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玫瑰别样盛开——评《永别了,武器》中的战争与爱情

发布时间:2023-03-22 17:23:56

战地玫瑰别样盛开——评《永别了,武器》中的战争与爱情
作者:石萍萍
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32

石萍萍

(山东工商学院中加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位极具悲剧创作意识的作家。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借助战争和爱情两条线索,谱写出一幕关于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爱情悲剧。本文从《永别了,武器》的创作背景、书名题目以及情节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探索战争和爱情这两条线索是如何共同作用来体现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的。

【关键词】悲剧意识;创作背景;书名题目;情节发展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以主人公亨利的经历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在特定的战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毫无疑问,《永别了,武器》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是海明威在其中还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战争与爱情,是这部小说中平行又交叉的两条线,海明威通过这两条既相互关联又对立冲突的线索,将一幕幕人生悲剧展现在读者面前。

《永别了,武器》的创作背景

创作源于生活。正如美国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席华尔所言:“悲剧创作是艺术家采取行动的一种方式,反抗命运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在很多伟大的悲剧中可以感到艺术家似与剧中人声气相通而直接联系。”[1]海明威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永别了,武器》也不例外。该小说是根据他自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经历创作的。海明威在高中毕业后,怀揣英雄梦想,立志要参军作战,但最终因为视力原因而被红十字会吸纳为救护车驾驶员前往欧洲战场。19187月,海明威因为严重的膝伤而住院疗养。在住院期间,他爱上了一名美国护士,尽管最终求婚被拒,但这段情感经历还是给他本人以及以后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在小说《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塑造了一个美国军官亨利的形象。亨利在当时政府的宣传和鼓动下,为了“神圣正义”、“自由民主”而来到前线战场。后来因为受伤住进战地医院。在医院治疗时,亨利遇到了来自英国的护士凯瑟琳并与之上演了一幕凄美的爱情悲剧。

由此可见,《永别了,武器》带有非常明显的自传色彩。历史上,海明威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动荡和危机的时代。一战爆发后,很多年轻人为了实现心中的英雄梦而走上战场。但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战争只是相互残杀,战争夺走人的生命,战争也毁灭人的信念。从最初的为理想而参战到最后意识到战争毫无意义,海明威的领悟代表了当时一大批美国青年在精神思想上的转变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明威创作了小说《永别了,武器》。

2《永别了,武器》的书名题目

《永别了,武器》的原著书名(AFarewelltoArms)本身已经暗示了这部小说中战争与爱情的双重线索。中文译语只能体现出“战争”这一条线,但是在原著中,英文单词“Arms”本身就有两种意义:“武器”和“臂膀”——“武器”自然是和战争相连,而“臂膀”则是指
爱人的臂膀,借指爱情。正如原著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人生的悲剧不仅在于从战争中逃离出来,跟武器永别;也在于和爱人分离,跟爱情永别。

3《永别了,武器》的情节发展

3.1亨利和凯瑟琳的相识

《永别了,武器》以主人公亨利在意大利参战开篇并展开情节。一开始,亨利并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反倒觉得“我知道我不会死的。照我看来,这次战争对于我的危险性,就好比是电影中的危险性。”亨利在当时社会思潮的感召下,只是单纯地怀着年轻人的英雄梦赶赴战场。亨利在战场上开救护车,这一稍显轻松的任务让亨利觉得有些无聊。为了打发时间,他经常和牧师还有雷纳尔一起打牌、喝酒。正如小说开场时对景物的描述“路上除了落叶外,白漫漫,空无一物”,此时的亨利,消极颓唐,百无聊赖。

为了摆脱战争带来的孤独和空虚,亨利借酒精和女色来麻木自己的神经;正当一切都不凑效的时刻,凯瑟琳出现了。战争带来的爱情并不全都是因为彼此一见钟情或心心相印的,战争中更多的爱情是出于人们为了逃脱某种束缚或为了获得某种慰藉而选择的一种寄托,小说中亨利与凯瑟琳的爱情也是这样产生的。[2]在战地医院里,亨利一开始对待凯瑟琳只是逢场作戏,认为他们之间的接触像是“桥牌游戏”。而对凯瑟琳来说,她在战争中失去了相恋8年的未婚夫,亨利的出现正是她需要的“镇痛剂”。可以这样讲,亨利和凯瑟琳最初的交往是他们两个人在战争中为自己找到的“庇护所”。在战争这一特殊土壤中滋养出的爱情之花仿佛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别样盛开”。

3.2亨利和凯瑟琳的相恋

随着亨利和凯瑟琳接触的增多,两人之间的感情悄悄有了变化。伤好之后,因为战争需要,亨利回到前线,他承认“我看不见她,我心里觉得空虚。”当他因伤再次住进医院治疗而遇到凯瑟琳时,他终于发现自己“爱她爱得疯了”。与其说是战争使得两个人聚少离多,因而阻碍了感情的发展;倒不如说在战火的硝烟炮弹中,两个人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上一阶段中,亨利和凯瑟琳为了在战争中找到各自的“庇护”而开始了交往;在这一阶段,他们在经历了战争的枪林弹雨后终于开始细心呵护这朵悄然盛开的战地玫瑰。后来亨利养好伤需要重返战场,这时凯瑟琳发现自己怀孕了。在和亨利依依惜别时,凯瑟琳表示一定会找个地方把孩子生下来,还嘱咐亨利不要为此担心;在战场上,亨利也一直把凯瑟琳送他的护身符带在身边。由此可见,此时的这对恋人已经开始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从最初的“桥牌游戏”发展成了他们彼此的精神支撑。

3.3亨利和凯瑟琳的永别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亨利的厌战情绪越来越明显,终于在卡波雷托战役溃败大撤退时,他纵身跳河逃生,从此告别了战场。后来,亨利在斯特雷萨找到凯瑟琳,迫于被意大利警察抓捕的压力,两人雨中划船逃亡当时的中立国瑞士。在瑞士蒙特娄山坡的小木屋里,亨利和凯瑟琳体会到了来自家的温暖。从本质上来说,亨利是一个战场上的逃兵,在他纵身跳河的一刹那,他作为一名军人所持有的“荣耀”、“神圣”等等信念全都灰飞烟灭。只有他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才是他人生的全部意义。凯瑟琳也把自己当做在婚姻中幸福的“亨利夫人”,在医院里填单子时,她在自己的姓名一栏填上“凯瑟琳·亨利”。虽然因为战争的原因,两人不能结婚,但是这时的两人,已经把他们的感情升华到了婚姻和家庭的高度。

随预产期的临近,他们搬到山下的洛桑。正当我们期待那朵风雨中的战地玫瑰开花结果时,命运之手毫不留情地将它折断——凯瑟琳生产时不幸难产,孩子夭折,自己也因失血过多而去
世。尽管在危难时,亨利向上帝祷告,依然没有挽留住自己爱人的生命。爱情玫瑰在战争背景下苦难中开花,竟是为了这最后的悲怆。随这朵战地玫瑰的凋零,亨利的精神支柱也彻底坍塌。

小结

从《永别了,武器》的创作背景、书名题目以及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爱情故事情节发展来看,战争和爱情这两条线索,时而交叉,时而并行,共同谱写了一幕悲剧。“因此到最后,我们感到我们读的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两个。”[3]

面对爱人的痛苦,亨利感慨:“我可怜的宝贝儿凯瑟琳,这就是这个陷阱的结局,男女彼此相爱的结果。”这个“陷阱”到底指的是什么?当读者都在谴责战争毁掉了这对有情人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作者站出来,解答了所有人的疑惑。1948年,海明威在为《永别了,武器》(纽约版)所作的序言中写道:“作品是一场悲剧这个事实并不使我感到不快,因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个结局。”[4]

在米兰战地医院开始的爱情,落幕于远离战火的瑞士。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是战争毁掉了一切。海明威在战争的背景下书写的这一爱情悲剧,是想借亨利之口告诉人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那木棍上的蚂蚁一样,在“世界末日”到来时,“纷纷坠入火中”。即便是在和平地带,远离战火,悲剧依然无法避免。这正如文学评论家肖恩?奥弗莱茵所指出的那样:海明威作品的主题是“反映人的本质及其永恒不变的悲剧性”。[5]
【参考文献】

[1]KurtSingerHemingway:LifeandDeathofAGiant[M].LosAngeles:HollowayHousePub,Co,1961.
[2]TSMatthewsAFarewelltoArms[J]TheNewRepublicOctober9,1929

[3]YoungPhilipErnestHemingway[M].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neapolisPress,1964.
[4]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序言[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1948.
[5]罗伯特·珀·威克斯.海明威评论中的分歧[J].海明威研究,1998(10:102.
[责任编辑:薛俊歌]


战地玫瑰别样盛开——评《永别了,武器》中的战争与爱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