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1-11-25 16:25:06

《稻田镇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讨论稿)

第一册 健康生命之美

第一部分 前 言

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并实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本质上讲,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生命特征都要放置于一个合理的地位。当今社会,由于各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生命情感发育不足,在精神上无所寄托,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处于深刻的和自然疏离、和社会疏离、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中,造成了严重的意义荒芜。基于此,我们认为,倡导的生命教育,其根本就是建构生命意义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对于概念的含义说明如下:  

其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这是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关怀学生的生命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关怀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真好人生的每一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其二,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的历史中进行的,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在自然、在内心自我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的。生命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的关系和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对生命的理解、珍爱、关怀、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中得以体现。因此,生命教育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历程中的这三种和谐关系。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身体是人的自然自我,心理是人的精神自我,我们既要重视精神的生命,又要重视自然的生命。生命与自我的和谐,是指的人身心健康发展。

当今时代,生命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生命教育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认知生命意义的责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珍爱生命,发展学习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责任心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生命教育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意义从而珍爱生命为宗旨的地方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地方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生命教育的认知是长期的。早期的生命教育将对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取向和生存意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生命教育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很大限度地将生命探究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一年级的地方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是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知识

生命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生命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该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生命发展的基础。

2.以生活中的教育为逻辑起点

生命教育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在日常生活的存在与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命教育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竖立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力。

3.生命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

生命教育课程在学习内容、实践活动、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本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设计思路

1、依据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现状,确立小学生命教育课程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认知为主旨;重视生命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生命教育课程从1年级至9年级开设。课程内容的选择考虑与平行开设的相关科目的联系和衔接。

3、课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由简单到复杂分级设计。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态度教育的载体。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生命,而且感受着社会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逐级明确和在生活与成长中不断自问自省: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何在?他们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对生命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理解。

具体目标

1、理解生命教育

1)学习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意义和生活目标。

3)通过对生命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食物和现象;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以及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4)初步掌握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的技能;能够运用一些简单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生活方法

1)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提出问题)

2)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进行观察和实验)

3)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科学解释)

4)学会对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验证或检验)

3、弘扬生命精神

1)敢于坚持真理,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愿意为探索自然的奥秘付出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2)善于思考和分析,追求准确和精细;同时能听取不同意见,理解别人的观点。

3)敢于大胆质疑,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

五、内容标准(实验稿)

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个体生命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自然人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社会人。人的社会化是生命历程的社会性基础,个体生命融和于社会之中,生命才会有意义,生活才会更精彩。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一是学会与人相处;二是学会生存。

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界养育着人类的生命,人的生命与自然息息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应帮助学生理解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进而理解个体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懂得关心人类的危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生命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1.知识掌握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知道生命教育的意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1.2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2.提出问题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生命教材和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3.猜想与假设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2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4.制定计划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 能提出进行生命教育活动的大致思路。

4.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5.搜集整理信息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5.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思考与结论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6.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6.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6.3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7.表达与交流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7.1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7.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六、生命教育的实施

生命教育的实施,我们要在总体上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科学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生命是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既需要作科学的研究,也需要作人文的解读。所有与生命有关的科学内容,都应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避免作纯理性知识的传授。所有与生命有关的人文内容,都应有科学和理性依据,不能作伪科学的传播。  

认识与体验相结合。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生命教育既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目标,也有防止禁止毒品、防止性传播疾病、防止自杀和各类事故等的预防性目标,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预防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预防,而合理、有效的干预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