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学习重点

发布时间:2020-06-19 15:15:07

监督与监察》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监督既是政治的范畴,也是法律的范畴,其实质是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纵观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确立和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政局直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如果监督机制匮乏或不完善,必将出现公共权力异化、政府官员腐败、民众不满及至积怨,最终动摇统治阶级的地位。

我国的社会主义监督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有过深刻的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我国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的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监督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又明确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但毋庸讳言的是,相对于监督实践活动而言,监督科学的理论研究还是相当滞后的。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系统的监督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监督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探讨上,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监督,例如,党的监督、舆论监督以及人大监督等的探讨则明显不足,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对监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探讨以及在监督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总的来说,至今仍处于准备阶段,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理论。理论研究的这种状况,必然制约我国监督实践的深入发展,所以开设本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监督与监察》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科)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课程学分4。该课程主要阐述当代中国监督的基本原理、历史沿革、范围和具体的方式等,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政治学说为指导,在归纳总结以往的监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注意收集当前理论界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监督理论,注重对监督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阐述,系统学习其中的丰富内容和独立的学科体系及完整的理论框架。

本课程力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国特色的监督学理论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去辅助工作,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为开创当前我国政府依法行政新局面贡献力量,进而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努力

(二) 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当代中国监督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相关的监督与监察概况,明确我国现行的监督体系,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监督的基本理论及一系列监督法律的基本知识。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监督与监察涉及政治学中权利的制衡、行政管理知识及依法治国等学科的相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问题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对我国现行行政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要有个清晰的概念等等

(四) 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教材采用毛宏升主编的《当代中国监督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占总分的20%

教学方法方面,通过教材的准确叙述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教材预习和案例分析讨论,课后布置相应的思考题或作业;同时,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绪论

(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监督的含义及特征

一、监督的含义

二、监督的特征

第二节 监督学的研究对象、领域

一、监督学的研究对象

二、监督学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 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监督学的任务及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一、监督学的任务

二、监督学的研究方法

三、学习和研究监督学的重要意义

(二) 教学要求

了解监督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掌握监督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掌握监督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监督的起源

以“书契”的形式实行监督,是人类监督活动之滥觞。

第二节 监督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方监督制度的发展

二、中国监督制度的发展

中国监督制度的发展,其特点有:

1、机构由秦到清,不断完善,职权越来越大。

2、这种监督权是附属于皇权的,所其作用大小,取决于皇帝。

第三节 现代监督制度的兴起

议会监察专员(又称鸣冤者或申冤官),最早起源于瑞典。

现代意义的政府监督最早起源于法国。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香港廉政公署制度

(二) 教学要求

了解监督的起源和历史演变,掌握御史制度、谏官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监督和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含义

探讨香港廉政公署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其可供借鉴的地方

第三章 监督思想探源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监督思想

一、分权制衡思想

二、人性恶论

三、主权在民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监督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监督思想

二、列宁的监督思想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论监督

一、毛泽东的监督思想

二、邓小平的监督思想

三、江泽民的监督思想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行政监督思想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历史上有关监督的主要理论和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监督思想。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行政监督思想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监督系统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与监督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监督系统及其结构

四、监督系统与管理系统

五、监督系统建设的重点

第二节 监督的功能和类型

一、监督的功能

二、监督的类型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监督体制

一、监督的体制

二、当代中国监督体制的主要内容

(一)党的监督

(二)国家监督

(三)社会监督

(二)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监督系统及其结构。

掌握监督的功能和类型。

重点掌握当代中国监督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监督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监督的原则

一、人民利益原则

二、法制原则

三、群众原则

四、客观原则

五、公开原则

六、及时原则

七、效率原则

八、相对独立原则

九、回避原则

十、创新原则

第二节 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一、监督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二、监督活动的手段

三、监督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要求

了解监督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手段。

掌握开展监督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十大基本原则。

第六章 党的监督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监督概说

一、党的监督的含义

二、党的监督的依据

三、党的监督的特点

四、党的监督的意义

第二节 党内监督的含义、内容和程序

一、党内监督的含义

二、党内监督的内容

三、党内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第三节 党内监督体制的历史发展及有关理论

一、党内监督体制的历史发展

二、党内监督的有关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化建设

一、现有党内监督体制的不足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党内监督体制

(一)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二)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

(三)健全监督制度

(四)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五)加强理论研究

(二)教学要求

掌握党的监督的含义及其特点;

掌握党内监督的含义、内容和程序;

了解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掌握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化建设问题。

第七章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含义及作用

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含义

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作用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式

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基本原则

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

三、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方式

第三节 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制度建设

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历史回顾

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工作的现状

三、继续加强人大监督工作

(二)教学要求

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历史;

掌握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含义及作用;

掌握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式;

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历史;

探讨如何加强人大监督工作。

第八章 社会监督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监督的概念及特征

一、社会监督的概念

二、社会监督的本质

三、社会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四、社会监督的特征

第二节 人民政协监督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含义和意义

二、人民政协监督的特点

三、人民政协监督的主要内容

四、人民政协监督的方式

第三节 社团组织的监督

一、社会组织监督的概念

二、社会组织监督的法律依据

三、社团组织监督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公民监督

一、公民监督的含义

二、公民监督的特点

三、公民监督的主要途径

第五节 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二、舆论监督的特点

三、舆论监督的历史发展

四、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掌握社会监督的概念、本质、主要内容、形式和特征;

了解并掌握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特点、形式;

了解并掌握社团组织监督的内容、特点、形式;

了解并掌握公民监督的内容、特点、形式;

了解并掌握舆论监督的内容、特点、形式。

第九章 行政监督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概念及特征

一、行政监督的概念

二、行政监督的特征

第二节 行政监督的类型及内容

一、行政监督的类型

二、行政监督的内容

第三节 行政监督的基本程序及方式

一、行政监督标准的制定

二、行政监督的实施过程

三、行政监督结果的处置

第四节 行政监察

一、行政监察的含义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三、行政监察的形式

(二)教学要求

掌握行政监督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行政监督的类型、内容和程序、方式;

了解并掌握行政监察的有关问题。

第十章 检察监督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检察监督的含义及特征

一、检察监督的概念

二、检察监督的特征

第二节 检察监督的范围和种类

一、检察监督的范围

二、检察监督的种类

第三节 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法制原则

二、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

三、公正原则

四、适度原则

第四节 检察监督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

一、检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二、检察机关系统内部的设置

三、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四、检察机关的决策制度

第五节 检察监督的内容与程序

一、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内容

二、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

三、检察监督的手段

(二)教学要求

掌握检察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了解检察监督的范围、种类和主要内容;

掌握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机构设置和领导机制;

了解并掌握检察监督的程序、方法和手段。

第十一章 审判监督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判监督概述

一、审判监督的概念

二、审判监督的法律根据

三、审判监督的特征

四、审判监督的作用

第二节 审判监督的内容

一、行政审判监督

二、刑事审判监督

第三节 审判监督的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程序

二、审理程序

三、强制执行程序

(二)教学要求

了解审判监督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掌握审判监督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第十二章 经济监督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监督概述

一、经济监督的概念

二、经济监督的基本特征

三、经济监督的作用

四、经济监督的分类

五、我国现行经济监督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经济监督的程序和形式

一、经济监督的程序

二、经济监督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审计监督

一、审计监督的概念

二、审计监督的类型及作用

三、审计监督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掌握经济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了解经济监督的基本类型和作用;

了解并掌握经济监督的基本框架、程序和主要形式;

掌握审计监督的概念、特征、原则和方法。

监督学学习重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