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发布时间:2019-06-02 05:13:47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胡清琼 (四川省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 6256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952-0289-02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也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发病率较高。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 询问患者有无慢性失血的病因存在,如月经量过多、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并注意询问有无影响铁吸收的情况,如胃肠道手术史、消化道疾病等。

对于儿童及育龄期女性,应注意其有无偏食、挑食、节食等饮食习惯。

1.2 身体状况 1.2.1 本病多呈慢性经过,有一般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耳鸣等。

1.2.2 组织缺铁表现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儿童较为明显,如过度兴奋、易激惹、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体力下降等。

少数患者可有异食癖,喜吃生米、冰块、泥土、石子等。

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出现反甲或匙状甲。

黏膜损害多表现为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可有食欲缺乏,严重者可发生吞咽困难。

1.3 辅助检查 1.3.1 血常规 典型血常规检查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较正常小,形态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

1.3.2 骨髓象 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变小、 染色质颗粒致密、胞浆少。

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无明显变化。

1.3.3 铁代谢 血清铁在 8.95mu;mol/L 以下;总铁结合力增强,大于64.44mu;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小于 15%;皿清铁蛋白测定可准确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低于 12mu;g/L 可作为缺铁依据,但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骨髓涂片染色示骨髓细胞外铁(含铁血黄素)消失,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

骨髓细胞外铁消失为缺铁的可靠依据。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休息与活动 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

根据患者贫血的程度及发生速度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

轻、中度贫血患者或贫血发生缓慢的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重度贫血者应卧床休息。

2.1.2 饮食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且易消化饮食的必要性,强调均衡饮食以及适宜的进食方法:

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动物心、肝、肾、瘦肉、鸡蛋黄、鱼、豆类、麦芽、紫菜、海带、木耳及香菇等。

②偏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饮食要多样化。

③消化不良者,应少量多餐。

④食欲降低者应经常变换食物品种,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饮食。

口腔炎或舌炎影响食欲者,避免进食过热或过辣的刺激性食物,进食前后给予口腔护理。

2.2 病情观察 观察病情,协助医生寻找病因;严密观察患者贫血进展的程度,心功能及各脏器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疲乏、面色苍白等表现有无好转,定期监测血象、血清铁蛋白等以判断治疗效果。

2.3 用药护理 2.3.1 口服铁剂的护理 给予口服铁剂时向患者说明其注意事项。

①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反应。

②避免与牛奶、浓茶、咖啡同服,因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成不易吸收的物质,牛奶含磷较高,影响铁的吸收。

③可与维生素 C、橙汁同服,以帮助铁的吸收。

④口服液体铁剂时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⑤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这是由于铁与肠内硫化氢作用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应做好解释,以消除患者顾虑。

⑥铁剂治疗后,先是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1 周左右达高峰,可作为铁剂治疗有效的指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 2 周左右开始升高,约 2 个月恢复至正常。

在血红蛋白浓度完全正常后,患者仍需继续服用铁剂 46 个月以补足体内贮存铁。

2.3.2 注射铁剂的护理 采用深部肌注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形成硬结。

药液的溢出可引起皮肤染色,故应注意:

①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入空针后,更换针头注射;可采用Z形注射法或留空气注射法,以免药液溢出;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部潮红、恶心、头痛、肌肉关节痛、淋巴结炎及荨麻疹,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备好肾上腺素。

2.4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帮助患者认识和去除病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患者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并督促其执行。

2.5 健康指导 2.5.1 进行疾病知识教育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对机体的危害性、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意义、治疗及护理的配合与要求等,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从而能主动地配合疾病的治疗。

2.5.2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1)饮食指导 提倡均衡饮食,以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相关营养素(尤其是铁)的摄入。

为增加食物铁的吸收,可同时服用弱酸性食物或药物,并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饮料、食物或药物同服。

(2)高危人群可预防性地补充食物铁或口服铁剂 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包括肝泥、肉末、蛋黄和菜泥等;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避免挑食;月经期、妊娠期与哺乳期的女性,应增加食物铁的补充,必要时可预防性地补充铁剂,特别是妊娠期妇女,每天可口服铁 1020 mg

(3)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这不仅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也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点,特别是患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钩虫感染、长期腹泻、痔疮出血或月经过多的患者。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叶任高.内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3]田玉琴,杨存珍,贺金文.妊娠期常规补铁的研究进展 1999(01).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