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1-01 12:35:54

七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文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着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人太空,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太空航程,不仅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也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课文正是对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之情。独特的视角、翔实的材料、生动流畅的语言和充满自信的笔调,使此文成为众多相同题材的报道中与众不同的一篇。

从结构看,本文是典范的导语——主体——结语式新闻结构。

导语部分(第1-第3自然段)点明这则新闻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又点明这则新闻的价值所在。

主体部分(第4-第26自然段)主要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即从1958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至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成功的航天历史。

新闻的主体部分并没有承接导语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宕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历史的回题。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与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此,目光不应只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而是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飞天梦的艰辛奋斗过程。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所以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从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说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直到2002年“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航天史。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 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号到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语部分(第27-第30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回到导语部分的重点内容。结语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回到了现实事件中,在描述和评论中升华主题,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本文的表达技巧是:

对本则新闻的写作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典范而独具特色的新闻结构

1.标题一语双关

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新闻标题能够吸引读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记者都十分重视新闻标题,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这则新闻的标题醒目、简约,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范围,又一语双关,生动形象。巧用动词“飞",并且与“航程”搭配,使标题富有动感。“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即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这是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首尾圆合式结构

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主体部分是对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三者之间以过渡段自然衔接,形成了一种圆合式的结构。

3.置于历史语境中的新闻主体

一般来说,新闻的主体部分是承接导语详细具体地记述新闻事件的过程。 但是,本则新闻的主体部分独具特色,它没有承接导语部分去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情景,而是把这一事件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国的飞天梦以及我国几代航天人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这样的构思和立意,使读者了解了成功背后的艰辛,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几代航天人半个世纪的努力的结果,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凝重感,而且使得课文与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相比独具特色。

4.描述式与评论式相结合的导语和结语

本文的导语和结语均采用了描述式和评论式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新闻报道中采用适当的描写能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生动性:适当地插人议论和抒情性的句子,不仅能使报道的主题深刻,增加文采,还能唤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导语的写作为例:“ 朝阳辉映”,“耸人云天”,“乳白色”,“静候着”,“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细致的措写,把中国第-艘载人航天飞船送人太空时的情录精细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还突出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不仅如此,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对其意义作了闸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这就是评论式写法。这里的评论表露的感情、倾向、观点,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起到了深化主题、揭示事件本质的作用。这样,导语就迅速把读者带到了这样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不仅把最重要、最核心的新闻事件用精炼准确的文字告诉了读者,同时,又把最重要的东西写得生动感人,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

二、浓郁的文学色彩

由于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的特点,一般的新闻往往是用准确、简洁、朴实的语言报道事件,这则新闻则具有较法郁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为两点。

1.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的运用

新闻一般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这则新闻却大量运用了描写和抒情。该则新闻的主体部分运用了描写,但在导语和结语部分更为突出。这些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增加了新闻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给人以立体感和现场感。而抒情贯通全文始终,抒发了中国人对载人航天成功升空的自豪感,深化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以结语为例:“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 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一杨利伟,向太空飞……”这里形象的描写融入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不仅记录了千年梦圆的经典时刻,也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和激动。

2.凝练生动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凝练生动,且字字含情,这也使得这则新闻的语言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面且自始至终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如“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句式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精神融合起来,极具感染力。

练习与思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人云天 人飞船 借鉴

参考答案:

yìng 人云天sǒng pì

niàng kē 人飞船zài

guǐ gèn 借鉴gōng

二、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课文的主体部分中,作者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中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参考答案: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是“神舟”一号到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三、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课文却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是不是与新闻的基本特性相违背了?

参考答案:

不相违背。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却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么样的艰辛历程。课文提供的翔实资料,甚至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以再现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阅读课文主题部分,说明作者如何说明“困难重重,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

参考答案:为了突出“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这一论题,作者首先用说明性的语言指出了载人飞船存在的困难,如把航天员送入太空存在的许多困难:“ 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然后用叙述性的语言记叙了中国航天人克服困难的历程:“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说明与叙述结合使用,既让读者了解了中国航天发射路上的艰辛过程,又突出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创造。

五、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无不为中国取得的成就和为世界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中国的哪些科技成就令你感到自豪?举出一例,谈谈理由,并说说其中蕴涵着科学美的哪些元素。

参考答案:可举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科技成就,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鸟巢”、“水立方”建设中包含的科技含量,不仅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科学美。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