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考试成绩分析表-

发布时间: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分析
一、试题概况 1.试卷结构
选择、非选择题基本对半开。选择题51分,非选择题49分。考试要求: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科目)学业基础考试的内容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部分内容以及部分初中地理知识。
2.考查内容 1:知识点分布
题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气候 气候 地质构造 研究地质构造意义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板块构造 世界地理 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分类 城市功能区布局 城市功能区布局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 城市地域形态 城市地域形态 城市地域形态 国土整治 地理信息技术 新能源利用 太阳能
交通运输中的点:港口 交通运输中的点:港口 交通运输中的点:港口 荒漠化 荒漠化成因 工业布局 区位选择 河流水文特征 区域地理 地理信息技术
知识点分布
考查水平要求 获取信息 分析问题 获取信息 分析问题 读图分析 记忆地理事实 区域定位 读图分析 记忆地理事实 地理概念细分 读图分析 地理概念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读图获取信息 记忆地理事实 记忆地理事实 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发展变化 地理基础知识 获取信息 地理基础知识 获取信息 分析问题 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区别 分析问题 获取信息 分析问题 获取信息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

34 35 地理信息技术 新能源利用 教通运输,城市区位
识记地图
读图分析,分析问题,基础地理知识记忆 读图获取信息,使用地理原理与规律,实行简明的推导分析和定性说明的水平。

读图分析,使用地理原理与规律,实行简明的推导分析和定性说明的水平
描述和概括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发展变化的水平,准确分析评价人地关系,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水平。
3 7.5 18 3
3 31.5 31.5%
36
大气运动
37 国土整治
38 2:章节分值分布
教材

第一单元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单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必修一
第二单元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单元 水圈和水循环

第一单元 人口移动 第二单元 城市空间结构
必修二
第三单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三单元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四单元 交通运输布局 3S”技术 第一单元 区域比较
第二单元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修三
第四单元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世界地理
欧洲西部

12 56789 3437 3132 1112 比例
1314171819 7.5 2728 2930 3 3 31 31% 242526361 8.5 20213334 362 352 38 10
6 8 4 14 1.5

1.5%
26
26%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中国地理


1516 2223351


3 7

10
10% 3、组卷原则 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实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二、考试分析 1.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地理试卷完全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重点考查考生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试题强调突出学科特色,既保持了地理学科的基本要求,又对二轮复习油较强的导向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但是考查形式力求创设新颖视角。
本次地理试题均以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为考查重点,内容不偏不怪;考查内容的涵盖面亦较广,要涉及的主干知识点包括:地球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地貌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的应用等等。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形式则是“经典问题、新颖视角”。如第37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这个经典地理知识,但是却放在拉尼娜、北方大旱、南方冻雨等时下热点中去考查,题目设计新颖,突出考查水平。

二、特别注重水平考查,全面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本次试题继续坚持了以水平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方向,注重考查考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非选择题的水平考核目标均涵盖“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使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中的三项或四项,如第37题,通过图和文字提供的信息材料,全面考查考生上述四个方面的水平。
三、注重考查,描述和概括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发展变化的水平。 描述和概括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发展变化的水平,注重地理事物变化性、发展性一直是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重要特点。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也具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空间差异揭示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方式的不同;时间差异则揭示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过程的不同。它们是地理科学的本质特征;充分体现学科的本质特征是本次试题的重要突破。本次考试3-47-820-21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个特点。 四、大量使用特色鲜明图表,突出学科特色。
图表是地理知识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地理特色的体现。试卷共有各种图表22幅,其中区域图6幅、统计图1幅、遥感图像3幅。区域图既有世界区域,又有中国区域;既有宏观尺度,又有微观尺度,图表类型多样,且均为教材以外的原创图表;通过典型的、新颖的、多彩的图表和文字材料,给考生判读、分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为考生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整份试卷的设计图文并茂,充分彰显了学科特色。如选择题第20-21题组表现了同一区域两个年份的卫星影像,试题通过影像中地物的判读、对比与分析,考查了遥感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
五、注重社会热点,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

试题多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为背景,挖掘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体现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取材广泛,注重、隐含和折射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较多;如第37题,虽然是考查大气运动,但这其中也暗含着华北地区大旱的重要原因;35题则考查新能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引导考生注重社会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树立环保意识。第36题,则是以建设喀什这个内地新经济特区为背景。
三、学生答题存有的主要问题
试题 3 4 9 10 14 30 32 33 36 37 38 知识点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板块构造学 欧洲西部政治分区 城市功能区布局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地理信息技 区域地理位置比较 大气运动 国土整治
主要错误 季节判断不准 拿不准地区
板块构造图记忆不准
对欧洲西部政治分区不清楚
学生都认为隔江布局 错选华北
错选宁夏 错选gps 理解不到喀什的内陆口岸地位
不能很好的叙述大气热力环流的成因。 不明确盐渍化成因
错误原因分析
对我国季风掌握不细 没能获取有效解题信息
没能很好的记忆一些必要的地理结构图。 复习中没有涉及,主要在老师。 没有想到地租在新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没有很好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对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模糊。
没有很好的获取题中信息,对阿尔泰山地区模糊。
gpsgis区别掌握不到位,没有深刻理解二者区别。
对地区比较不全面,抓不住区域主要的地理特征。
对热力环流、季风环流掌握不到位,没有抓住大气环流形成的本质。
对盐渍化陌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因素模糊。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练习,强调练出能力,继续落实好周测月考制度,大量的练习必不可少,通过这次考试发现学生答题技巧欠缺,读图能力不佳。需要进一步练习和努力,所以大量的练习必不可少。
2、注意复习过程中知识的删减。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对重点区域重点特征考查。所以掌握区域主要特征成为接下来复习的重点。所以要对复习内容做好删减工作。
3、强调综合的训练,高考毕竟是以文综合形式出现的,综合和单科无论题目形式,还是试题结构都有很大的区别,强调综合训练,让学生尽快适应综合考试节奏和试题形式。
4、关注艺术生地理学习,有条件可以单独进行辅导,艺术生回校晚、学习任务重,同时基础普遍比较差,所以做好他们的地理学习指导尤为重要。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6、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初中地理考试成绩分析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