日常生活的恬淡和闲适,以及诗人所处于的这种淡泊的心境。

陶渊明的社会观,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意追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雅,任远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所以他有一颗淡泊的心,即使在平凡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即使是在日常琐事中他也会快意陶醉,为之折腰!

陶渊明的诗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很激荡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这种美学境界是前所为有的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

《饮酒二十》之五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采菊东篱,不经意见目遇南山,在暮岚紫霭,归鸟反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妙,参悟了人生真谛。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都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自由自在无外求的本质!这首诗也是陶渊明人生理想的寄托!

那种恬静环境中蕴藏着作者丰富的内心精神、那种平淡语言表述中所含纳着的自得自娱,那种身居尘世却又一尘不染的自矜自赏,还有那种辽远的空间所包孕着的无穷的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的流演,似乎都随着这平淡无奇,明白如话的诗句流入我们的血液,侵入我们的心灵。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质而实绮, 而实腴”这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还为我们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美好的人生理想。写武陵渔人处入桃源一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源风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朴素的语言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天上人间:到处是轻盈纷飞的粉红色花瓣,地上的野草也散发着淡淡轻香,片片嫩绿招人疼爱。还有整齐的小屋,可爱的池塘,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桑树上也许还有几只淘气的彩色大公鸡在鸣叫,远处还能听见几声狗吠!这样恬静的村庄,这样平和的地方,这样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这样闲适的农家生活,我想不仅能让陶渊明陶醉,也让我们深深向往!但是我想恐怕只有陶渊明能够在那样平凡幸苦的田园生活中有这样恬静的心态才能写出这样恬美的生活!

还有一首《归园田居》其三更能体现陶渊明躬耕生活之中的苦与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辰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的人的特殊感受,用最浅显却有富有深意的语言写出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早出晚归,披星带月的种豆、锄草最平常却有最幸苦的农家生活在陶渊明看来却是微不足到的,相反却乐在其中,“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只要能远离尘世的污秽,只要能过上平和安宁的生活,只要能求得自我人性的回归,这点苦有算的了什么呢?

总之,陶渊明高洁淡泊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个文人学者,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审美境界。在陶诗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作为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其中包含的意味深远的意义,寄托了他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折射了他独特的创作思想!

陶渊明创作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