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19-05-30 04:37:04

一:西经的研究对象

1: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2:经济体制自给自足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值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经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实线——需求关系,虚线------供给关系)

第二节:需求曲线

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需求函数

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以及消费者的人数等。

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②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收入下降时,就会减少需求量。

③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

④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

⑤关于消费者人数的变化。一个商品市场上消费人数的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上需求数量的多少。

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价格是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因素)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需求表

3、需求曲线

4、线性需求曲线

5、线性需求曲线的特点

①向右下方倾斜②斜率为负值③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三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1、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提供和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对该商品既有提供出售的愿望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的有效供给)

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以及生产者的人数等。

①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越低则提供的越少。

②生产技术水平:一般来说,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跟多的产量。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商品供给。相反若是悲观的,则会减少商品供给。

④生产者人数:一个商品市场上生产者数量增加会使市场上该产品的供给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3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商品自身价格作为自变量)

一、供给表和供给函数

1、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供给表

3、供给曲线

4、线性供给曲线

5线性供给曲线的特点

向右上方倾斜 ②斜率为正值 ③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 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 均衡价格的决定

1、定义: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 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2、均衡点:一种商品的均衡出现在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该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图示如下

三、 均衡价格的变动

1、 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任何一条市场需求曲线都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动。

第三章 消费者的选择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二、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三、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者把效用区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

1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相关公式:

总效用函数:

边际效用函数:

边际量

定义: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公式:

效用曲线

注: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点;当边际效用曲线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通常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断递减的,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基数效应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上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其中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表示商品的既定价格,X表示商品的数量,MU表示商品的边际效用):

其中式是限定条件式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针对 的关系分析详见书62

4、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指出,消费者对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应该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高;反之效用越小,则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低。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低,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越开越低。这意味着,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利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来解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只考虑购买一种商品)

消费者均衡条件公式为:

该式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该式还意味着:由于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MU是不断递减的,于是为了保证公式( )均衡条件的形成,在货币效用λ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

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而且说明了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但是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图示说明

对于单个消费者,图(1)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 给出它可以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根据图(1)消费者为购买Q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即总价格)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OABQ ;而实际支付的总金额(即总价格), 等于市场价格P乘以Q ,即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PBQ。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PAB,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于整个市场,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市场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2 图中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Q,市场的消费者剩余表示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消费者剩余公式:

式中,CS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缩写,右边第一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设定

准确的说,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任何两个商品组合所做的一个排序。

序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

第一偏好的完全性,第二偏好的可传递性,第三偏好的非饱和性(详解见书67页)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2、无差异表及无差异曲线图

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和商品2的数量X ,曲线I I I 、顺次代表与无差异表abc、相对应的三条无差异曲线。(无差异表详见书67页)

3、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

式中X X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表示效用水平,在此基础上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函数为:

式中U 为常量,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平。该效用函数有时也被称作等效用函数。

4、无差异曲线的三个特征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⑵同一坐标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

⑶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下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公式:

式中ΔXΔX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由于ΔX是增加量,ΔX是减少量,所以为使结果为正值就加了负号

当商品数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就为:

由此可得: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所品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递减的。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3、图示分析(由图可知每增加一单位商品1所需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是递减的)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1、完全替代品(图1

完全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因此,在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S 就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则相应的效用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式中x x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常数ab>0。而且在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保持不变,即均有MRS =a/b

2、完全互补品

完全互补品指两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同时被使用是情况。因此,在完全互补的情况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则相应的效用函数通常为:

式中,x x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常数ab>0;符号min表示效用水平由括号中最小的一项决定。只有在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两种互补商品按固定比例被消费。所以,在任何一种关于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都有U=ax =bx

第三节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一、预算线

1、预算线

定义: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图示

图中预算线的纵截距OA和横截距OB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即 。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价格之比的负数值即

2、预算线的变动

预算线的变动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两商品的价格P P 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

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会发生平移。如图1所示,若消费者收入I增加,则预算线AB向右平移;若消费者收入I减少,则预算线AB向左平移。

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 P 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如图1所示,若P P 的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AB向左平移;相反,若P P 的同比例下降,却使得预算线AB向右平移。前者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而后者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上升。

当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商品1的价格P 发生变化而商品2的价格P 保持不变。

这时预算线的斜率 会发生变化,横截距 发生变化而纵截距 不变。如图2所示。

同道理商品2的价格P 变化而商品1的价格P 保持不变时再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

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 P 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这时预算线不会发生变化。因为此时预算线斜率 和预算线横截距 和纵截距 都没有发生变化。

效用最大化和消费者选择

1、消费者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组合。

第二,最优的商品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2、如图可得,只有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 的相切点E,才是消费者在给定的预算线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由于无差异曲线的绝对值就是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表示。由此在均衡点E处有: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它表示:在一定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 ),应该等于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 )。

注:关于均衡条件的具体分析详见书76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1、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图示如下(其中:曲线U表示无差异曲线,曲线AB表示预算线,点E表示均衡点。)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1、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出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尤其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量。

3、图示如下(其中:曲线U表示无差异曲线,曲线AB表示预算线,点E表示均衡点,商品X 的价格发生变化)

三、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想联系的消费职责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图示如下(其中:曲线U表示无差异曲线,曲线AB表示预算线,点E表示均衡点,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

a: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a)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b: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例如,收入低时,土豆是正常品,收入高时,土豆就变成了劣等品。)

3正常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商品需求量也增加,反之则减少。

劣等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反方向变动,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却减少,反之则增加。

四、恩格尔曲线

1、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自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是X= ,其中,I为收入水平 X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2、图a:图中的商品1是正常品,商品1的需求量X 随着收入水平I的上升而增加。

b: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图中的商品1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或者说,在较低的收入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在较高的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1、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总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应水平。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收入效用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用

1、对于正常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正因如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具体分析如图(假定商品1的价格下降。其中直线ABAB 表示预算线;直线FG表示补偿预算线;曲线U U 表示无差异曲线;点abc表示均衡点;横纵轴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详见书81

三、正常品和劣等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1、正常品和劣等品的区别:正常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劣等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收入效应: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例:某正常品的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会增加对该正常品的需求量);劣等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例:当某劣等品的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会减少对该劣等品的需求量)

四、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具体分析如图(假定商品1的价格下降。其中直线ABAB 表示预算线;直线FG表示补偿预算线;曲线U U 表示无差异曲线;点abc表示均衡点;横纵轴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详见书84

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被称为吉芬品

2、吉芬品是一种特殊的劣等品。作为劣等品,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吉芬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3、具体分析如下图(假定商品1的价格下降。其中直线ABAB 表示预算线;直线FG表示补偿预算线;曲线U U 表示无差异曲线;点abc表示均衡点;横纵轴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详见书84

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1、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2、商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依赖于每一个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还依赖于该市场中消费者的数目。

3、商品市场的需求数量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有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加总。

4、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5、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第四章 生产函数

第一节 厂商

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

厂商主要采取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个人企业是指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合伙制企业是指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公司制企业是指按公司法建成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

二、企业的本质

某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可以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所产生的高交易成本

三、厂商的目标

一般总是假定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准则。

第二节 生产

生产技术决定成本。所谓生产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即投入量不变化所导致的产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一、生产函数

1、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投入生产要素到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2、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这四种类型。劳动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资源;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资本品或投资品,资本的货币形态又称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3、生产函数

概念: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条件水平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公式:

假定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其中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

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1、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相应地,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区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啊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如机器设备,厂房;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如劳动,原材料。

2、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长期生产不存在可变和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区分。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用K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用L表示。则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短期生产函数表示: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由劳动投入量变化所带来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劳动总产量TP 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其定义式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其定义式为:

劳动的边际产量MP 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其定义式为:

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三条曲线均是先呈上升趋势,而后各自到达最高点后,再呈下降趋势。如下图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而后最终下降的特征。这一特征就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中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1、关于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只要边际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当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总产量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值就是相对应的边际产量值)

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边际产量曲线MP 是先上升达到最高点后再下降。

2、关于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由平均产量的定义公式AP = ,可推知,连接TP 曲线上任意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

根据图示当AP 曲线在C点达到最大值时,TP 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点;该切线是连接TP 曲线上每一点和坐标原点的所有线段中最陡的一条,它意味着AP 达到最大值。

3、关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MP >AP 时,AP 曲线是上升的;当MP 时,AP 曲线是下降的;当MP =AP 时,AP 曲线达到最大值。

边际产量的变动相对平均产量而言要敏感一些,所以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边际产量的变动都要快于平均产量的变动。

五、短期生产函数的三个阶段

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 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 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阶段,产量曲线特征为:在第阶段的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 在第阶段的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

阶段,产量曲线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 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 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长期生产函数

假定生产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用L表示可变要素的劳动投入量,用K表示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Q为产量,则产期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二、等产量曲线

1、等产量曲线

概念: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图示如下(以常数Q 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特点

与无差异曲线相似,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即越近越低越远越高 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此外,由等产量曲线图的坐标原点出发引出的一条射线代表两种可变要素投入数量的比例固定不变情况下的所有组合方式,射线上的斜率就等于这一固定的两要素投入比例。

这种射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区别:一条这样的射线表示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比例的组合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一条产量曲线表示不变的产量水平和要素投入数量可变比例的组合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技术替代率

定义: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公式:

式中,ΔKΔ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其英文缩写为MRTS

特点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公式表示为:

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概念: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图示(横纵轴表示劳动L和资本K两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等产量曲线具有凸向原点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便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又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所以,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等产量曲线一般是凸向原点的)

三、等产量曲线的具体形状(详见书113页)

1、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也称线性生产函数)

2、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四、规模报酬(详见书116页)

1、关于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2、关于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3、关于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减。

第五章 成本

第一节 成本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

1、显成本: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例如雇佣工人时向工人支付工资,从银行贷款时给银行支付利息,租用土地时向出租者支付地租。

2、隐成本: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例如厂商所用的自己的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其企业,这部分成本就是隐成本。

三、经济利润

1、企业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

2、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3、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第二节 成本最小化

一、等成本曲线

等成本曲线是和预算线非常相似的的分析工具

定义:等成本曲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 既定是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 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则成本方程为:

由成本方程可得:

作图如下(图中横截距 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截距 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等成本曲线的斜率 即为两种要素价格之比的负数)

二、成本最小化

1把厂商的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置于同一个平面坐标线中就可以确定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组合点,即生产的均衡点。

2、图示如下(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三条斜率相同的等成本曲线代表两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的三个不同的成本量)

3、均衡点的确定: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与其中一条等成本曲线AB相切于E点,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它表示: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生产者应该选择E点的要素组合(L K)才能实现最小成本。

4、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

在生产均衡点E处有:MRTS =

进一步,可以有:

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量相等。

三、对偶问题:产量最大化

1、图示(一条等成本曲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 Q Q

2、均衡点的确定:唯一的等成本曲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 相切于E点,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它表示: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分别为L K ,这样厂商才能获得最大的产量。

3、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

在生产均衡点E处有:MRTS =

进一步,可以有:

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量相等。

4、对偶关系的理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以其中任何一个问题所实现的最小成本或最大产量作为另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的话,那么这两个问题的最优要素组合是相同的,或者说,这两个问题的均衡点E的位置是相同的。

四、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1、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2、经济中所有的市场可以分为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两类

3、按照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4、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行业指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

厂商成本主要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厂商的收益则取决于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状况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对市场的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只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他们完全相同,毫无自身特点。

第三,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不存在同种资源之间的报酬差距。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任何一个交易者都不具备信息优势。

二、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厂商的需求曲线可以出自不同的市场均衡价格,但他们总是呈水平线的形状

2、图示如下(市场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所决定的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相应地,由给定的价格水平P 出发的水平线d就是厂商的需求曲线)

3、水平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的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且厂商既不会也没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1、厂商的收益

厂商的收益就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它们的英文简写分别为TRAR、和MR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P表示既定的市场价格,以Q表示销售总量,总收益的定义式为:

平均收益指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平均收益的定义式为: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边际收益的的定义式为:(每一销量水平上的边际收益MR值就是相对应的总收益TR曲线的斜率)

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根据公式推导可得)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它们都用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来表示。其原因是:在厂商的每一个销量水平都有AR=MR=P,且厂商的需求曲线本身就是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的上升曲线。其原因是:在每一个销量水平,MR值是TR曲线的斜率且MR值等于固定不变的价格水平。

图示如下

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一般来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最大利益的均衡条件,通常写为:

MR=MC的均衡条件有时也被称为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如果MR=MC时,厂商是获得利润的,则厂商所获得的一定是最大利润;相反,如果在MR=MC时,厂商是亏损的,则厂商所遭受的一定是最小的亏损。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市场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图示(阴影部分表示厂商的总利润量或亏损量)

五种情况的具体分析(详见书162页)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其原因是:厂商只有在P>AVC时,厂商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时,厂商会停止生产。

2、图示如下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有产量。

第四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一个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

2、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短期供给量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供给量都是可以使全体厂商在该价格水平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二、短期生产者剩余

1、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

在短期内,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的含义是:在生产中,只要每一单位产品的价格大于生产该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总是有利的。鉴于此,在经济学中,当厂商在短期中生产一定产量时,把每一单位产品上的价格大于生产该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的部分加总,称为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均衡。

在几何图形中,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以上的阴影部分面积来表示。如图a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生产者剩余)

在短期内由于所有产量的边际成本之和就等于总可变成本,因此,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厂商的总收益和总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来表示,即 其中 PS为生产者剩余的英文缩写

此外厂商的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厂商的短期反供给函数为 ,且市场价格为P 时厂商供给量为Q ,则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为:

或者:

其中式子右边第一项表示总收益,即厂商实际接受的总支付,第二项表示厂商愿意支付的最

小总收益

从本质上讲,在短期中,由于固定成本不变,所以只要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厂商进行生产就是有利的,就能得到生产者剩余。

2、市场的短期生产者剩余

市场的生产者剩余是市场上所有厂商的生产者剩余的加总。

如图b所示(在图中,D曲线是市场的需求曲线,S曲线是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Q ,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便是市场的短期生产者剩余)

第五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是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下面对这两方面的调整加以分析。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调整

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

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更大利润。(具体分析见书167页)

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唱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长期的平均成本。

最后,我们得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

式中,MR=AR=P。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具体分析见书168页)

第六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将完全竞争行业区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

一、成本不变行业的产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

2、这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只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3、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成本不变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该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市场需求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4、图示如下(具体分析见书169页)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

2、这是因为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一般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市场需求的变动不仅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动,还同时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4、图示如下(具体分析见书171页)

三、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

2、这主要是因为生产要素行业的产量的增加,使得行业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得所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成反方向的变动。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还同时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4、图示如下(具体分析见书172页)

四、长期生产者剩余

市场的短期生产者剩余可以用市场价格线以下,行业短期供给曲线以上的部分来表示。相似地,市场的长期生产者剩余页可以用市场价格线以下,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以上的部分来表示。如图所示:(D表示市场需求曲线;S表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注:唯有在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斜率为正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图中所示的长期生产者剩余。而在成本不变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就不会有长期生产者剩余。

尽管短期的生产者剩余和市场的长期生产者剩余的图示很相似但是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短期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可以表示为厂商的利润π加固定成本TFC,并在此基础上加总形成市场的生产者剩余。但是在长期厂商没有固定成本就即TFC=0且厂商长期均衡时利润π=0

第七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