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0产业经济学习题解答

发布时间:2019-02-17 00:07:51

产业经济学习题

导论

1、 阐述产业的概念及其特性。

答:概念:“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应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

产业结构理论中“产业”应指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相同用途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特性:多层次性(继续补充)

2、国外学者关于产业经济学基本内容和学科体系的观点。P8

3、中国学者关于产业经济学基本内容和学科体系的代表性观点。P9

产业结构理论

1、 什么是三次产业分类法,试将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的“20个门类”(从A-T按照三次产业分类进行分类。

: 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

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

2、什么是产业结构?按照产业发展层次不同进行分类,有哪几种产业结构类型?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产业结构的类型(还要补充)

(一)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

按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不同进行排序,越是排在前面的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地位越重要。

1、金字塔型: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所占比重最大,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比较小,工业中主要是手工业,以第一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鼓型:第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第一、三次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工业社会或工业国的产业结构。

鼓型1第一次产业的比重比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大,工业化前期的结构。

鼓型2第三次产业的比重比第一次产业的比重大,工业化后期的结构,服务业已经超过农业。

哑铃型:第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第一、三次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特殊结构,这是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产业结构。

哑铃型1第一次产业的比重比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大;

哑铃型2第三次产业的比重比第一次产业的比重大。

倒金字塔型:指第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第二次产业其次、第一次产业最小、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后工业社会或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

(二)产业比例关系不同的类型

按照产业之间比例关系状况的不同,产业结构可分为协调性和失衡性两大类。

协调型(均衡型):指产业之间数量比例合理,投入产出均衡,没有过剩和短缺现象,或者过剩和短缺现象不严重,国民经济能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

失衡型(畸形):指产业之间数量比例失调、投入产出失衡,某些产品严重过剩、或严重短缺、或两者并存,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的产业结构。

(三)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构成不同的类型

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不同,产业结构可分为重型结构、轻型结构、以农为主型结构。

重型结构:是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大部分国家或者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的国家的产业结构。

重型结构1以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型结构。

重型结构2以高加工度制造业为重心的重型结构,这是中工业化后期的产业构。

轻型结构:是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一般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的产业结构。

以农为主型结构:是没有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

(四)产业发展层次不同的类型

按照产业发展程度、技术水平、生产要素密集度、加工程度和附加值大小的不同,产业结构可以分为:

初级结构:指以技术落后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度比较地和附加值比较小的产业及第一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发展水平最低的产业结构。

中级结构:指以技术水平较高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工度比较高和附加值比较大的产业及第二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高级结构:指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及第三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发展水平最高的产业结构。

2、 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应用。

(一)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

1.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理论前提

以若干国家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

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

三次产业分类法

2.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二)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应用

1.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通过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比较和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比较,可以判定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及特点,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2.利用这一定理对未来就业需求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

3、 论述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答:四、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分布的演变趋势
库兹涅茨法则

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劳动力两个方面,探讨了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分布与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方面的研究。

库兹涅茨根据50多个国家的统计资料,整理出1958年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个不同基准点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根据两表,库兹涅茨得出如下的结论:

①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该产业中劳动力相对比重一样,呈不断下降趋势。

②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相对上升,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基本趋势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③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的样本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与之同步,综合地看,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在这些样本国家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原因分析。

答:1.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 于减少的原因分析:(1)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低,是导致第一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农业处于报酬递减状态,也是导致第一产业国民收入相对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第一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2.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先升后降、基本不变的原因分析:

1)消费结构变化使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使工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处于有利的地位;

2)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部分的增长在不断扩充着生产资料的工业品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反过来又给工业的增长和工业提供国民收入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3)工业化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内部存在着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两股力量势均力敌,即工业技术进步迅速,工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产生出排斥工业部门本身劳动力的力量;与此同时,工业部门内部的行业扩大与增加又产生出吸纳劳动力的力量,这种排斥与吸纳力量趋于平衡,就使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趋于稳定。

3.第三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及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分析:

1)第三产业的资本、技术的进入壁垒低,为劳动力大量进入该产业提供了可能;

2)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

3)服务性产品差别小,因而该产业内竞争激烈,不易形成垄断,服务产品附加价值少,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导致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的有利因素,大部分被该产业产品附加价值较小的不利因素相抵偿,从而使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不多,处于微升状态。

4、 简述霍夫曼定理。

答: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把工业发展划分为如下4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统治地位,资本品工业不发达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但消费 品工业的规模仍然比资本品工业的规模大。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比消费品工业更快地增长。

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

7、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关联理论

1、 试画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并分析其结构。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分析

①第一象限——中间产品象限(中间使用象限)

第一象限是一个横行、纵行部门数目完全相同,排列也一致的表格。

横行表示各部门的产品分配给其他部门(包括本部门)的数量,即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指本期生产、本期尚需进一步加工的产品,是用于本期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

纵列表示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非固定资产的价值,包括产品投入和服务投入两部分。

行列交叉处的元素即主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各部门产品提供给本部门生产使用,或者本部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本部门的产品数量。

②第二象限——最终产品象限(最终使用象限)

横行看,各项数字小计就是各部门的最终产品,用Yi表示;

纵行看,各项数字说明最终产品是由哪些生产部门提供的。

所有部门最终产品之和即为社会总产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第一,最终消费。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

第二,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第三,净出口。是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之后的差额。

③第三象限——增加值象限

增加值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之和。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定时期内为补偿生产活动中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价率提取的价值。

劳动者报酬是一定时间内,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各种补贴津贴、个体劳动者的纯收入等货币报酬;等

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与补贴相抵后的余额。

营业盈余是一个平衡项,指一定时期内各产业的增加值超过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的部分。

2、 试分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答: 行平衡关系

各产业(各行)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 + 各产业(各行)最终产品价值 = 各产业(各行)的总产值

②列平衡关系

各产业(各列)的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Vj+生产税净额Tj+营业盈余Mj=各产业(各列)的总产值。

Nj = Dj+Vj+Tj+Mj

3、试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和投入产出表推导投入产出行模型。

4、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之间的异同点。

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比较

1)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产品的消耗关系。

2)直接消耗系数一般小于相对应的完全消耗系数。

3 可以大于1,而 必定小于1

5、试解释中间投入率和毛附加值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试解释中间需求率和最终需求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7、试解释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1)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

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同;

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水平;

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同;

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水平;

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

1、 试解释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

1.供给结构的优化

供给结构: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可以供应的比例,以及这种供给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

2.需求结构的优化

需求结构: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所能承担的对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比例,以及以这种需求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

3.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国际贸易结构: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进出口比例,以及以这种进出口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

4.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国际投资结构:是指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

2、 试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要判断基准

答:①能满足有效需求(包括生活上的最终需求和生产上的中间需求),并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②具有较为显著的结构效益;

③资源配置合理并得到有效利用,出现资源供给不足或产品过量时,能通过进出口贸易进行补充调节;

④各产业间能相互补充配套;

⑤能吸收先进技术,有利于技术进步;

⑥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吸收较多的就业人数;

⑦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 试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判断基准。

答:标准模式与相似系数 (占多数)

用国际“标准模式”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

给出处于多个基准收入水平(以1970年美元计算)时的估计值,作为多国模式的标准值。

通过与上述标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偏差,以此为参照和标准揭示今后被分析对象的演化方向。

4、 什么是主导产业?试述一至两种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答: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2)赫希曼基准

利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分析和反映产业关联强度

感应度系数衡量前向关联度的大小,是指国民经济经济各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影响力系数衡量后向关联度的大小,是指某个部门生产一个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3)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两基准理论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地提高利润率。

生产率上升基准(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指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

两基准理论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

基础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制约;或者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但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向颈瓶部门转移,尽快缓解瓶颈状态。

产业发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

不存在资金约束。

4)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过密环境基准是指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以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生态既不失衡又不至于造成过度集中的环境等为选择基准

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首先考虑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岗位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1、 试述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策主张。

答:SCP范式及其三个基本概念这一理论体系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SCP分析框架。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作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主张维护企业间的竞争活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技术进步。

认为高度集中的市场中容易达成垄断合谋并形成限制产出、固定价格、市场协议分割、默契的价格领导等行为,这就必然会影响市场绩效,须制定严格的反垄断政策,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

法规包括禁止卡特尔、禁止垄断行为、限制横向企业间的合并与兼并、取消歧视性价格等内容。

2、 试述芝加哥学派绩效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策主张。

答: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

经验事实都证明了即使高集中度的市场行为也是竞争性的

真正的进入壁垒是政府的管制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1、一个政府对其合意的市场绩效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参与,要让市场力量自动起调节作用。

对政府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应尽可能的减少政策对产业活动的干预,以扩大企业和私人的自由经济活动的范围。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2、反托拉斯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上,其中主要是对卡特尔等企业间价格协调行为和分配市场的协调行为实行禁止和控制,因为惟有这些市场行为限制了产业,而未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福利。

3、试述芝加哥学派的政府规制俘获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答:受管制的产业并不比无管制的产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价格。

政府管制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一种收益来源,通过政府权力在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再分配财富,该利益集团就增加了收益。

既然政府管制是为适应利益集团实现收入最大化,这是一种有可能降低产业经济效率和代价过于昂贵的政府干预,因此,就应该全面实行放松政府管制,让具有不同市场力量的消费者和企业实行外部交易可能更有效。

政府规制俘获的典型案件
原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郭京毅案

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理论

1、 解释集中度指数,并分析该指数的优缺点。

答:产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绝对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或行业集中度):指产业内规模处于前几位的厂商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占整个产业的比重。

该指标的优点:

测算相对比较容易

能较好地反映产业内的生产集中状况,显示产业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反映了行业中大厂商的数量和规模。

该指标的缺点:

只考察了少数大厂商的生产集中程度,而没有考察产业内厂商规模分布情况。不全面。

如果n取的数值不同,不同产业集中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变化。

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2、 解释HHI指数,并分析该指数的优缺点。

答:赫芬达尔指数也是一种反映产业中厂商规模分布的指标

该指标的优势:

①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能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差别。

两个市场,A由六个企业构成,B由八个企业构成。AB规模最大的前四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相同的,若用四个最大企业规模计量两个市场的集中度时,相同;而如果用HHI计量,差别。

②由于“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HHI指数对规模最大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它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大小。

该指标的缺点:为了计算某个市场的HHI,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而这项工作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3、 试分析界定市场范围的理论和现实标准。

答:需求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当需求交叉弹性﹥0时, 甲产品和乙产品之间相互交叉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同向变动。

两种产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值越大,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越强。

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

上式若大于0,表示当甲产品的价格上涨时,相近商品的生产者转向生产甲产品的能力。值越大,说明转移能力越强,市场竞争的程度也就越高;

产品类型

调查市场参与者。

购买者可以依据生活经验来判断商品的一般属性。

某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者

根据被考察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差别以及价格变化方式进行判断。

用途相同的产品,如果价格相近,通常表示它们是相似的替代品;

案例:上海市边缘的200元人民币一晚的普通旅馆与每天3000元的位于市中心的尊雅汉唐 新天地酒店

被比较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互无关联,则说明它们可能不是相近的替代品。

案例1956年美国政府指控杜邦公司垄断玻璃纸生产案

地理范围

运输成本

商品使用时间和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该地区某商品进出口量

确定具体的变量

1.销售额

缺点:忽略了企业内部的交易活动。

2.员工人数

常用。缺点:低估大企业高估小企业从而系统性地低估了集中程度。

3.资产

常用。缺点:高估小企业低估大企业从而系统性地高估了集中程度。

4.股东权益

资产法和股东权益法相关性最高,销售额的相关性属于中等,员工人数较低。

确定具体方法

4、 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市场结构?

答:规模经济

市场容量变化

金融市场

合并

产业生命周期

网络行业及范畴经济公共政策

5、 试构架一个衡量产业运行绩效的指标体系。

答:

6、 试述X效率理论。如何估量X-非效率,其值大约是多少?

答:

7、 试解释衡量资源分配效率的两个指数:贝恩指数和勒纳指数及其优缺点。

答:分配绩效的衡量

①贝恩指数(Bain index)

  BI=πeV πe =R-C-D)-iV

其中BI为贝恩指数,πe为经济利润,V为投资总额,

贝恩指数越高,表示行业的垄断力量越强。

②勒纳指数(Lerner index)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阿贝 勒纳)

勒纳的垄断势力度”=(价格-边际成本)/价格

勒纳指数的数值在01之间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勒纳指数等于0;在垄断情况下,勒纳指数会大一些,但不会超过1。勒纳指数越大,市场的竞争程度就越低。

③两个指数的比较

贝恩指数所要求的基础数据较容易取得;

两个指标都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市场行为理论

1、 试分析企业分别有哪些市场协调行为和市场竞争行为。

答: 市场竞争行为 产量决策行为

价格决策行为

广告行为

专利竞赛行为

兼并行为

市场协调行为 价格协调行为 卡特尔

价格领导制

非价格协调行为

2、 现实经济中决定卡特尔成功与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产业生命周期

厂商的成本特征及成本差异

制定预防和惩罚机制

建立一套防止背叛卡特尔协议的价格机制

建议一套防止背叛卡特尔协议的非价格机制

交换信息

3、 试述掠夺性定价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答:掠夺性定价(Predatory Pricing)策略是指一家厂商为将对手排挤出市场和吓退企图进入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降低价格,待对手退出市场后它再行提价。

掠夺性定价策略的特征

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暂时的

在掠夺性定价中厂商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要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

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厂商

4、 试述限制性定价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答:在位企业将其价格和产量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直接目的:阻止新竞争对手的加入。

实质:牺牲部分短期利润而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是一种长期价格行为。

5、 试述实施价格歧视策略的条件。价格歧视的实质是什么?分析价格歧视对市场结构和绩效产生的效应。

答: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1)厂商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势力,当它对部分客户实施高价时,这部分客户无法转向购买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2)在不同的购买者群体中需求弹性有很大的不同。

3)销售者能够在这些有差异的弹性上识别购买者。

4)销售者能够阻止低价购买者向高价购买者转售产品

价格歧视的实质:厂商制定价格歧视时,是需求弹性而非成本决定着价格。

价格歧视是一个动态竞争性武器

促进或者减少竞争

价格歧视与贫富差别

6、试分析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影响。P284

答:广告的社会福利;广告与价格竞争;广告与进入壁垒;广告与集中度

产业政策

1、产业政策的概念、类型,每一类产业政策的概念和核心目标。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2、产业政策存在的理论基础及其有效性。

理论依据:市场失灵和赶超论

3、产业政策的弊端。

1.政府失灵(1.有限信息;2.政府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有限;3.官僚主义;4.公共决策局限性;5.权力寻租) 2.政府对大项目的偏好及退出困难

4、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1.制定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规划;2.选择并发展重要产业群和产业序列;3.对主导产业的保护和扶持政策;4.对产业技术和资源的限制政策;5,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和援助政策

5、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

20110510产业经济学习题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